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X營造:政策規劃與理論實踐

社區X營造:政策規劃與理論實踐
定價:300
NT $ 237 ~ 342
  • 作者:王本壯李永展邱勇嘉
  • 出版社:唐山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6-08-3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3071250
  • ISBN13:9789863071259
  • 裝訂:平裝 / 248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社區營造是臺灣自經濟奇蹟後再次向世人展現的社會改革與治理的重要經驗。我們相信浸潤在這樣情境中成長的所謂90後的「社造世代」,將是在未來帶領社會與國家邁向康莊坦途的生力軍。——王本壯(國立聯合大學創意統合設計研究中心主任)
 
  綜觀臺灣社區營造政策的發展演進,本書共分為二大部分作呈現,依序為「政策規劃篇」與「理論實踐篇」。

  「政策規劃篇」是以不同的角度闡述社造理念,從多元的討論模式中提出對社區營造未來政策的規劃與思考,給予讀者們解讀的空間。

  「理論實踐篇」是為社區營造政策的應用與經驗分享,臺北市的社造經驗彷彿經歷了一場華麗的社造運動,中央部會延續社造理念各自發展文化、教育、農業層面的成果,還有近期興起的企業投入社造。

  本書融合多元模式與理論探究社造政策,並收錄城市社造工作的運作經驗,以及各部會與企業實踐社造理念的分享,希望以不同的面貌展現社區營造的精神,以此引領讀者們對於社造有新的認識。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王本壯


  國立聯合大學創意統合設計研究中心主任

藍忻怡

  社團法人台灣社區培力學會秘書長

曾旭正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教授

周芳怡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孫 瑜

  北京清華大學信義社區營造研究中心執行顧問

李永展

  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林崇傑

  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局長

劉鎮輝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博士

黃世輝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教授

邱勇嘉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博士生

柯勇全

  農委會水保局農村建設組農村培力科科長

張筑雯

  社團法人台灣社區培力學會專案執行長

  (以上依本書文章作者排序)
 
 

目錄

前言 i
導讀:一段創新且影響深遠的社會轉型歷程 ii

§ 政策規劃篇
社區營造3.0 政策規劃之芻議│王本壯、藍忻怡 3
公部門如何整合推動社區協力政策│曾旭正 25
社區總體營造運動20 年之回顧與展望│周芳怡 47
淺談大陸城市地區的社區治理狀況──以北京市為例│孫瑜 69
社區營造與韌性社會之鏈結│李永展 89

§ 理論實踐篇
一個城市再造的實踐之路:臺北市社區營造的推動策略與發展願景│林崇傑 117
生態博物館:臺灣社區營造邁向可持續性發展的啟示與建議│劉鎮輝 135
社區大學對公民社會形成的施力與阻力│黃世輝、邱勇嘉 159
農村社區導入農村再生計畫之觀察│柯勇全 177
從企業社會責任出發:向社區學習如何營造幸福生活│王本壯、張筑雯 213

 
 

導讀

一段創新且影響深遠的社會轉型歷程


  臺灣的社區營造政策自1994 年推動迄今已逾二十年,其可以分為四個主要階段:1994 年以前為「醞釀階段」。1965 年,由行政院頒布的「民生主義現階段社會政策」中首度提及「社區發展」,並於1969 年通過「社區發展工作綱要」,在各地成立「社區發展委員會」,以「社區理事會」(1991年修法為「社區發展協會」)為執行機構;而後在1987 年,臺灣解除長達三十八年的戒嚴,社會全面鬆綁,民主思想逐漸萌芽,原來只有區域性的社區運動發展為全國性的社會運動,甚或是學生運動。此階段引出政府開始關注社區工作,雖然是由上而下的行政模式,但也為臺灣穩定了民生基礎,並間接促使民眾留意起生活環境的危機,進而為社區發聲。

  1994 年至2001 年為「實驗階段」。1994 年,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簡稱文建會)代表官方提出「社區總體營造」(簡稱社區營造或社造)之政策概念,並以「輔導美化地方傳統文化建築空間計畫」具體落實社造政策。1995 年,臺北市政府推出「地區環境改造計畫」,是為地方政府推動社區營造政策的濫觴。1990 年代中期,社區營造的理念逐漸在其他政府部門發酵,例如:環保署推動「生活環境總體改造計畫」、臺灣省政府文化處提出「校園我的家」計畫、經建會擬定「創造城鄉新風貌計畫」,以及臺北市成立全臺灣第一所社區大學──「文山社區大學」。1999 年,哀逢九二一地震,加速社區營造的理念由文建會擴散至中央各部會,此階段所有實驗性的計畫經驗在災後重建中得到實踐與檢視。

  2002 年至2007 年為「擴展階段」。2002 年,社區營造政策正式提升為國家級計畫,在行政院提出的「挑戰2008 ──國家發展重點計畫」中,「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列為第十項重點計畫,由七項分項計畫構成,執行的單位包括二部四會二署,社區營造的五大主題「人文地產景」都涵蓋在內,並由文建會擔任政策推動幕僚,成立「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推動辦公室」,扮演政策整合、計畫溝通以及促成合作的平台;2005 年,行政院進一步提出「臺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正式開啟中央各部會與縣市政府各局處間以「社區營造」為焦點的對話和合作。此階段可謂是社區營造的蓬勃發展時期,不僅有效地讓民間的努力與政府的職能作更清楚的對應,同時激起地方政府重視社區工作的風潮。

  2008 年至2015 年為「轉型階段」。2008 年,文建會提出磐石行動方案,以「地方文化生活圈」區域發展的概念為出發,規劃「磐石行動-新故鄉社區營造暨地方文化館第二期計畫」之雙核心計畫。2012 年5 月20 日,文建會升格為文化部,提出「泥土化」、「產值化」、「國際化」及「雲端化」等四大施政理念方針,其中因應「泥土化」施政主軸,推行「村落文化發展暨推廣計畫」。2014 年,文化部有感於社區營造政策推動需要創新與突破,以實驗性質推出「文化部推展社造創新活力網絡計畫」及「青年村落文化行動計畫」。此階段的社區營造政策除了面臨乏力的危機,卻也促使政府部門、社區與第三部門積極思索轉型的可能性,以因應這瞬息萬變的大社會。

  (本文節錄至〈導讀:一段創新且影響深遠的社會轉型歷程〉)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237
  2. 新書
    85
    $255
  3. 新書
    9
    $270
  4. 新書
    9
    $270
  5. 新書
    9
    $270
  6. 新書
    $300
  7. 新書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