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高雄,這座因高雄港而崛起的港市,在1863年開港,1908年開始築港工程,城市的核心區域陸續填築完成。1919年10月田健治郎任臺灣首任文官總督,在1920年實施地方制度改革,將全臺重劃為臺北、新竹、臺中、臺南和高雄五州,至此「高雄」地名首次出現,取代原來的地名「打狗」,在2020年屆滿一百週年。
 
  一百年來,高雄的公共建築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帶動了街景的改造。高雄逐步擴展成臺灣南部第一大城,座落在城市上的建築,記錄了這座城市的歲月流變。《見築百講》盤點高雄現存文化資產,以及現代化發展下的產業設施、交通建設、學校、宗教、住宅、商業大樓等建築,精選清代至今百件經典建築作品,透過專書出版,讓大眾了解高雄現存的特色建築。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侯慶謀
 
  侯林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美國哈佛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碩士。2008-2016 年於荷蘭麥肯諾建築師事務所負責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等指標項目。2016 年與林宛蓁共同創立studio HOU x LIN,持續以創新設計為台灣的都市環境努力。
 
陳玉霖
 
  張瑪龍陳玉霖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合夥建築師,哈佛大學設計學院建築碩士,2019年獲頒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獎,2018年以高雄美國學校運動中心獲得台灣建築獎首獎。
 
陳佑中
 
  一起設計工作室共同創作人,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學士,專長為建築設計,共同設計作品有《涼涼海之濱》、《銀座聚場》等。
 
陳家宇
 
  群島建築師事務所負責人,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專長為建築設計,設計作品有《瑞豐國小遊戲森林》、《鳳山行政中心花樹林蔭營造》等。
 
陳坤毅
 
  打狗文史再興會社理事,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長年致力於文化的保存及維護。著有《建構繁榮城市的巧手:蕭佛助的建築物語》、《藝之鑿鑿:木雕國寶葉經義》等書。
 
黃于津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臺灣歷史文化及語言研究所碩士,專長為台灣歷史與文化研究,合著有《鳳梨罐頭的黃金年代》、《和風吹撫的港市:打造高雄日人的故事》、《高雄港都首部曲:哈瑪星》等書。
 
黃則維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專長為臺灣戰後建築研究。曾任2018年「前行無畏:陳仁和的建築時代」特展參與人,設計作品獲得2019高雄市建築師公會競圖銀獎。
 
劉呈祥
 
  藝術家、鉉琉工作室總監,倫敦巴特萊特建築碩士。視覺藝術作品《思緒宇宙》系列入選2018、2020年高雄獎,《築視界》獲2014年美國IPA現代藝術靜物首獎等。
 
蔡侑樺
 
  國立成功大學博物館助理研究員,成大建築研究所歷史保存組博士,專長為臺灣建築史。著有《廟堂之巔:許漢珍的大木作世界指定大木作技術保存者》、《高雄港都首部曲:哈瑪星》等書。
 
蔡寧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講師,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研究領域為建築設計與設計教學、北歐建築設計理念、台灣戰後建築構築性研究,曾策展〈手繪的建築歲月〉成大建築系友手繪展,建築專案執行代表作品為群甡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辦公室。
 
龍霈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建築設計碩士。曾擔任Miralles Tagliabue EMBT上海工作室負責人,並於台灣、紐約、巴塞隆納等城市工作,2016創立metrics architecture studio。
 

目錄

市長序
局長序
導讀

第一階段  1684-1895 清領時期──築城與開港貿易
【清領時期建築導讀】軍事性建築、教化性建築及外來文化建築

1. 鳳山縣舊城(左營舊城)
2. 鳳山縣城殘蹟(鳳山新城)
3. 瀰濃庄東門樓
4. 鳳山舊城孔子廟崇聖祠
5. 鳳山龍山寺
6. 旗山天后宮
7. 鳳儀書院(曹公圳)
8. 玫瑰聖母堂
9. 旗後礟台
10. 哨船頭礟臺(雄鎮北門)
11. 打狗英國領事館及官邸
12. 楠梓天后宮

第二階段  1895-1945日治時期──鐵路、築港與現代化. 
【日治時期建築導讀】產業、鐵道、築港及現代化市街

13. 中都唐榮磚窯廠
14. 橋仔頭糖廠(原社宅事務所)
15. 竹仔門電廠
16. 舊打狗驛及鐵道文化園區
17. 旗山車站(原旗山驛)
18. 九曲堂泰芳商會鳳梨罐詰工場
19. 旗山碾米廠
20. 茄萣竹滬鹽灘鹽警槍樓
21. 原烏樹林製鹽株式會社辦公室
22.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楠梓禮拜堂
23. 陳中和紀念館
24. 內惟李氏古宅
25. 打狗水道淨水池
26. 竹寮取水站
27. 台泥石灰窯
28. 旗後燈塔
29. 高雄港港史館
30. 棧二庫、棧二之一庫
31. 旗後天后宮
32. 新濱町一丁目街廓
33. 高雄市忠烈祠及原高雄神社遺跡
34. 哈瑪星山形屋
35. 舊三和銀行
36. 武德殿
37. 高雄市役所(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38. 高雄中學紅樓
39. 逍遙園
40. 高雄火車站
41. 旗山老街
42. 美濃警察分駐所
43. 原日本海軍鳳山無線電信所
44. 鳳山、左營、岡山/三軍眷村
45. 日本第六海軍燃料廠附屬眷舍(中油宏南宿舍群)
46. 萬山石板屋

第三階段  1945-1980 戰後時期──工業化發展與高雄城市的耀昇
【戰後時期建築導讀】中國文化復興式建築、現代主義建築及校園規劃

47. 臺灣銀行高雄分行
48. 高雄佛教堂
49. 天主公教會
50. 高雄市孔廟
51. 龍虎塔
52. 高雄市文化中心
53. 貿易商大樓(戰後)
54. 高雄代天宮
55. 海軍中山堂
56. 高雄煉油廠中山堂
57. 三鳳宮
58. 三信家商波浪教室及學生活動中心
59. 原高雄工專教學大樓北棟
60. 文藻外語大學正氣樓
61. 台灣聖公會高雄聖保羅堂
62. 經濟部加工出口區(楠梓園區)
63. 國立中山大學校園規劃
64. 高雄國賓飯店
65. 果貿社區
66. 法興禪寺

第四階段  1980-2000轉型時期──城市高峰與轉型
【現代高雄建築導讀(一)】高層建築、集合住宅、現代風格及本土化建築

67. 長谷世貿聯合國大樓
68. 東帝士85國際廣場大樓
69. 漢神百貨
70. 當代紀念座大樓
71. 高雄市立美術館
72. 高雄國際航空站
73.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74. 高雄市立三民高級家事商業職業學校第三期校舍
75. 美濃客家文物館
76. 北高雄家扶中心旗山服務處
77. 紅毛港文化園區

第五階段  2000-2020挑戰時期──城市新運動
【現代高雄建築導讀(二):】國際合作、捷運建築、港區再造及高雄厝

78. 統一夢時代購物中心
79. 大立精品百貨
80. 高雄國家體育場(世運主場館)
81. 大東文化藝術中心
82. 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
83.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84. 高雄捷運美麗島車站
85. 高雄捷運中央公園車站
86. 駁二藝術特區
87. MLD台鋁
88. 中鋼集團總部大樓
89. 高雄展覽館
90. 高雄流行音樂中心
91. 高雄港埠旅運中心
92. 那瑪夏民權國民小學
93. 高雄美國學校
94. 中都濕地公園
95. 高雄軟體園區育成研發大樓及雲端資料中心
96. 經濟部傳統產業創新加值中心
97. 高雄厝:植見築
98. 高雄厝:樹河院
99. 中央公園貨櫃酒店
100. 遠雄THE ONE

附錄
名詞解釋
地圖導覽
 

導讀
 
  高雄是文化資源豐富的地方,從清代的開港通商,定位了航海貿易的發展始點。到了日治時期,高雄港開港與都市計畫開發,促使這座城市邁向現代化。戰後,高雄港經歷了多年的修建開發,以及加工出口區設立,使其成為全球最大的貨櫃港之一。二十世紀末,在台灣經濟最鼎盛之際,長谷世貿聯合國大樓、高雄八五大樓誕生了,城市天際線因此有了劃時代的改變。二十一世紀開始,高雄面臨產業轉型的巨變,也激發新的公共治理思維,透過正確的城市投資行動,塑造了現今高雄的城市新風貌。
 
  2020年正值「高雄」之名誕生滿百歲之際,一百年前的彼時,高雄從航海據點轉變為港灣城市之列,一百年後的此時,也是邁入國際城市的重要時機,《見築百講》一書恰如其分地為高雄每個發展序列,記錄了多元豐富的建築故事。
 
  《見築百講》以高雄歷史發展脈絡的敘事方式,歸納一系列的城市主題論述,不以流派、類型或系譜來界定建築,透過一百則專文,向世人訴說百年來這塊土地上的人如何透過空間的利用來定義建築,而這本專書處理的正是值得思索的城市歷史與人文發展之重要環節。
 
  清代高雄的建築發展
 
  高雄市在清代屬於鳳山縣,因民變之故演變為一縣雙城──左營「鳳山縣舊城」、鳳山「鳳山縣新城」,見築百講的開篇即以雙城記為題,記錄過去築城防禦的建築形態。
 
  然而,在清代二百多年當中,閩粵移民陸續遷入墾拓,逐漸形成聚落與市街,閩式民居、宗教廟宇、書院逐步開展,並因應農墾之需,水利設施隨之建置。譬如,鳳山舊城孔廟──左營崇聖祠、鳳山龍山寺及鳳儀書院,見證清代教化性建築與生活的重要鏈結,以及曹公圳與產業發展的重要性。
 
  清末天津條約開港通商之後,開啟國際貿易的接觸,陸續出現洋行、教堂、領事館與燈塔,今旗津與哨船頭設置了砲臺等海防設施,如玫瑰天主堂、旗後礟台、打狗英國領事館等建築,呈現了多元豐富的建築樣貌。
 
  日治高雄的建築發展
 
  日人進入台灣之後,社經制度開始根本性的改變,西方都市的建築觀念也隨之移入台灣。日人治台之初,重新劃定新的行政區劃,並逐步實施市區改正與都市計畫,將西方格子狀道路系統與圓環的都市空間植入台灣各地的聚落,造成現代城鎮與傳統聚落混合的樣貌,從現今左營區埤子頭街或鳳山區三民路周邊便可看出端倪。
 
  在日治時期,高雄港的興建、鐵路與產業設施的設立,促成哈瑪星與鹽埕的高度繁榮,也引進了現代化的市街與建築,如台泥石灰窯、舊打狗驛、高雄燈塔、竹寮取水站、哈瑪星街廓等,都是重要的歷史見證。
 
  此時期大量引進西式的建築技術與樣式,從建築立面到街立面的塑造,以及圓環與亭仔腳等都市節點的產生,我們從旗山老街與旗山火車站的互聯關係,以及金融第一街-哈瑪星山形屋、貿易商大樓與舊三和銀行等歷史景觀,可清楚窺見的都市與建築的現代化發展樣貌。
 
  戰後高雄的建築發展
 
  日治時期的高雄因港而生,戰後的高雄持續因高雄港而繁華。美援的引入帶動高雄港修築與擴增,加工出口區與十大建設的經濟發展,促成高雄都會的高度擴張,此時西方營建技術的引入,驅使建築的數量與高度不斷成長,建築式樣也逐漸轉變為機能與效率掛帥的現代主義建築,此時期的建築擺脫古典建築式樣的限制,結構、布局、造型的特殊表現,呈現新型態的發展樣貌,如三信家商波浪教室與高雄佛教堂,在建築結構與機能規劃上的結合堪稱典範之作,而左營果貿社區則見證了臺灣現代公共住宅建設的篇章。
 
  與此同時,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的推行,促成了中國文藝復興建築式樣,透過現代的營建材料與工法,將中國傳統建築元素移植於高雄,如高雄孔廟、高雄銀行台灣分行等。
 
  現代高雄的建築發展
 
  一九九○年代,正值高雄經濟發展的顛峰,此時的建築發展也來到高峰,長谷世貿聯合國大樓與高雄八五大樓誕生了,綻開著後現代建築的精緻表現。
 
  一九九五年之後,高雄面臨著產業轉型的經濟挑戰,城市產生了為數不少的閒置空間資產,高雄在此時啟動了公共建設引導民間開發的新起點。
 
  汙水下水道建置與愛河水岸景觀的再造、城市光廊與城市綠地運動、高雄捷運與水岸輕軌的開發、駁二藝術特區的成功營造,為城市空間重新注入新的力量;大東文化藝術中心、高雄世運主場館以國際合作的方式,高雄展覽館、高雄市立圖書總館則為國內建築師為主力,合力引進國際型態的重要建築,成功為高雄激起城市意象變遷的動能。
 
  此時的新高雄建築,往更為自由奔放的樣貌持續發展,以區域性發展的面,取代過去點或線的操作,不再拘束於建築樣式、工法與社經意識。此時,同屬亞洲新灣區的重要建築-高雄流行音樂中心、高雄港埠旅運中心即將誕生,也是傳承奮力進步的高雄精神。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出版這本書,為高雄百年創造了更充實且豐富的記憶能量,與市民大眾共同構築屬於高雄的文化願景。
 
鄭純茂(高雄市建築師公會理事長)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
    $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