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報導寫作

深度報導寫作
定價:380
NT $ 300 ~ 342
  • 作者:康文炳
  • 出版社:允晨文化
  • 出版日期:2018-06-0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9622259
  • ISBN13:9789869622257
  • 裝訂:平裝 / 348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繼《編輯七力》又一鉅作   書寫者的寶典
    
  本書是二○一五年底出版的「編輯七力」之後續讀本。報導寫作力必須被置於「編輯七力」的脈絡下思考,因此,報導寫作的流程也就可以劃分成兩個階段,一是「定位」、「選題」、「結構」、「採訪」的思考;另一則是「寫作力」本身所涉及的「文體類型」、「主題陳述」、「敘述線」、「寫作語法」、「寫作要素」、「修辭」與「改寫」的思考。這也是本書的內容架構。

  這是一本給初學者參考的書,也是一本寫給進階新聞工作者的參考書,但對寫作有興趣的一般讀者,無論是網路臉書寫作、行銷文案寫作、公關新聞寫作,都可以從書中汲取不少養分。

好評推薦

  這是我看過關於報導寫作最溫柔理性,也是最喜歡的一本書。觀察深入,解析精闢,即使你不是新聞工作者,讀來也會津津有味。──董成瑜(鏡文學總編輯)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康文炳


  一九六二年生於台南七股,現任《財訊》雙週刊資深副總編輯,曾任《三○》雜誌總編輯、《今周刊》執行副總編輯。

  一九八三年在台大政治系就讀期間,進入《夏潮》雜誌工作,自此開始三十多年的記者與編輯職涯;歷任《民進報》、《台灣時報》、《經濟日報》、《中國時報》、《工商時報》、《明日報》、《壹週刊》、《數位時代》、《商業周刊》等媒體,擁有豐富的實務經驗。著有《編輯七力》。

 
 

目錄

自序── 一個編輯人的思考
 

一、前言──寫作力的回歸
二、報導寫作的四種類型
三、深度報導寫作的三種類型
四、深度報導寫作的編輯架構
 

五、取得素材──研究與採訪
六、決定主題──寫作的定調
七、決定敘述線──結構布局
八、構成──表達語法
九、構成──寫作要素
十、破題營造
十一、如何結尾
 

十二、人物特寫
十三、語句與標點
十四、改寫
十五、結語──寫作的紀律
 
附錄一:深度報導寫作用詞表
附錄二:參考書目與延伸閱讀
 
 

自序

一個編輯人的思考


  本書是二○一五年底出版的「編輯七力」之後續讀本。「編輯七力」提出一個編輯思考的大架構,它是一本結構清晰的工具書,希望讀者在工作上無論遇到「定位」、「選題」、「結構」、「採訪」、「寫作」、「視覺」、「標題」等問題時,都可以隨時取出翻閱、參考。因此,「編輯七力」各章節僅能簡要涉及,無法呈現更多的細緻內容。「深度報導寫作」一書,正是「編輯七力」中「寫作力」的進一步擴充與展示。

  理所當然,寫作不是憑空而來的,下筆之前,總得要先解決:要寫什麼、為何要寫、以什麼角度寫,以及寫作素材從何而來等問題;而這也就涉及了「選題」、「定位」、「結構」、「採訪」等先期的編輯作業面向。因此,報導寫作力必須被置於「編輯七力」的脈絡下思考;譬如,嘲諷式的寫作風格,是否適合文稿要發表的媒體,就涉及「定位」的問題;又譬如,選題要採取人物故事型的寫作,或是議題概述型的寫作,也涉及「結構」與「採訪」的問題。

  因此,報導寫作的流程也就可以劃分成兩個階段,一是「定位」、「選題」、「結構」、「採訪」的思考;另一則是「寫作力」本身所涉及的「文體類型」、「主題陳述」、「敘述線」、「寫作語法」、「寫作要素」、「修辭」與「改寫」的思考。這也是本書的內容架構。

  職場上,我個人寫作的資歷不長,經驗也不夠多樣。早期在《經濟日報》、《中國時報》、《明日報》等報紙型態的媒體,主要是新聞寫作為主,分析寫作為輔,偶有系列專題寫作。二○○一年轉任《壹週刊》後,以及之後的《今周刊》、《數位時代》、《商業周刊》、《30雜誌》、《財訊》雙週刊則主要以企劃題目、核稿改稿、整合前後製作業為主。

  然而,多年的核稿、改稿經驗,讓我較熟知報導寫作者常犯的問題──從主題不清、結構混亂、寫作要素單一,到句法不順。因此,這本書不是在揭露我個人的寫作心法,而是要向讀者展示基本寫作技法和風格的可能性,希望對報導寫作者能有較一般與全面的助益。

  當然,寫作展現的是寫作者的思考特質,有人擅長說理的分析寫作,有人喜歡感性的人物故事寫作,有人傾心批判的社會議題寫作。但必須強調的是,好的深度寫作絕非單一性的,而是跨風格的;一位擅長說理分析寫作的作者,若能加入一點敘事寫作筆法,必然更能增加讀者閱讀的樂趣,也更能展示寫作者的獨特風格。

  除了在寫作的選題企劃上,本書延續「編輯七力」的架構外,更多的篇幅是在向讀者介紹多要素的寫作風格,一篇好的深度報導寫作,必然是一篇能靈活並恰如其分運用寫作要素的文章。此外,近年來讀者與寫作者都十分傾心的「人物特寫」,雖也是深度報導寫作的一環,但其「主題陳述」更強調人物的「情感核心」,「寫作要素」的運用風格也獨樹一幟,本書則另以獨立章節處理。

  這是一本給初學者參考的書,但從我多年的實務經驗看來,初階寫作者並不全然是資淺的工作者。台灣記者更多的工作時間是耗費在資訊的取得,以及與訊息源和同業的社交上,而用在琢磨寫作的時間往往不足,以致許多資深工作者在寫作表現上也只能算是差強人意而已。

  實務上,經常可見,一位從報紙轉往雜誌工作的寫作者,容易會出現明顯門檻調適的困擾。這個門檻除了無法明確掌握選題和角度的旨趣外,更明顯的則是表現在寫作技法上。

  除了少數評論、分析性的短文外,雜誌的寫作風格更傾向深度報導寫作,無論是動輒十幾頁篇幅的大型專題報導、四五頁的中型人物特寫,或是三兩頁的一般欄目寫作,都需要借助深度報導寫作的技法。習於純新聞寫作和分析寫作的報紙記者,由於缺乏深度報導寫作的經驗,無法熟稔運用多元的寫作要素,以致文稿往往顯得平板、單調、缺乏張力。

  因此,這也是一本寫給進階新聞工作者的參考書,包括那些具有多年資歷,但想挑戰更深刻報導寫作的報社記者,以及長期受困於寫作無法突破的雜誌社記者。此外,人們也許以為網路媒體不適合長篇幅的深度報導寫作,但網路傳媒「報導者」、「端傳媒」,以及美國許多媒體的努力,至少已證明深度報導寫作在數位時代的影響力,並不遜於一般新聞,甚至經常是更深刻、更深遠。

  本書雖然主要寫給新聞工作者參考,但對寫作有興趣的一般讀者,無論是網路臉書寫作、行銷文案寫作、公關新聞寫作,應該都可以從書中汲取不少養份。其實,溝通是人類內在的基本需求,了解別人與被別人了解,觸動的是人性最基本的生存歸屬感;特別是在這個「自媒體」書寫的時代,寫作也就成為一種被看見、被了解、被接納的基本社會能力。

 
 

內容連載

前言
 
寫作力的回歸
 
多年前,在網路上看過一段記錄短片,至今印象深刻,也常常帶給我反思,並更加深信「溝通」在社會的價值。
 
故事是關於一位在非洲偏遠部落的十五歲青少年,他天生聾啞,也沒機會受教育,以致無法與別人溝通。在家徒四壁的陋室中,面貌愁苦的父親訴說:孩子小時候「很聽話」,問題不大;但長大後,孩子內心的挫折感越來越大,動不動大發脾氣……

鏡頭轉向退縮於暗灰土牆一角的青少年,肢體粗壯僵固、表情生硬倔強、眼神閃爍,充滿著對外在世界的疑懼。當人不被身處的社會了解,也不能了解社會,疑懼、恐慌、不信任,必然困住了我們的心靈。一旁的社工正大費唇舌,向他的家人勸說,希望能讓他去參加即將在鄰村開辦的手語班。略懂大意的孩子倔強地搖頭,父親則承諾會盡力勸說。
 
手語班開課當天,鄰近村落的聾啞人陸續來到,有老有少,近十人,在簡陋的教室坐定。上課了,鏡頭對準門外,那青少年並沒有出現;又過了幾分鐘,才見他踟躕猶豫地出現在門口,一名社工引領他找了位子坐下。
 
坐定後,那青少年先是疑惑,不解地注視台上的講師和黑板上的圖畫,隨即自然而然地地伸出手來跟著講師比畫,繼而近似奇蹟般地綻開笑容,與先前愁苦的表情形成強烈對比。那一刻,著實令觀者動容不已。
 
1.1溝通是一種人性的基本需求
 
每個人都有情感、有想法,需要被理解、被認同,這是一種本能的需求──尋求自我的存在感和歸屬感。只是,在被理解、被認同之前,我們需要學會如何將情感與見解恰如其分地表達出來。
 
寫作,是人類表達自我情感與見解的重要工具。當然,作為人與人溝通的日常工具,寫作的便利性不如語言,但它的深刻性、可保存性與再傳播性,卻有過之,而無不及。
 
寫作者,必然是對寫作的內容具有明顯的情感傾向,並渴望把這種情感與他人分享,才會動筆寫作;而這兩種欲望要越強烈越好,強烈的情感動機是成功寫作的基石,寫作技術必須在這個基礎上發揮,才能顯現意義。那些無法被自己的故事所感動的作者,無論發揮多大的寫作力,必然也很難感動別人。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300
  2. 新書
    79
    $300
  3. 新書
    79
    $300
  4. 新書
    79
    $300
  5. 新書
    79
    $300
  6. 新書
    79
    $301
  7. 新書
    85
    $324
  8. 新書
    9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