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年年有山風吹拂,吹散了落葉,吹散了人潮,吹不散那常駐心頭的身影……
本書共計三大篇:〈山中生活篇〉,記述作者久居大度山豐實的生活點滴,山之雨、山之鳴……閒情記憶,說不盡的山上風華;〈師友篇〉,談及作者與東海大學的師生情誼,掛記往日情懷,念茲在茲;〈親屬篇〉,歷數與親人間的真摯情,雖是平淡,卻能真情相待。全書提及的人事景物,皆鐫刻了平凡或不平凡的景緻,常駐心頭。
本書特色
本書收錄近四十篇清新雋永的散文集,有道不盡的大度山中風華、閒情記憶;有掛記往日情懷,歷數東海師生及親屬間的真摯情誼......。作者文筆感性細膩、直抒胸懷,各篇獨到,讀來引人入勝,駐足心頭。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王建生
學歷:
1973年東海大學中文研究所畢
1970年東海大學中文系畢
經歷:
民國62年(1973)起,任教東海大學四十四年,民國71年(1982)二月起為東海大學中文系教授。民國101年(2002)退休,兼任中文所教授至2017年6月。曾任東海中文系所主任,考試院典試委員,文化部列名作家,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規劃委員、評鑑委員,書畫學會顧問、臺灣省中國書畫學會理事長,東海大學中文系系友會創會會長。曾主持教育部獎助東海大學教學卓越計畫,文史哲中西文化講座等多項計畫主持人。現為研究學者、臺灣省中國書畫學會榮譽理事長,文學、中國書畫藝術創作工作者,業餘收藏家。
著作&事蹟:
發表學術專門著作、文學、書畫、金石研究、創作等等專書四十八種。並獲1997年文復會;1988、1996年科技部(國科會)等多次獎項。主編文藝性、學術性刊物約十種。著作與主編刊物獲政府、學校補助者有十餘種。學術論文約七十篇,水墨畫作參與國內外聯展六十餘次。
2018年 於臺中東海大學圖書館舉辦山水畫個展及著作展
2017年 於臺中文英館主持臺灣省中國書畫學會聯展,並與泰國、菲律賓畫家交流
2016年 於臺中豐原葫蘆墩文化中心與北京市文學與藝術界聯合會交流
2016年 法國.巴黎水墨聯展
2015年 菲律賓.馬尼拉水墨聯展
2006年5月 於臺中文化中心參加第九屆東亞(臺灣、韓國、日本)詩書展
1996年 美國.洛杉磯水墨聯展
王建生
學歷:
1973年東海大學中文研究所畢
1970年東海大學中文系畢
經歷:
民國62年(1973)起,任教東海大學四十四年,民國71年(1982)二月起為東海大學中文系教授。民國101年(2002)退休,兼任中文所教授至2017年6月。曾任東海中文系所主任,考試院典試委員,文化部列名作家,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規劃委員、評鑑委員,書畫學會顧問、臺灣省中國書畫學會理事長,東海大學中文系系友會創會會長。曾主持教育部獎助東海大學教學卓越計畫,文史哲中西文化講座等多項計畫主持人。現為研究學者、臺灣省中國書畫學會榮譽理事長,文學、中國書畫藝術創作工作者,業餘收藏家。
著作&事蹟:
發表學術專門著作、文學、書畫、金石研究、創作等等專書四十八種。並獲1997年文復會;1988、1996年科技部(國科會)等多次獎項。主編文藝性、學術性刊物約十種。著作與主編刊物獲政府、學校補助者有十餘種。學術論文約七十篇,水墨畫作參與國內外聯展六十餘次。
2018年 於臺中東海大學圖書館舉辦山水畫個展及著作展
2017年 於臺中文英館主持臺灣省中國書畫學會聯展,並與泰國、菲律賓畫家交流
2016年 於臺中豐原葫蘆墩文化中心與北京市文學與藝術界聯合會交流
2016年 法國.巴黎水墨聯展
2015年 菲律賓.馬尼拉水墨聯展
2006年5月 於臺中文化中心參加第九屆東亞(臺灣、韓國、日本)詩書展
1996年 美國.洛杉磯水墨聯展
目錄
自序
【山中生活篇】
大度山居
閒情散記
羊蹄甲
我的大學時代
山中偶記
年俗與我
瑄聲金馬躍―「洪顥瑄同學獲得金馬獎慶功茶會」致辭
大雪山一日遊―中文系系友會紀實
南京大學主辦「兩岸大學生長江三角洲自然暨人文地理考察活動」參訪記
【師友篇】
春山猶蒼翠,年年杜鵑紅―懷念蕭繼宗老師
秉春秋大義,著書與身齊―憶徐師復觀
長者風範,如沐春風―令人懷念的高師葆光
精通語言,幽默風趣―記憶中的方老師(師鐸)
專擅文字、文學,生活樸實―憶江師舉謙
率性詩人―追憶孫師繭廬(克寬)二三事
博學多聞―憶梁師容若
陳問梅老師二三事
梅校長可望博士九十壽辰
值得敬佩的校長―梅可望博士
能吏與名師,詩翁同禪客―憶巴壺天老師
忠厚長者,書人相依―懷念王天昌老師
學書記―兼懷朱師龍安(雲)
中國山水畫井松嶺大師
此地一遠別,迢迢隔青天―懷念祁樂同老師
謙謙君子,徐徐如風―懷念藍文徵老師
敬悼鍾教授慧玲
老朋友―李金星教授
稟性聰慧的劉昭明教授
志在天下的張志誠副院長
淡定人生的見日法師
【親屬篇】
祖父、母
父親
母親
二位姊姊
內人及女兒
二弟生全
儉家三弟
成旗四弟
姻親
附錄 本書作者著作目錄
【山中生活篇】
大度山居
閒情散記
羊蹄甲
我的大學時代
山中偶記
年俗與我
瑄聲金馬躍―「洪顥瑄同學獲得金馬獎慶功茶會」致辭
大雪山一日遊―中文系系友會紀實
南京大學主辦「兩岸大學生長江三角洲自然暨人文地理考察活動」參訪記
【師友篇】
春山猶蒼翠,年年杜鵑紅―懷念蕭繼宗老師
秉春秋大義,著書與身齊―憶徐師復觀
長者風範,如沐春風―令人懷念的高師葆光
精通語言,幽默風趣―記憶中的方老師(師鐸)
專擅文字、文學,生活樸實―憶江師舉謙
率性詩人―追憶孫師繭廬(克寬)二三事
博學多聞―憶梁師容若
陳問梅老師二三事
梅校長可望博士九十壽辰
值得敬佩的校長―梅可望博士
能吏與名師,詩翁同禪客―憶巴壺天老師
忠厚長者,書人相依―懷念王天昌老師
學書記―兼懷朱師龍安(雲)
中國山水畫井松嶺大師
此地一遠別,迢迢隔青天―懷念祁樂同老師
謙謙君子,徐徐如風―懷念藍文徵老師
敬悼鍾教授慧玲
老朋友―李金星教授
稟性聰慧的劉昭明教授
志在天下的張志誠副院長
淡定人生的見日法師
【親屬篇】
祖父、母
父親
母親
二位姊姊
內人及女兒
二弟生全
儉家三弟
成旗四弟
姻親
附錄 本書作者著作目錄
序
自序
我的生活簡單,高中畢業前,居住在屏東佳冬石光村鄉下。家中院子,滿園果樹。院子外面,茂林脩竹,涌泉奔流,滔滔不絕。(今溪水已乾凅)。遠處,山巒相映,牧童引歌,過著日作夜息的農村生活。也因此,從小喜歡大自然,喜歡山水。以後唸大學,研究所,東海大學任教,五十多年的歲月,長居大度山上。常年看著綠樹蔥瓏,山花鮮麗,聽著鳥禽蟲鳴,隨風而起。東海湖,湖面雖小,噴泉四溢,如雨點般的落下,水波漣漪,與游魚上下。閒立其旁,引來諸多聯想。
本書分三篇。《山中生活篇》,敘述平日大度山生活點滴。從早晨開始,陽光,光波灔歛,涼風習習。其中,教堂、教室、農牧場,猶如天上仙居。山上曲折的路,就像血管,分布全身。還有山之雨、山之鳴等等,總有說不盡的風華。或閒情記憶,記憶山中友朋,也記錄大學時代學習的經過。還有我任系主住時,洪頤瑄同學獲得金馬獎新人獎,轟動一時,也隨之記錄。也有追憶昔日與系友到大雪山遊,與其他學校師生至長江三角洲考察等等,豐采的生活,如在眼前。
《師友篇》,是因為在東海受大學教育,諸多師長,有如父母般照顧學子,而同事,有如兄弟姐妹般的情誼,隻言片語,總在心中徘徊。老師們雖然仙逝了,留下的典範,時時浮現他們的身影。尤其夢中,偶亦浮現,掛記往日情懷。昔日的同事,好朋友,也因年歲逐漸增長,暗生惆悵。而鍾慧玲教授也已仙逝,不甚唏噓。我早期教導的學生,不少同學在學界或各領域,都有傑出的表現,令人心慰,今已成為朋友。書中所提到的幾位,是大學畢業後,時時惦記著我,年節寄卡片祝福,或來校探望,如此真情,讓自已體會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喜樂,難怪孟子認為「王天下不為也」。同此感慨,不愧此生作育英才。
至於《親屬篇》,對先人的悼念,亦是慎終追遠之意,尤其父母親的恩惠、教誨,更是終生難忘。也敘及姐弟情深,多少年來的情誼,常在記憶中。提及姻親,表達關愛之情。在這紛紛擾擾的社會,一個家庭,努力耕作,自給自足,還能夠安定的生活,也算是福分。這些點滴的記憶,常駐我心。
記得我初高中同學陳秋坤研究員(臺大歷史系畢業,後任職中研院近史所),在高中時代,有一次跟我半開玩笑的說:「你文筆好,要活的久一點,好為我們一些朋友寫寫生平事蹟」。那個時候,我不介意。現在想起來我的確也為一些師長、同事,撰文做了見證,見證人世間的真情,只有這份真情,能日久愈芬芳。反顧腥風血雨的社會,為爭名奪利,絞盡腦汁,暗算隸屬不同顏色的「敵人」,令人膽寒。這就是「民主」?書中所提到的許多人物,過著平淡的庶民生活,平平安安,何嘗不是得來不易的福分。
書中《親屬篇》及部分《師友篇》文章,是新作。《山中生活篇》及部分《師友篇》作品是從昔日著作選錄。我最早的作品,刊登在《東海文藝》季刊,或者《東海人》校友刊物,吳福助教授等人主編的《大度山上―東海文選》(一九九九年)也有選錄〈大度山居〉。本書匯集昔日文學著作,如《王建生詩文集》(自刊本,一九九○),後選入《建生文藝散論》(臺北,桂冠,一九九三)。其他包括《心靈之美》(臺北,桂冠,二○○○年),《山濤集》(臺北,聯合文學,二○○五年),《山中偶記》(臺北,釀出版,二○一二年)。本書部分文章便是從此選出,不過部分文章文字有些修補。現在把昔日印象較深的師長、同事、同學,家族成員,以及大度山的風景、生活結合起來,山上年年有山風吹拂,吹散了落葉,吹散了人潮,只不過真如書名所說的「吹不散心頭上的身影。」
我的生活簡單,高中畢業前,居住在屏東佳冬石光村鄉下。家中院子,滿園果樹。院子外面,茂林脩竹,涌泉奔流,滔滔不絕。(今溪水已乾凅)。遠處,山巒相映,牧童引歌,過著日作夜息的農村生活。也因此,從小喜歡大自然,喜歡山水。以後唸大學,研究所,東海大學任教,五十多年的歲月,長居大度山上。常年看著綠樹蔥瓏,山花鮮麗,聽著鳥禽蟲鳴,隨風而起。東海湖,湖面雖小,噴泉四溢,如雨點般的落下,水波漣漪,與游魚上下。閒立其旁,引來諸多聯想。
本書分三篇。《山中生活篇》,敘述平日大度山生活點滴。從早晨開始,陽光,光波灔歛,涼風習習。其中,教堂、教室、農牧場,猶如天上仙居。山上曲折的路,就像血管,分布全身。還有山之雨、山之鳴等等,總有說不盡的風華。或閒情記憶,記憶山中友朋,也記錄大學時代學習的經過。還有我任系主住時,洪頤瑄同學獲得金馬獎新人獎,轟動一時,也隨之記錄。也有追憶昔日與系友到大雪山遊,與其他學校師生至長江三角洲考察等等,豐采的生活,如在眼前。
《師友篇》,是因為在東海受大學教育,諸多師長,有如父母般照顧學子,而同事,有如兄弟姐妹般的情誼,隻言片語,總在心中徘徊。老師們雖然仙逝了,留下的典範,時時浮現他們的身影。尤其夢中,偶亦浮現,掛記往日情懷。昔日的同事,好朋友,也因年歲逐漸增長,暗生惆悵。而鍾慧玲教授也已仙逝,不甚唏噓。我早期教導的學生,不少同學在學界或各領域,都有傑出的表現,令人心慰,今已成為朋友。書中所提到的幾位,是大學畢業後,時時惦記著我,年節寄卡片祝福,或來校探望,如此真情,讓自已體會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喜樂,難怪孟子認為「王天下不為也」。同此感慨,不愧此生作育英才。
至於《親屬篇》,對先人的悼念,亦是慎終追遠之意,尤其父母親的恩惠、教誨,更是終生難忘。也敘及姐弟情深,多少年來的情誼,常在記憶中。提及姻親,表達關愛之情。在這紛紛擾擾的社會,一個家庭,努力耕作,自給自足,還能夠安定的生活,也算是福分。這些點滴的記憶,常駐我心。
記得我初高中同學陳秋坤研究員(臺大歷史系畢業,後任職中研院近史所),在高中時代,有一次跟我半開玩笑的說:「你文筆好,要活的久一點,好為我們一些朋友寫寫生平事蹟」。那個時候,我不介意。現在想起來我的確也為一些師長、同事,撰文做了見證,見證人世間的真情,只有這份真情,能日久愈芬芳。反顧腥風血雨的社會,為爭名奪利,絞盡腦汁,暗算隸屬不同顏色的「敵人」,令人膽寒。這就是「民主」?書中所提到的許多人物,過著平淡的庶民生活,平平安安,何嘗不是得來不易的福分。
書中《親屬篇》及部分《師友篇》文章,是新作。《山中生活篇》及部分《師友篇》作品是從昔日著作選錄。我最早的作品,刊登在《東海文藝》季刊,或者《東海人》校友刊物,吳福助教授等人主編的《大度山上―東海文選》(一九九九年)也有選錄〈大度山居〉。本書匯集昔日文學著作,如《王建生詩文集》(自刊本,一九九○),後選入《建生文藝散論》(臺北,桂冠,一九九三)。其他包括《心靈之美》(臺北,桂冠,二○○○年),《山濤集》(臺北,聯合文學,二○○五年),《山中偶記》(臺北,釀出版,二○一二年)。本書部分文章便是從此選出,不過部分文章文字有些修補。現在把昔日印象較深的師長、同事、同學,家族成員,以及大度山的風景、生活結合起來,山上年年有山風吹拂,吹散了落葉,吹散了人潮,只不過真如書名所說的「吹不散心頭上的身影。」
王建生 大度山上
二○一八年五月 母親節
二○一八年五月 母親節
內容連載
【大度山居】(節錄)
〈山之晨〉
大度山的早晨,陽光和煦,除了冷冷寒天,總可以看到綠葉上光波灧瀲,涼風習習。排列在鐘樓兩旁的院館、大樓,立在坡上,浮離市囂,猶如空中仙居,一塵不染;古典而莊嚴的形象,是師者所以傳道、授業的地方。六十餘年來,黌宮學府,絃歌不輟,不知蘊育了多少人才!道旁的榕樹,館院間的相思林、竹叢,濃濃鬱鬱,古老蒼勁,時時傳出鳥鳴、蟲聲,與心上下。
金碧輝煌的路思義教堂,合掌膜拜地矗立雲端,貫通天人,上帝愛世人,總是時時刻刻提攜子民,向上向善,化育學子;求真、篤信、力行,指引迷津。何以有些菁菁學子自嘆「失落的一代」、「無根的一代」?甚至迷失在燈紅酒綠之中?
越過小橋、流水,沿著林木芬芳的柏油路面,幾番曲折,遠望農牧場,平疇牧野,綠波似海。近處青青草端,透著晶亮的水珠,一閃一爍。牛廐上的牛群,一口一口的咬著乾草,在兩腮間嚼來鼓去,好似童年時代,媽媽做年糕時,用磨子磨呀磨地,把粗粗方方的米粒,磨成一股白色的米漿,沿著糟溝流到桶子。人在滾滾紅塵中,磨呀磨呀,原來顆顆的米粒,是否也化成一道道水流,順流而去。
牧場上的太陽又大又紅,太陽的光芒,無偏私的照臨大地。萬物因此生長,也因此枯萎;或消或長,總是不停地循環。晨光綠野,提攜多少英雄豪傑,亦送走多少遊子浪人,如潮去潮來,永無止息。
〈山之雨〉
藍藍的天,忽而烏雲片片,由毛毛細雨,到斗大雨滴,有如傾斛珠,浙瀝嘩啦, 門前排排水流,夾著黃土,匯成滔滔滾滾濁流,覆蓋青青草地。平昔活潑兒童、頑皮貓狗,瞬間遯身不知去處。
望著窗外雨景,記起小時候提著「腳桶」(水桶),和弟弟欣賞天上掉下的雨, 落在桶子裏,泛著圈圈的淪漣,就像爸爸抽煙的煙圈般,好多好多,數不盡。接著,就是兄弟倆打水仗了。有時,碰巧爸從田地裏扛著犁、牽牛回來,全身濕漉漉的,看到我們兄弟在雨天玩水,不由得怒罵幾聲。
唸大學,離開家鄉,雨珠滴在手上,沒有聽到弟弟的嘻笑聲,也聽不見阿爸的怒呵聲。看不見笨重的簔衣、斗笠,而是滿路撐著黑傘、花傘的人,時而可以看見傘在空中旋轉。有的人縮進車子,只見擋風玻璃前的雨刷,像時鐘不停的左右擺動。
〈山之晨〉
大度山的早晨,陽光和煦,除了冷冷寒天,總可以看到綠葉上光波灧瀲,涼風習習。排列在鐘樓兩旁的院館、大樓,立在坡上,浮離市囂,猶如空中仙居,一塵不染;古典而莊嚴的形象,是師者所以傳道、授業的地方。六十餘年來,黌宮學府,絃歌不輟,不知蘊育了多少人才!道旁的榕樹,館院間的相思林、竹叢,濃濃鬱鬱,古老蒼勁,時時傳出鳥鳴、蟲聲,與心上下。
金碧輝煌的路思義教堂,合掌膜拜地矗立雲端,貫通天人,上帝愛世人,總是時時刻刻提攜子民,向上向善,化育學子;求真、篤信、力行,指引迷津。何以有些菁菁學子自嘆「失落的一代」、「無根的一代」?甚至迷失在燈紅酒綠之中?
越過小橋、流水,沿著林木芬芳的柏油路面,幾番曲折,遠望農牧場,平疇牧野,綠波似海。近處青青草端,透著晶亮的水珠,一閃一爍。牛廐上的牛群,一口一口的咬著乾草,在兩腮間嚼來鼓去,好似童年時代,媽媽做年糕時,用磨子磨呀磨地,把粗粗方方的米粒,磨成一股白色的米漿,沿著糟溝流到桶子。人在滾滾紅塵中,磨呀磨呀,原來顆顆的米粒,是否也化成一道道水流,順流而去。
牧場上的太陽又大又紅,太陽的光芒,無偏私的照臨大地。萬物因此生長,也因此枯萎;或消或長,總是不停地循環。晨光綠野,提攜多少英雄豪傑,亦送走多少遊子浪人,如潮去潮來,永無止息。
〈山之雨〉
藍藍的天,忽而烏雲片片,由毛毛細雨,到斗大雨滴,有如傾斛珠,浙瀝嘩啦, 門前排排水流,夾著黃土,匯成滔滔滾滾濁流,覆蓋青青草地。平昔活潑兒童、頑皮貓狗,瞬間遯身不知去處。
望著窗外雨景,記起小時候提著「腳桶」(水桶),和弟弟欣賞天上掉下的雨, 落在桶子裏,泛著圈圈的淪漣,就像爸爸抽煙的煙圈般,好多好多,數不盡。接著,就是兄弟倆打水仗了。有時,碰巧爸從田地裏扛著犁、牽牛回來,全身濕漉漉的,看到我們兄弟在雨天玩水,不由得怒罵幾聲。
唸大學,離開家鄉,雨珠滴在手上,沒有聽到弟弟的嘻笑聲,也聽不見阿爸的怒呵聲。看不見笨重的簔衣、斗笠,而是滿路撐著黑傘、花傘的人,時而可以看見傘在空中旋轉。有的人縮進車子,只見擋風玻璃前的雨刷,像時鐘不停的左右擺動。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79折$190
-
新書79折$190
-
新書79折$190
-
新書85折$204
-
新書88折$211
-
新書9折$216
-
新書9折$216
-
新書$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