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古典樂大門前相遇的30位音樂家
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將音樂定義為「擁有藝術天分的作曲家,發現聲音的理想和諧後所構成的藝術」。依他的見解,音樂與其他藝術有所差別,是最接近本質的藝術形態。他認為,若其他藝術(造型藝術或語言藝術)是重現本質之影的創作,那麼音樂便是與本質相遇的優越藝術,因此音樂帶來的感動與影響往往非比尋常。
也許音樂家與音樂的故事只是畫蛇添足,使人們在享受音樂時平添多餘偏見。但是叔本華的音樂見解透徹,令人無法抗拒,他解釋了為什麼我們聽到好音樂時,會滿心感動。
因此,我試圖透過結合不如音樂優越的造型藝術和語言藝術的漫畫來談音樂,以我的笨拙能力來說這也許是太勉強了。雖然這種形式很難表達音樂能帶給人們的感動,但站在音樂是社會產物之一的立場來說,要我放棄對於音樂創作者和他們的生活年代的好奇心實在太難了。幸好一邊畫漫畫,一邊累積學習到的知識,成了幫助我接近古典樂的指路明燈。
這部作品創作的開端多虧了艾瑞克.薩提(Erik Satie)那神秘又沉寂的《吉諾佩第》(Gymnopédie)。薩提的古怪行為、與畫家模特兒蘇珊.瓦拉東(Suzanne Valadon)的短暫戀愛,與瓦拉東的兒子、畫家莫里斯.尤特里羅(Maurice Utrillo)交織的緣分,將這些妝點成非虛構漫畫便是這本漫畫的起點。尋找其他感到親近的音樂時,找到《皮爾金組曲》(Peer
Gynt Suites),因此又遇見了作曲家愛德華.葛利格(Edvard Grieg)……愉快又輕鬆的漫畫創作就這樣源源不絕地接下去。惡疾纏身,英年早逝的舒伯特(Schubert)、對表演和無盡的辛苦旅程感到厭倦的莫札特(Mozart)、在逐漸失去聽力的痛苦中展現人類意志的偉大的貝多芬(Beethoven)……等等,為音樂賭上一切,比誰都還熱情地生活的30位音樂家。
以春日散步般輕快的心態與裝扮啟程出發的我,在這趟古典樂漫畫之旅中,遇上了難以輕易渡過的溪谷,攀登了艱難的險峻山峰,連天氣都變化無常,足足過了三年,如今才「抵達」化為一本書。對於跟我一樣,已經開始古典樂旅程或朝向夢想啟程的讀者而言,期待這本漫畫能成為大有幫助的快樂指南。
2014年10月 洪允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