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太陽對話 Solar Fragments
- 作者:加藤義夫
- 原文作者:Yoshio Kato
- 譯者:林憲德
- 出版社:詹氏
- 出版日期:2013-09-0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7054579
- ISBN13:9789577054579
- 裝訂:精裝 / 155頁 / 20 x 30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我在建築物理、綠色建築打混了三十年,看過國內外無數太陽能或建築能源設計專業的書籍,我敢說加藤教授這本「建築與太陽的對話」,是我看過在「太陽能建築」上兼顧設計理論與實務的最佳精彩的一本大作。
對於「太陽能建築」,大部分人都侷限於太陽能熱水、太陽能發電的主動設計(Active Design)或蓄放熱、浮力通風等被動設計(Passive Design),但太陽作為生態、生產、生活的源流卻常被忽略。加藤教授作為一個建築家,以美學與哲學角度來看待「太陽能建築」,甚至能結合建築設計理論與永續生活思潮,並明確列舉建築設計名作來做見證,是史無前例的永續建築理論大作。
當今的建築教育,充滿著設計與工程分離的危機,過去「太陽能建築」的著作,在建築設計者方面只是從充滿膚淺的太陽能設施的圖片感官介紹,在技術者方面常出現枯燥的工程技術手冊,唯有這本「建築與太陽的對話」是充滿人文關懷與永續建築發展史觀的設計指南,堪稱為現代地球環境危機下作為健全建築家養成的最佳教材。
作者簡介
加藤義夫 Yoshio Kato environmental architect
現在台灣國立成功大學客員教授、加藤義夫環境建築事務所
第一回JIA 環境建築賞他、早稲田大學理工學部建築學科卒
序
文章
Solar Achitecture
我的環境住宅建築史
為了達到熱平衡、熱再生、熱循環
環境設計如同濕婆(Shiva , 印度破壞之神)的舞蹈 環境設計的柔性策略
從生態/可行到可持續性:透過生態建築來看未來願景
〈可持續性〉的系譜
住宅論之環境建築1 誘導式太陽能到邁向可持續的誘導式太陽能建築
住宅論之環境建築2 太陽能建築的基礎
住宅論之環境建築3 合乎基地的氣候建築
住宅論之環境建築4 性能為目的的誘導式系統
住宅論之環境建築5 誘導式系統的經濟性蓄熱壁
個人記憶看東京再生
有風塔與台灣新一波潮流
案子
作品一覽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 建築/東洋音樂教學大樓
內湖街屋住宅
明野家
明野家太陽能澡堂
熱移動─太陽能澡堂的試驗
扭動的太陽房子
安裝在屋頂上─都市的太陽房子1
新宿的家
太陽煙囪的房子
立木先生的山中住宅
隔熱─地中壁和開口部1
蓄熱─淺間石壁和鐵管暖爐
島上的房子
金森家
三木家
懷中抱著火─蓄熱塔的家─三木家的續篇
新宿的舞蹈學校
T醫院
安裝在屋頂上─都市的太陽房子2
隔熱─地中壁和開口部2
矢崎太陽能展覽館
玻璃磚蓄熱強覆土辦公室建築
舞台設計-文娜,從樹上下來吧
舞台設計─泡泡先生
辻野家
中央相片印刷公司
Illusions
N Project
國家門戶系列國際競圖 墾丁國家公園
世界遺產安西榆林窟西域環境中心
伊拉克競圖
安曇野
環境保護住宅原型與節能競圖
馬尼拉村國際建築競圖
後記
序
加藤義夫 Yoshio Kato environmental architect
這本書是筆者自己編輯,關於自己的工作的集結。筆者大學畢業隔年就和友人共同成立名為環境設計室+RU同人的建築設計事務所,如同事務所的名稱,以環境建築而設計作為目的,也就是受太陽、風、自然環境以及周遭等因素而影響的設計,想要以這樣來設計,一有機會就寫寫文章,做做設計。在1969年到2003年這段期間,在東京一邊經營事務所一邊工作,而後成為台灣的大學教授,教設計也做了些設計。當初事務所成立時卻沒有什麼工作,所以只要有工作都會去做。然而抱持著朝向環境建築設計的想法,在這個過程中慢慢集結這個建築師沒有興趣,稱為太陽房子的設計手法。從這方面來考量生態建築確實是如此,而成為1970
年代到1980 年代被動式太陽能的先驅。生態、環境、被動式系統、可持續性思考完全是反映那個時代而得知的。確實是不屬於體制內的局外者以及少數團體的立場。也試著參加很多競圖,但都沒能拿到首獎,所以沒有做過競圖的案子。有個競圖案在徵件時,審查委員在評價欄上註明以太陽房子發表的案子無法得獎。但是以這種負面立場來考量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而現在正值全盛期,我也只能當做揶揄看待。21
世紀所面臨的問題用我所學及所操作的手法來援救這誰也想像不到,開始可以做些什麼時我沒有待在日本,而來到了台灣。
建築師只是一個區區的工作者,對社會觀點不也應該有所責任嗎?但是常發生業主對建築師的品味感到失望,仗勢膨大自己的專門,無視業主的意見而做出的『作品』。我如果可以也想這麼做,但是我覺得不能這樣做。我一直秉持著以不做出住不下去的家信念一心一意在從事工作,或許不是很有趣的職業。大建築師認為建築師是和藝伎一樣卑下的職業,再加上身分低下建築師的我只留意自然和生活、經濟和健康面。會被如何評價這種事我也不是沒有考慮過,還是放棄比較實在...。
在都市出生,身為江戶時代開始的淺草、銀座一丁目家出身的家族後裔,卻很喜歡生態的生活。被動式太陽能手法對我是最適當的手法。然後又做些案子維持事務所的經營,一年也蓋個一棟或兩棟的太陽房子或是非住宅建築的案子,歸功於這些機會的庇蔭。這之中也有少數自認設計不錯的案子受賞,結果如同先前所述。
但是想把這些常年來的工作經驗分享給大家而有了這本書。業主、幫我介紹工作的人、協助設計的人、刊登我拙作的人,全部都是我的恩人,獻上我最誠摯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