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從心的視野看世界
我認識仁隆已經多年,當他請我寫序文時,初看《非線攝影藝術》一書的書名彷彿是一本硬書,然而在細細品味後才恍然大悟,原來攝影可以如此地特別;奇幻地突破刻板的複製框架!仁隆所發現的非線攝影手法竟可以從傳統的拍攝手法,單純的拍攝紀錄發展到更為寬廣,更多面向的拍攝技巧和採用暗房成像法;把攝影創作的美學發揮得更加淋漓盡致!
當人類可以透過數位攝影運用於太空拍攝星體,也可以從月球觀看地球時,數位科技已經一日千里。數位科技也可運用於科技界捕捉人們無法看見的激光脈衝現象,也可以運用於繪本,更讓攝影創作以不同的手法走入藝術的世界。在書中作者也揭露了攝影創作作品已經逐漸獲得藝術拍賣市場和收藏家的喜愛,並且視攝影創作作品為繪畫之外的藝術品,承認其美學的地位。誠如作者舉攝影前輩柯錫杰所言,攝影透過創新的手法來詮釋心的視界;與傳統的繪畫一樣都是一種繪畫藝術的表達,只是採用的媒介不同而已。試想繪畫作品必須從如何選定主題,營造畫面,組織背景,以及觀察光源和整體畫面的搭配等等的構思,最後才能完成一幅繪畫作品。攝影創作何嘗不也要經過這一系列的構思,然後在按下的瞬間完成作品。因為藝術創作所貴者在於心,所以,從心的視野看世界,就會發現這個世界變得不一樣了!尤其是透過攝影的拍攝技巧來詮釋內心世界的美學,讓觀賞者也能產生共鳴的反射,就是一禎成功的攝影作品。
在《非線攝影藝術》中關於作者所創作的作品猶如其人,乍看之下似乎平實與平凡,卻可以從他的作品中領略其中充沛而豐富的內在意涵。我相當欣賞作品中的〈墨韻圖〉,想不到攝影也能呈現潑墨繪畫般的意境。那禎〈流金歲月〉充分表現人生燦爛的輝煌感覺,而〈浮萍人生〉卻又為浮動不定的人生做了雋永的註解。在作者這些作品中,只要細細品嚐,每個人或許都有不同的感受在心頭!這正是觀賞藝術作品的妙意;只在此心中,其趣意也在此心中!
期盼仁隆在《非線攝影藝術》書中所挖掘出來的非線攝影手法,可以分享給攝影界的同好,更能帶給同好們新的攝影思維,藉以創作出心中所見更美的,更不一樣的視覺世界,並在作品中傳達一種生活的美學!
陳玉秋
2019年10月28日
寫於飄渺的拉拉山達觀農場
一本很特別的攝影專書
數位相機的發明才四十餘年,而真正運用數位影像技術的影像處理是近十餘年的事,拜電腦科技進步所賜,運用數位處理影像的工具和軟體,不再局限於數位相機或數位攝影機,連手機、平板都有照相和錄影功能。簡而易懂的數位照相技術和科技設備,人手一機的普及,使得數位影像的取得和運用可以更多元,再透過軟體應用把不可能變為可能。
當數位影像技術進步時,如果沒有傳統的攝影技術和經驗為基礎來打底的話,一幅完美的作品還是無法呈現在世人面前。數位影像技術除了攝影,也可以將以前紙本的黑白或彩色相片翻拍後以數位方式典藏,既節省了儲存空間,也節省了不少的金錢,還可以透過數位軟體的上色技術,將百年前的照片以接近於原色方式呈現,對於古蹟修復或歷史回顧方面是一項很重要的技術。這次《非線攝影藝術》作者所揭示的非線攝影手法不同於以往只著重靜態的風景、建築和人物拍攝手法,強調更豐富多元的動態藝術美感,除了可增加攝影者的技術挑戰性之外;還可讓觀賞者有更豐富的想像空間。
我的三叔自幼喜好讀書,進入職場後再繼續進修,而且雖已有些年紀仍繼續攻取元智資傳碩士學位,這樣的體力和精神,真的讓我動容!所以,我也效法他的精神在進入職場後重拾課本,繼續進修深造。他在工作之餘有許多文學創作並出版詩文集,上次更出版了《非線文學論》巨著。這次撰寫有關攝影創作的《非線攝影藝術》是他非線論著的第二部,也是他重新接觸相機以來,集在學期間的攝影創作,對於生活環境中所觸及的作品,以及關於中西方的攝影發展等研究的結晶。
有興趣於攝影的讀者或是同好不妨細細品嚐玩味;這本異於一般攝影書籍的很特別的攝影專書,或許會別有一番靈動在心頭!
蕭爵增
於洄瀾108.10.26
自序
打開攝影的另一面視窗
目前數位攝影大行其道,數位相機的強大功能已經讓傳統相機瞠目興嘆,攝影家們紛紛轉而學習數位相機的拍攝手法。「非線攝影藝術」(Non-linear Photography Art)正是在傳統攝影進入數位攝影後發現的一種新的攝影藝術創作拍攝手法。非線的觀念取自於電腦從線性運算的突破走向非線性運算系統技術,後來運用於文學和藝術創作的概念。
我在研究非線文學之餘,於民國100年(西元2011年)把玩相機中發現此一攝影技巧的可行性。當初以「閃動攝影」或「晃動攝影」為名,直到民國103年(西元2014年)發現其攝影特質與非線文學的特點有諸多雷同之處,乃定名為「非線攝影藝術」,希望為攝影藝術增添更為多元的創作技法和作品。自發現非線攝影拍攝手法後,攝影藝術正如文學藝術開始以線性為區分的基礎,把傳統的攝影藝術劃歸為「線性攝影藝術」,除此之外的攝影手法劃歸為「非線攝影藝術」。本書也是自《非線文學論》出版後,第二部關於「非線」的著作。
非線攝影的拍攝手法強調「動態」二字,非線攝影的攝影作品表現常介於具象與抽象之間,除了具有動態美感之外,尚有無法以人為方式刻劃與重複再攝的抽象之美,這正是非線攝影藝術與傳統線性攝影作品最大區別之處。至於對非線攝影藝術的觀賞,須以具象和抽象作為觀賞連結,在作品所呈現的色彩、線條,和形態變化中去體會作品的意涵,才能真正進入作品核心欣賞作品。非線攝影的特點是捨棄正經八百的對焦模式,不追求影像的真實感,而是追求影像的朦朧感、不確定感、動感、抽象化和介於抽象與具象間的非具象感覺,具有詩的特質。
寫本書的動念在於希望把這個新發現提供給攝影界同好和諸多喜歡攝影的朋友,讓他們在拍攝時打開攝影的另一面視窗,採用不同表現手法的作品,然後對自己也可以拍出如詩如畫的作品而驚嘆!
《非線攝影藝術》一書的完成,首要感謝雲林科大的鄭月秀主任,是她把我帶入非線性的世界,以及台灣藝術教育館出版的《美育》雜誌;接受我首次以「非線攝影」為名發表的〈透視非線攝影之美感〉論文,也感謝所有願意幫我寫序的朋友,以及願意協助出版的出版商。一本書的問世不容易,從計畫寫書時模糊的構想到蒐集資料歷經多年,然後開始著手寫稿到完稿也有年餘。寫書期間多次面臨參考資料和思路的困境,尤其是中國攝影和台灣攝影發展史料的凌散與不足,還有攝影美學發展及名詞歸納定義問題,最後總算整理出頭緒來。因此,這本書不僅僅是談論非線攝影藝術,也談攝影美學和發展脈絡!
文末還是那句話,期盼本書問世後可以為攝影界打開攝影的另一面視窗!
蕭仁隆
於龍潭采雲居
民國108年(2019)2月14日西洋情人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