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我與我:印度靈性導師拉瑪那尊者的生平與教誨〔增訂版〕

真我與我:印度靈性導師拉瑪那尊者的生平與教誨〔增訂版〕
定價:350
NT $ 250 ~ 395
  • 作者:蔡神鑫
  • 出版社:紅桌文化
  • 出版日期:2018-04-1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9280560
  • ISBN13:9789869280563
  • 裝訂:平裝 / 256頁 / 21 x 14.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認識拉瑪那的第一本書
完整生平、主題答客問、精選語錄,打開拉瑪那的智慧之門
 
有我,必有苦。
人生一切的答案,都在「我是誰?」

  年輕時,你的身分是學生,
  也許成為上班族,然後成為別人的父親、母親,
  也許事業有成,成為獨當一面的企業家。
 
  終其一生,你身分的不斷改變,
  卻從未觸及生命內在的真實核心……
 
  這是一個關於近代最富盛名的修行者的故事。他在印度,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相傳是濕婆神、聖山阿魯拉佳拉化為肉身的聖人。
 
  印度一位十六歲的少年,突然歷經瀕死後,頓悟生命的真實本質,於是毅然拋下一切,只留下一紙字條,離家修行。少年沒有在字條上署名,不再自稱「我」,而以「這個」替代。只因開悟後,那個俗世的名字、我執的身分,已然消失。這個少年,便是當代最著名的印度靈性導師,直探生命真我的大悟者:拉瑪那。
 
  此後,拉瑪那渾融在真我的輝耀中,教導世人自問這個「我」是誰,俾找到真實的自己,而拔離無明,破一切苦厄。這個「真我」與「神」無異,人駐止於真我,即是與神同在而合一。
 
  拉瑪那與羅摩克里虛那、甘地、奧羅賓多並列近世印度四大聖者。拉瑪那聲名遠播,海內外信徒訪客,紛來請益,如英國哲學家保羅.布倫頓、名作家毛姆、法國攝影師布列松等皆不遠千里,前往印度參訪,留下許多寶貴的紀錄。
 
  而拉瑪那過世之後,名聲不墜,他的智慧透過文字傳播,成為全球當代修行者的明燈。著名的超個人心理學家肯・威爾伯(Ken Wilber)在坐禪二十年後,讀到拉瑪那的一句話,仍舊感受到拉瑪那智慧的震撼,其後更努力繼續修煉,直到自我死亡。那句話是這麼說的:「在深睡的夢境中,不存在的東西就不是真的。」而當代重要的心靈導師艾克哈特・托勒(Eckhart Tolle)也多次指出,他雖然未曾見過拉瑪那,但與拉瑪那有種特別的連結,對他影響很大,可見拉瑪那的靈性力量所及之宏大深遠。
 
  本書是作者十多年來研究拉瑪那尊者生平與教誨的總整理,參考拉瑪那道場及各方資料而寫成,於初探拉瑪那尊者教誨的讀者,《真我與我》乃是首選。增訂版仍維持文字雅正之風格,然而多處增修,內容更為精實。
 
  本書內容涵蓋拉瑪那之生平、對話、粹言三部分:
  —生平篇:完整記錄尊者年輕時突然悟道,棄世修行的過程。
  —對話篇:尊者對世界各地的信徒開示種種人生、修行的難題。
  —粹言篇:尊者語錄精選。

  並收錄多幅印度拉瑪那道場授權珍貴影像,是全球第一本完整記述大師生平與教義的中文書籍,意義殊勝,慕道的讀者切莫錯過。
 
讚美

  達賴喇嘛:「拉瑪那的靈性成就,為無數人指引了一條明路。」
 
  榮格(C. G. Jung)曾說:「拉瑪那的生平與教誨是印度的精華所在,宛如一首千禧讚歌,傳唱世間的救贖,人生的解脫!」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 1950年4月16日專文盛讚拉瑪那:「在印度,有成千所謂的聖人,皆宣稱悟道,對拉瑪那而言,他從未自詡,卻成為最受敬愛的人物。」
 
  當代印度瑜伽大師斯瓦米韋達.帕若堤(Swami Veda Bharati)說:「印度有一位偉大的聖哲拉瑪那,能見到他、讀過他著作的人,都是有福報之人。」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蔡神鑫


  台南人,美國舊金山州立大學(SFSU)研究所碩士,作品有《對話真我》、《真我三論》、《稀世珍寶》、《無苦與破我》、《超越與尋覓》等書,另有編譯多種。
 

目錄

序    
導讀:讓舉世皆知,他是薄伽梵.拉瑪那.大悟者

生平篇

第一章    真我的覺醒
火車到站後,拉瑪那下車直奔阿魯那佳拉史瓦瑞神廟,廟門敞開,似乎在迎接他,他直入內殿,擁抱表徵濕婆神的林伽立祀聖石。此時,他開悟後所呈現高熱,迅即降溫,似乎顯示他已完成了歸返天父的任務,而其後的人生旅途,僅是維克達拉瑪這個生命個體在今世業報的殘餘行程而已。

第二章    靜默獨修
拉瑪那所到之處,鄰近居民及仰慕者聞訊,追蹤而來,拉瑪那不勝其擾;後來又轉至他處,暫居山中一間神廟潛修,傍晚則至鄰近人家,沿街乞食,初時感羞怯,但此時拉瑪那聲名孚眾,住戶人家聞聲便準備食物,在門口等候拉瑪那的到來。

第三章    維魯巴沙洞屋時期
慕尼聽了拉瑪那開示後,茅塞頓開,始悉天外有天。翌日,他興奮地對家人及其門徒說:「終於找到我的上師了,他就是阿魯那佳拉的聖者,被稱為婆羅門的師父,但他不是普通的師父,他是大開悟者,具有無比恢弘的格局。讓舉世皆知,他是薄伽梵.拉瑪那.大悟者。」自此刻起,昔日的師父,今後尊稱為「大悟者」、「薄伽梵」或簡稱「拉瑪那」。

第四章 史堪德道場時期
有一次,拉瑪那的母親想要做他小時候很喜歡吃的糕餅,暗地張羅食材,拉瑪那得悉後,勸母親說:「妳應以現有的食材,滿心歡喜製作即可。」這是母親瞭解做兒子的心意,也漸漸習慣道場清貧的生活,不再在物質上刻意操心。

第五章 拉瑪那道場時期
拉瑪那對道場興建工程所需要的經費財務,從不過問。工程進行期間,負責財務的主管時常面臨財務拮据,他屢疲於應付,時有怨言,但奇怪的是,總在關鍵時刻,外界的捐款不期而至,及時化解財務困窘的燃眉之急,使得正在進行的工程,順利推動而完工。

第六章 最後的歲月
許多苦行者及信徒早在涅槃室對面的母親神廟前,不斷吟唱「阿魯那佳拉!濕婆!」並覆誦吠陀偈頌,拉瑪那耳聞及之,睜開雙眼,面露微笑,晶瑩的淚珠,自眼角緩緩滑落於兩頰。晚間八時四十七分呼吸停止,平靜謝世。

對話篇

第七章 認清我
若向人說:「我是修行者。」並以此自詡,那是無意義的。你年輕時說:「我是學生。」然後說:「我是已婚者。」「我是父親。」「我是企業家。」等,今天你說:「我是修行者。」你身分的屬性不斷改變,但從未觸及你生命內在的真實核心。只有「我」消失,真我才能顯現。

第八章 探究真我
世界並非存於你的外在,因為你誤認身體為我、為真實,於是你身體所觀見的世界,處於你的外在,其諸多苦難,便顯得真實。但世界及其苦難,究非真實,尋覓生命內在的真實,可擺脫不真實的外在感知。

第九章 臣服
若每個人只閉目靜坐,等待食物前來而毫無作為,則世界將如何運行?因此,每個人應隨其生活的環境,遵其習俗,順受事物之去來,而莫以為是「我」在作某事;那種「我在作為」的自我感,才是生命的困縛。

第十章 上師即真我
你認定合宜的上師,必然是跟你的心靈契合。若問如何認定?則他應具寧靜的氣質,有耐心、寬恕等美德,他的雙目,極富磁力,能吸引人,他待人絕對平等,具備如此條件,才是真正的上師。若欲知上師的神性,則必先知自己的神性。

第十一章 神與神祇
人總是不願意知道平淡無奇的真理,這個真理,每天無時不存在於你的身上,那是真我,但人皆不察,寧願探知方外之事物,如天堂、地獄、靈魂轉世等。因為人愛好奇妙的神祕,而捨質樸的至理,宗教的諸多說詞,乃因應而起。

第十二章 我在人世間
命中註定將發生者,必然發生。若你註定無須工作,縱使費心尋找,則你仍無須工作。若你註定必須工作,縱使全力逃避,則你仍被迫工作。因此,工作與否,交給至上大力,你無法依一己之所願,選擇放棄工作或保留工作。

第十三章 了悟真我
若信徒還對神有所祈求,則非全然臣服。真實的臣服是虔誠愛神、全心奉獻,甚至毫無祈求解脫的念頭。

粹言篇

附錄一 尊者生平大事年表
附錄二 延伸閱讀及網站
附錄三        推薦書目
參考書目
章節附註

 
 

導讀者:蔡神鑫

讓舉世皆知,他是薄伽梵.拉瑪那.大悟者


  拉瑪那尊者(Sri Ramana Maharshi, 1879-1950)被譽為近世印度四大聖者之一。其人其教導,廣為世人推崇,是當代鳳毛麟角的靈性上師,完美呈現印度宗教文化之典範。拉瑪那生長於印度南方的小鎮,原是一平凡孩童,耳聞北方四百多公里的聖山之名:阿魯那佳拉(Arunachala),便感通默契,靈動發軔。十六歲時,澈悟「我身雖死,但真我(Self)不滅」。六週後,毅然離家,隻身往赴聖山,終其一生,在此居留。海內外受其感召者眾,男女老幼,紛來請益。他教人以「我是誰」(Who am I?)內省自勘,循「探究真我」(Self-enquiry)途徑,期以了悟真我(Self-realization),破除人生一切苦厄,可謂拔本塞源,開啟印度千古智慧之極光,樹立印度百年聖者之楷模。

  引發拉瑪那奔赴聖山的契機,是十六歲時的瀕死經驗。那年七月十七日,拉瑪那在馬杜賴的叔父家二樓房間獨處,突然感覺自己即將死亡,強烈的恐懼感襲上心頭,拉瑪那自問:這個身死的我,究竟是什麼?詳究之際,他發覺另有一股力量,自顯覺知(awareness)灼然獨在,聯繫著軀體,朗照其間,那是意識(consciousness)之勢能,熠熠煌煌,無形護衛著我身,組構整個生命,俾維持此身的言動行止。了知所有的情境後,拉瑪那對死亡的恐懼,頓然消失,因為那股炯然覺知的力量,才是真實的我,而軀體的我,已然非屬於我。這段刻骨銘心的體驗,使拉瑪那的生命與人格,徹底蛻變。從此,他對俗世的活動淡然處之,而那股覺知的力量,始終在他身上。

  那股力量深弘廣大,平靜無聲,渾然鉅力,使得婦人耶夏摩(Echammal)身陷喪夫亡子的深重悲痛時,僅短暫靜坐在拉瑪那身邊,便瞬間悲苦破解,全然釋懷;耶夏摩驚奇不已,立誓終身為拉瑪那供應飲食,時間長達卅八年。至於那股力量,如何獲致呢?一九二三年一月,拉瑪那在母親墓旁結廬守孝時,重要信徒維斯瓦納沙.史瓦米(Viswanatha Swami)因個人修行困頓,向拉瑪那質疑是否唯有那股宏鉅的力量,才能使自己蛻變。拉瑪那的答覆是:

  是的,你說的對。唯有覺知的力量,足夠強固,能使心思、感知消退。若能了悟,而長養你內在的那股力量,使之成長茁壯,將能克服人生一切的難題。修行者應保持冥想內觀(meditation)中的那股力量,不要間斷,適當的飲食與節制,亦有助於維持內在的平靜。

  那股覺知的力量,乃意識的明覺,始終存乎你的內在,是你生命的本源、真我的靈能,平靜無聲,冥然無形。拉瑪那據此而以心傳教導,強調靜默(silence)的不言之教。凡靈性高階的信徒,稍一親炙,便能感覺拉瑪那身上的那股力量。忠誠的少年信徒桑德雷瑟.艾耶(T. K. Sundaresa Iyer)於一九〇八年,在維魯巴沙洞屋(Virupaksha Cave)初見拉瑪那時,銘心深刻,不勝眷眷,他追憶道:

  他只是坐著,不發一語,若有所言,屈指可數。有一股生命賦與的能量,自其身軀而散發,吸引周遭的一切,並挹注補益之。他的雙眸靈視,促引環坐於身旁的信徒,共享他生命源源不絕的真我靈泉。此時,只剩一片寧靜,你的個體已然被他融解,他完全收服了你。

  雖然,靜默的不言之教,是他獨特的心傳教導,但大部分訪客的悟性不高,仍深陷無明的泥淖;他們的提問,皆從自我(ego)出發,以我執的心思知解或吉凶苦樂,顯然立足在錯誤的前提,朝指錯誤的方向,拉瑪那試圖拔離訪客錮蔽的無明,並導正其方向,故他一而再、再而三,以「我是誰」的制式主題反問訪客:「那個提問者是誰?」「那個悲泣者是誰?」「是誰在觀看?」「是誰在憂苦?」然後,釋明「探究真我」的解決途徑。他指出:我、軀體、心思、思維,同為一物,屬錯誤、虛假的我,但我們囿於形骸之見、蔽於我執心念,卻視之為真實;根治之道,乃追本溯源,找出「我」之思維的萌起處,棄絕「我是這個身體」的妄見。這是一條直捷的除妄還真之路,質言之,「我是誰」與「探究真我」是拉瑪那教導上一體的兩面,根據知名信徒沙度.翁姆(Sadhu Om)的論述:「拉瑪那將探究真我的法門,稱為『我是誰』。」「我是誰」直接勘破「我」的虛幻不實,「探究真我」則針對概念的「我」,不斷內審自勘,細究內在感知的「我」,並精察這個「我」是什麼?來自何處?如何萌動?持續精密內觀,終於「我」的概念、感知全然寂滅,不再認同「我是這個身體」,獨留真我,自顯覺知,炳然存在,然後在無我存在的冥想內觀中,專注於真我的靈知明覺(Self-awareness),駐止於這個覺知的「在」(being),此謂之「探究真我」。精確言之,探究真我,並非直接指向真我而探究,而是針對(假)「我」而自勘,終於真我自顯之參究法門,足證在教義上,其與「我是誰」,二者一體;那是勘破非真實的我,則真實的真我,自顯明覺,惺惺獨在,朗現無間。一九四六年三月廿二日,來自羅摩克里虛納傳道會(Ramakrishna Mission)的訪客史瓦米.桑布塔南達(Swami Sambuddhananda)請詢了悟真我及修行上諸問題,拉瑪那剴切答覆:

  了悟真我,僅是駐止於我們的「在」,而非知道什麼或成為什麼。人若了悟,他便是那個獨然的「在」,而「那個」獨在,始終是存在的。他無法描述那個,僅能是那個「在」。……我們都將非真實的,認為是真實的,這因襲的成見,必須革除。一切修行的努力,皆朝此目標。當我們能屏棄「非真實為真實」,則真實(reality)將獨然留存,而我們便是那個真實的。

  一九二二年,母親病逝,拉瑪那葬母於聖山的南麓,日夜陪守,信徒聚集日眾,墳地鄰近區域,寖然成為今日拉瑪那道場(Sri Ramanasramam)之所在。他在此居留廿八年,直至一九五〇年辭世,是三道場中,居留時間最長久者。此一時期,海內外信徒訪客,近悅遠來,紛然訪謁,虔誠禮敬,翕然宗之,道場成為聖者無疆界的版圖、不可見的神殿,拉瑪那一生的慧命,在此愈益輝煌盛大,對世人的影響,尤具深遠。拉瑪那有一雙澄澈而瑩亮的眼睛,容顏慈祥和藹,辭令簡約溫和,儀態平夷自然,身軀如神廟,神靈居其內。待人絕對平等,一無所求,他不時趺坐在長椅上,凝定於淵默之中,清寧自在,靈光四射,福祐滿室,信徒廁身在旁,目擊而道存,無不飽飫其富饒的靈氣,而憂苦全消,安然自適。訪客每次參訪,無不是一場豐盛的靈性饗宴、一份滿載的神恩灑落。著名信徒亞瑟.奧斯本(Arthur Osborne)評論拉瑪那道場的特色,說:「拉瑪那的教導,旨在使人了悟真我,或真實解脫。若你是恪遵祭儀的拜神者,或是求獲俗世富貴、法術通靈者,則拉瑪那道場不適合你。若你是求真實的解脫、欲瞭解了悟真我的實義,則拉瑪那道場是你參訪之地。」一九〇七年十一月十八日,拉瑪那畢生最幸運而重要的信徒慕尼(Ganapati Muni)訪見他後,驚讚其智慧之圓融、德性之完粹、器局之恢弘,斷定拉瑪那不是普通的師父(Swami),乃公開宣稱:

  讓舉世皆知,他是薄伽梵.拉瑪那.大悟者(Bhagavan Sri Ramana Maharshi )*。

  此一聖名尊稱,巍巍如山,迄今依然屹立不搖,響徹全球,公認為阿魯那佳拉的聖者。拉瑪那其人其教導,允為人世苦難之明燈清輝、悲困靈魂之救贖靈藥,造福世界,宏鉅深遠,其功侔天,其德配地,熠熠煒煒,萬古不滅。

  *  Bhagavan,神聖福尊之意,音譯為「薄伽梵」,是對神稱呼的聖名。Sri,印度人對可敬人士的尊稱。Maharshi,音譯為「馬哈希」,是偉大的悟者、聖者之意,本書通譯為「拉瑪那尊者」。

 
 

內容連載

悟者的生命

問:未解脫的未悟者與已解脫的悟者,有何區別?

尊者:一般人生活在其心思裡,不能自覺於自己的本心,而悟者活在本心裡,他人在世上的行為舉止,皆不離至上真實,此即婆羅門(梵),亦即在本心中了悟內在的真我乃唯一的真實。

問:生命個體的感知,在悟者身上運作嗎?

尊者:悟者了無生命個體的感知,其生命的真實本質是本心、是唯一無二的。他以渾然一體的純粹意識為己身。《奧義書》稱為「全意識」。全意識乃真正的婆羅門,其質絕對。
 
問:悟者的世界觀是什麼?他與未悟者的觀點有別嗎?

尊者:悟者觀看世界,但見真我,那是世界萬象的底蘊。未悟者所觀,著相於萬物的表面,而昧於真我。舉銀幕上的圖影為例,未播放影片時,僅一幅銀幕在前;播放時,你觀見圖像呈現,栩栩如生,你上前把捉,卻空手無獲,僅有一幅銀幕;若停止播放,則圖影消失,又僅剩銀幕而已。

真我與此同理,「那個」是唯一存在,而圖影穿梭往來;若駐止於真我,則不會被圖影欺矇。未悟者昧於真我,視世界為真實,一如銀幕上的圖影為真實。若能了知,無觀者存在,則無一物可觀,亦即無銀幕存在,則無圖影呈現,便不會被圖影所欺。悟者又進而了知,自真我的視角以觀,銀幕、圖影皆屬真我,因為圖影是真我顯化的名相,若無圖影,則真我轉為未顯化的無名相。對悟者言,不管真我顯化為有名相或未顯化而為無名相,皆屬真我廣袤的靈性,但從未悟者的角度觀,他看見悟者的軀體活動,便感困惑了。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71
    $250
  2. 新書
    79
    $277
  3. 新書
    79
    $277
  4. 新書
    79
    $277
  5. 新書
    85
    $298
  6. 新書
    88
    $308
  7. 新書
    9
    $315
  8. 新書
    9
    $315
  9. 新書
    $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