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浪終將追過前浪,讓我們學習優雅交棒
黃大米▕ 暢銷人氣作家、商周.com專欄作家
朋友自從換了主管後,日子就難熬了,不是過不下去的那種凌遲,而是不痛快。她在背地裡,對主管日也抱怨、夜也抱怨,雖不至於照三餐數落,但也相去不遠。
「新主管沒有深入了解公司文化,指令常常讓人白忙一場。」
「太堅持自己的高品味,不知民間疾苦,讓下屬無所適從。」
「過於專注於小細節。指令與想做的事情,實在令人質疑,這真是大老闆的要求?還是個人的一廂情願?」
朋友不滿意新主管的言行,因此格外想念舊主管,常常說,過去的主管都會出手幫忙,不是只出一張嘴,讓大家忙死。
聽久了,我整合出一個結論,一個被屬下認為是「好」主管的人,大概必須要符合以下四要件:
一、願意幫下屬解決問題。
二、提供人脈與資源,而不是讓底下的人自己去想辦法。
三、給出明確的努力方向,不會朝令夕改。
四、出錯時有承擔的肩膀,不讓下屬背黑鍋。
相反的,爛的前輩跟主管掠奪後輩的勞力、心力,看到屬下出包還冷嘲熱諷,高高在上地說:「想當年我在某某公司時,怎樣怎樣,這些事情其實很簡單,真搞不懂你怎會做成這樣。」這種話真是讓人聽了直翻白眼啊!
因為我們都曾碰過一些不OK的長者,翻閱這本書時,免不了讀得很開心。作者把許多思想停滯、令人厭惡的前輩和年長者狠狠痛罵了一頓,許多罵得還真有道理,例如:「什麼都不用做、都不用想,只要年紀變大,就能變偉大?」、「年長者就是絕對崇高?」、「先出生就了不起嗎?」、「Windows 95都派不上用場了,老頭跟舊系統一樣已經過氣,還自以為是最新版本。」
我們都知道,年紀大不一定就是聖人、智者,但無論是作者身處的日本還是在台灣,對於前輩或者長者總要禮遇三分。年長者犯的錯,後輩要婉言以對,甚至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裝沒事算了。
這種委屈,每一個世代的年輕人都遭遇過,所以閱讀本書感覺實在痛快。畢竟,幾乎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些讓人直搖頭的前輩,只能無奈感嘆:「當長輩真好,充分享受了特權。活得越久,禮遇越多,『老』就是一種尊嚴。」
年長者與年輕人想法肯定不同,世代間必有差距,怎可能沒有代溝?當彼此對一件事情的認知不同時,就產生了「聽誰的?」、「誰說了算?」等問題。在現實生活中,常常都是長輩說了算。後輩或者下屬就算覺得這方案真是蠢斃了,但在職場權勢階層下,無論多聰明的下屬,還是必須對蠢意見說好、是的、沒問題!
這種屈服絕不是心悅誠服。不同世代的年輕人,對於不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做法,書裡面很精準歸納幾種抗議的方式,像是:
表面上迎合長輩,用客氣又禮貌的語氣表達感謝,實際上卻是在敷衍。
直接無視,不把對方當一回事。
追求與前輩平起平坐。
網路上匿名的高姿態無名氏。
……這一類下屬與後輩行為,我都曾看過。事實上,我也曾用類似態度對待過我的主管。真是一報還一報,代代相傳的恩恩怨怨。
我四十幾歲了,也是別人眼中的前輩了。在爽快閱讀這些年輕人的心聲的同時,也忍不住冒冷汗,反思自己是不是也已經成為「令別人難以忍受的前輩」了呢?可能是!
如果你跟我一樣稍有年紀,閱讀這本書時,必生出不少自省。原來要當一個令人尊敬的長者,面對年輕人時,必須樂觀與開朗,不輕易抱怨──因為年輕人期盼在前輩身上看到的是智慧──還要時常對年輕人打氣,並在不經意之中,給予後輩心情愉悅的讚美,讓言語成為美好的贈禮。相反的,常在後輩面前抱怨、吐苦水,是言語的「排泄物」,令人想要閃避。
網路或電視節目中,常聽到年輕人數落年長者是「噁心的大人」,此舉居然引發許多網友連聲叫好。我覺得,這是年輕人對年長者期待落空後的怒吼,這些抱怨更深層的意思並非否定長輩,而是對長輩懷有期許。
年輕人並非不願意尊敬長輩,也不是不想給予禮遇,但他們期待,長輩能有長輩的樣子,能用付出的恩澤來換取尊敬,而不是單拿年紀來壓迫人。
世代永遠有差距,每個世代都有自己的艱困之處,五年級生身處物質不豐的童年,六年級生是第一批面對高失業率的世代,七年級生是草莓第一代,八年級從小物資豐厚,長大後卻卡在薪資停頓,前途無望,只能出走……彼此隔岸看不慣對方,世界不會有所改變,也不會更好。理解彼此的難處,以同理心跟對方說聲辛苦了,才能世代共好。
後浪終將追過前浪,讓我們優雅的交棒,贏得更多後輩的尊重,期待有天他們想起我們時,心底浮現的是滿滿感謝而非怨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