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吃得了大多數人吃不了的苦,
你能解決掉大多數人都解決不了的問題,
你就可以成就大多數人都成就不了的事業。--曾國藩
你能解決掉大多數人都解決不了的問題,
你就可以成就大多數人都成就不了的事業。--曾國藩
曾國藩能在政治危機面前,躲過諸多劫難,並遊刃有餘,憑的全是他那剛柔並濟、方圓兼備的處世哲學。作為方圓性格最典型的代表,曾國藩總能因人、因勢、因時而變,極盡中庸性格之精髓!
提起曾國藩,人們通常會冠以清朝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的稱號,亦會稱他為晚清「第一名臣」,是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是晚清散文「湘鄉派」的創立人。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叱吒風雲的人物,有著謎一樣的人生。他一介儒生,昂然崛起於湘楚之間,在中國近代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被譽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
在無數成功人士眼裡,曾國藩身上有著學不完的智慧。拋開曾國藩的門生不提,在過去一百多年裡,向曾國藩學習和借鑒的功成名就者,就多得數不勝數。比如大學問家梁啟超,晚清名臣左宗棠、張之洞,備受爭議但權傾一時的
李鴻章等,這些人的影響力甚至可以說超過了曾國藩,或者至少不輸於他。
可見,曾國藩用自己的經歷踐行了儒家幾千年來宣導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曾國藩身上的眾多優點都是值得我們好好學習和借鑒的。
※屢敗屢戰vs屢戰屢敗:
在湘軍建立初期,曾國藩屢遭挫敗,作戰經常吃敗仗。戰後,曾國藩上奏朝廷報告軍情時稱湘軍屢戰屢敗,請求嚴懲。其左右建議曾國藩把「屢戰屢敗」改成「屢敗屢戰」,曾國藩接受了這個建議。
同樣的四個字,只是稍微顛倒了一下順序,意思卻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屢戰屢敗」體現出的是心灰意冷、意志消沉的悲觀情緒,而「屢敗屢戰」反映出的則是一種毫不氣餒、百折不撓的頑強意志。
當朝廷看到他所寫的奏章後,認為曾國藩雖然連遭失敗,但仍頑強地戰鬥,其忠心可嘉,不但沒有嚴懲他,反而更加重用他。曾國藩也從中得到鼓舞,振奮精神,重新整頓軍務,與太平軍血戰。最終,湘軍成功攻破天京,成為清政府鎮壓太平天國起義的一位有功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