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超越童話之外
王爾德的童話裡,不乏王子、公主和小人魚等傳統角色,但不再只有美麗的想像和快樂的結局,而能展現超越童話之外的內涵。走進王爾德童話世界,可能開始思考何謂真正朋友的定義,開始斟酌愛情與靈魂的選擇,開始重建美麗與醜陋的界線,開始探索死亡與永恆的課題……這就是王爾德童話獨一無二的動人力量。假如你看膩了「王子和公主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美麗結局式的童話故事,王爾德風格獨特、超越童話的故事定能帶給你新鮮感,也絕不會讓你空手而歸。
英國天才作家王爾德一生只留下九篇童話,為什麼能與童話之父安徒生齊名?打開《王爾德童話全集——快樂王子》,我們就能明白,他把對人性的深刻觀察及對社會的關懷,通通寫進故事裡。用華麗優美的辭藻,搭配卓絕的想像,寫盡人世間的美麗與醜惡,讓讀者既高聲讚揚,又低頭默想。
如〈快樂王子〉裡的小燕子帶著我們一起俯瞰世間的苦難,全心追隨傾盡一身救苦濟貧的王子,最終為愛而死,讓我們感傷之餘,更讚嘆他們竭盡心力消弭別人不幸的高貴情操。
而〈自私的巨人〉發現,小孩子的笑臉是最美麗的花朵,唯有砍倒心中的圍牆,花園的春天才會到來;他因真心的付出與分享,最終得到豐盈的快樂與內心的安詳。
連愛美的〈少年國王〉也看見了華麗背後的汗水與愁苦,選擇與窮人站在一起,感動上帝為他加冕。同時帶領我們重新衡量世界上真實的貧窮與富有,學得了不能把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別人痛苦上的道理。
還有失去美貌的〈星孩〉找回最珍貴的憐憫之心,為自己曾犯下的過錯贖罪、祈求饒恕,教我們拿愛、親切和仁慈對待窮人、鳥獸,像星星一樣照亮人性、帶來暖意。
陳蓉驊(南新國小熱心閱讀推廣資深教師)
推薦序
王爾德童話裡的「不忍之心」
英國劇作家王爾德留下了九篇精妙絕倫的童話故事,雖然這些故事不像傳統童話那樣有著世俗熟悉的皆大歡喜結局,但是,從來沒有一個童話作家像王爾德這樣,以如此唯美的筆法向讀者呼籲「不忍」的重要。
在〈快樂王子〉裡頭,王子因不忍百姓受苦,所以甘願褪盡周身華貴濟助貧困,他也因為不忍,所以才會在目睹燕子死在腳邊那一刻,胸膛裡頭那顆鉛做的心跟著碎成了兩半,又如〈夜鶯與玫瑰〉裡的夜鶯因為不忍年輕人受苦,所以甘願犧牲自己成全年輕人的愛情。
王爾德在這些故事裏頭大量運用對比技巧突顯不忍的可貴,例如在〈忠誠的朋友〉中用涼薄的人性烘托因不忍親友受難而犧牲的小漢斯其情操多麼高貴,又如俊俏卻自大暴虐的星孩後來因容貌轉變醜陋而習得慈善謙卑。此外他又以冷靜的第三人稱筆法節制角色的情緒,使故事不至流於煽情。
而關涉死亡、欺凌等哀傷的情節,王爾德使用唯美浪漫的詞藻巧妙地將哀傷給予柔焦、淡化處理,使故事產生一種奇幻、如詩似夢的氛圍。譬如〈自私的巨人〉結局,他讓年老的巨人揉一揉眼睛就來到了開滿白花的天上國度,而孩子們看到的死去的巨人則是面容安詳,身上蓋滿潔白的花朵。
透過這些文學技巧的修飾,使得故事裡的控訴與悲悽變得輕盈而不沉重,而且讀者會因文中的對比去思索人生究竟應該追求什麼?是榮華富貴?是美貌俊俏?都不是,是一顆「不忍」的心,一副無私的悲憫心腸,這才是王爾德想要傳達給讀者的訊息。王爾德想告訴讀者,雖然成長如同故事敘述那樣,難免伴隨疼痛與哀傷,難免有醜惡、不義,但是「不忍之心」將會成為我們行走在黑暗路上的竿與杖,引領我們找到真善美的樂園。
劉美瑤( 兒童文學家、台東大學兒文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