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自從二〇〇七年秋天起,我一直生活在持續不間斷且往往很劇烈的生理疼痛之中。我生活中的每個層面都受到很大的影響,如果正在閱讀本書的你也正受到慢性疼痛所苦,想必你的生活也是這個樣子。
經常生活在疼痛中,是我這輩子所遭遇過最大的挑戰之一。這很困難,不只因為生理上很受苦,也因為還伴隨著種種情緒上的劇烈衝擊。這類情緒狀態包括失落感、哀傷、羞愧和恐懼,它們所耗費的心力,有時幾乎和生理疼痛不相上下。
這段時間當中,我經常感到孤立和寂寞。我當時並沒有可加入的支援團體,而就算有這麼一個團體可加入,我一定也力不從心。你現在可能處境和我當時很類似。我寫這本書,是因為我當時沒能有這樣的陪伴,而現在我想把它提供給你,讓它充當你旅途上的嚮導,即使疼痛纏身,也能活得更自在且更優雅,最終甚至能緩解和釋放疼痛。
本書的用意並不是要取代慣行的生理療程、藥物,和治療方式或如今市面上的許多絕佳另類療法。
其實,這本書想探討的是生理疼痛的內在層面、我們對疼痛的反應會如何影響疼痛的強度和持久度,以及這段關係如何能要麻使受苦的時間拉長,要嘛成為一個過渡通道,引導人恢復健康和身心健全。書中所提供的具體建議,既是關於如何與慢性疼痛共處,同時也是關於如何緩解心智上、情緒上和生理上的痛苦。
見到的。
莎拉・安妮・夏可莉
推薦序
身苦心不苦
臨床心理師 洪仲清
「對某些人來說,疼痛甚至變成一種祝福,因為疼痛為他們重新指引方向,讓他們找到身體和心靈的滋養之道。」
我本身從高中開始,就偶有痛風,這是我經由遺傳得到的禮物。這麼多年來,痛風教會我很多,有了相當不容易的成長。
痛風嚴重的時候,幾乎難以行走,每一舉步,劇痛隨身。有時夜半發作,便難以成眠,直到天明,然後帶著昏沉與疼痛,繼續一天的工作與生活。
我學心理學,所以從很早便知道,疼痛有其主觀性。譬如說,做同一種手術,每一個患者的疼痛感不會完全相同。就日常生活來說,也可以發現有人特別怕痛,有人則很能忍痛。
以大腦的反應來說,「心痛」跟生理上的疼痛,會誘發相似的大腦活動。然而,對同一種事件的心理反應,不同人的差異性又更大了。
與疼痛長年相處,我成了它的好友與學生,知道能在心理層次跟疼痛互動。我自己體悟出一些心法,竟意外地在這本書上看到了。
我會清醒地觀照疼痛感,以及疼痛感所帶來的眾多念頭,還有相應的情緒。我衷心感恩它們的出現,也傾聽它們想告訴我的話,並且試著用慈悲心關懷自己。
相反地,當我們難以接納疼痛,那麼,我們可能更強化了恐懼與怒氣。我們常常自己嚇自己,放大疼痛感,我們甚至可能把疼痛當成了自己的全部,自願放棄除了疼痛之外的大好生活!
「我可以經歷疼痛,但不會覺得在受苦。對我來說,疼痛是一種不得不,但受苦與否是自己選擇的。要是疼痛沒有意義,也無法為我們的人生帶來療癒,我們就會受很大的苦。但如果我們善用疼痛來讓自己的人生更完整,詛咒就會轉為祝福。」
作者所描述的狀態,是我的正在進行式,身苦而心不苦。痛風依然定期來找我,但我真心沒有要它消失,因為它會提醒我要休息。又像是提供我終生免費的課程,要教我一些在這種狀態下特別容易學會的道理。
尤其我的痛風似乎帶著某種隱喻。我認認真真看了半年醫生,沒漏掉一次回診,疼痛的頻率只增不減;我為此做了好幾次生理檢查,每次各項數值都相當正常。我買過書,蒐集過不少資料,口腹之慾清淡,但痛風依舊熱情如火。
我每天都離老年更近一點,就算沒有痛風,也有其他身心困擾。原來,只要我接納疼痛,我就多接納了人生,也多接納了我自己—能妥善應對那終究會來的老、病,還有死亡的難關。
疼痛的經驗,只要是人都難免會有。祝願您藉著這本書,能領受到疼痛帶來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