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說明社區心理學領域的歷史、理論與研究架構,為了能有所行動,我們遵循賦權、生態、欣賞多元、壓力與韌力等原則;第二部分聚焦於社會改變,以及在這些改變中,社區心理學家可以如何提供協助;第三部分檢視可以應用社區心理學原則的各種系統;第四與最後部分則探討社區心理學的現在與未來,我們已經完成了哪些部分?未來又有哪些潛在的新興領域?以及已經在此領域的工作者可以貢獻的智慧又是什麼?

  我們希望在閱讀此書過程中,讀者可以發現自己對於心理學世界的知識,以及對於這個學門的思維方式正在慢慢浮現。社區心理學是一個與想要建構更好世界有關的心理學知識體系、理論架構及實務運作。它的主題包括了團體與關懷、同情、支持、因應以及與逆境對抗等。社區心理學也是一個用來概念化我們的世界以及身處其中的我們的方法。你將看到脈絡性、互動性、系統性,以及生態觀的思維如何轉變你對問題及解決之道的建構。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John Moritsugu


  太平洋路德大學(Pacific Lutheran University)

Elizabeth Vera

  芝加哥羅耀拉大學(Loyola University Chicago)

Frank Y. Wong

  埃默里大學(Emory University)

Karen Grover Duffy

  紐約州立大學傑納蘇分校(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Geneseo)

總校閱簡介

王大維


  學歷: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博士

  經歷:
  教育部第六屆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委員
  東華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專案助理教授
  元智大學諮商輔導組專任輔導老師

  現職:屏東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助理教授兼社區諮商中心主任

譯者簡介

張麗麗


  學歷: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教育心理學博士(主修:教育研究;副修:測驗)

  經歷:
  屏東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系主任
  屏東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系主任
  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教育學院研究與評估室協調負責人
  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護理學院研究與評估室統計員暨負責人

  現職:屏東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副教授

陳品華

  學歷: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

  經歷:
  教育部助理研究員
  輔英科技大學幼兒保育暨產業系副教授
  屏東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副教授

  現職:屏東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授

陸怡琮

  學歷:美國愛荷華大學教育心理哲學博士

  經歷:屏東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副教授

  現職:屏東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

邱珍琬

  學歷:美國德州Tech大學諮商師教育博士

  經歷:
  國、高中教師
  建國中學輔導教師

  現職:屏東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授

羅素貞

  學歷: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

  經歷:
  屏東師範學院講師
  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系主任

  現職:屏東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副教授

郭郡羽

  學歷:臺灣大學心理學博士

  經歷:屏東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助理教授

  現職: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助理教授

洪菁惠

  學歷:高雄師範大學諮商心理與復健諮商博士

  經歷:文藻外語大學進修部暨學生輔導中心輔導老師

  現職:屏東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助理教授兼任學生諮商中心主任
 
 

目錄

第一部分 概念介紹
 第一章 介紹:歷史背景
    第一節 歷史背景
    第二節 何謂社區心理學?
    第三節 基礎原則 
    第四節 其他核心概念 
    第五節 本書計畫 
 第二章 科學研究方法
    第一節 科學研究的本質 
    第二節 傳統科學研究的方法 
    第三節 社區心理學中的另類研究方法 
    第四節 社區研究的注意事項及考量 
 第三章 壓力與心理韌性 
    第一節 壓力模式與社區心理學的定義
    第二節 壓力 
    第三節 心理韌性 

第二部分 社會改變與介入
 第四章 社會改變的重要性 
    第一節 社會改變的理由 
    第二節 社會改變的類型 
    第三節 改變帶來的困難 
 第五章 社區介入策略 
    第一節 創造計畫性改變 
    第二節 公民參與 
    第三節 網絡建立/合作
    第四節 諮詢 
    第五節 社區教育與資訊傳播 
    第六節 公共政策 

第三部分 社區心理學在不同場域之應用
 第六章 心理健康系統 
    第一節 心理疾病的流行病學估計 
    第二節 心理健康與心理疾病模式 
    第三節 心理健康系統的演變 
    第四節 去機構化之外 
    第五節 兒童早期經驗與預防 
    第六節 戰鬥仍持續:我們往哪裡去? 
 第七章 社區的社會與公共服務 
    第一節 西方社會的社會福利歷史 
    第二節 特定社會問題和社會服務 
 第八章 學校、兒童與社區 
    第一節 幼兒期的環境 
    第二節 公立學校 
 第九章 法律、犯罪與社區 
    第一節 傳統的司法系統 
    第二節 解決司法系統問題 
 第十章 醫療系統 
    第一節 美國的醫療系統 
    第二節 社區心理學與醫療系統
 第十一章 社區健康與預防醫藥 
    第一節 菸草 
    第二節 酒精 
    第三節 禁藥 
    第四節 性傳染病
    第五節 HIV 與AIDS 
    第六節 肥胖 
 第十二章 社區組織心理學 
    第一節 組織心理學與社區心理學之共同處為何? 
    第二節 社區機構的日常議題 
    第三節 機構管理的傳統技術
    第四節 機構變革概觀 
    第五節 影響機構變革的元素 

第四部分 未來展望
 第十三章 社區心理學的未來 
    第一節 建立學術的里程碑 
    第二節 美國境外的成長 
    第三節 一個有用的典範 
    第四節 評論 
    第五節 回應目前與未來社會的需求
 
 

總校閱序

  本書是在幾位老師共同努力之下而生,正好非常符合社區心理學之互助合作精神。譯者群當初皆任教於國立屏東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郭郡羽老師後來轉任師大社教系、陸怡琮老師轉調本校教育系),由於本系於102學年開始轉為非師培科系,課程與研究方向從原本著重在兒童心理學與學校輔導工作,慢慢轉向增加社區諮商與社區心理學相關議題。同年,本校也成立「社區諮商中心」(當時名為社區諮商組),試圖將教學、研究與實務結合在一起,提供在地民眾易接近且可負擔的心理健康服務,為全國少數有設置社區諮商中心的大學。105學年起本系也新設立「社區諮商與教育」夜間碩士班,提供跨領域的社區實務工作者(來自社工、輔導、教育、長照、醫護等領域)一個在職進修管道。在這樣的發展趨勢下,我們認為應該要有一本比較新穎的社區心理學教科書,於是興起了合作翻譯書的念頭。市面上現有的相關書籍內容較為陳舊,缺乏最新的研究發現也與當前社會脈絡不太吻合。我們發現這本由Moritsugu、Vera、Wong、Duffy撰寫的Community Psychology,不但內容豐富且理念清楚,也運用很多實例,並結合時事及實徵研究來說明,很適合用在教學中,於是決定投入翻譯本書的工作。

  每位譯者都是在忙碌的教學與研究之餘空出時間來翻譯,且為了確保翻譯品質,彼此還相互檢視與潤飾,盡力讓文稿能忠於原味,又不失可讀性。經過將近兩年的努力,好不容易交出稿件。整個翻譯的過程當然也遇到許多挫折與瓶頸,但後來都一一克服。回頭一望,赫然發現這個團隊就正在體現社區心理學的重要精神:互助合作、動員各種資源、相互支持、賦權與鼓勵、欣賞優勢與正向力量……等。儘管如此,仍有許多不甚完美之處,期許讀者能不吝給予指教。

  這本書非常適合做為心理學及諮商與輔導相關科系「社區心理學」或「社區諮商」相關課程教科書,也可當作社會工作、社會學、兒童與家庭、老人服務等相關科系中有關「社區工作」、「社區與家庭」、「社區發展」等課程的參考用書。不可諱言地,本書的許多例子都是以美國為主,與臺灣本土經驗略有不同。他山之石,可以攻錯。他們的社區心理學專業發展已相當穩固,各種社區方案的成效也已建立,可做為臺灣學習的參考。臺灣的社區心理學起源雖然很早,但並沒有匯集成太大的力量,直到20年前的九二一大地震,各界才開始重視社區心理健康議題。10年前的莫拉克風災再次重創南臺灣,根基於社區心理學原則的助人模式才逐漸被建立起來。目前學校輔導工作的制度也日趨完善,許多學校輔導人員其實也正在運用社區心理學的原理在各種中輟生預防及家庭問題等介入。最後,近年臺灣也遇到各類多元文化、性別與族群的衝突,很多弱勢民眾非常需要心理專業人員的協助,社區心理學強調文化多樣性及社會正義原則,並從生態系統觀點來施展預防、合作與倡議等介入方法,其實更能回應這類複雜的心理社會議題。希望本書能拋磚引玉,引發更多相關領域學者與學生對於社區心理學的重視,並能在更多元化的場域中被實踐出來,以協助許多生命困頓的人們。

王大維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64
    $332
  2. 新書
    95
    $494
  3. 新書
    95
    $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