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天下一家 中國一人
此書因蔡先生《石頭記索隱》而起,繼潘重規先生觀點而作。
班固講「實事求是」。紅樓夢的考據,是要用《說文解字》及音韻反切的,這是乾嘉時代的特點,回避這個事實,就難求書旨。一旦使用訓詁,紅樓就會有辛酸之淚。舉個例子:
護官符注說:「保齡侯尚書令史公之後。」不用考證保齡侯,這本是一個反切。「保齡」反切為兵,「保侯」反切為部。保齡候尚書令史公,就是「兵部尚書史公」。這時再看護官符:「阿房宮,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個史。」為何「住不下金陵?」古無輕唇音,錢大昕說:「房,古讀如旁。」這不是金陵,而是金陵之旁三百里的廣陵。三百里可謂廣矣,《說文》曰:「阿,大陵也」。故「阿房宮,三百里」指廣陵。廣陵就是揚州,揚州才有「一個史」。揚州梅花嶺上,是「明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史公可法之墓。」
史家護官符,只是反切和輕唇音而已,所謂「大道至簡」。
脂硯齋精通《廣韻》,因為他說:「鼒,子之切,小鼎也。」那麼看脂批時,就要用韻書了。比如甲戌本脂批說:「設云秦鐘,古詩云:『未嫁先名玉,來時本姓秦。』二語便是此書大綱目、大比托、大諷刺處。」
來時本姓秦,《說文》曰:「秦,禾名。」隱和。
未嫁先名玉,《集韻》曰:「珅,玉名。」隱珅。
故此,秦鐘乃是和珅。同理,用《說文》與《廣韻》,得出水溶是永瑢。甲戌本出現這二人,真是此書「大綱目,大比托,大諷刺處」。紅樓成書時間,也將推遲至一七七三年。脂批時間作偽,只因避文字獄。甲戌讀作假虛,一如假語村言。
潘先生在臺灣以及海外傳播文字學,用先生所傳之音義,按之先生之觀點,有許多主張是正確的。《石頭記》作者為誰?舉世皆曰曹雪芹,潘先生說:「不是」。孟子曰:「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先生是真正的文士。
潘先生繼承了章黃一貫的剛直,那麼蔡先生則是兼容並包。蔡先生《石頭記索隱》說:「扇者,史也。」石呆子的扇子就是史書。因為「扇子」反切為「史」。再通過紀曉嵐《四庫提要》,可知石呆子的原型,是「石公、張岱、張宗子」。通過《四庫全書》對《崇禎曆書》及西洋曆法的記載,能推出餞花神是三月十九日。
《四庫全書》有太多紅樓線索,紅樓夢第三十六回中,寶玉「禍延古人,除《四書》外,竟將別的書焚了。脂批道:寶玉何等心思,作者何等意見,此文何等筆墨!」四庫毀的書和收錄的幾乎一樣多,《四庫全書》不收的書怎麼辦?周先生說:「不收就是不留!」不留怎麼辦?就像寶玉那樣,「除《四書》外,竟將別的書焚了。」試問,紅樓三十六回的四書,真的指儒家四書麼?看脂批的三句連問,就知其中的隱喻了。
《石頭記》雖寫一家之事。但《禮記》說:「聖人耐以天下為一家,以中國為一人,非意之也。」寫一家喻天下,寫一人喻中國,是紅樓的氣魄與境界,也是儒家的傳統。
蔡先生說《石頭記》是政治小說,這與他的理想是分不開的。一九三六年九月,蔡先生給鄒韜奮主編的《生活星期刊》題詞說:「中國為一人,天下為一家,這兩句是禮記禮運篇成語,照現代中國人的立場看來
也是用的著的。若是中國四萬七千萬人,都能休戚相關,為身使臂,譬使指的樣子,就自然沒有人敢來侵略,而立於與各國平等之地位。由是而參加國際團體,與維持和平的各國相提攜,自然可以制裁侵略主義的國家,而造成天下一家的太平世了。廿五年九月蔡元培。」
馮友蘭說:「蔡先生的人格,是儒家教育理想的最高的表現。」先生用儒家理想去審視紅樓,所以能看到真正的書旨。潘天壽說:「藝術之高下,終在於境界,境界之上,一步一重天。」文學藝術之高下,同樣在於境界,若無先生作索隱,人類可能無法理解紅樓的隱喻,也不會相信,世上真的有那麼一個人,用盡了畢生精力,去踐行「天下一家,中國一人」的理想。
蔡先生主張猜謎語,紅樓夢也到處是謎語。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小孩子喜歡猜謎,紅樓作者秉赤子之心,所以書中多謎語。可世事變遷,仲永易傷,長大之後,很多人就不會猜謎了。作者是誰?脂硯是誰?何為書旨?都是些兒童謎語。讀紅樓夢,不過是重操兒時舊業罷了。
大觀園裡也是一群孩子,即像童話,又像愛情。童話並非用謊言教人天真,而是用奇妙的故事教人長大。勇士要戰勝惡龍,王子要破解魔法,孩子們與巨人鬥智,小人魚有勇敢的心。試問,快樂王子的心,因何破碎?童話的背面,是世界的真實。
在紅樓夢裡,「湘雲醉芍」喻「揚州十日」。「瓊花、芍藥」都是揚州市花,自古有名。《桃花扇》用「瓊花劫」喻揚州兵燹,而《紅樓夢》則用「芍藥茵」。以芍藥喻揚州,以花落喻人亡,以醉臥隱沙場,這是詩經的比興手法。為何眾人圍著湘雲笑,因為「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紅樓作者是燕趙之人,常於姹紫嫣紅中作慷慨悲歌。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華麗的詩句背後,皆是辛酸之淚。恰如《風月寶鑒》,正照紅粉,反照骷髏。
對人性的悲憫,使得書中充滿感傷,這樣一部極具人文關懷的書,會怎麼看待那些現實中的黑暗呢?有無相生,善惡相形。此書如此純粹華美,是因為「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蔡先生說:「科學救國,美育救國。」可他偏要猜謎,偏要在書中找到許多黑暗,他說:「謎者,是中國文人習慣。」而美育可以讓人明辨是非。
童話裡的兒童終將長大,失去的也許是天真無邪。得到的,將會是「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維此二句,可通紅樓之境了。
我輩才識淺薄,唯親歷親行,走遍中國訪紅樓遺跡,積兩年之力,乃有此書,因教鄔員編成,題曰《續石頭記索隱》,曲阜魯小嶧則題曰《紀曉嵐與紅樓夢》。不在乎解開多少謎題,旨在打開新的世界,使少年讀《石頭記》,不再囿於一家一言,而是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知音君子,其垂意焉。
撫狸道人 龐並明 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