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傳太極與行功的入門修煉之法,包括太極樁與基本功、太極行功、太極八勢、階段性訓練等樂傳太極拳獨有的練習方法、樂傳太極代表性人物樂匋先生經典論著與手稿、筆記等。涉及拳理、拳法、練法、心法,並附有拳琴合一的專著。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樂匋
樂匋,(1928-2007年),樂幻智之子。秉承其父之家風,一生清修,大隱於市,合佛、道、儒之精髓於拳術之中,文武貫通臻於大乘境界。修拳70年不輟,承上啓下,作《太極每式八勢印合八卦演序表》,充實完善了太極拳術理論。
鐘海明
1950年生人,自幼隨著名武術家吳斌樓先生習武,系戳腳翻子拳當代主要傳人。後跟隨樂匋先生學習樂傳太極,亦師亦友25載,並在樂師創立的「太極八勢體系」基礎上完善其行功訓練體系,以全其志。任東方文化傳播促進會主席、北京市武術協會學術委員會主任和中國截拳道國際聯盟主席等職。
馬若愚
1966年生人,幼時體弱,產生了習武強身的念頭。先後跟隨李德芳、劉慶洲老師習練八卦、形意、太極拳和推手。自1989年起跟隨樂匋先生學習樂傳楊式太極拳和李香遠傳武式太極拳,系樂師當代主要傳人之一。曾與鐘海明合著《中華武道概論》。
樂匋
樂匋,(1928-2007年),樂幻智之子。秉承其父之家風,一生清修,大隱於市,合佛、道、儒之精髓於拳術之中,文武貫通臻於大乘境界。修拳70年不輟,承上啓下,作《太極每式八勢印合八卦演序表》,充實完善了太極拳術理論。
鐘海明
1950年生人,自幼隨著名武術家吳斌樓先生習武,系戳腳翻子拳當代主要傳人。後跟隨樂匋先生學習樂傳太極,亦師亦友25載,並在樂師創立的「太極八勢體系」基礎上完善其行功訓練體系,以全其志。任東方文化傳播促進會主席、北京市武術協會學術委員會主任和中國截拳道國際聯盟主席等職。
馬若愚
1966年生人,幼時體弱,產生了習武強身的念頭。先後跟隨李德芳、劉慶洲老師習練八卦、形意、太極拳和推手。自1989年起跟隨樂匋先生學習樂傳楊式太極拳和李香遠傳武式太極拳,系樂師當代主要傳人之一。曾與鐘海明合著《中華武道概論》。
序
序
前些時,我友鍾海明先生送來乃師樂匋先生(以下簡稱樂公)遺著《樂傳太極與行功》書稿一部,囑我為序,雖力辭而不能,只好勉為之,遂將讀後感略記如下。
據鍾海明先生介紹,樂公家學淵源,自幼慧根靈異,文武兼修。少習孔孟儒學,及長參修佛典,進而奉讀老莊,理通三家,尤精武學(楊式太極拳和武式太極拳),並以武貫道。經多年雨洗風磨,精研不輟,乃有今日之清名德望、璨然成就。
拜讀罷樂公大作,我便仔細揣摩樂公所行文武之道的軌跡。久之,不禁使我聯想到一位舉世敬仰的偉大先哲—王陽明。
王氏在融通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精要後,便以自己的曠世之才、濟世之學,將三家的文化爐錘於一體,創成「心學」,給人類社會規劃出一條「知行合一」的良知之路。它指導民眾啟迪心智,培養尊嚴,樹立人格,鼎革社會。踐行中,受到了上至君主、達官政要、學者名流,下至士、農、工、商各階層人士的崇敬,甚至頂禮膜拜。我想說,在樂公的文稿中,我竟然嗅出了「陽明學」的氣息。思索間,似覺莊周所夢之蝶,佛祖所占之花,種種妙義,依稀俱在。我想,這些玄機也許正是樂公引領從學者同參共悟的依託吧。
樂公是否研習過「陽明學」,我不得而知,但在他的遺著中所論述的、所踐行的內容,卻多與「陰陽學」的法度十分相近。愚以為,沒有深厚學養,沒有經久深思,沒有多年踐行功底的人,是絕難完成樂公所著的。這些條件,樂公是具備的,因為他有智慧。這或許就是我在讀過樂公書稿後,對其肅然起敬的原因吧。
應該說,樂公在把握應用「三家」的理念時,表現得極為完美。例如,在樂傳太極八勢對應爻象八卦的行功中,樂公以他自己開啟的方便法門,指導從學者如何在種種運動中,尋找動態平衡,以期達到生生不已之動的大徹海內。
樂公操琴,師出當代京胡大師王瑞芝先生。王先生兼京劇界泰斗余叔岩先生之琴師,其二人的合作,純係珠聯璧合,調理陰陽之感。琴耶?人耶?渾然一體,身即琴,琴即身,隨意馳騁,如白馬入蘆,銀碗盛雪,無跡可尋。造化之功,大師之道,心指朗月。
余叔岩先生的高足李少春大師,曾親口對筆者說,余先生的戲非王瑞芝托(伴奏)不可,否則余先生說張不開嘴,沒法唱。可見,王瑞芝的藝術境界,不可小覷。
或許因緣所致,樂公於操琴一技,福至心靈,晨為不輟,以至學成後與乃師難分軒輊。但術業有專攻,樂公終生不曾下海(成為專業琴師),每以票友身分應場,上台來,琴響意到,滿堂喝采,其藝可知。我想,胡琴之於樂公,除抒情、言志外,多表現為超凡的空靈。我想,像樂公這樣一位慧根靈異、禪風禪骨的智者,當他握琴鳴弦的時候,一定會有提挈天地的境界。
書中所述行功,且不說創意非凡,僅其中飽含的「仁愛」「悲憫」之心,就當令人歎服,非目光遠距的大德者絕難為之。
據書稿載,從學者中,曾有人由於體能所限,不堪習拳。樂公遂建議其跟自己學操琴(京胡),並說明,「問道於琴」同樣能陶靈活性,修正人心。與練拳一樣,殊途同歸,皆成正果。樂公真可謂傾其智慧自度度他的菩薩。
樂公曾從來處來,而今已回去處去。我雖然與樂公緣慳一面,但是我從樂公大作中找到了智慧、仁愛和悲憫!
謹為序。
許福同於散朗軒
前些時,我友鍾海明先生送來乃師樂匋先生(以下簡稱樂公)遺著《樂傳太極與行功》書稿一部,囑我為序,雖力辭而不能,只好勉為之,遂將讀後感略記如下。
據鍾海明先生介紹,樂公家學淵源,自幼慧根靈異,文武兼修。少習孔孟儒學,及長參修佛典,進而奉讀老莊,理通三家,尤精武學(楊式太極拳和武式太極拳),並以武貫道。經多年雨洗風磨,精研不輟,乃有今日之清名德望、璨然成就。
拜讀罷樂公大作,我便仔細揣摩樂公所行文武之道的軌跡。久之,不禁使我聯想到一位舉世敬仰的偉大先哲—王陽明。
王氏在融通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精要後,便以自己的曠世之才、濟世之學,將三家的文化爐錘於一體,創成「心學」,給人類社會規劃出一條「知行合一」的良知之路。它指導民眾啟迪心智,培養尊嚴,樹立人格,鼎革社會。踐行中,受到了上至君主、達官政要、學者名流,下至士、農、工、商各階層人士的崇敬,甚至頂禮膜拜。我想說,在樂公的文稿中,我竟然嗅出了「陽明學」的氣息。思索間,似覺莊周所夢之蝶,佛祖所占之花,種種妙義,依稀俱在。我想,這些玄機也許正是樂公引領從學者同參共悟的依託吧。
樂公是否研習過「陽明學」,我不得而知,但在他的遺著中所論述的、所踐行的內容,卻多與「陰陽學」的法度十分相近。愚以為,沒有深厚學養,沒有經久深思,沒有多年踐行功底的人,是絕難完成樂公所著的。這些條件,樂公是具備的,因為他有智慧。這或許就是我在讀過樂公書稿後,對其肅然起敬的原因吧。
應該說,樂公在把握應用「三家」的理念時,表現得極為完美。例如,在樂傳太極八勢對應爻象八卦的行功中,樂公以他自己開啟的方便法門,指導從學者如何在種種運動中,尋找動態平衡,以期達到生生不已之動的大徹海內。
樂公操琴,師出當代京胡大師王瑞芝先生。王先生兼京劇界泰斗余叔岩先生之琴師,其二人的合作,純係珠聯璧合,調理陰陽之感。琴耶?人耶?渾然一體,身即琴,琴即身,隨意馳騁,如白馬入蘆,銀碗盛雪,無跡可尋。造化之功,大師之道,心指朗月。
余叔岩先生的高足李少春大師,曾親口對筆者說,余先生的戲非王瑞芝托(伴奏)不可,否則余先生說張不開嘴,沒法唱。可見,王瑞芝的藝術境界,不可小覷。
或許因緣所致,樂公於操琴一技,福至心靈,晨為不輟,以至學成後與乃師難分軒輊。但術業有專攻,樂公終生不曾下海(成為專業琴師),每以票友身分應場,上台來,琴響意到,滿堂喝采,其藝可知。我想,胡琴之於樂公,除抒情、言志外,多表現為超凡的空靈。我想,像樂公這樣一位慧根靈異、禪風禪骨的智者,當他握琴鳴弦的時候,一定會有提挈天地的境界。
書中所述行功,且不說創意非凡,僅其中飽含的「仁愛」「悲憫」之心,就當令人歎服,非目光遠距的大德者絕難為之。
據書稿載,從學者中,曾有人由於體能所限,不堪習拳。樂公遂建議其跟自己學操琴(京胡),並說明,「問道於琴」同樣能陶靈活性,修正人心。與練拳一樣,殊途同歸,皆成正果。樂公真可謂傾其智慧自度度他的菩薩。
樂公曾從來處來,而今已回去處去。我雖然與樂公緣慳一面,但是我從樂公大作中找到了智慧、仁愛和悲憫!
謹為序。
許福同於散朗軒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69折$288
-
新書79折$332
-
新書85折$357
-
新書9折$378
-
新書9折$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