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大英博物館斯坦因蒐集品——敦煌繪畫》(一)、(二),是後學過往教學時,前後近十餘年,一直參用研讀的重要教材。其因,一是圖版印製清晰精美又大型,且有局部特寫;二是又有韋陀教授多年費心細緻的考察專文,非常便於初學的研究生研讀使用。
在國內,美術史的教學工作,對欲學佛教美術的學子而言,極不方便,其因就是好的教材極少,幾乎都需藉助國外的出版物,特別是,占佛教美術大宗的壁畫課題,更是不便。若無大型清楚的彩色圖版,其不便可想而知,有時連圖說都不甚了解,因為黑白圖版看不出區別。那又何遑論絹、麻、布、紙之類的繪畫。
後學於1985年8月回國任教於國立藝術學院,即其後的國立臺北藝術大學,一直到2013年1月31日退休,二十七年間,在佛教美術文獻解讀、石窟美術、東西藝術文明交流史等專題課,秦漢美術、南北朝美術、隋唐美術斷代史課上,使用不少日文為主的專書作為研讀教材。例如,小野玄妙的《中國佛教美術講話》,(京都,1933)、松本榮一的《燉煌畫の研究》(東京,1937)、水野清一、長廣敏雄的《龍門石窟の研究》(東京,1943)、塚本善隆的《魏書釋老志の研究》(東京,1974)、松原三郎的《增訂中國佛教雕刻史研究》(東京,1966),以及《中國佛教雕刻史論》(東京,1995)、諏訪義純的《中國中世佛教史》(東京,1988),以及《中國南朝史の研究》(京都,1997)等。
研究生們在日文教材的使用上,剛開始是極不易的,努力學日文後,除非是屆有日文科班出身的同學,事實多年來,幾乎每屆都有一位,甚而二位的同學。上課前,有研究生自組的讀書會,上起日文教材較好些。後學一面對著教材,會正確地一一解讀,課後同學們會分配一一排打,接著,後學便一字字地讀過,也一字字地修改,大致修改二次或三次後,便可作成大致可讀的「中文稿」教材。當然,重要的,可以成為下下個學期的「中文」討論教材,這時又可以再加修正。像塚本善隆的《龍門石窟北魏佛教研究》、《魏書釋老志研究》,前後點點研讀近十餘年多,便由覺風佛教藝術文化基金會彙集出版。
2013年2月1日退休,便找出時間著手彙集修正過去上課時的日文教材中譯文稿。眾所皆知,《西域美術》(一)、(二)是斯坦因蒐集的重要「敦煌繪畫」作品,是個非常值得引介且鑑賞的專書,因而便逐步彙整編集。適時,因於《藝術家》出版社何政廣社長的美意,有幸刊出,以饗讀者。當然,因於後學才疏學淺,錯誤之處,在所難免,期盼大家予以匡正指導。
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名譽教授 林保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