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類與環境的權力:
二十世紀後期以來,全球所面對的環境問題日益嚴重。為了根絕這些環境問題,作者提出兩種環境人權-免於毒污染的權利與享有自然資源的權利。作者不僅去重新定義環境與這兩種權利之間的道德關係與法律關聯,還去檢視環境價值如何被系統地排除在人權論述之外。本書之所以提出這兩項人權主張,是因為這兩者都有益於環境,即在維護人權的同時,也能同時保護環境。本書進一步去證明,為了促進人類利益而導致環境的持續破壞,這種行為是沒有任何根據與效力的,進而提供人們在破壞性的資本主義政治經濟下去保護地球的有利根據。
2. 自然地理學:
概念基礎,並循序漸進地解釋更為複雜的主張
¬知識百寶箱,解釋術語並提出論點
¬多元個案研究與實例,支持腳踏實地、拓手可及、可銜接自然實現的論點。
自然地理學呈現嶄新的環境分析:人類和非人類實踐皆與自然息息相關。三者相互交織的過程不斷地形成與修正環境分析。不管你所學是地理學、社會學、政治科學、文化研究、或科學研究,凡對自然、社會理論和太空感興趣,這絕對是你不可或缺的好書。
3. 理解環境議題:
目前社會對於環境問題有著前所未見的關注與興趣,《理解環境議題》則說明了這些問題背後的科學、政治、社會與文化因素,上述因素彼此互動與影響,藉此產製與再製環境問題。
《理解環境議題》運用圖表、學術研究,針對環境議題的科學與社會科學面相,提出易於理解的說明。在第一部分,描述對產製有關的哲學、價值、政治與科技面相。第一部分則運用氣候變遷、食物、廢棄物等實例,證明前一部分的論點,最後關於墨西哥市的一章,則完美的把所有前述的論點、面向,作了整體性的歸結。
清楚易懂,而有著豐富內容是本書的特色,對於鑽研地理學、環境生態學甚至是社會科學的師生,兼顧到教學方法的《理解環境議題》,絕對是課堂使用的首選。
4. 媒介城市:媒介、建築與都市空間:
這是一本具有洞察力且深具說服力的書籍,本書指出城市空間因為流動的、即時的、以及普遍滲透的媒介而被重新定義,因而產生截然不同的生活體驗模式,使得媒介已不再與城市分離。空間化媒介平台不斷地滋生,構成了以媒介為基礎結構的複雜情境,也就是本書所要探討的「媒介城市」。本書對此提出相當深層的批判與歷史分析。特別的是,本書將現代城市的形構與現代影像科技、當代各類重要發展連結在一起,例如數位網絡、數位基礎建設、網路影像、監控社會、實境電視節目等,可以說是一部觀點新穎且具學術價值的著作。此書於二○○八年出版後,已成為媒介與社會、媒介科技等研究領域的重要參考文獻。
本書的價值在於:將學科理論與實際現象適切地結合在一起。過去的文獻對於這兩個面向經常顧此失彼,但本書卻成功地融合兩者,並以嶄新的方式探討公共與私人空間,以及當代城市裡的社會生活,是一本充滿廣泛且引人深思的論著。
5. 空間與權力:政治地理學新風貌:
政治地理學是人文地理學的次學門,本書主要在探討空間與地方以及其政治層面之間的關係,作者一幟之處在於不刻意去定義此學門的範疇,而是客觀呈現各種論述與文獻,由論述來給予解答。除此之外,本書深入淺出地專注於社會與文化層面,並有系統地提供讀者何謂政治地理學?政治地理學的內容流變又是為何?等多面向的解答。
本書跳脫一般地理學書籍偏重鉅觀的視野,焦點轉以人為本,將更加重視各式社會運動與變遷,對各種社會狀況進行分析與闡述,而如勞工、婦女、女同志和男同志、少數族群的議題,都列入討論範圍,其他探討的主題還包括:國家的生成、工作福利國家、民主選舉與公民身分、政治與城市、認同政治與社會運動、民族主義與區域主義、帝國主義與後殖民主義、地緣政治學與反地緣政治學,本書觀念新穎,可說是為政治地理學研究注入新的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