【推薦序】
不同的乳酪就像是不同的人生,值得細細體會
國立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助理教授/陳彥伯
一塊乳酪,從牧場到餐桌,到鼻前,那氣味,到舌上的味蕾,那風味,一直到吞入後,從內而外所散發出的後味,滋味無窮,源遠流長。
電影《阿甘正傳》中,阿甘的母親曾言道:「人生就像是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會知道將嘗到什麼口味」。其實,這樣的比喻,套用在乳酪身上,更適合不過。因為,每一種乳酪,都有它獨特的味道,而這味道,來自於令人驚奇的製作歷程。因此,放在你桌前的這塊乳酪,就像是一個活生生的人;產地的乳原料賦予它身體,乳酪師與製程賦予它靈魂,而產地環境的獨特條件與熟成中的微生物作用,則賦予它人生歷練的場域。最終,呈現了它的獨特,而這獨特,就像我們生命過程中所遇到的人們,參與著你的人生,增添路途中的風采,並陪著你哭,陪著你笑,陪著你度過人生中的每個重要時刻。
乳酪,就是這麼如此有個性的食物。
因此當我獲知《乳酪聖經》一書即將付梓出版,十分的開心。因為這美妙的食物,值得品嘗與了解,就像人生中值得深交的好朋友。然而,目前大家對乳酪的認識,尚付之闕如。但當我閱讀完《乳酪聖經》時,深感這鴻溝將被填平,因為本書將乳酪做了完整且全面的介紹,可適當的引導讀者深入淺出的了解乳酪。我也體會到為何本書要取名為《乳酪聖經》,因為乳酪產品的豐富性,更顯乳酪書籍在介紹上的難度與複雜度。而《乳酪聖經》,則用完整的架構、豐富且具歷史深度的資料以及生活化的題材,加上淺顯易懂的文字與簡單清楚的插圖來呈現。可見作者以及插圖繪者,在乳酪的專業度上有極深厚的功力。此外,在中文版中,內容的翻譯也是一絕,文字的流暢度以及對學術專有名詞解釋的精準度,彷彿像是在閱讀中文作家所寫的書,完整的表達了作者的原意,非常適合中文讀者。
本書從乳酪的歷史開始介紹,從歷史的脈絡,鑑古知今,繼往開來地讓讀者了解乳酪的起源與發展。接者,介紹用於製作乳酪的各種不同乳源動物與品種,從常見的乳牛、乳羊、綿羊到水牛,以及較特殊的驢子、駱駝與氂牛等,讓讀者知道不同品種乳汁的特色以及在不同種類乳酪中的重要性。接下來介紹了泌乳動物如何從採食進而生產乳汁,以及乳汁中的主要成分,並介紹不同的乳汁殺菌與加工過程。而以上的內容都是在為本書的主角──乳酪──進行鋪陳與暖場,因為知道了更多的背景知識,就更能清楚了解本書後續要介紹的乳酪製作過程、原理以及不同乳酪的種類與特色。
乳酪的種類,推斷有數千種以上,要能夠有系統的介紹各自的特色,是一件不容易的大工程。而在本書中,精選超過400種的代表性特色乳酪,且按照其規格與特色,做了良好的分類,並仔細介紹了產地、風味等,還搭配精緻的插圖,更能全面了解乳酪的樣貌與特色。而在具有特殊歷史意義的乳酪中,更是用了許多小故事,或是坊間佚事,增添閱讀上的趣味性,以及提升讀者對這些乳酪的好奇心。此外,書中亦介紹了一些新興且結合了現代畜牧生產趨勢的乳酪製作方式,例如有機生產的乳酪,或是使用高度動物福利概念生產的動物友善乳酪等。
因為我這個人,愛吃又愛玩,所以私心覺得本書另一個很棒的地方是,不同乳酪的食用指南以及乳酪地圖。在吃的部分,除了在介紹不同乳酪時,仔細地描述了它的顏色、風味以及氣味等,更在書中另闢章節,介紹在餐桌上享用不同乳酪時,會用到的切割工具、承接餐盤、享用時機與順序、切割或磨碎等食用方式、乳酪盤的擺設與乳酪種類配置,以及吃不完時的包裝與保存等,更重要的是,當讀者要搭配酒類時,本書會推薦你,紅酒、白酒、啤酒、氣泡酒或是威士忌應該要配什麼乳酪來吃最適合、最能夠調和,讓酒與乳酪在口腔與鼻腔中,譜出美麗的樂章,讓讀者更能夠藉此同時品嘗好酒與好乳酪,提升生活品味。此外,在乳酪地圖中,從歐洲、美洲到紐澳等地的特色乳酪皆清楚的標示其上,還貼心的附上書中的頁數指引。閱讀至此,腦海中也同時開始勾勒我自己心目中的乳酪地圖,希望未來到當地旅遊時,能夠帶著本書,按圖索驥,品嘗各地的特色乳酪。
在現代人的生活中,常常是吃了什麼,但是又不知道吃了什麼。我的意思是,人們在忙碌的生活中,往往忽略了停下來好好的享受與體會桌上的食物,失去了與食物之間的交流,而食物卻是我們每天賴以生存的能量與營養來源。了解與探究所吃的食物之來源背景以及生產與加工過程,是培養有溫度的飲食文化的第一步。你要去了解這些食物,才知道如何選擇所需要的飲食概念,讓它們不只是可以吃而已,而是成為餐桌上情感與溫度的一部分。而本書,極度適合不管是入門者或是老饕們,深度了解乳酪如此迷人的美食,更可讓乳酪的飲食文化,深植心中。
最後回到本文一開始所說,不同的乳酪就像是不同的人生,值得細細體會。而本書,正可帶領我們品味乳酪,並豐富你我的人生。
別猶豫,帶上這本書,踏上你的乳酪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