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中性別意識的體現,向來與文學傳統、社會現況及政治大環境息息相關;如何以性別研究的視角,去解讀小說,想像文學世界,更是多重文化機制交錯互動下的政治實踐。──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梅家玲
性別研究與女性主義理論已風行世界達半世紀之久,性別論述融入文學、人類學、歷史學、社會學、語言學與文化研究的涵養及知識厚度,已成為人文學科研究的重點,更累積了亮眼的學術成果。為了深化性別教育,「性別與文學」已成為高等教育編制內的課程,進而了解它與歷史、社會、文化、時空等的關聯,甚為迫切。
本書共十個單元,包括性別與覺醒、性別與空間、性別與身體、性別與家庭、性別與飲食、性別與情慾、性別與越界、性別與習俗、性別與政治、性別與族裔。以現代小說為討論文本,大多選錄1980年代後的作品,選文跨涉男、女作家,共二十位。每篇除了文本外,另輔以導讀介紹,展演多元發聲的性別文化現象。
期待本書可透過不同性別、不同世代的小說家作品,針對主題單元採對照、跨國等方式,提供讀者更寬廣的閱讀視野,來觀照性別在文化脈絡中的差異性與複雜性。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林秀蓉
現職:屏東大學中文系教授
學歷:
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
研究領域為現代文學
醫護文學
女性文學
著作:《從蔣渭水到侯文詠──臺灣醫事作家的現實關懷》(2011)、《眾身顯影:臺灣小說疾病敘事意涵之探究》(2013)、《日治時期臺灣醫事作家及其作品研究──以蔣渭水、賴和、吳新榮、王昶雄、詹冰為主》(2014)等專書,以及〈正統與異端──從唐代小說論婦女貞節觀的實踐意涵〉(2010)、〈禮教與情教──馮夢龍〈李秀卿義結黃貞女〉扮裝意涵探析〉(2011)、〈文化身體:臺灣小說中「性病」敘事之污名與除名〉(2013)等學術論文。
唐毓麗
現職: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副教授
歷學:
東海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
研究領域現代文學
文學評論
疾病文學與書寫
著作:《身體的變異:疾病書寫的敘事研究》(2015)、《罪與罰:臺灣戰後小說中的疾病書寫》(2014)等專書,以及〈穿越與幻術:談《鬆緊地帶》的敘事美學〉 (2014)、〈私小說的紀實與省思:談《祖國與同胞》、《海角歸人》與《洋樓芳夢》中的自我形象及愛情書寫〉(2014)、〈臺灣‧少男‧故事:析論《八角塔下》戰爭時期社會/私欲化身體的拮抗與共存〉(2015)、〈評析阿來《塵埃落定》中現代性的弔詭〉(2016)等學術論文。
林秀蓉
現職:屏東大學中文系教授
學歷:
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
研究領域為現代文學
醫護文學
女性文學
著作:《從蔣渭水到侯文詠──臺灣醫事作家的現實關懷》(2011)、《眾身顯影:臺灣小說疾病敘事意涵之探究》(2013)、《日治時期臺灣醫事作家及其作品研究──以蔣渭水、賴和、吳新榮、王昶雄、詹冰為主》(2014)等專書,以及〈正統與異端──從唐代小說論婦女貞節觀的實踐意涵〉(2010)、〈禮教與情教──馮夢龍〈李秀卿義結黃貞女〉扮裝意涵探析〉(2011)、〈文化身體:臺灣小說中「性病」敘事之污名與除名〉(2013)等學術論文。
唐毓麗
現職: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副教授
歷學:
東海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
研究領域現代文學
文學評論
疾病文學與書寫
著作:《身體的變異:疾病書寫的敘事研究》(2015)、《罪與罰:臺灣戰後小說中的疾病書寫》(2014)等專書,以及〈穿越與幻術:談《鬆緊地帶》的敘事美學〉 (2014)、〈私小說的紀實與省思:談《祖國與同胞》、《海角歸人》與《洋樓芳夢》中的自我形象及愛情書寫〉(2014)、〈臺灣‧少男‧故事:析論《八角塔下》戰爭時期社會/私欲化身體的拮抗與共存〉(2015)、〈評析阿來《塵埃落定》中現代性的弔詭〉(2016)等學術論文。
目錄
第一單元「性別與覺醒」
第二單元「性別與空間」
第三單元「性別與身體」
第四單元「性別與家庭」
第五單元「性別與飲食」
第六單元「性別與情慾」
第七單元「性別與越界」
第八單元「性別與習俗」
第九單元「性別與政治」
第十單元「性別與族裔」
第二單元「性別與空間」
第三單元「性別與身體」
第四單元「性別與家庭」
第五單元「性別與飲食」
第六單元「性別與情慾」
第七單元「性別與越界」
第八單元「性別與習俗」
第九單元「性別與政治」
第十單元「性別與族裔」
序
導論
性別研究與女性主義理論已風行世界達半世紀之久,性別論述融入文學、人類學、歷史學、社會學、語言學與文化研究的涵養及知識厚度,已成為人文學科研究的重點,更累積了亮眼的學術成果。為了深化性別教育,「性別與文學」已成為高等教育編制內的課程,為了充分展現性別研究在國內呈現的差異樣貌,並回顧、反思性別文學所突顯的問題意識,與它緊密相連的歷史、社會、文化與時空的關聯。《性別與小說》特別選定十個主題單元,具體呈現台灣小說綻放的多元面向,以立體的稜線與維度,展現台灣文學與當代文藝思潮及運動辯證的回聲。
第一單元「性別與覺醒」,選錄了葉陶〈愛的結晶〉與張文環〈閹雞〉,兩篇作品呈現清晰的女性意識,具有女性主義重視的「CR」(consciousness-raising),也就是女性的自立與覺醒。小說聚焦在日治時期的女性身上,探索女性在殖民情境、文化壓抑與經濟壓迫底下,女性的突圍與性別覺醒,特別富有啟蒙的力量。
第二單元「性別與空間」,選錄了張啟疆〈如廁者〉與郝譽翔〈萎縮的夜〉,兩篇作品針對空間與性別的關係,進行深度闡述。人們很少意識到「空間就是性別」、「空間就是控制」的權力佈署與區域限制,小說透過私密的廁所和幽閉的家屋,揭露了男尊女卑、弱肉強食的權力關係,在每個空間進行性別分化、階級強化與性別壓迫;深入探勘辦公室與家屋兩種不同空間的複雜意涵,在性╱性別╱性關係上強弱的對應關係,所衍生的批判視野。小說進一步探索空間的追憶與轉化,翻轉空間原本僵固的意義,進一步思索自我的身分與存在的價值。
第三單元「性別與身體」,選錄了鍾肇政〈父與子〉與蘇偉貞〈背影〉,兩篇小說的身體論述相當豐富,多層次演繹父母宰制――子女、上對下的壓制關係,對子嗣造成的可怕影響。子嗣的身體,恍若一個平台,從受傷的身體到扭曲的心靈,多面向地烙印父母殘忍的暴行、變態的凌遲,兩篇小說深度反思受害者的生命創傷,娓娓陳述陰暗扭曲的家變故事。
第四單元「性別與家庭」,選錄了袁瓊瓊〈自己的天空〉與王定國〈妖精〉,探索第三者介入的婚姻生活,對當代家庭造成何種影響。前者聚焦於女性微細的心理變化,獨立自主的探索及成長過程;後者集中闡述家庭關係的變異、權力消長及男性罪惡感,兩篇小說都以精細的切片圖,呈現婚姻中複雜的心理寫真與變貌。
第五單元「性別與飲食」,選錄了平路〈童年故事〉與郭強生〈男人是一道菜〉,兩篇作品藉由味蕾的呼喚,開啟了感官世界的聯想,也豐富了飲食書寫的新貌。由飲食召喚而來的記憶,透過言說與敘事,重新塑造了自我與歷史;建立在美食╱美色的感官饗宴,到底是「傾女性主義」還是「偽女性主義」,明眼人絕不難判別,但單調的情色想像與身體訓練,絕對反映了強勢的資本主義文化邏輯對身體╱情慾的制約。兩篇小說以飲食連結情慾想像,充滿了思辨的理趣。
第六單元「性別與情慾」,選錄葉石濤〈西拉雅的末裔〉與江文瑜〈和服肉身〉,突顯出情慾主體的自主性,情慾書寫的豐富性。台灣情慾想像尚未解嚴時,情慾想像異常貧瘠,情慾主體更難產生親密震顫的性愛互動。兩篇小說擺落反情慾的保守力量,積極探索性愛禁區,去除性的階級化、模式化,探索國境的界線、慾望的界線。作家透過正面昂然的態度,建構西拉雅女性與畫室中的裸女形象,肯定女性情慾蘊含的愉悅、創造、包容與療癒能量,寫出了情慾文學的豐富性、族裔性與藝術性。
第七單元「性別與越界」,選錄曹麗娟〈童女之舞〉與徐嘉澤〈窺〉,兩篇小說書寫同志情愛,在情慾取向、身分認同、身體疆界上進行跨越,一陰暗一明亮,都以差異身分,創建了同志的愛情圖譜。「同志」一詞,從九○年代逐漸成為「不能說的秘密」「同性戀」的代名詞,從此成為學界慣用的專有名詞;「同志」賦予了差異政治、身分政治、同志仍須努力擴延的意涵,也重新得到正名。從「女女相見歡」觸及異性戀社會根深蒂固的同性戀壓抑,到「男男男伊甸園」三角戀情的性愛試探與冒險,聚焦在情愛模式引發而來的張力與衝突,兩篇小說擴充了同志書寫的版圖。
第八單元「性別與習俗」,選錄王拓〈吊人樹〉與陳若曦〈灰眼黑貓〉,兩篇小說深入描寫敬神事鬼的民間習俗,與根深蒂固的宗教信仰、文化慣例與性別禁忌。兩篇小說不只涉及台灣的宗教文化、民間信仰,還探觸了文化心理學與宗教心理學的範疇,寫出了人們對於神鬼禁忌的恐懼與不安。作者不只寫出性別與疾病、禁忌間複雜緊張的關係,更凸顯出蒙昧無知的社會偏見與盲點。
第九單元「性別與政治」,選錄李喬《埋冤一九四七埋冤》(節錄)與林剪雲《忤:叛之三部曲首部曲》(節錄),都以二二八事件的血淚傷痕作為陳述重點,以肉身的監禁與弔唁新墳,控訴威權政治的暴行,呈現人間煉獄與國殤悲劇。兩篇小說更藉由國族傷痕的書寫,以男女不同的國族想像,寓寄頑強的反殖民精神。
第十單元「性別與族裔」,選錄李永平〈拉子婦〉與里慕伊‧阿紀《懷鄉》(節錄),兩篇小說書寫了婆羅洲陸達雅族與台灣泰雅族女性的處境,觸及原民女性的多重壓迫與弱勢處境。在族裔文學的書寫上,保存了風土的刻畫與民族經驗,擴充台灣文學的文化面向與女性寫照。(唐毓麗)
性別研究與女性主義理論已風行世界達半世紀之久,性別論述融入文學、人類學、歷史學、社會學、語言學與文化研究的涵養及知識厚度,已成為人文學科研究的重點,更累積了亮眼的學術成果。為了深化性別教育,「性別與文學」已成為高等教育編制內的課程,為了充分展現性別研究在國內呈現的差異樣貌,並回顧、反思性別文學所突顯的問題意識,與它緊密相連的歷史、社會、文化與時空的關聯。《性別與小說》特別選定十個主題單元,具體呈現台灣小說綻放的多元面向,以立體的稜線與維度,展現台灣文學與當代文藝思潮及運動辯證的回聲。
第一單元「性別與覺醒」,選錄了葉陶〈愛的結晶〉與張文環〈閹雞〉,兩篇作品呈現清晰的女性意識,具有女性主義重視的「CR」(consciousness-raising),也就是女性的自立與覺醒。小說聚焦在日治時期的女性身上,探索女性在殖民情境、文化壓抑與經濟壓迫底下,女性的突圍與性別覺醒,特別富有啟蒙的力量。
第二單元「性別與空間」,選錄了張啟疆〈如廁者〉與郝譽翔〈萎縮的夜〉,兩篇作品針對空間與性別的關係,進行深度闡述。人們很少意識到「空間就是性別」、「空間就是控制」的權力佈署與區域限制,小說透過私密的廁所和幽閉的家屋,揭露了男尊女卑、弱肉強食的權力關係,在每個空間進行性別分化、階級強化與性別壓迫;深入探勘辦公室與家屋兩種不同空間的複雜意涵,在性╱性別╱性關係上強弱的對應關係,所衍生的批判視野。小說進一步探索空間的追憶與轉化,翻轉空間原本僵固的意義,進一步思索自我的身分與存在的價值。
第三單元「性別與身體」,選錄了鍾肇政〈父與子〉與蘇偉貞〈背影〉,兩篇小說的身體論述相當豐富,多層次演繹父母宰制――子女、上對下的壓制關係,對子嗣造成的可怕影響。子嗣的身體,恍若一個平台,從受傷的身體到扭曲的心靈,多面向地烙印父母殘忍的暴行、變態的凌遲,兩篇小說深度反思受害者的生命創傷,娓娓陳述陰暗扭曲的家變故事。
第四單元「性別與家庭」,選錄了袁瓊瓊〈自己的天空〉與王定國〈妖精〉,探索第三者介入的婚姻生活,對當代家庭造成何種影響。前者聚焦於女性微細的心理變化,獨立自主的探索及成長過程;後者集中闡述家庭關係的變異、權力消長及男性罪惡感,兩篇小說都以精細的切片圖,呈現婚姻中複雜的心理寫真與變貌。
第五單元「性別與飲食」,選錄了平路〈童年故事〉與郭強生〈男人是一道菜〉,兩篇作品藉由味蕾的呼喚,開啟了感官世界的聯想,也豐富了飲食書寫的新貌。由飲食召喚而來的記憶,透過言說與敘事,重新塑造了自我與歷史;建立在美食╱美色的感官饗宴,到底是「傾女性主義」還是「偽女性主義」,明眼人絕不難判別,但單調的情色想像與身體訓練,絕對反映了強勢的資本主義文化邏輯對身體╱情慾的制約。兩篇小說以飲食連結情慾想像,充滿了思辨的理趣。
第六單元「性別與情慾」,選錄葉石濤〈西拉雅的末裔〉與江文瑜〈和服肉身〉,突顯出情慾主體的自主性,情慾書寫的豐富性。台灣情慾想像尚未解嚴時,情慾想像異常貧瘠,情慾主體更難產生親密震顫的性愛互動。兩篇小說擺落反情慾的保守力量,積極探索性愛禁區,去除性的階級化、模式化,探索國境的界線、慾望的界線。作家透過正面昂然的態度,建構西拉雅女性與畫室中的裸女形象,肯定女性情慾蘊含的愉悅、創造、包容與療癒能量,寫出了情慾文學的豐富性、族裔性與藝術性。
第七單元「性別與越界」,選錄曹麗娟〈童女之舞〉與徐嘉澤〈窺〉,兩篇小說書寫同志情愛,在情慾取向、身分認同、身體疆界上進行跨越,一陰暗一明亮,都以差異身分,創建了同志的愛情圖譜。「同志」一詞,從九○年代逐漸成為「不能說的秘密」「同性戀」的代名詞,從此成為學界慣用的專有名詞;「同志」賦予了差異政治、身分政治、同志仍須努力擴延的意涵,也重新得到正名。從「女女相見歡」觸及異性戀社會根深蒂固的同性戀壓抑,到「男男男伊甸園」三角戀情的性愛試探與冒險,聚焦在情愛模式引發而來的張力與衝突,兩篇小說擴充了同志書寫的版圖。
第八單元「性別與習俗」,選錄王拓〈吊人樹〉與陳若曦〈灰眼黑貓〉,兩篇小說深入描寫敬神事鬼的民間習俗,與根深蒂固的宗教信仰、文化慣例與性別禁忌。兩篇小說不只涉及台灣的宗教文化、民間信仰,還探觸了文化心理學與宗教心理學的範疇,寫出了人們對於神鬼禁忌的恐懼與不安。作者不只寫出性別與疾病、禁忌間複雜緊張的關係,更凸顯出蒙昧無知的社會偏見與盲點。
第九單元「性別與政治」,選錄李喬《埋冤一九四七埋冤》(節錄)與林剪雲《忤:叛之三部曲首部曲》(節錄),都以二二八事件的血淚傷痕作為陳述重點,以肉身的監禁與弔唁新墳,控訴威權政治的暴行,呈現人間煉獄與國殤悲劇。兩篇小說更藉由國族傷痕的書寫,以男女不同的國族想像,寓寄頑強的反殖民精神。
第十單元「性別與族裔」,選錄李永平〈拉子婦〉與里慕伊‧阿紀《懷鄉》(節錄),兩篇小說書寫了婆羅洲陸達雅族與台灣泰雅族女性的處境,觸及原民女性的多重壓迫與弱勢處境。在族裔文學的書寫上,保存了風土的刻畫與民族經驗,擴充台灣文學的文化面向與女性寫照。(唐毓麗)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79折$411
-
新書9折$468
-
新書9折$468
-
新書9折$468
-
新書9折$468
-
新書93折$484
-
新書95折$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