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概說及名篇賞析

史記:概說及名篇賞析
定價:500
NT $ 395 ~ 521
  • 作者:魏聰祺
  • 出版社:五南
  • 出版日期:2018-09-25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1198196
  • ISBN13:9789571198194
  • 裝訂:平裝 / 360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最新、最完整,究史博今的《史記》概說的一本書。

  史記》是中國第一本通史,由西漢司馬遷以紀傳體編寫、記載了黃帝到漢武帝太初年間共2500年的歷史,全書共包括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共一百三十篇。將歷史主要的人物性格及特徵、行事風格等一一刻畫入微,希望達到其「通古今之變、究天人之際」的史學宗旨。

  本書包括《史記》概說和名篇賞析兩大部分。全書共十七章:

  前四章屬於《史記》概說:
  第一章「《史記》名稱與作者」,談《史記》名稱的演變、作者先世譜系、司馬談、司馬遷。
  第二章「李陵案對《史記》成書的影響」。
  第三章「《史記》編纂過程」。
  第四章「表述形式」,創立五體兼備的人類全史。
  第五章至第十七章屬於名篇賞析。

  讓你不僅認識《史記》,也能培養閱讀此經典的能力。以史為鑑,讓其成為你我安身立命及培養人文素養的重要參考。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魏聰祺

  現職: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教授

  學歷:
  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
  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
               
  經歷:
  台北市文山區指南國小教師、組長12年
  國立空中大學兼任講師
  逢甲大學兼任講師、副教授
  國立台北師院兼任講師
  東海大學兼任講師
 
 

目錄

第一章   《史記》名稱與作者………………1
第二章   李陵案對《史記》成書的影響………4

第三章 《史記》編纂過程……………………11
壹、緒論……………………………………11
貳、史料蒐集………………………………15
參、史料考訂……………………………18
肆、史料運用……………………………22
伍、文字運用……………………………32
第四章 表述形式………………………………48
壹、五體兼備的人類全史…………………48
貳、十二本紀……………………………50
參、十表…………………………………53
肆、八書…………………………………58
伍、三十世家……………………………60
陸、七十列傳……………………………63

第五章 析論項羽「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70
第六章 析評《史記‧項羽本紀》之鴻門宴…
第七章 用武俠小說輔助語文教學──以「圯上納履」為例……………………………
第八章 《史記‧留侯世家》九大計評析……
第九章 從〈伯夷列傳〉論司馬遷竊比孔子……
第十章 《史記‧老子列傳》所呈現的老子形象──其猶龍邪…………………………
第十一章 論戰國四公子養士態度與門客回報…
第十二章 馮諼客孟嘗君事件評析──以《史記‧孟嘗君列傳》與《戰國策‧齊人有馮諼者章》作比較…………………
第十三章 善用動畫提升教學效果──以蔡志忠動畫《史記》為例……………………
第十四章 《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析評……
第十五章 善用史實作為分辨疑難之關鍵──以秦王子嬰之身份為例…………………
第十六章 善用「時間」作為分辨疑難之關鍵──以漢孝惠皇后之身份為例…………
第十七章 善用電子資料庫解決教研問題──以「季布母弟丁公」為例…………………
 

自序

  本書是筆者歷年從事《史記》教學與《史記》研究累積的心得及成果。書中包括《史記》概說和名篇賞析兩大部分。

  全書共十七章,前四章屬於《史記》概說:第一章「《史記》名稱與作者」,談《史記》名稱的演變、作者先世譜系、司馬談、司馬遷;第二章「李陵案對《史記》成書的影響」:催化《史記》成書、表現忍負重的精神、認清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的生死觀、提出「發憤著書」的見解、揭露世態炎涼人情冷暖的現實、懷疑天道的真實。

  第三章「《史記》編纂過程」,可分五個階段:

  壹、「緒論──基本前題」:包括一、研究動機:(一)平素志向、(二)臨終遺命、(三)李陵之禍。二、研究方向:撰寫以人為中心的歷史作為切入點;三、研究範圍:(一)時間範圍,是寫從黃帝到漢武帝,由古至今,二千多年的通史;(二)空間範圍,是寫中國到四夷,從北到南,由東到西,縱橫數萬里的世界史。(三)人物範圍,是寫上自帝王,下至販夫走卒,包括社會各階層,不同地位、不同職業、不同類型的社會史;(四)事類範圍,是寫包括政治、軍事、外交、禮樂、律曆、天文、宗教、水利、經濟、風俗民情等的文化史;(五)體裁範圍,是採本紀、表、書、世家、列傳五種方式,創為紀傳通史。四、研究目的:(一)論治;(二)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貳、「史料蒐集」:〈自序〉:「百年之間,天下遺文古事靡不畢集太史公,太史公仍父子相續纂其職。」又說:「網羅天下放失舊聞」。可見司馬遷蒐集史料之豐。包括:一、書籍檔案,二、耳聞目見兩部分。

  參、「史料考訂」:其考訂史料之原則有:一、考信六藝,折中夫子;二、多從古文;三、參驗訂誤。故有「實錄」之稱。

  肆、史料運用:包括一、整理:厥協六經異傳,整齊百家雜語。二、選擇──史料去取:(一)明言史料來源,(二)擇雅,(三)著有關天下存亡者,(四)錄軼事,(五)世多有者不錄,(六)闕疑傳疑。三、剪裁──詳近略遠:依史料多寡而做適當剪裁,史料多則詳寫,史料少則略寫。時空近、史料多,則詳寫而篇幅多;時空遠,史料少,則略寫而篇幅少:此即詳近略遠。四、安排──繁省得宜:以互見法安排,(一)其方式有三:此有彼無,此詳彼略、互有詳略;(二)其功用有五:避免重複,寄託褒貶,掩飾忌諱、把握主題、因應體例。

  伍、「文字運用」:史料經過整理、選擇、剪裁和安排之後,才可見諸文字。司馬遷在文字的運用上,頗為費心處理,形成篇章嚴謹、長於布局、寫人生動、活用語言的文學效果。

  第四章「表述形式」,創立五體兼備的人類全史。包括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及七十列傳,分別從人物、事件和時間三方面討論這五種體裁的特性和內涵。

  第五章至第十七章屬於名篇賞析。第五章「析論項羽『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一、項羽的「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其適用範圍應涵蓋:「學書不成」、「學劍又不成」及「學兵法,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三項。二、略知其意:「學書不成」,並不是只學會「記名姓而已」,「學劍不成」,亦非只學得「一人敵」的功夫,項羽「大喜」之兵法,當是專精研究,大略地都知道其奧義所在。三、不肯竟學:項羽因個性不喜文靜之事,所以「學書不成」;又因志向遠大,所以對於「一人敵」的「學劍」,也不肯竟學,而想學「萬人敵」的兵法。又受限於自己「婦人之仁」、「意忌信讒」、「僄悍猾賊」的個性,對兵法不肯竟學,所以兵法中「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及「攻心為上」的策略,都無法領略,而中了敵人反間、心戰,使得部屬、盟邦離心離德,終至兵敗垓下,自刎烏江的悲劇下場。

  第六章「析論《史記‧項羽本紀》之鴻門宴」:一、事件起因:(一)外在原因:曹無傷告密、范增慫恿、項伯報恩;(二)內在原因:沛公作為、項羽性格。二、事件過程:(一)以實帶虛的寫作手法,(二)危機四伏的緊張情節,(三)對比映襯的結構。

  第七章「用武俠小說輔助語文教學──以『圯上納履』為例」:透過武俠小說《神雕俠侶》中金輪法王和郭襄的互動,可以輔助教學,讓學生經由類化作用而理解圯上老父墜履考驗張良,是明師欲求高徒的測試,張良合乎「天資高」、「品行好」、「有恆心」及「機緣巧合」的條件,所以老父說:「孺子可教也」。因此,才會有五日後早會,由老父以身教代言教,和張良鬥智,來教導張良。

  第八章「《史記‧留侯世家》九大計評析」:張良「所與上從容言天下事甚眾,非天下所以存亡,故不著。」反之,該篇所著錄者,即為有關天下存亡大事。本文評析「利啖秦將,旋破嶢關,漢以是先入關」;「勸還霸上,固要項伯,漢以是脫鴻門」;「燒絕棧道,激項攻齊,漢以是得還定三秦」;「敗於彭城,則勸連布、越」;「將立六國,則借箸銷印」;「韓信自王,則躡足就封」:此漢所以卒取天下。「勸封雍齒,銷變未形」;「勸都關中,垂安後世」;「勸迎四皓,卒定太子」:又所以維持漢室於天下既得之後。

  第九章「從〈伯夷列傳〉論司馬遷竊比孔子」:不論是「崇讓」、「徵信」、「天人」或「闡幽」,司馬遷都是以孔子為圭臬。可見〈伯夷列傳〉之寫作,隱含竊比孔子的撰述心志。

  第十章「《史記‧老子列傳》所呈現的老子形象──其猶龍邪」:從史料選擇、史料可信度及文字敘述三方面,詳細分析〈老子列傳〉是如何地呈現老子撲朔迷離,變幻莫測的神龍形象。

  第十一章「論戰國四公子養士態度與門客回報」:從養士態度和門客回報兩方面,評論戰國四公子之優劣。其順序為信陵君、平原君、孟嘗君、春申君。

  第十二章「馮諼客孟嘗君事件評析──以《史記‧孟嘗君列傳》與《戰國策‧齊人有馮諼者章》作比較」:得到結論為二文「主題不同」、「寫作重點不同」、「詳略可以互補」。

  第十三章「善用動畫提升教學效果──以蔡志忠動畫《史記》為例」:善用該動畫的優點:「反復對照,增添印象」、「由抽象文字敘述變為具體動畫影音」、「可與其他文獻或動畫比較」,以提升教學效果。另外,該動畫編製時,因為缺乏史學專長,造成許多不合史實的缺點。老師可以轉禍為福,因敗為功,將這些缺點化為教學上的利器,以提問法讓學生找出該動畫有哪些錯誤之處,再問學生原因何在?正確答案為何?如此一來,必能使學生注意該問題,進而主動思索。

  第十四章「《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析評」;劉敬與叔孫通二人屬於「性質相近」一類。二人之所以合為一傳,乃因二人為漢家奠定長治久安之制度,一是建都關中,一是制訂朝儀,皆有其久遠影響。本文從「立傳原因」、「傳主性格」、「史事評論」和「寫作方式」加以析評。

  第十五章「善用史實作為分辨疑難之關鍵──以秦王子嬰之身份為例」:基於「公子嬰」的稱謂、胡亥聽趙高之讒而殺諸公子、胡亥殺蒙氏兄弟而子嬰曾勸諫、趙高以義立子嬰為秦王、子嬰年齡等史實,子嬰的身份應是始皇弟。

  第十六章「善用『時間』作為分辨疑難之關鍵──以漢孝惠皇后之身份為例」:筆者認為她不是張敖與魯元公主所生之女,而是張敖與前婦所生之女。其理由如下:一、《史記‧外戚世家》曰:「呂后長女為宣平侯張敖妻,敖女為孝惠皇后。」只說張敖之女為孝惠皇后;二、張敖早有前婦,也生有二子,則孝惠皇后可能是張敖與前婦所生之女;三、魯元公主既是張敖嫡妻,則張敖其他姬妾之子女在名義上也是魯元公主的子女,那就符合親上加親的「重親」意義。反之,若孝惠皇后為張敖與魯元公主所生,則有數點不合邏輯之處:一、孝惠帝娶親外甥女,有亂倫之譏;二、血源太近,其生不蕃;三、孝惠皇后當時只有八足歲。這都與呂后「欲其生子」的願望相違背。

  第十七章「善用電子資料庫解決教研問題──以「季布母弟丁公」為例」:《史記‧季布欒布列傳》云:「季布母弟丁公,為楚將。」唐‧司馬貞《索隱》:「謂布之舅也。」唐‧顏師古曰:「此母弟為同母異父之弟。」二人說法不同。本文在「中央研究院‧漢籍電子文獻‧瀚典全文檢索系統」分別輸入關鍵字詞,經過資料比較,得出「季布母弟丁公」是說「季布的同母弟弟丁公」,而非「季布母親的弟弟丁公」。

  能夠寫完本書,最該感謝的是內人,沒有她的催促與勉勵,我仍是一年拖過一年,不知何時才能完成。其次是系上同仁與同學的互動,使我能教學相長,精益求精。再次是感謝各篇外審教授給予的鼓勵與建議,使本書的素質大幅提升。最後是感謝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給予出書的機會,得以面對讀者。

魏聰祺謹識   民國107年7月於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系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395
  2. 新書
    9
    $450
  3. 新書
    9
    $450
  4. 新書
    9
    $450
  5. 新書
    93
    $465
  6. 新書
    95
    $475
  7. 新書
    95
    $475
  8. 新書
    $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