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冷戰結束後,在全球化效應下,我們活在一個非常複雜的世界當中。我們的野心是希望不僅能提供闡明這個世界的關鍵,同時也能揭示存在於世界上的各種危險與可能性。
在製作本書中100種不同的圖表與說明文字時,我們一直提醒自己不能一次提供太過大量的資訊,以免讓讀者感到厭煩、混亂或不安。因為我們深信,唯有這樣才能有效地吸引讀者的注意力。
如今,世人皆已公認,持續了約半個世紀的冷戰是「確實發生過」的事。然而,相對地,即便到了兩極體制落幕25年後的今天,我們還未能凝聚出一個針對世界現狀所做的統一解釋。
一個分享著普遍價值觀的「國際共同體」,究竟是否已經成形?還是說,價值觀與宗教的出入,至今仍撕裂著世界,甚至造成敵對?不同力量對立的情況是否已不存在?或者,由於地緣政治學上的種種因素,也就是爭奪能源、環保議題、宗教問題等理由,使得情況不斷惡化?
在本書中,筆者準備了各式各樣的主題,希望能讓讀者從中培養出屬於自己的見解。另外,本書也不僅以表述常見的歐美中心主義、歐洲中心主義為滿足。因為這些觀點,只會妨礙我們去認識世界的多樣性而已。
即便世界各國間彼此依賴的關係逐漸加深,每個國家和其國民仍舊擁有著自成一格的世界觀。這些世界觀既然是由各國固有的歷史所形成,自然會對該國看世界的觀點產生極為關鍵的影響。此外,這樣的觀點,也有可能是受到危機、威脅、機會、野心,以及恐懼的影響所形成的。
因此,筆者在本書中試圖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出發。這些各式各樣的角度,其看法與出發點當然不是一致的。或者,這個世界終有凝聚出共識的一天,這些看法上的歧異,只是當下一時的現象而已?
本書由四部分所組成。
第一部 歷史上重大的轉捩點:由八張地圖與五篇「縱貫時空的說明文」所組成,進行概略性的介紹,賦予本書在歷史上的深度與廣度。
第二部 關於全球化世界的各種詮釋:反過來說,這也象徵著世界上並不存在著一種所有人都同意的解釋。
第三部 全球的各種數據:涵括世界的人口、經濟、能源、戰略等內容。
第四部 從各國角度看世界:從本書筆者的角度來看,第四部是本書中最重要的部分。其中不僅包含筆者眼中視為理所當然的觀點(從法國與歐洲觀點所看見的世界),也試圖介紹其他各國眼中所看見的世界。
透過上述資料以及各方交錯的觀點,可以讓這個世界的共通點與一貫性更加鮮明;然而,同時也會讓極大的矛盾與敵對關係(不論是顯著的或潛在的)因而浮現。總而言之,本書時而清晰、時而帶有暗示意味地描繪出接下來幾十年內世界的面貌。為了準備迎接那樣一個世界的到來,如何事先加深對其的理解,是各位讀者,不,是我們所有人的課題。
帕斯卡‧博尼法斯(Pascal Boniface)、于貝爾‧凡德林(Hubert Védr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