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軍聖戰:基督教與伊斯蘭的二百年征戰史

十字軍聖戰:基督教與伊斯蘭的二百年征戰史
定價:480
NT $ 323 ~ 432
 

內容簡介

中古歐洲三部曲:《諾曼風雲》、《維京傳奇》、《十字軍東征》首度在台面世
★英語世界公認,最會說歷史故事的作家歐洲中古史專家.布朗沃思2017年最新著作
★Amazon 4.8分評價、Goodreads 4.4分評價

這是一場基督徒稱為「聖戰」,穆斯林稱為「法蘭克人入侵」的戰爭
也是未來的一千年,基督教與伊斯蘭爭鬥的開端
歐洲歷時兩百年的「十字軍東征」即將拉開序幕


十字軍東征(1096-1291)是一場由西方基督教世界號召,集結了包括騎士、商人、農民,甚至兒童等志願兵,延續將近兩百年的宗教戰爭。一波波如潮湧般向東挺進的十字軍隊伍,前前後後共發動了九次,加入奪回聖地耶路撒冷的爭鬥。西歐的基督徒相信,只要收復了耶路撒冷、趕走占據者土耳其人,就可以獲得上帝的恩寵,讓靈魂得到救贖。

十字軍雖然以宗教為號召,但其中卻夾雜了許多政治或經濟目的。對許多想增加聲望或領地的王公,在家鄉沒有發展空間的破落騎士、想賺大錢的商人、生存在水深火熱的貧苦百姓,參加十字軍不僅僅可以讓靈魂獲得救贖,也可以滿足人生的其他想望,也因此著名的歷史研究者柏奈特(Judith M. bennett)曾說過:「十字軍遠征聚合了當時的三大時代熱潮:宗教、戰爭和貪欲。」在宗教熱情與人性貪欲的交織下,十字軍東征的過程往往顯露出人性最真實的一面。

在本書中,作者布朗沃思延續將《諾曼風雲》、《維京傳奇》的生動筆法,歷數這兩百年間,九次十字軍東征運動的源起與結束,此外也對十字軍在東方建立的四個國家:耶路撒冷王國、安條克公國、的黎波里伯國跟埃德薩伯國,因十字軍而起的三大騎士團:醫院騎士團、聖殿騎士團、條頓騎士團,有相當細微的描寫。本書相當適合做為想要認識十字軍東征的梗概,了解十字軍東征對基督教與伊斯蘭世界影響的入門歷史書。

中古歐洲三部曲簡介

《諾曼風雲:從蠻族到王族的三百年》
他們是維京人的後裔,現代英國、法國、義大利人的先祖。他們曾征服英格蘭與西西里、領導十字軍,也曾戰勝拜占庭、力阻神聖羅馬帝國大軍。他們是中古歐洲的風雲兒,從南到北、由東至西,在整個歐洲都留下了足跡。

《維京傳奇:來自海上的戰狼》
西元七世紀的不列顛,在羅馬帝國崩解後的兩百年,人們的生活逐漸回到常軌,過著安定、和平、虔誠的信仰生活。一座座神聖的基督教修道院紛紛興起,裡頭藏有珍貴的聖物、鑲上寶石的聖物匣,以及用泥金裝飾封面的福音書。這種和平的景象延續很長一段時間,直到一群來自北歐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的海賊破壞了這一切。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拉爾斯.布朗沃思Lars Brownworth
英語世界公認最會說歷史故事的作家,著名Podcaster、作家、教師,目前擔任美國馬里蘭州華盛頓基督學院(Washington Christian Academy)的教授。布朗沃思創立了Podcast「拜占庭十二帝」(12 Byzantine Rulers),被視為開創歷史類Podcast的先驅。時至今日,布朗沃思仍持續更新他的歷史Podcast,並擁有廣大的忠實聽眾。《紐約時報》讚譽他是一位傑出的歷史普及作家。歷史作家的喬納森.哈里斯(Jonathan Harris)也認為布朗沃思帶領讀者走進一個「繽紛絢爛、險象環生」的歷史世界,令人著迷。布朗沃思另著有《諾曼風雲》與《維京傳奇》。

相關著作:《維京傳奇:來自海上的戰狼》《諾曼風雲:從蠻族到王族的三百年》

譯者簡介

黃芳田
語言文字工作者。師大國文系畢業,曾任中學教師、記者、自由撰稿。現從事翻譯與語言教學,定居香港。

 

目錄

中文版序
人物表
十字軍國家王公世系表
地圖

序幕 耶爾穆克
第一章 筆與劍
第二章 平民十字軍
第三章 諸侯十字軍
第四章 長征
第五章 安條克
第六章 黃金之城耶路撒冷
第七章 十字軍國家
第八章 血染之地
第九章 風雨欲來
第十章 克萊沃爾之火
第十一章 國王十字軍
第十二章 愚政進行曲
第十三章 薩拉丁
第十四章 第三次十字軍東征
第十五章 獅心王
第十六章 被火吞噬
第十七章 兒童十字軍
第十八章 第六次十字軍東征
第十九章 第七次十字軍東征
第二十章 祭司王約翰
第二十一章 最後的十字軍東征
結語 尾聲

參考書目
 

作者中文版序

歐洲究竟是什麼?這塊地中海以北的大陸在古代或中世紀早期的確並未被認為是一塊獨特的地方。德意志帝國宰相俾斯麥說得最好,將之稱為「只不過是地理上的表達」,是個歷史上的創造物,除了地理上的遇合之外,並沒有實質上的統一關聯。而且這地理位置在東部邊界上也有點模糊不清。

然而,不管「歐洲」一詞的界定多麼朦朧不清,如今卻已成為寰宇公認的字眼,一連串在文化上獨特的國家在十九世紀末興起,成為主宰全球的勢力。因此,可能比較好的問法應該是:歐洲人究竟何時開始自認為歐洲人?

西元八世紀期間,歐洲仍然沒擺脫過去而沉迷在與北非和近東共享過的古羅馬時代中,到處仍可見到過去輝煌時代所留下的有形提醒物:傾頹的古羅馬建物、半掩埋的大理石雕像、法典,以及所有受過教育的人用來溝通的語言。歲月使得許多古羅馬的成就化成半為人所記得的殘夢──如有位中世紀作者就聲稱自己見過的廢墟是由巨人所建,因為凡人不可能造出這樣的規模──但這仍足以激發起一種信念,認為可以再重建古羅馬世界。

這不僅是個單純的政治統一夢想而已。古羅馬人治下的歐洲是由成千上萬里馳道連結許多無城牆城市的非凡組合,並受到羅馬軍團的保護。邊疆之外是無遠弗屆的貿易網,深入到無名之地,遠至連神話上都沒出現過。雄心勃勃的商賈越過寒冷的山丘與炙熱的荒地去尋找東方貨物,足跡遠超過亞歷山大大帝的士兵願意涉足的範圍之外。西元一六六年,廣大的新商業關係似乎即將展開,羅馬特使抵達了中國首都洛陽,獲得了漢桓帝朝廷的接待。

但這番勝利已算是帝國的顛峰,到了二世紀結束時,羅馬帝國已開始轉向內在(turn inward),及至五世紀時,西半部羅馬帝國已經完全瓦解,疾病與蠻族入侵毀了歐洲,倖存的城市則在其昔日陰影中苟延殘喘。隨之而來的長期政治衰落使得西歐淪為偏執、混亂又千瘡百孔的空殼,誠如史學家肯尼斯.克拉克(Kenneth Clarke)頗為誇張的形容,文明千鈞一髮地「九死一生」。

那個偉大夢想看來無望地遙不可及。歐洲包圍在更強大、厲害的鄰國之中,似乎注定繼續成為一灘死水,永遠要受他國的擺布。然而接下來兩個世紀裡,卻反而可見到歐洲異乎尋常地復甦了,它會轉型成為充滿信心、活力的諸國組合,首次意識到自己的新興身分。

諷刺的是,這個大轉捩點卻是始於一場入侵。在九世紀之交,維京人從冰封的北方之地一擁而出,將西歐與中歐的弱小王國攪得天翻地覆,一波又一波的北蠻「海狼」緊接著第一批劫掠者之後來到,尋找掠奪財物、土地或光榮陣亡的機會。不列顛大部分島嶼都淪陷在他們的劍下,歐洲大陸的首都如巴黎與亞琛也遭劫掠。他們往東沿著尚未納入版圖的中歐流域南下而攻占了基輔,並進攻拜占庭帝國的強大首都君士坦丁堡。

儘管這些過程十分痛苦,但這些暴力行徑卻宛如誕生現代歐洲必經的陣痛,除舊布新的創造性毀滅,掃除了舊有秩序,以便讓新穎有活力的事物在原處生長。維京人遠非單純的蠻人,他們是律法制定者(英文「法律」一詞就是源自於古諾斯語),並把新穎的陪審團制度引入了英格蘭。他們也是老練的商人與探險家,在冰島殖民,俄羅斯因他們而得名,他們興建了都柏林,並建立起延伸至北美與中國的貿易網。

也許最重要的是定居法國北部的維京人,這些住在諾曼公國(不久就簡稱為「諾曼地」)的居民,為如何創建一個成功的中世紀國家提供了榜樣。他們是中世紀了不起的企業家;浪跡天涯的急進冒險家,白手起家,深刻改變了歐洲的面貌。在兩個世紀期間,他們發動了連串非凡的征服,從北海到北非海岸打造出王國。到十一世紀結束時,歐洲四大國之中有三個是由諾曼人創建或徹底改造而成的。

新的擴張精神興起了,自從羅馬帝國的輝煌時期以來,這是歐洲首次懷著信心望向邊疆之外。遠比維京人更強大的敵人位於他們四周,歐洲的東、西、南面皆受伊斯蘭包圍。在四個世紀的侵略中,哈里發的軍隊已併吞了北非以及西方的西班牙,直抵東方的中國邊界。羅馬本身也遭到攻擊,穆斯林曾在義大利短暫建立過一處灘頭堡,基督教世界的邊界一直遭到蠶食。如今歐洲終於準備反攻了。

一○九五年,教宗烏爾班二世在法國的克萊芒演講,為新的樂觀精神定出了一個目標,最終回應此呼籲者多達十五萬人,拋下了他們所知的一切而肩負起這看來像是傻子的使命:行萬里路深入敵境為基督教世界征服耶路撒冷。於是第一次的十字軍東征開始了,這是個廣大而最終成為悲劇時代的開端,或許也是史上最受誤解的時期。十字軍東征曾被描述為東西方對抗的倒數第二來源,殖民主義的起源,甚至是恐怖主義的根源。實則卻是遲來而且最終也沒成功的嘗試,企圖要扭轉四百年來伊斯蘭的征服。

十字軍東征失敗意味著東方香料與絲綢的傳統陸路貿易路線此時不通了,因此,歐洲人開始另覓抵達中國利潤豐厚市場的通路,結果迎來了大航海時代,及遠超過所有羅馬帝國前輩的新貿易路線發展成果。原來,過去並非指南而是序幕而已。

這就是《諾曼風雲》、《維京傳奇》、《十字軍聖戰》講的故事。從九世紀到十三世紀形成歐洲的歲月是如何成為關鍵,讓人了解到歐洲之所以成為歐洲,以及它如何從一池渾水轉型成為世界強權。  
 

內容連載

第三章 諸侯十字軍

就算是柏拉圖本人……也無法說清楚阿歷克塞的心思。 ──安娜.科穆寧娜

就在隱士彼得的軍隊在茲維托遭屠殺之際,西歐的貴族正在做出發前最後的準備。在「正式」的十字軍啟動之前,這場災難的消息還沒有傳來。不過一支農民軍隊的失敗並不會讓人感到震驚,這只不過證明了未經過事前適當的規劃,軍事遠征中東就注定會全軍覆沒。這群歐洲君王本該明智地汲取前人的教訓,但令人費解的是,儘管他們擁有更多的資源,但卻也跟農民們一樣漫無條理、一片混亂。

主要原因是沒有一位明確的領導人來帶領這批十字軍。教宗烏爾班二世原本期望西歐的幾位大國國王:法蘭西的腓力一世、神聖羅馬帝國的亨利四世(Henry IV),或者英格蘭的威廉二世(William II),其中一人會加入十字軍,所以就避免指定一名領導全軍的統帥。然而這幾個人卻沒有一位有足夠的把握(或意願)可以丟下王位一段不確定的時間,於是都婉拒了邀約。最後,法蘭西和義大利的四位主要大公挺身而出,但他們的地位相當,誰都不願意聽誰的命令。

為了讓大家團結,烏爾班指派了受到眾人愛戴,勒皮的主教阿德埃馬來代表他。這堪稱是上選。阿德埃馬是出身於法蘭西貴族家庭的中年神職人員,很有外交天賦,習慣於應付很自我的人。阿德埃馬很有文化修養、個性隨和,而且慣於說服人而非命令人。他也是個旅行經驗很豐富的人,非常清楚前往耶路撒冷路上會遇到的困難。他將成為一位絕佳的統帥。然而不幸的是,中世紀的權力現實讓他的領導角色喪失了作用,他也許極具個人魅力,但卻沒有半點的政治權力。每位十字軍將士都是向上帝宣誓效忠,而不是向教會。除此之外十字軍受到封建領主的管轄,阿德埃馬可以提出建議,但沒有人非得要聽他的指揮。

結果出現的不是一支十字軍,而是四支個別的軍隊,每支都由一位大貴族率領,而且認為該由自己來管理其他所有人。他們在一○九六年夏末出發,各自採行不同的路線前往君士坦丁堡。如果說他們有什麼計畫的話,那就是盤算著等大家都抵達君士坦丁堡之後,要怎麼搶地位先後順序。

韋爾芒杜瓦的于格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67
    $323
  2. 新書
    7
    $336
  3. 新書
    75
    $360
  4. 新書
    79
    $379
  5. 新書
    79
    $379
  6. 新書
    79
    $379
  7. 新書
    79
    $379
  8. 新書
    79
    $379
  9. 新書
    79
    $380
  10. 新書
    9
    $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