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國內第一本以「十二步驟」為核心的戒癮手冊問世!

  十二步驟是在歐美已風行近一世紀的戒癮行為課程。最早使用此方法的是1935年成立於美國的戒酒匿名會(Alcoholics Anonymous),成功地協助無數人戒除酒癮、藥癮、煙癮等成癮行為,找回心靈的平靜,重拾安穩的生活。十二步驟利用團體分享的形式,引入靈性的力量,透過十二個固定的步驟,引導成員一步步察覺內在傷痛、激發持續改變的心志,相信人人都可以改變,人人有機會成為更棒的自己。

  十二步驟所帶來的療癒力立基於靈性力量,但不受限於特定宗教,它可以來自各種信仰,甚至是成癮者理想中的自己。十二步驟讓人走出孤立、否認,邁向自我接納,並能獲得超越憤怒、罪惡、恐懼與絕望的能力。從放下過往迎接當下的這刻起,人們也開始建立自信,相信自己是有價值的!

  成癮復原自助團體的最佳選擇,自助與專業人員皆可使用
  適用對象 √成癮治療相關工作人員 √成癮者 √正在經歷復原過程的成癮者 √成癮者家屬

本書特色

  ★欲自我檢視的讀者,可透過本書檢視自己的特質,了解自我價值
  ★全書脈絡清晰,具極高的實作功能,有助了解與自身密切相關的「癮」
  ★每步驟皆包含「認識」、「執行步驟」、「為步驟做準備」的說明
  ★透過「禱文」、「個人省思」、「關鍵概念」與「團體活動」等單元,讓成員循序漸進,從內省與分享中激勵出實踐的意志與氣力

名人推薦

  專文導讀│
  •李昭慧(臨床心理師)
  專業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束連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主治醫師兼昆明防治中心副主任)
  •沈勝昂(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教授)
  •唐心北(國家衛生研究院「臺灣成癮醫療臨床與研究訓練計畫」執行委員)
  •楊添圍(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院長)
  •諶立中(衛生福利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司長)

專文導讀

  ▎李昭慧(臨床心理師)
  十二步驟的終極目的「在世界中普及:以我們已經被喚醒的靈性,試著將這樣的訊息傳達給其他的成癮者,並在日常生活中練習這些步驟」已在我的心中深刻地烙印了。這些以關懷與愛為出發點的分享,希望藉由此中譯書的出版,也傳達至每位讀者的心中,裨益自我成長並促進復原生命品質,也提供專業治療人員另一種與成癮復原者一起工作的不同體驗。

專業推薦

  ▎沈勝昂(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教授)

  一反過去的心理治療模式,本書導入「造物者(如上帝或神)」對「人」的掌控「力量」,讓「物質使用成癮者」看見自己在酒精使用行為上的「無能」,承認有「神」的存在,藉此「覺察」不良過去對自身造成的「心理」傷害。在這個「覺察」過程中,透過與「造物者」的「醫治」關係,使得「人」與「神」在保護的關係裡,可以檢視自己的身心問題,特別是那些造成自己飲酒或物質使用的根源,將自己過去以來的傷害在這「人-神」的關係中,得以讓「自己」重新建造(或治療),成為一個健康的自己。直白地說,這是一個透過「神」來empower(交付能力給)「人」對「自我」進行「心理治療」的過程,讓人重新成為新造的自己。

  除了治療取向不同於傳統心理治療外,本書在說明理念的同時,也對應著治療的理念提供了許多豐富的「治療實務」活動。這些操作活動都有詳細的引導與說明,具高度的實作功能,可以說是「理論」與「實務操作」兼具的專門好書,相當值得心理治療專業實務人士參考使用。

  ▎唐心北(國家衛生研究院「臺灣成癮醫療臨床與研究訓練計畫」執行委員)
  長期以來,我們希望將自助團體模式引進國內,但礙於社會文化與法律上的偏見及阻力,雖有酒癮自助團體在各地低調的運作,藥物成癮者自助團體一直難以推動。此外,也缺乏適合成癮者使用的指引。為了改善這樣的情況,李昭慧心理師帶著一群有心的心理師,在前年與去年協助新北市毒品危害防制中心成立戒毒無名團體和訓練;這群心理師也在李昭慧心理師的召集下,完成了《十二步驟的療癒力:擺脫成癮,啟動轉化》的翻譯。這是一本給成癮者自助的參考書,也是幫助成癮者在靈性和情緒上得到成長的指引,值得推薦給所有從事成癮治療的專業人士、成癮者,以及關心成癮者的親友閱讀與學習。

  ▎楊添圍(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院長)
  「眼不見為淨」仍然是眾多社會處理成癮問題的想像與偏執,但卻忽視了隔離與監禁其實充滿著俯拾皆是的失敗例證。更有甚者,則是把許多人推向更嚴重犯罪的循環裡,讓他們無法再社會化。誠摯希望藉由《十二步驟的療癒力:擺脫成癮,啟動轉化》此類書籍的推廣,讓更多人接納成癮不是少數人的問題,它也很可能你、我的問題、家人的問題、朋友的問題,以及在此地生活共同體的問題。也正因為如此,除了互相理解,互相同理,更可以藉由各種方式互相幫助,讓成癮者藉由各種協助、互助,成為康復的社會成員、成為我們的一份子。

  ▎諶立中(衛生福利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司長)
  國外的藥癮自助團體多以十二步驟為執行主軸的各種團體為主;十二步驟的團體執行上除了有助提升自助團體帶領者的訓練品質外,更是藥癮治療專業人員的最佳指南。李昭慧臨床心理師在藥癮治療領域已有二十餘年的經驗,深知目前藥癮治療介入所需強化之處,因而召集臨床心理師團隊完成此書的翻譯。期許以十二步驟為主軸的團體介入方式也能開始於在地發展。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康復之友(Friends in Recovery)


  康復之友為一群匿名的康復者,本書也是由這群人共同參與及發展而成。康復之友相信十二步驟是重要的治療工具,並在生活中規律地運用這些工具實踐康復的歷程。他們同時深刻體認到誠實面對自己以及信任崇高力量的重要性,並透過本書將十二步驟的訊息帶給所有受傷的人。

審閱者簡介

李昭慧


  臨床心理師。本書總策劃、總審閱、導讀撰寫人。參與國內「反毒新世代」成癮防治重點工作,如藥癮社區整合醫療,以及藥癮治療人員專業訓練與認證等。逾二十餘載國內外藥癮心理治療經驗,並積極推動在臺使用的治療模式,即階段式藥癮心理治療。多年來接觸不同年齡與族群的藥癮個案及家屬,同時投入教學和研究的探索,更堅持以「全人模式」作為照顧藥癮個案的方式。本書的十二步驟則是身體-心理-社會-靈性中,以「靈性」為訴求的成長方式之一。

譯者簡介

丁耕原(負責步驟十到步驟十二翻譯)


  輔仁大學臨床心理學系碩士、部定講師。從事成人分析取向心理治療,並持續接受精神分析取向的相關訓練。

張富美(負責步驟七到步驟九翻譯)

  東吳大學心理系畢業,從事兒童心理衡鑑及治療臨床業務多年,並兼任兒童少年保護之專家證人、程序監理人等。

葉俞均(負責步驟四到步驟六翻譯)

  臺灣大學心理學系學士,成功大學行為醫學研究所碩士,臺灣臨床心理學會成癮治療推展委員會委員。

羅時揚(負責十二步驟歷史、目標、第一到第四週、參與同意書、步驟一到步驟三與附錄一、二翻譯)

  臺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臨床心理學組畢,臨床心理師全國聯合會成癮防治委員。

  以上四位目前均為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臨床心理師,近幾年共同參與新北市自助團體規劃及督導試辦,推動Matrix在地化團體藥癮治療教材翻譯,專業人員訓練及團體試辦執行。
 

目錄

│推薦序1│傳統心理治療外的治療法─承認神的存在,覺察過去對自身造成的心理傷害/沈勝昂
│推薦序2│我們幫助自己/唐心北
│推薦序3│互助自助,邁向康復之路/楊添圍
│推薦序4│十二步驟,推動臺灣藥癮治療的助力/諶立中
│導 讀│以關懷與愛為出發點的十二步驟/李昭慧

│認 識│十二步驟
十二步驟的歷史
十二步驟的目標

│第一週│十二步驟帶給創傷者的訊息
概要
旅程的介紹

│第二週│從現在開始獲得滋養身體、情緒及靈性福祉的康復
啟程
使用本書
執行步驟
參與同意書

│第三週│小組團體間良好的溝通與支持,是有效完成此計畫的基礎
支持與互助
與康復夥伴合作
選擇康復夥伴
復夥伴的好處與康復夥伴合作會帶來許多好處
相互協議

│第四週│辨認問題行為特質
常見行為特質

│第五到第
 三十週│進入十二步驟的核心
步驟一
步驟二
步驟三
步驟四
步驟五
步驟六
步驟七
步驟八
步驟九
步驟十
步驟十一
步驟十二

│附錄一│協助者的說明
協助者的角色
協助者指引
團體參與者指引
建議的聚會模式
聚會聲明
三十週聚會時程表
第一週:概要與介紹
第二週:啟程
第三週:支持與互助
第四週:常見行為特質
第五到第二十九週:步驟一到步驟十二
第三十週:結業聚會
結業證書

│附錄二│常見行為特質
團體參與者指引
康復的里程碑
聖法蘭西斯祈禱文
十二步驟的允諾
寧靜禱文
十二步驟

│附錄三│衛生福利部指定藥癮戒治機構

│附錄四│延伸閱讀

 

導讀

以關懷與愛為出發點的十二步驟

李昭慧(臨床心理師)


  自一九九六年開始,我便在美國一個州政府的藥癮治療中心以及醫院急性病房實習與工作,啟始了藥癮治療二十餘載的因緣。治療中心以十二步驟的原則以及認知行為治療作為療程的結構,內容涵括了早期復原與以預防復發為重點的焦點團體,藉以協助個案促進自我認識、人我關係,以及成癮是腦部疾病的認知。在此結構下浸泡學習,且參與個案評估收案、個別與團體及家庭治療、教育活動、AA/NA(戒酒/戒毒匿名會)、與法院及保險公司的互動、出院評估與安置,以及一個月二次的藥癮在職教育等,都不斷地塑造我形成以全人的方式協助藥癮個案的概念。

  返台後,幸運地加入臺北市立療養院成癮防治科的工作行列,透過各項工作與會議的參與後,始對臺灣藥癮相關現況逐漸瞭解,其中包括透過春暉專案反毒列車及校園藥癮青少年的藥癮治療(將治療送進學校社區)、少年觀護所青少年有無繼續施用傾向評估與數年的監內團體治療,另加上本島與外島的法院藥癮少年心理治療等,更進一步地瞭解到孩子們在結構的會談與穩定的治療關係中,雖有了覺察與決定,但在其努力實踐改變的歷程中,仍欠缺支持,甚至仍生活在具有傷害性的家庭或支持資源與保護未能周全的社區環境中,這些因素都容易讓其在復原的路上因欠缺及時合宜的支持而頻頻踉蹌,也再一次地提醒著藥癮者復原庇護所/中途之家,以及社區自助團體的存在必要性。而自助團體進行的主軸則是十二步驟,國外並有以此為主要結構來進行治療的模式。十二步驟療程即以身體-心理-社會-靈性中的「靈性」成長步驟為主要核心,再結合其他三部分的探索與改變的進行,達到全人照顧的目標。

  近幾年國內藥癮政策的推行積極朝向「社區整合醫療模式」,結構式的藥癮治療人員訓練越發積極地被進行著。具有結構的治療模式(例如:階段式藥癮心理治療模式與實證式的藥癮治療模式(Matrix Intensive Outpatient Treatment))更是受到關注。此外,社區中自助團體的建立亦越顯其需要性,而有關十二步驟療程或有結構的十二步驟藥癮自助團體書籍相對較少,因此這幾年在訓練藥癮自助團體帶領專業人員,以及實際帶領第一批以結構性的內容帶領的藥癮自助團體時,便試著將這本已用在臨床上多年的書進行中譯並做為教材,觀察到參加的專業人員與藥癮復原的成員反應極佳,因而希望藉此譯書的出版分享給對十二步驟療程有興趣的藥癮治療相關工作人員、成癮者、正在經歷復原過程的成癮者與家屬,以及期待透過自我瞭解與自我整理成長的朋友們,作為實踐的基礎結構。

  對於欲提升自我成長的朋友而言,此書的結構可提供一個新的思考方式,藉由使用書中的練習讓我們檢視自己的特質,釐清自我價值,並在各步驟的練習中邁向目標特質中的自我,藉以提升生活與人際互動品質,例如:避免持續當成人孩童(Adult Children),或者共依存者(Co-dependents)等。對於藥癮復原者而言,此書是一個具體且系統化的工具書,可提供一個安全且容易上手的改變練習。對於藥癮醫療相關工作人員或監所等藥癮司法相關工作人員來說,此書亦可協助其帶領藥癮自助團體,同時培訓種籽帶領以十二步驟療程為基礎的藥癮治療團體。

  本書的主要特色有:

  書籍編排
  內容條理清晰,容易閱讀。

  步驟提示
  每個步驟的第一頁提供協助瞭解、練習與步驟準備的訊息,方便讀者更容易上手。

  團體互動的準備
  提供具體且清楚的團體互動素材。
  提供與每個步驟相應的提問,使團體在結構分明中進行。

  關鍵概念
  簡明地重述重要的主題以強化中心概念。

  團體活動
  提供包括藝術、角色扮演與遊戲的團體內容。

  附錄
  針對團體進行與成員間的互動,提供帶領者指南。

  本書適合以十六週、三十週或一年的期間進行。在為期十六週的聚會中包含了準備週與常見行為特質各一週,步驟五後暫停一次(或者辦活動),最後一週是結束週;而三十週的聚會主要的不同是每個步驟執行二週,並於這段時間進行較多的討論;一年的聚會則有四週準備週、二週討論常見行為特質、每個步驟討論三週,步驟三、步驟五與步驟九後各休息一週或舉辦活動,最後二週做結尾,並預留五週的國定假日。在帶領團體前建議先行瞭解團體帶領者的角色定義與相關指引(例如:建立團體指引(安全的環境、基礎的發言規則如:不評判、不中斷、不追根究底等))、參與者指引等。團體結束時,每位完成週數的成員均由團體帶領者頒予參與證書。

  使用此書時,建議依照章節閱讀與執行練習。在瞭解各角色的定義與方式後,最初的四週旨在為十二步驟的進行做行前的準備,內容包括十二步驟的背景、內容與每個步驟的宗旨、了解步驟進行中預計達到的「四種和平」目標,即「與上帝、與自己以及與他人間的和平」,和「持續維持這些和平」;其中還列舉了許多提問,讓參與者瞭解這旅程的方式,並為之做準備(第一週)。

  本書的使用方式在第二週有具體的說明,包含了執行的步驟,與團體進行前需具備的「參與同意書」等。每一個執行步驟的開頭都是概述,包含:認識步驟、執行步驟、為步驟做準備以及禱文,之後是書寫作業。每週的聚會使用15~20分鐘的時間進行歡迎、禱告與閱讀,使用10分鐘的時間進行反映/自省與預備,35分鐘的時間進行小團體分享,30~35分鐘的時間進行大團體分享,10分鐘的時間進行結尾。本書的教材著重在個人,但最常透過六人為限的「小組團體」(family group)形式來進行,所以當人數較多時須將大團體拆成幾個小團體進行,待小團體分享時間結束後,全體回歸大團體,再進行大團體分享。小團體人數以不超過十人,互動品質較佳。過程中需特別注意的是,分享時必須告訴小組成員我們在想什麼,回饋時則避免批判或為他人辯解。

  在臨床的經驗上,較建議至少選擇三十週的版本進行,以透過穩定的方式協助團體成員有足夠時間熟悉每一個步驟與體會過程中的動力,並促進其在清晰具結構的帶領中,因持續薰陶而更能深刻體會自助團體的目的、方式,進而發展出互助的信任與自助的信心,裨益其復原的生命品質。

  使用此書、翻譯此書、以之為訓練帶領者的教材以及審閱的過程中,我一遍遍地咀嚼、體會這群成癮復原者努力的歷程,並以其堅守「匿名者」度過復原生活的意志編撰此書的用心。十二步驟的終極目的「在世界中普及:以我們已經被喚醒的靈性,試著將這樣的訊息傳達給其他的成癮者,並在日常生活中練習這些步驟」已在我的心中深刻地烙印了。這以關懷與愛為出發點的分享,希望藉由此中譯書的出版,也傳達至每位讀者的心中,裨益自我成長並促進復原生命品質,也提供專業治療人員另一種與成癮復原者一起工作的不同體驗。
 

內容連載

十二步驟的歷史

戒酒匿名會起源於一九三五年六月十日,由威廉‧威爾森(William Griffith Wilson)和羅勃‧史密斯醫生(Dr. Robert Holbrook Smith)共同創立。一九三四年十二月,威爾森因飲酒過度被送去醫院治療,而醞釀出戒酒匿名會(Alcoholics Anonymous)的想法。在住院期間,一個靈性的經驗使威爾森去除了喝酒的想望。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他試著說服其他酒癮者能用和他一樣的方式停止喝酒。威爾森找到了第一個信服他想法的人:史密斯,史密斯願意遵照威爾森提出的方法,擺脫酗酒的束縛。四年後,威爾森和史密斯發表了《戒酒匿名會》一書,其中包含十二個步驟和以靈性為基礎的康復計畫。

牛津團體(The Oxford Group)

戒酒匿名會計畫在威爾森一路發展的紀錄中,受到許多不同的人事物影響,其中,發起於英國的牛津團體運動及其在美國的領導人山姆‧舒梅克(Samuel Moor Shoemaker, Jr.),對戒酒匿名會的基礎貢獻最著。威爾森和史密斯都參加了牛津團體的聚會,並以其架構做為戒酒匿名會的主要基礎。

一九二○年代與一九三○年代,牛津團體運動在一戰後的反宗教浪潮中成為宗教革新的解答。他們旨在促使因制度本位主義而萎靡的教會信仰重新振作,聲稱自己是個「有機體」而非一個「組織」。團體成員在家裡及旅館聚會,於用餐時間交流彼此的信仰。儘管不受制度的約束,這項運動無疑與基督教會有所聯結,並且以教會馬首是瞻。

布契曼醫生(Dr. Frank N. D. Buchman)公認是牛津運動的領導者。這個團體沒有組織儼然的官僚,取而代之的是依賴「臣服」於上帝旨意的男女來執行「上帝的管理」。布契曼強調需要臣服上帝以求得寬恕和引導,並向上帝及他人承認自己的罪過。為了協助他人改變,牛津團體的追隨者也要學習為犯下的過錯贖罪,並向他人傳揚自己生命的改變。

牛津團體的教誨建立在下列六個信念之上:
1. 人皆有罪。
2. 人可以被改變。
3. 坦承錯誤是改變的必要條件。
4. 改變後的靈魂可以直接觸及上帝。
5. 奇蹟的年代已復返。
6. 已然改變的人應該去改變其他人。
此外,威爾森還將牛津團體的五個步驟融入戒酒匿名會的理念中,五個步驟為:
1. 交給上帝。
2. 聆聽上帝的指示。
3. 遵循指引。
4. 補贖。
5. 分享懺悔及見證。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66
    $315
  2. 新書
    79
    $379
  3. 新書
    79
    $379
  4. 新書
    79
    $379
  5. 新書
    79
    $379
  6. 新書
    79
    $379
  7. 新書
    79
    $380
  8. 新書
    85
    $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