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你是否正在拿別人的「精彩片段」,與自己的「幕後花絮」相比?
30歲左右,我毅然決然辭去金融業的工作,進入諮商心理研究所就讀,看似找到志向、平順充實的學習旅程,在某一天,發生了化學變化。
那是一個有著和煦陽光的初夏午后,我交出厚重的期末報告,心情瞬間輕盈許多,一個勁兒地往床上躺,沒事做了呢!無意識地拿起手機,點開 Facebook,用大拇指往上滑了幾下;突然,一張照片吸住了我的目光,我像是被定格一般盯住照片不放,然後,從胸口湧出一股強烈的酸意,全身依然無法動彈。
照片中,我的某位女性臉友身處一家高級的米其林餐廳,用甜美幸福的笑容看著鏡頭,她的右邊是她事業有成的丈夫,她手上抱著的是她剛滿周歲的孩子,桌上擺著兩個愛馬仕包包(粗估價值約台幣百餘萬元),那天,是她的生日。
無法動彈、腦袋一片空白了不知道多久,接著我感覺到臉頰熱呼呼地,滾下好幾行淚,我怎麼了?我好生氣、我也好難過,我好⋯⋯嫉妒!我怎麼可以嫉妒?欸,蘇予昕,難道你是這種無法祝福別人、見不得別人好的小人嗎?
十幾分鐘後,情緒漸漸趨於平靜,理性出現了一個小小的、溫暖的聲音:「要不要關心一下,『嫉妒』它想表達什麼?」我打開電腦,開啟一個word檔,把手放在鍵盤上,讓手指像是有自主意識一般,自由地表達──「我不懂,我是嫉妒那兩個愛馬仕嗎?還是嫉妒她有個疼愛她的老公?」、「當然,有人送我愛馬仕我會開心收下啦,但這不是我此刻渴望的東西,我也擁有一位非常合拍的伴侶,那我到底在意的點是什麼呢?」
經過了一番內在探索後,我才體悟到,原來,我渴望的是這位女性臉友呈現出來的「人生勝利組感」,就像一個名牌包那麼惹眼,而我學習的滿足感再怎麼豐沛,卻沒辦法被別人具體的看見,尤其,身為一個沒有生產力的學生,很容易失去價值、忘記自己的意義在哪裡。但這也讓我和自己重新核對,正在行走的這條路,是否真的通往我所渴望的方向?我的答案是,即使暫時沒辦法被他人認可,我已經在正確的道路上了!想到這裡,剛剛的酸楚逐漸從胸口離開,升起一股堅定、平靜的感受。
以上是我個人因「社群網站」而引發的心理風暴。作者潔西卡像個老朋友般,試圖用輕鬆的故事讓我們理解,這種「社會比較」(social comparison)並不客觀,別老是拿他人的「精彩片段」與自己的「幕後花絮」相比;而要跳脫這種比較,她認為只能透過回到真實、活出真實才能做到。
我更深的體會是,任何事物皆有陰陽兩面,即使臉友的愛馬仕包引發了我如此劇烈的心理衝擊,這依然是一段幫助我了解自己的寶貴經驗,因此,既然我們誰也無法脫離潮流,不如讓這本書告訴你,如何聰明地善用社群網站,讓關係更深刻,找到自我價值!
蘇予昕 諮商心理師
推薦序
管別人今天貼了什麼!
我是在飛機上寫這篇推薦序的。我一結束紐約公寓的整理工作,便迫不及待搭機趕去跟孩子們團聚,因為之後我就要開始拍攝一部劇名叫做《完美主義者》(The Perfectionists)的新戲。這部新戲的劇名跟本書有個共同點,兩者都是要提醒我們:許多人為了要在人前展示自己的人生完美無缺,而讓自己面臨了難以承受的巨大壓力。
這種壓力之沉重,我可是再清楚不過了。小時候我因為多次搬家,經常淪為校園裡的局外人,只能冷眼旁觀各個小圈圈,希望能找到我的歸屬。20 歲的時候,我忙於認識自己,也想弄清楚我為什麼跟父母如此不同;為此我還展開了接納自己之旅,而且這趟旅程直到今天都還未結束。
30歲的時候,我的生活被工作、愛情以及當個媽媽—世間最棒的禮物—所填滿。
40歲的時候,我感謝上天讓我身心健康,而且擁有自己想要的一切。在即將邁入50歲大關之際,我想告訴各位:這一路走來我愛過、也曾迷失過,我學到了寶貴的人生課題,並且成長茁壯。我何其有幸,擁有一份眾多演員夢寐以求的事業,但我也必須老實告訴各位,這一路走來並不是一直都很順遂的。
有在社群媒體上追蹤我的人,都知道我向來不會羞於貼出我的糗事,我這麼做的目的,是希望大家不要因為自己不順,卻在看到別人過得很爽時而眼紅,其實天底下並不是只有你一個人那麼衰。人生本就是不完美的,但那又有什麼關係,我希望有更多人願意擁抱他們的真實人生。
真實的人生—而不是我們使用濾鏡自拍後,貼在社群媒體上的那些耀眼照片—才是可貴的。你的人生是你自己的真實經驗,你應當以自己的故事為榮—別管他人今天貼了什麼。那就是本書作者潔西卡想要傳達給讀者的訊息,而且也是為什麼我如此喜愛這本書,並大力推薦它的原因。
回想我跟潔西卡的第一次見面,是她為紐約的 NY1 新聞台來採訪我的手提包產品線;之後我們在紐約時裝週第二度見面,第三次見面則是在《花邊教主》2的拍攝現場,她在劇中客串電視公司的記者。
不過直到她邀請我擔任慈善活動的主持人,我們才開始有了比較深的交情;那是她為需要骨髓移植的人所籌辦的一場公益活動。各位將會在本書中看到,潔西卡對於那場骨髓配對晚會真的是盡心盡力,不但特地到片場探我的班,還幫我加入了骨髓捐贈者資料庫。
我在多年前就認識的潔西卡,跟各位即將在書中認識的是一樣的人──坦然擁抱人生中的一切,因為她想要用一種真實無偽的方式過日子。在書中的字裡行間,潔西卡傳授了許多私房招數,教大家如何打破一成不變的呆板生活。如果你正為了工作不順心而感到挫折,或是不知道該為哪個弱勢族群發聲,她都能幫你找到一條新的出路。不論你是最近剛失婚,還是正在熱戀當中,或是努力想要忘掉上一段戀情,你都能夠從她分享的有趣故事或個人省思,找到符合你現況的案例可供參考。
總之,這本書提醒了你我,逆境乃人生常事,所以作者想要幫助大家振作起來,不再空想虛度人生。各位在讀了本書之後,將會擁有新的工具來幫助你有所作為,並決心為這個世界創造更多的愛與喜樂,我祝各位接下來的人生旅程一帆風順並且心想事成。
奉上滿滿的愛給各位,請好好享用這本美妙的書!
美國熱門電視劇《花邊教主》知名演員 凱莉.魯瑟福(Kelly Rutherford)
導言
讓自己活得更加表裡如一
我在撰寫本書期間,只要有人問起我的職業,我都故意略過我的記者本業,直接告訴對方:「我正在寫一本討論社群媒體假象的書。」因為我很愛看到對方露出「我懂!」的表情,並且點頭如搗蒜的模樣。我早就想要寫一本能引起讀者共鳴的書,並在書中提供一些務實好用的撇步。所以我很樂於回答對方接下來可能會提出的一連串疑問:
‧「妳是怎樣想到這個書名的?」
‧「妳為什麼會想要寫這本書?」
老實說,這個念頭其實已經盤據我心中好長一段時間:整整 10 年了!不過一開始的情況跟如今可是天差地別。我發現這本書不但自有其生命,而且跟我一樣,在過去這 10 年間起了千變萬化呢。接下來就請聽我細數這本書的整個演變過程吧:
2008∼2014:儘管我的職業是個說故事的人,卻沒信心寫一本書介紹我自己,所以我問一位有著傳奇人生的朋友,能不能為他寫一本傳記。他說他不想被眾人指指點點,不過要是我也把我的人生故事放進書裡,那他就願意跟我分享他的故事。
於是我們投注了6年的光陰在那本書上,我數度搭機去訪問他,我的爸媽甚至為了配合我們某次的會面更改了他們的度假計畫。在費了那麼大的一番工夫之後,他展開了一份新的事業,不想把他的私生活攤開在世人的眼前,所以他決定退出這個計畫,而我也整整 1 年沒再碰過我寫下的數百頁文稿。
2014∼2015:當我終於下定決心要整理那堆作品時,我的摯友珍妮佛.威考芙(Jennifer S. Wilkov)適時出現,並且成了替我指引明路的「北極星」。我刪除了那位傳奇人物的所有篇幅,只留下我自己的故事並加以編輯整理。
威考芙建議我仔細思考寫這本書的原因,以及我鎖定的讀者群;她還教了我寶貴的一課:為讀者而寫。她的建議我照單全收,並且花了一整年的時間寫書。
在此同時,我參加了 Entrepreneur Media 在紐約市舉辦的一場大會,並因而得知,他們除了發行《Entrepreneur》這份財經雜誌之外,也出版書籍。當時我的 YouTube 頻道也正式推出,我覺得如果能為有志創業的人寫本書挺不錯的。
稍後各位將會看到,我開辦 YouTube 頻道的過程非常辛苦,除了不停燒錢之外,我本身更是忙得不可開交。回顧我在開台後第一年所錄製的影片,每個影片的主題都一樣:這是我目前遇到的狀況,給你做個參考、也希望能幫到你;而這個主題也延伸到本書。我很幸運在那年有多位後進願意閱讀我寫的東西,並且給我許多建議。
2016:在我努力重新打造這本書的同時,我遇到了今生的摯愛並且訂下婚約,儘管我的生活算是蠻公開的—因為我常跟人分享最新的電視新聞以及公益活動,不過我決定要好好守護這件事,所以當布萊特向我求婚時,我們決定不將喜訊貼在社群媒體上。
後來當人們問我為何沒有公開分享此事,我都是這樣回答的:
「我很能體會單身者的心情,畢竟我自己曾經空窗好長一段時間。所以我不希望那些還在尋覓良緣的朋友,來我的臉書上看到我的好消息時,會覺得心裡很不是滋味。」
而我的真心話是:我不想讓那些拚命想要脫單的朋友覺得難受。我本人當然是很開心,也覺得自己很幸運,但這件事只要我跟布萊特知道就好;所以我們只跟非常親近的摯友分享,不需要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或是看到),我被一枚戒指給套牢了。
許多朋友能夠體諒我的貼心之舉,不過也有人說,看到別人的喜訊會帶給他們希望,這兩種觀點我都認同。當時我正在撰寫新的章節與導言給威考芙看,其中的內容包括我擔任演講者時漂亮的個人履歷,以及另外一份看起來沒那麼亮眼的經歷,但如實交待了我這一路走來的整個過程。
我一直要求自己把真實自我攤在世人眼前,所以我在演講和YT影片中,都會如實呈現真正的自己。當我在 2016 年成為 Entrepreneur.com的撰稿人時,我瞬間有了一個更大的平台,來分享人們如何化危機為轉機的故事。1 年後,Entrepreneur Network 團隊把我介紹給叢書部門的人,於是我提出了另一個版本的撰書提案。
2017:布萊特跟我在7月完婚,8月我就懷孕了。當時我們正打算從東岸搬到西岸,所以日子忙得不可開交。9 月我把出書提案送交Entrepreneur 出版部,並且準備搬離我在紐約的公寓,結束東西兩岸奔波的日子。
在前往洛杉磯的飛行途中,我跟老公說,我實在不喜歡我在提案中所寫的書名,當時我提的是書名是《做自己人生的執行長》(Chief Empowerment Officer: How to Be the CEO of Your Life)。不知是出於直覺還是懷孕期的荷爾蒙在作祟,腦中總有股聲音拚命想要把我拉往一個新的方向。所以在我跟 Entrepreneur
出版部簽訂書約的當下,我滿腦子仍在想著該取什麼書名才好!
我覺得《做自己人生的執行長》這個書名不夠貼切,我比較想用《人生真靠杯》(Life Is F**king Hard: How to Be As Happy as Your Social Media Feed Looks)當作書名,但是我也很擔心爸媽回到老家,不敢把這本大剌剌寫著 F 字眼的書秀給親朋好友們看。
接下來的 10 月跟 11 月,我飛遍了東岸,進行我的巡迴演說、主持活動,並且趕場跟許多親友見面,希望能在飛回洛杉磯之前盡量見到最多人。當時我很想跟每個人分享我已懷孕 20 週的喜訊,但是因為我跟老公還在焦急地等待檢驗報告,所以我只能忍住不說。因此每個見到我的人,看到的都只是一個非常開心的小胖妞。
在那趟東岸之旅的過程中,我會見的每個友人,幾乎都有一肚子的苦水想要傾訴,儘管我也很想分享我的故事,但我不能在檢驗結果確定之前就說。所以這些對話令我更加確信,書名應該叫做《人生真靠杯》。
我在紐約的時候,曾跟 Entrepreneur 媒體部的人見面數次,討論我為Entrepreneur.com 拍攝的影片,我告訴他們,我打算把這些影片放進這本書裡。其實打從一開始,我就希望這本書是互動式的,除了借鏡其他人的故事,也將納入我對創造內容的熱愛。所以如果你輸入各章內文的影片連結,就可即時觀看訪談,藉由影片內容了解更多他人的經驗談。
在與編輯團隊開會時,我曾詢問是否有任何字眼需要避開,結果他們告訴我,人們對於跟執行長有關的文章及影片,多半興趣缺缺退避三舍,最好改用「創業家」或「創辦人」取而代之。這個消息令我大吃一驚,因為我的整體發想就是執行長,而且這本書的核心概念,就是努力成為你自己人生的執行長。
這下我們只好砍掉重練從頭來過,我把我的想法化為文字,寫了一篇很長的電郵給 Entrepreneur 的出版總監珍妮佛.多爾西(Jennifer Dorsey),以及行銷暨業務總監梵妮莎.坎波絲(Vanessa
Campos);我告訴她們,我自創的服飾品牌推出一件印有「#不用濾鏡」(#Unfiltered)字樣的T恤,因為我很愛這個想法:我認為我們沒必要使用濾鏡讓自己變得更好看。
我詳細說明了我對這個書名的想法,以及我希望這本書能夠達成什麼目標,結果現在這個書名雀屏中選。雖然之後我們為了行銷做了一些調整,不過這就是現在這個書名的由來。這個書名正確傳達出我希望各位在閱讀本書時能夠得到的訊息:你們一定能夠採取一些行動,讓自己活得更加表裡如一—而不必刻意展現出完美無瑕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