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愛自己的人,無法去愛別人或被別人所愛」
哈佛最受歡迎的心理學大師加藤諦三最新力作
探討低自尊人格對親密關係的影響
哈佛最受歡迎的心理學大師加藤諦三最新力作
探討低自尊人格對親密關係的影響
「孩子與母親的牽絆時期結束後,人會進入個性化的過程。但是有些人即使進入這個過程,卻無法實現自我。而且在無意識中受到不安的支配。」──佛洛姆(Erich Fromm)
戀愛關係,是親子關係的複製
缺乏自我的人想用戀愛填補寂寞
但一味的委曲求全,只會陷入戀愛成癮
無論多努力去愛,最後都註定受傷…
遍體鱗傷長大的孩子,能擁有開花結果的戀愛嗎?
有以下情形的你,請務必一讀本書
不喜歡自己真正的樣子
害怕親密關係,無法談戀愛
總是遇不到理想的對象
常常說「沒有機會認識新對象」
曾經因為寂寞而談戀愛
容易陷入一見鍾情
經常需要在親密關係中偽裝自己
感情降溫時,發現對方從來沒愛過自己
即使遭受背叛,卻還是離不開對方
常見「一開始就走錯」的戀愛(愚蠢之愛)模式:
起源為「壞的開始」
→為了逃避原生家庭、寂寞或低潮而談的戀愛,會把煩惱帶進關係裡。想透過戀愛解決問題,只會讓關係破裂。
因為「一見鍾情」而迅速陷入熱戀
→一味將對方視為理想對象,將透過對方看到自己的願望,誤認為對方原本的面貌,把心裡的需求投射在對方身上。尤其對自己愈不滿的人,愈容易將對方理想化。
過度將對方理想化
→一下子投入太多感情,將重心放在自己想像中的形象,忽略對方真實的樣子。希望將對方改變成自己期望的樣子,但自己卻不願意為對方改變。
因為寂寞而自欺欺人
→因自我尚未確立,將理想情人誤認為「願意愛我的人」, 將對方視為能完全包容自己、滿足自己依賴心的對象
「缺乏自信的人,會破壞自己愛別人的力量。」──卡倫‧荷妮(Karen Horney)
能夠坦然接受自己的人,心靈也會因此充實。虛張聲勢是無法接受真實自己的表現,而理想的異性,不會被虛張聲勢的人所吸引。
坦然接受自己之所以重要,在於認清自己與別人的界線,雙方都不應為了滿足對方而勉強自己。
並非永遠,才算愛得完全
就算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
如果你因此變得成熟,
這份感情就已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