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文明與政治體制的交涉與會通:若干學說與個案的探討

東西文明與政治體制的交涉與會通:若干學說與個案的探討
定價:500
NT $ 229 ~ 450
  • 作者:謝政諭
  • 出版社:時英
  • 出版日期:2020-03-05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988220X
  • ISBN13:9789869882200
  • 裝訂:平裝 / 576頁 / 14.8 x 21 x 2.8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審視東西文化的交涉過程,本文認為「交涉」含有對抗甚至是衝突,更應含有合作、對話乃至會通議題,因此日本大阪的知名學府關西大學就以「東西文化交涉研究所」作為探討東西文明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人類文明進入千禧年之初,在單極強權的美國本土,象徵人類貿易文明巔峰的首善之區紐約,發生伊斯蘭激進主義者以自殺式的飛機撞毀雙子星大廈的911事件,究其因是基督文明與伊斯蘭文明在長期文明交涉中衍生不可解的爭奪、矛盾與衝突,此衝突的根源,被視為是世紀以來全球在解決政治、經濟、軍事衝突之後,未來國際間衝突的焦點,就在於宗教與文化的基本教義派的鬥爭,此即美國學者Samuel P. Huntington(杭亭頓)「文明衝突論」的基本論述。西方要如何正確的對待多元現代性以及全球文化多樣性? Richard A. Shweder提出:「未來新世界秩序,全球化和經濟成長絕不是依靠西方社會淺薄表面的東西,例如武器、信息技術、信用卡等等就可拉動經濟增長。經濟的成長也不是只有西方文化深厚層次的東西,例如個人主義、民權一項、平等主義、人權法案等等」,Shweder進一步認為1955年代以來日本、東亞4小龍(到20世紀末應含中國大陸),這些地區經濟繁榮的重要推力在相類似於基督新教的儒學價值觀,此一種道義地圖(Moral Maps),是一種有助於經濟成長與社會和諧的新福音的傳道者(New Evangelists),如此文化尊重與共存才會帶來對話與和平的新世界。Shweder肯定東亞儒學價值觀有如新福音與基督新教倫理一般,皆是經濟繁榮、政治進步的重要推力。
    
  在探究人類歷史文明的中心問題時,中華帝國在16世紀前也曾以禮義之邦、朝貢制度被視為是全球的中心。但從明朝初以來中國走向封閉而西方走向開放,東西之間形成了300年發展的差距。1868年明治維新以後以產殖興國、富國強兵為理念,進而以軍事的、經濟剝削為主對外擴張,並不斷對亞洲周邊的國家展開「軍事與文明的」矛盾侵略,短短30年不到的時間,併吞琉球、韓國,在1894年打敗滿清帝國,1904年年打敗沙皇政權而成為亞洲的新霸主的快速崛起,形成亞洲新的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並對亞太19個國家展開領土的侵略,形成新的日本帝國霸權,在思想上也提倡「東洋」理念。2011年中國大陸經濟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13年中國大陸開始推動一帶一路,如此的中國崛起,讓世人不由自主的產生中國威脅論,這將形成另一個中心,2019年美、中兩強開展的貿易戰,如是相爭何時了?從近代文明的角度來審視東西的中心論入手,本書即在於追索如何看待一元與多元中心問題?
    
  在這本著作的選集中,為思考台灣的出路問題,至少必須放在東亞的歷史與當代的情境中來加以解決,以軟性的區域主義(soft regionalism)或者說是批判的地域主義,亦可說是東亞價值觀的再審視。這本書將從理論上反省近代中、日兩國追求現代化所產生的誤區,以及追索現代國家的憲政民主與人權發展上所呈現的東西方的差異。進而以當代全球化的挑戰與若干案例的回應。四者,再針對韋伯所說的基督新教倫理是促進資本主義發展不可或缺的因素,韋伯認為無論是中國的儒家、道家或者是中日及印度的佛教就缺乏這種「天職」的觀念,所以資本主義無法在東方發展起來。本書最後一篇將從宋儒朱熹的「理一分殊」來看東西方文明有異趣的分殊,亦有同調的部分,筆者提出新人文主義的觀點作為未來東亞價值觀以推動企業治理、社會治理,以作為貫穿全書的主軸。「新人文主義」意涵,簡言之,就是擷取東西方思想中尊重人的主體性與道德性為出發點,並吸收西方自由主義的民主、人權治理上的效率、透明等精神綰合而成。最後歸結從理論到實踐的過程來檢視諸如韋伯、王寵惠、余英時以及實業家澀澤榮一、楊忠禮、稻盛和夫等一生的志業。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謝政諭


  現任東吳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台灣雲林人。

  學歷:東吳大學學士、政治大學碩、博士。

  學術經歷:東吳大學課外組主任、發展處處長、主任秘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中華文明研究中心創始主任、東亞研究中心主任;優九聯盟首任執行長(大台北九所私立大學聯盟);教育部高中教科書審查委員;中國廈門大學、日本愛知大學碩博士班專題講座。Fulbright、UB、教育部、中研院等獎助任芝加哥大學、普林斯頓大學、Valparaiso大學、香港中文大學、中研院歐美所、杭州大學(今浙江大學)訪問學者。

  社會經歷:中華民國童軍總會秘書長、民族主義學會理事長、人科會副理事長、中華大道文化基金會董事、輔仁中學教育基金會董事、信民協會理事等。

  著作文選:《文化、國家與認同:打造兩岸民族新肚臍》專書及〈日本民族性對戰後國家的影響〉、〈柏克萊大學學生活動概觀〉、〈工作容易休閒難〉、〈走出正統迷思 邁向憲政民主〉、〈追思謝求公的為政與為人〉、〈國事蜩螗,一介書生力挽狂瀾—端木愷校長百年追思前夕〉、〈老子之道─從「自然」與「和」論其當代意義〉、〈西方憲政主義的宗教向度〉、〈台湾における「ナショナル‧アイデンティティ」の変動〉、Virtucracy and Democracy: The Governing Legitimacy Comparison of China and American、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Research Report,〈全球化與大學治理模式的發展〉、〈「分享人生」是實踐童軍大智、大仁、大勇的義行-訪問馬總統英九兼會長側記〉(與黃小芹合著)、〈節能減碳-救地球、救人類是童軍新世紀的使命-專訪行政院游錫堃前院長〉(與曾國強合著)、〈質樸童軍、服務學習、壯大視野、推進和平-記我國參加瑞典第22次世界大露營成果報告〉、〈百年來中華民國國會體制及其後設理念之探討〉、〈ECFA、全球化與兩岸關係發展的圖像〉、〈王陽明的出世、入世與經世思想芻論〉、〈近代以降東亞對「啟蒙文化」的輸入與反思-以福澤諭吉、韋伯、余英時、澀澤榮一、楊忠禮、稻盛和夫觀點檢視〉、〈離散時代的儒者—余英時的論學與視域初探〉、〈再論「學術與政治」的傳奇人物王寵惠先生〉等百餘篇。

 
 

目錄

第一篇:近代東西文明的交涉與其模式
壹、引言:東西政治文明的交涉-從對抗、對話到會通
貳、近代中日兩國追求雙螺旋運動-「西方中心論」與「革命運動」的反思
 
第二篇:東西憲政民主與人權發展的異同
壹、行政院與立法院關係之研究─以「人性與權力」、「權責相應」的概念加以分析
貳、中西文化中的人義與人權及其發展~一項後設理論的反思
參、1990-2000年台灣修憲的文化解釋-「與美國制憲」的比較
肆、兩岸憲政主義發展的困境-一個思想文化史的初步反思
伍、中、西憲政主義的「思想」潛因 —並反思中山先生憲法的「後設哲學」
陸、從美國進步主義與威爾遜理念反思中山先生的憲政思想
柒、百年來中華民國國會體制及其後設理念之探討
捌、東亞的「公民社會」:理論初探與若干案例的反思
 
第三篇:全球化的挑戰與回應
壹、全球化與中國大陸民族認同
貳、全球化與香港中文大學-以2005年WTO香港部長會議為中心的論述
參、兩岸民族問題的「結」與「解」 — 東西政治文化取向的探討
肆、從童軍精神論當前教育與民主問題-以騎士、俠客、氣魄及審議民主為分析架構
 
第四篇:從理一分殊看東西文明的會通
壹、理一分殊的要義
貳、丹斯里楊忠禮先生企業經營精神的研究—儒家倫理與多元宗教倫理會通的追索
參、資本主義的東方抉擇-澀澤榮一、稻盛和夫的新人文主義治理觀
肆、學貫中西的一代大師—王寵惠志業的探討/507      
 



  本書「詮釋古今東西文化流變;衍義中外歷代政治學說。」
  趙永茂—臺灣大學名譽教授,前台灣大學副校長、前行政院公民投票委員會主委

  全球化為民主制度帶來了空前的危機,貧富差距升高、內部高度對立,夾雜著排外情節,加上東西方價值差異,何去何從?本書提供了若干解答。

  趙建民—文化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前陸委會副主委、政治大學特聘教授

  本書為謝教授過去20年來的結晶,其內容跨越中西政治體制與其背後的思想,學貫中西、令人欽佩。

  黃秀端教授/東吳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中央選舉委員會委員、前公民監督國會聯盟理事長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46
    $229
  2. 新書
    9
    $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