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常以中西文化交融而自豪,更藉澳門歷史城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澳門建設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重要基石。然而,自澳門博彩業開放,社會經濟環境的急變,使文化遺產保護倍受壓力,也引起多場保護運動。
回顧澳門文化遺產保護的百年發展歷程,可讓我們重新審視文化遺產保護體系的形成、範圍的構建、管理的變化,以及政策處理的模式。藉思考由公共工程走向文化保護,由國有紀念物走到文化遺產,由精英管理到公眾參與,解釋社會如何面對保護問題,最後指出澳門如何把握文化遺產保護帶來的機遇,以符合澳門的發展定位。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譚志廣
生於澳門,長於澳門。
現 職
澳門城市大學國際旅遊與管理學院和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兼任講師
學 歷
廣州中山大學管理學博士
澳門大學公共行政碩士
研究領域
公共政策制訂、文化遺產管理、組織結構等
自2001年參與文化遺產教育推廣活動至今,主要社會職務包括澳門文物大使協會大會主席、前會長;澳門文遺研創協會會長;澳門青年聯合會副理事長及演辯人同盟監事長等。
譚志廣
生於澳門,長於澳門。
現 職
澳門城市大學國際旅遊與管理學院和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兼任講師
學 歷
廣州中山大學管理學博士
澳門大學公共行政碩士
研究領域
公共政策制訂、文化遺產管理、組織結構等
自2001年參與文化遺產教育推廣活動至今,主要社會職務包括澳門文物大使協會大會主席、前會長;澳門文遺研創協會會長;澳門青年聯合會副理事長及演辯人同盟監事長等。
目錄
推薦序 陳明銶
推薦序 邱上嘉
推薦序 盧兆興
推薦序 余永逸
前 言
第一章 緒 論/1
第二章 澳門文化遺產保護體系發展
一、從無到國有紀念物/7
二、1976年建保護體系/12
三、調整原則持續保護/16
四、增加類型適應發展/19
五、與國際間保護接軌/20
六、順應潮流改革法律/23
第三章 澳門文化遺產保護範圍構建
一、保護範圍的形成與轉變/33
二、遺產名錄的調整與更新/42
三、組織申報世界文化遺產/87
第四章 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職能變化
一、從公共工程成組織體系/97
二、組專責委員會拓展政策/109
三、設專責公部門落實政策/125
第五章 由葡人精英到公眾參與時代
一、由葡人精英到華人吸納/151
二、文保運動促進公眾參與/161
三、回歸後的文化遺產政策/186
第六章 總 結/203
參考書目/211
附 錄
一、/登錄為受保護文化遺產一覽表/247
二、/特區政府在文化遺產保護的施政重點/298
三、/特區政府在文化領域推行的文化遺產保護措施/304
謝 誌
推薦序 邱上嘉
推薦序 盧兆興
推薦序 余永逸
前 言
第一章 緒 論/1
第二章 澳門文化遺產保護體系發展
一、從無到國有紀念物/7
二、1976年建保護體系/12
三、調整原則持續保護/16
四、增加類型適應發展/19
五、與國際間保護接軌/20
六、順應潮流改革法律/23
第三章 澳門文化遺產保護範圍構建
一、保護範圍的形成與轉變/33
二、遺產名錄的調整與更新/42
三、組織申報世界文化遺產/87
第四章 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職能變化
一、從公共工程成組織體系/97
二、組專責委員會拓展政策/109
三、設專責公部門落實政策/125
第五章 由葡人精英到公眾參與時代
一、由葡人精英到華人吸納/151
二、文保運動促進公眾參與/161
三、回歸後的文化遺產政策/186
第六章 總 結/203
參考書目/211
附 錄
一、/登錄為受保護文化遺產一覽表/247
二、/特區政府在文化遺產保護的施政重點/298
三、/特區政府在文化領域推行的文化遺產保護措施/304
謝 誌
序
前言
澳門文化遺產保護跨過一個世紀,由1912年設立澳門工程公所,承擔保護國有紀念物之日起,經歷了無數的風霜。「保護」一詞,既為澳門帶來優勢,也可以成為阻礙發展的藉口。然而,澳門就是這麼與眾不同,充滿中西文化的底蘊,才讓澳門歷史城區成為世界遺產。
歷史告訴我們,保護一座城市的紀念物、樓宇、建築群與場所,並非一帆風順,如何在保護與發展之間取得平衡,既考驗官員智慧,更考驗官員膽色。
澳門保護文化遺產,常以1953年作為起點。事實上,澳門保護文化遺產,更應向前推50年,由工程時代作為保護景觀與古蹟為始,才漸隨世界潮流,以文化作為核心元素,形成當代的文化遺產。由此可見,保護文化遺產建基於工務部門的設立,時至今日,工務與文化更是息息相關,你中有我,密不可分。
隨著國際上文化意識的壯大,文化遺產保護的廣度與深度漸寬,只保留單座建築,並不滿足於維護文化歷史,需要擴大整合,城市規劃的詳細考慮,政策制定與執行之間的協調和完善,才可使文化遺產體系達到穩固,促使文化遺產可持續發展。
世界遺產的名片,為澳門帶來機遇,也使澳門面對多場保護風波。公眾的保護識意識抬頭,愛護自己小城漸濃。文化遺產保護由澳葡時代以政府為主導的精英管理,特區政府漸受公眾影響,需要讓公眾參與其中,才可避免一場又一場的保護運動,降低政府施政的壓力。
文化遺產由點、線擴至面,適時更新保護名錄,可使文化遺產保護得以擴大,也讓公眾重新審視城市的環境肌理,形成處處都是文化的小城。同樣地,因受名錄更新的缺位,令澳門保護發生矛盾,「拆」與「留」都是一個字,但兩者之間是相反的意識。「留」一座歷史建築,要花數十萬倍的精神,「拆」一座則是容易得多。但留下來,才可以讓子孫後代,從歷史建築尋找共同的根。根與魂,就是這樣出來的。
本書就是在上述的基礎上形成。本書將從回顧澳門文化遺產保護的歷程出發,剖析澳門文化遺產保護的轉變,包括制度、法規及管理,繼而指出文化遺產保護由葡人精英走到華人吸納,再變化為公眾參與;最後結合多種政策,如環境保護、城市規劃、教育等政策,解釋文化遺產保護與其他政策的協同效應。
展望未來,澳門以建設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為目標,更因澳門曾作為中國與葡國的橋樑,也成為中國與葡語國家之間的橋樑。這一切,不能忘記文化遺產是印證歷史的載體,亦是澳門走上國際舞台的其中一條道路。
澳門文化遺產保護跨過一個世紀,由1912年設立澳門工程公所,承擔保護國有紀念物之日起,經歷了無數的風霜。「保護」一詞,既為澳門帶來優勢,也可以成為阻礙發展的藉口。然而,澳門就是這麼與眾不同,充滿中西文化的底蘊,才讓澳門歷史城區成為世界遺產。
歷史告訴我們,保護一座城市的紀念物、樓宇、建築群與場所,並非一帆風順,如何在保護與發展之間取得平衡,既考驗官員智慧,更考驗官員膽色。
澳門保護文化遺產,常以1953年作為起點。事實上,澳門保護文化遺產,更應向前推50年,由工程時代作為保護景觀與古蹟為始,才漸隨世界潮流,以文化作為核心元素,形成當代的文化遺產。由此可見,保護文化遺產建基於工務部門的設立,時至今日,工務與文化更是息息相關,你中有我,密不可分。
隨著國際上文化意識的壯大,文化遺產保護的廣度與深度漸寬,只保留單座建築,並不滿足於維護文化歷史,需要擴大整合,城市規劃的詳細考慮,政策制定與執行之間的協調和完善,才可使文化遺產體系達到穩固,促使文化遺產可持續發展。
世界遺產的名片,為澳門帶來機遇,也使澳門面對多場保護風波。公眾的保護識意識抬頭,愛護自己小城漸濃。文化遺產保護由澳葡時代以政府為主導的精英管理,特區政府漸受公眾影響,需要讓公眾參與其中,才可避免一場又一場的保護運動,降低政府施政的壓力。
文化遺產由點、線擴至面,適時更新保護名錄,可使文化遺產保護得以擴大,也讓公眾重新審視城市的環境肌理,形成處處都是文化的小城。同樣地,因受名錄更新的缺位,令澳門保護發生矛盾,「拆」與「留」都是一個字,但兩者之間是相反的意識。「留」一座歷史建築,要花數十萬倍的精神,「拆」一座則是容易得多。但留下來,才可以讓子孫後代,從歷史建築尋找共同的根。根與魂,就是這樣出來的。
本書就是在上述的基礎上形成。本書將從回顧澳門文化遺產保護的歷程出發,剖析澳門文化遺產保護的轉變,包括制度、法規及管理,繼而指出文化遺產保護由葡人精英走到華人吸納,再變化為公眾參與;最後結合多種政策,如環境保護、城市規劃、教育等政策,解釋文化遺產保護與其他政策的協同效應。
展望未來,澳門以建設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為目標,更因澳門曾作為中國與葡國的橋樑,也成為中國與葡語國家之間的橋樑。這一切,不能忘記文化遺產是印證歷史的載體,亦是澳門走上國際舞台的其中一條道路。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95折$428
-
新書95折$428
-
新書$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