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獨特性
儒西亞拉比(Rabbi Zusya)在他斷氣之前一刻說:
「來世,人將不會再問我說:『為什麼你不是梅瑟?』
相反的,人將要這樣問我:『你為什麼不是儒西亞?』」
—馬丁•布伯,《人之道》
(Martin Buber, Way of Man)
當接受心理治療或諮商的人領悟到底下這個簡單,但看似弔詭的事實,那就是治療產生重要轉機的時刻,即:當我們能真正地接受自己的有限,自我成長與發展的機會,將幾乎無可限量。
在領悟到這個道理之前,力氣往往不是浪費在逃避自我,就是逃向另一個自我塑造出的理想形象。我們害怕成為自己,對上主也缺乏基本的信任,於是,自我的成長與發展便受阻礙。結果,因為我們忙亂奔跑,而無法好好地扮演天主為我們在人群中安排的特別角色。
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我想也不奇怪,因為,我們不斷被以下訊息洗腦:我們應該變成另一個更完美的人,應該成就更不凡的事。電影和卡通老是告訴我們,假如動物和機器也能說話,那真是太好了;假如人能超越《創世紀》中的故事,吃了知善惡樹的果實也沒事,就成為超人、成為神了。很少有電影強調要人好好地實現自己的天命,相反的,還花很多的力氣(和金錢!)努力地說服人:無論如何都要避開你的天命!用詩人康明思(e.
e. cummings)的話來說就是:「在一個日日夜夜用盡所有力氣要你扮演別人的世界裡,若要好好做你自己,而不做其他人,就得打一場最難打的仗。這樣的仗人人都能打,而且要永不停息地爭戰。」
人逃避自我,就阻礙了自身真實天性的發展,可以說,置個人天賦的才能於不顧。關於自我「獨特性」的重要課題,很多勇敢的前人(聖人)已經教導我們。他們努力修練這個課題,如今成了我們的好榜樣,叫我們知道,需要用盡全力做自己。美國著名發明家兼世界公民巴克敏斯特•富勒(R. Buckminster
Fuller)曾這麼說過:「關於我自己,我只有一個認知:我只是個健康的平凡人,所有我能做的事,任何其他的人,我是指任何人、或你,都能做得同樣好,或更好。我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是因為我拒絕被時下的生活遊戲欺騙,因我知道那種生活態度,與宇宙的運行之道,毫不相關。我不過像個廣告傳單,把『該做的事做好』這個訊息,傳播給人知道。」
作為基督徒,我們可以把富勒的生活哲理譯成:接受信德的一個切要重點,即:耶穌所領受的聖神,同樣也臨在於我們內;活在聖神裡,才不會忙著給自己找一個虛幻空想的世界,如此,天主的國度才能在我們內以及在與世界共融中發展。這樣的生活—而不是自我否定或幻想的生活—才是生命的真實震撼與挑戰。
愛因斯坦說:「任何人若不再能駐足片刻、出神讚嘆,跟死了沒什麼兩樣。」這樣的觀點,恰如其分地印證一個靈性的事實:當人回應聖神的呼召,切實努力地做自己時,便能賞識自我的獨特與可愛。
一位在懷孕最後三個月流產的婦女,教我看見每個人所具有的獨特性與價值。我問她,失去孩子心裡的感受。她表示,失去孩子當然會覺得很難過,但特別令她心傷的是:「當我想到失去的這個兒子或女兒時,有一點特別令我心碎:那就是,我將永遠無法知道這孩子的特質……我是指,他/她會是個怎樣的孩子呢?會是個很好動的男孩嗎?還是個喜好沉思的女孩呢?這個我將無法得知。想到這裡,我就特別哀傷。」
我們這些被生下來而且還活著的人,有機會認識自己的特質並且與人分享,更有責任鼓勵、助長自我人格特質的發展。如果不努力讓聖神在我們裡面成長,而且還阻礙自我天賦之發展,就等於漠視生存的價值以及自我在生命中的獨特位置。這世上聖人的數目之所以減少,就因為我們沒能站好生命中的奇特位置。
要充分發展自我的特質,需要能賞識個人與生俱來的價值,同時,也需要能充分地看清一個事實:我們天生就會抗拒往真理的路途前進。還有,要發展自我就必須接受上主給人的禮物—笑—對我們裡面那個老試著捕捉幻想而使自己變得好爭、緊迫、缺乏安全感的假我,加以嘲笑。
抗拒
桑福德(John Sanford)在他的著作《復原與痊癒》(Healing and
Wholeness)中附和了大德蘭經常強調的一個主題:即使我們相信持續尋求發展自我的重要性,過程也會是令人沮喪的爭戰。用桑福德的話來說:「每個個體深處,都存有一個機制,此機制知道個體的真實天性為何,也知道個體生活的目的是什麼。也就是說,每個人裡面都有個知道什麼是構成健康要素的內在中心。如果我們的意識層面能與這個內在中心連結,全人便能顯露出來,不過,這個連結的過程可能既不會帶來平靜,也不會使我們順應社會現況,相反的,還會帶來衝突與壓力……個體這種尋求健康的行為,很可能比較像是被釘上十字架,而不像是在尋求順應社會或心寧的平靜。」
這種為使全人顯露出來而做的爭戰,需要一種強烈的信念加以支持,即:千萬別離開耶穌基督的光(the Light)。人會為了尋求慰藉而穿上防衛機制以避開真理的光,但這不過是暫時的慰藉。人可以出賣自我認知而繼續躲在無知之中,但這樣做代價太大了;這場好仗如果不打,個體的特質每天只會受焦慮與衝動折損,如此只會持續感到困惑、厭倦、不滿。
為了集合所有的力氣移除障礙,以回應上主召叫人發展自我的呼喚,我們必須準備打一場仗。既已看見人會陷入迴避自我認識的陷阱,就須尋求心理方面的協助,好使我們能皈依天主聖言(改過自新),而天主聖言就是要我們站好上主發配給每個人的特殊位置。有一個人生來具有的重要天賦,可以協助人打這場仗;這個不容忽視的助力,就是笑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