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
趙梅如最擅長的事就是,教人「把愛找回來」。
只有曾經愛過,才會被討愛勒索。
本書教您拆解討愛勒索,讓勒索消停,讓討愛成為一種有價值的力量。
討愛是人類生存配備的本能,如果兩人間有人覺得被勒索了,那表示討愛沒有得到回應的滿足。這並不表示這段關係不要繼續,恰恰說明兩人有愛,只是兩人愛的交流,進了死胡同。所以請勇敢退回原來愛的開端,重新來過,好好討愛。
面對討愛勒索,不需要害怕,你得先學會如何愛自己,本書會教你幾個愛自己的步驟,讓愛停駐,叫勒索退散。
討愛勒索專用粉絲頁
@loveseekingblackmail 討愛勒索-趙梅如的故事球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趙梅如
1.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的專任副教授。
2.研究學術專長在親情、友情與愛情。
3.曾與鐘思嘉教授(浙師大心理系主任)出版暢銷書「成功的單親父母」(臺灣心理出版社出版)與「單親父母成功教子方案」(中國宇航出版社出版)。
4.有無數演講經驗,幽默、風趣又感性的口碑,很受到大眾青睞,舉凡學校、文化中心、工商界、社區團體,都喜歡邀請她演講。
5.是少數能進行「內相故事」療法的人,透過內在心像諮商的心理專家。
趙梅如
1.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的專任副教授。
2.研究學術專長在親情、友情與愛情。
3.曾與鐘思嘉教授(浙師大心理系主任)出版暢銷書「成功的單親父母」(臺灣心理出版社出版)與「單親父母成功教子方案」(中國宇航出版社出版)。
4.有無數演講經驗,幽默、風趣又感性的口碑,很受到大眾青睞,舉凡學校、文化中心、工商界、社區團體,都喜歡邀請她演講。
5.是少數能進行「內相故事」療法的人,透過內在心像諮商的心理專家。
目錄
自序
閱前篇
溫飽、溫暖、回應、交流、愛
一、在自己心裡給自己留個愛的位置,懂得為自己溫柔愛自己
二、自己覺得自己值得被愛,整理自己,找到生命出口
三、覺察心中深埋的討愛凝滯點,跟自己和解,認真先愛自己,拆除情緒地雷
四、看得見「討愛」,就認定自己「值得被愛」,輕易就把愛找出來
五、把愛找出來,好好愛自己的步驟
第一篇
討愛在生命裡最初的樣子
1、討愛是天生的
2、小嬰兒依戀大人的疼,是美妙的討愛
3、人們需要可愛的討愛
4、以愛回應討愛最無敵
5、愛很簡單,專注投入而已
6、覺得不值得被愛的「討愛凝滯點」
7、生命會自己定義值不值得被愛
8、發現後立刻處理是最佳時機
9、討愛回應是一種愛的呼應
10、討愛探索需要被理解
11、經歷漫長歲月,依然記住這份愛
12、小嬰兒透過討愛,學習社交技巧
第二篇
討愛的滿足與凝滯
一、處處是討愛,專心認識它
二、用膠帶來達成的討愛滿足點
三、越滾越大的討愛凝滯點
四、討愛凝滯點成為深埋心中的地雷
五、把愛討回來,人才會滿足
六、小凱莉娃娃帶我找回討愛滿足點
第三篇
討愛怎麼會變勒索
一、值不值得被愛的討愛標籤,是自己貼上的
二、不值得被愛的標籤,會使人焦慮與逃避
三、既期待又怕受傷害,最後就變成討愛勒索
第四篇
討愛勒索的名堂
一、討愛勒索是一種文化對話劇本
1、照著文化對話劇本應對
2、比朋友親,不及愛人的對話
3、華人家族主義,稱兄道弟重夫家
4、華人的討愛勒索有一套
5、頂撞被視為大不孝
二、討愛勒索是一種主觀感受
三、討愛勒索是一種無情循環
1、討愛表達是一種繼承來的習慣
2、是宿命循環嗎?為什麼我會走上不歸路?
3、一直重演著生命裡困頓不前的最痛
4、沒說出口的爭辯,一再重現
四、討愛勒索是隱藏動機搞曖昧
第五篇
討愛勒索的把戲
一、討愛勒索的標籤小世界:好人、壞人、無辜的人
二、貼上討愛生命盒子裡的3M標籤貼紙,是討愛的運作
三、不值得被愛,貼著可憐、可惡、可貴的討愛勒索標籤
四、討愛勒索的動機通常很失焦
五、討愛勒索的手段通常很強制
六、討愛勒索的感情通常很無理
第六篇
討愛不勒索,把愛找出來
一、首先,要有美好的聽話與說話距離
二、在說話裡面,要能讓對方知道你看見對方的愛
三、討愛不勒索三步驟
第七篇
討愛不勒索,做些練習題
一、我該聽公婆話辭職在家帶孩子?還是努力工作減輕負擔?
二、老師有錯嗎?應該下跪嗎?
三、嫁給一個人,不是嫁給他的清晨,妳還是妳自己。
四、孩子的心是單純脆弱的,你指引他光明,他就看見天堂。
五、如果媽媽偏心,你該怎麼做?冷處理?大吵大鬧?
六、婆婆我行我素,媳婦勸說不聽,婆婆是在討愛嗎?
七、父母離異,母親長年憂鬱症,從小就缺乏自信心,她該如何討愛?
八、夫妻討愛要成功,太太姿態要放低,先生聲音要配合,全家和樂到天明。
閱前篇
溫飽、溫暖、回應、交流、愛
一、在自己心裡給自己留個愛的位置,懂得為自己溫柔愛自己
二、自己覺得自己值得被愛,整理自己,找到生命出口
三、覺察心中深埋的討愛凝滯點,跟自己和解,認真先愛自己,拆除情緒地雷
四、看得見「討愛」,就認定自己「值得被愛」,輕易就把愛找出來
五、把愛找出來,好好愛自己的步驟
第一篇
討愛在生命裡最初的樣子
1、討愛是天生的
2、小嬰兒依戀大人的疼,是美妙的討愛
3、人們需要可愛的討愛
4、以愛回應討愛最無敵
5、愛很簡單,專注投入而已
6、覺得不值得被愛的「討愛凝滯點」
7、生命會自己定義值不值得被愛
8、發現後立刻處理是最佳時機
9、討愛回應是一種愛的呼應
10、討愛探索需要被理解
11、經歷漫長歲月,依然記住這份愛
12、小嬰兒透過討愛,學習社交技巧
第二篇
討愛的滿足與凝滯
一、處處是討愛,專心認識它
二、用膠帶來達成的討愛滿足點
三、越滾越大的討愛凝滯點
四、討愛凝滯點成為深埋心中的地雷
五、把愛討回來,人才會滿足
六、小凱莉娃娃帶我找回討愛滿足點
第三篇
討愛怎麼會變勒索
一、值不值得被愛的討愛標籤,是自己貼上的
二、不值得被愛的標籤,會使人焦慮與逃避
三、既期待又怕受傷害,最後就變成討愛勒索
第四篇
討愛勒索的名堂
一、討愛勒索是一種文化對話劇本
1、照著文化對話劇本應對
2、比朋友親,不及愛人的對話
3、華人家族主義,稱兄道弟重夫家
4、華人的討愛勒索有一套
5、頂撞被視為大不孝
二、討愛勒索是一種主觀感受
三、討愛勒索是一種無情循環
1、討愛表達是一種繼承來的習慣
2、是宿命循環嗎?為什麼我會走上不歸路?
3、一直重演著生命裡困頓不前的最痛
4、沒說出口的爭辯,一再重現
四、討愛勒索是隱藏動機搞曖昧
第五篇
討愛勒索的把戲
一、討愛勒索的標籤小世界:好人、壞人、無辜的人
二、貼上討愛生命盒子裡的3M標籤貼紙,是討愛的運作
三、不值得被愛,貼著可憐、可惡、可貴的討愛勒索標籤
四、討愛勒索的動機通常很失焦
五、討愛勒索的手段通常很強制
六、討愛勒索的感情通常很無理
第六篇
討愛不勒索,把愛找出來
一、首先,要有美好的聽話與說話距離
二、在說話裡面,要能讓對方知道你看見對方的愛
三、討愛不勒索三步驟
第七篇
討愛不勒索,做些練習題
一、我該聽公婆話辭職在家帶孩子?還是努力工作減輕負擔?
二、老師有錯嗎?應該下跪嗎?
三、嫁給一個人,不是嫁給他的清晨,妳還是妳自己。
四、孩子的心是單純脆弱的,你指引他光明,他就看見天堂。
五、如果媽媽偏心,你該怎麼做?冷處理?大吵大鬧?
六、婆婆我行我素,媳婦勸說不聽,婆婆是在討愛嗎?
七、父母離異,母親長年憂鬱症,從小就缺乏自信心,她該如何討愛?
八、夫妻討愛要成功,太太姿態要放低,先生聲音要配合,全家和樂到天明。
序
自序
扉頁上的100個凱莉娃娃是我的收藏,是我先生買給我的。
我在當趙老師的歲月裡,學會了認真努力愛自己,並且很輕易就能把愛找出來。
完成本書的當下,我感動並流下欣喜的眼淚。很感謝編輯秀玫鼓動我寫出這本書,我愛不釋手。當趙老師的漫長歲月裡,漸漸有個心願,我要將自己理解的生命裡緩緩敦厚、緩緩溫暖的愛,寫成一個親切、易懂、有人生智慧,能化解心理情結的理論,其中要訣,能讓人朗朗上口,輕易理解。我做到了,我稱它為「討愛的生命盒子」,這個簡單的盒子裡卻有著生命的奧秘。是爸爸無數次回答我心中的「好人」、「壞人」;與媽媽一起給予我無數次的「討愛滿足」、還有後來很愛我,陪我一起作功課的先生,不僅豐富了我的「趙老師」,也成全了我的夙願。衷心希望這本書也能讓你在閱讀完的同時,懂得愛自己,並且把愛找出來。
一百年前,佛洛伊德、阿德勒與榮格並列三大心理學家,這三位大師都各自有著一段長長的孤單寂寞時期,這段期間,他們經歷了被排擠,被霸凌的歲月。換個說法,他們在討愛的過程裡,都遭遇了很難堪的挫折,被拒絕,並且傷痕累累。阿德勒小時候的佝僂病,不僅令他痛苦,即使兄弟姊妹願意跟他玩,卻還是會因為他行動不便而覺得麻煩,阿德勒的童年就有很深的自卑感。也因為這樣,他轉而喜歡在圖書裡讀書,後來他勇敢走出人生低潮,提出了超越自卑的理論;榮格的童年更為孤單,他只有一位小他九歲的妹妹,完全無法成為玩伴,媽媽又有精神疾病,他總是在小閣樓裡對著自己刻的木頭人說話。後來榮格就是因為不畏這樣的孤單寂寞,努力寫下所有的心緒與混亂,讓自己從精神危機中走出來;而佛洛伊德提出的性理論,更是讓當時人們訕笑排擠,他也依然能堅持他的學說,並且認真記錄自己的夢與慾望。不僅是這三位心理大師,幾乎每一位心理學者,在提出心理理論的背後,總是有著彷佛複製的故事。被排擠的孤單歲月,都在孤寂中成長,但是都能跳脫出來反觀自己,整理自己,並且覺得自己是值得被愛的,後來他們也都愛自己。他們的偉大在於說出了平凡人的心事,這種很深的孤單,很貼近現代人的心事,而且他們給了平凡人偉大的勇氣。
當我在人生裡遇到失落難堪的時刻,我都會想起他們走過的人生路。唯有跳脫出來認識自己,並且與自己和解,才能不失去自己,愛自己,找到自己的路,向前努力。而這些孤單寂寞被排擠的現象,我稱為「討愛凝滯點」,個個都彷佛在自己的討愛生命盒子裡給自己貼上了「不值得被愛」的標籤。但是大師們卻因為反觀自己,找到生命的缺憾,整理出生命的出口,進而提出能給困頓生命解答的理論。這樣堅毅的跳脫,使他們突破了自己的討愛凝滯點,反而利用生命力量,給自己最值得被愛的生命標籤。
本書雖名為《討愛勒索》,其實是希望大家能夠「討愛」,但「不勒索」,那怎麼做到呢?我現在要來說說這沈重的心事。在從事心理諮商數十年的歲月裡,我深刻看見了生命如何受傷,這些人雖然平凡,但是卻因為有著無比生命韌性而偉大。他們來諮商,就透露了他們想要好好為愛活下去的訊息,他們走到今天,也說明了他們使盡能使的力氣。但是,我也同時看見了他們深埋的焦慮與逃避,而這些都來自於生命裡不堪的討愛凝滯點,相對地,他們都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這些都是深埋心中的情緒地雷,也不知道誰會不小心踩到這顆未爆彈。
他們是如何埋下這顆未爆彈?只是因為討愛過程中,沒有得到相應的愛,於是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這種感覺很傷、很痛,自己不懂,也只能依著外在看見的方法討愛,除了討好,就是勒索,激烈一點甚至綁架。強制來的感情怎麼可能美好?認為自己不值得被愛,那潛意識當然就想藏起來,當然很怕被發現,焦慮伴著想逃避這樣的自己,於是深埋起來,變成了未引爆的心中地雷,一旦引爆,就會傷人傷己。而之所以埋下了地雷,是因為他們連自己都不愛,也不覺得自己值得被愛。
最近發生的台大兇殺案,張姓男子雖然預藏了電擊棒和強酸,卻也有可能並不需要拿出來,這看起來真像討愛勒索。而且報導說謝姓台大生講了一句「他不是台大的,趕他出去」,要求女保全趕人,張男這才突然失控,拿出強酸傷人。發展心理學家觀察小朋友的遊戲,其中最讓大家害怕的是這句話:「他不是我們這一國的,我們不要跟他玩」。為什麼這句話這麼具有強烈殺傷力,在這場兇殺案中,謝男有人陪同,保全也是謝男學校的人,而張男卻非常孤單,他「被排擠」的情緒地雷被踩爆了。
寫這本書,是因為我早看見了世間情感的種種傷害,往往無從理解,卻又一直無情循環,不懂為何不斷的進入討愛勒索、情感綁架裡。其實,都是只因為我們在討愛之前,沒有好好覺察心中深埋的討愛凝滯點,跟自己和解,認真先愛自己,拆除情緒地雷。
有一天晚上女兒要出門買東西,先生就說女兒穿太少,天太晚,不准她出門。女兒聽了不是很高興,堅持想要出門,先生怪女兒不聽話。爸爸跟女兒討愛,囉唆是想表達愛,但是女兒沒看懂。女兒覺得爸爸只會擔心她,爸爸不懂她已經會保護自己,爸爸也沒看懂。我於是在父女對話邊旁白,把他們之間的愛找出來。我在女兒面前跟先生說:「女兒想要你陪她出門」。先生果真轉身穿戴整齊要陪女兒出門;女兒也穿上外套遮住雙臂;女兒訝異於爸爸這愛的行動,歡喜出門去,還買回來一盒蛋糕。隔天,我談起這件事,先生說他沒想到女兒竟會說要他陪,他很喜歡這種感覺,先生覺得很多孩子可能不高興只會回答「算了,那就不要出門了」。其實女兒沒說要爸爸陪,但是在先生的下意識裡有著當時的畫面,以為是女兒說的。而女兒更高興爸爸原來不是只會囉唆,還會願意陪她。
我這個旁觀者只是看懂了「討愛」,凡是討愛背面,就是因為「值得被愛」。女兒值得被爸爸愛,所以爸爸不光是囉唆數落,而是想爭取在女兒心中有個愛的位置,因此爸爸討愛;爸爸值得被愛,女兒不是不聽爸爸管,而是想爭取爸爸心中有個愛的位置。所以「討愛」背面就是「值得被愛」,如果看得見討愛,一定也就認定自己的「值得被愛」,如此輕鬆地就把愛找了出來。所以,讓我們一起閱讀這本書吧,我想慢慢說,我們一起做練習,然後一起把愛找出來。希望閱讀這本書,我們大家都能討愛不勒索,讓討愛成為一種有價值的相愛力量。
扉頁上的100個凱莉娃娃是我的收藏,是我先生買給我的。
我在當趙老師的歲月裡,學會了認真努力愛自己,並且很輕易就能把愛找出來。
完成本書的當下,我感動並流下欣喜的眼淚。很感謝編輯秀玫鼓動我寫出這本書,我愛不釋手。當趙老師的漫長歲月裡,漸漸有個心願,我要將自己理解的生命裡緩緩敦厚、緩緩溫暖的愛,寫成一個親切、易懂、有人生智慧,能化解心理情結的理論,其中要訣,能讓人朗朗上口,輕易理解。我做到了,我稱它為「討愛的生命盒子」,這個簡單的盒子裡卻有著生命的奧秘。是爸爸無數次回答我心中的「好人」、「壞人」;與媽媽一起給予我無數次的「討愛滿足」、還有後來很愛我,陪我一起作功課的先生,不僅豐富了我的「趙老師」,也成全了我的夙願。衷心希望這本書也能讓你在閱讀完的同時,懂得愛自己,並且把愛找出來。
一百年前,佛洛伊德、阿德勒與榮格並列三大心理學家,這三位大師都各自有著一段長長的孤單寂寞時期,這段期間,他們經歷了被排擠,被霸凌的歲月。換個說法,他們在討愛的過程裡,都遭遇了很難堪的挫折,被拒絕,並且傷痕累累。阿德勒小時候的佝僂病,不僅令他痛苦,即使兄弟姊妹願意跟他玩,卻還是會因為他行動不便而覺得麻煩,阿德勒的童年就有很深的自卑感。也因為這樣,他轉而喜歡在圖書裡讀書,後來他勇敢走出人生低潮,提出了超越自卑的理論;榮格的童年更為孤單,他只有一位小他九歲的妹妹,完全無法成為玩伴,媽媽又有精神疾病,他總是在小閣樓裡對著自己刻的木頭人說話。後來榮格就是因為不畏這樣的孤單寂寞,努力寫下所有的心緒與混亂,讓自己從精神危機中走出來;而佛洛伊德提出的性理論,更是讓當時人們訕笑排擠,他也依然能堅持他的學說,並且認真記錄自己的夢與慾望。不僅是這三位心理大師,幾乎每一位心理學者,在提出心理理論的背後,總是有著彷佛複製的故事。被排擠的孤單歲月,都在孤寂中成長,但是都能跳脫出來反觀自己,整理自己,並且覺得自己是值得被愛的,後來他們也都愛自己。他們的偉大在於說出了平凡人的心事,這種很深的孤單,很貼近現代人的心事,而且他們給了平凡人偉大的勇氣。
當我在人生裡遇到失落難堪的時刻,我都會想起他們走過的人生路。唯有跳脫出來認識自己,並且與自己和解,才能不失去自己,愛自己,找到自己的路,向前努力。而這些孤單寂寞被排擠的現象,我稱為「討愛凝滯點」,個個都彷佛在自己的討愛生命盒子裡給自己貼上了「不值得被愛」的標籤。但是大師們卻因為反觀自己,找到生命的缺憾,整理出生命的出口,進而提出能給困頓生命解答的理論。這樣堅毅的跳脫,使他們突破了自己的討愛凝滯點,反而利用生命力量,給自己最值得被愛的生命標籤。
本書雖名為《討愛勒索》,其實是希望大家能夠「討愛」,但「不勒索」,那怎麼做到呢?我現在要來說說這沈重的心事。在從事心理諮商數十年的歲月裡,我深刻看見了生命如何受傷,這些人雖然平凡,但是卻因為有著無比生命韌性而偉大。他們來諮商,就透露了他們想要好好為愛活下去的訊息,他們走到今天,也說明了他們使盡能使的力氣。但是,我也同時看見了他們深埋的焦慮與逃避,而這些都來自於生命裡不堪的討愛凝滯點,相對地,他們都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這些都是深埋心中的情緒地雷,也不知道誰會不小心踩到這顆未爆彈。
他們是如何埋下這顆未爆彈?只是因為討愛過程中,沒有得到相應的愛,於是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這種感覺很傷、很痛,自己不懂,也只能依著外在看見的方法討愛,除了討好,就是勒索,激烈一點甚至綁架。強制來的感情怎麼可能美好?認為自己不值得被愛,那潛意識當然就想藏起來,當然很怕被發現,焦慮伴著想逃避這樣的自己,於是深埋起來,變成了未引爆的心中地雷,一旦引爆,就會傷人傷己。而之所以埋下了地雷,是因為他們連自己都不愛,也不覺得自己值得被愛。
最近發生的台大兇殺案,張姓男子雖然預藏了電擊棒和強酸,卻也有可能並不需要拿出來,這看起來真像討愛勒索。而且報導說謝姓台大生講了一句「他不是台大的,趕他出去」,要求女保全趕人,張男這才突然失控,拿出強酸傷人。發展心理學家觀察小朋友的遊戲,其中最讓大家害怕的是這句話:「他不是我們這一國的,我們不要跟他玩」。為什麼這句話這麼具有強烈殺傷力,在這場兇殺案中,謝男有人陪同,保全也是謝男學校的人,而張男卻非常孤單,他「被排擠」的情緒地雷被踩爆了。
寫這本書,是因為我早看見了世間情感的種種傷害,往往無從理解,卻又一直無情循環,不懂為何不斷的進入討愛勒索、情感綁架裡。其實,都是只因為我們在討愛之前,沒有好好覺察心中深埋的討愛凝滯點,跟自己和解,認真先愛自己,拆除情緒地雷。
有一天晚上女兒要出門買東西,先生就說女兒穿太少,天太晚,不准她出門。女兒聽了不是很高興,堅持想要出門,先生怪女兒不聽話。爸爸跟女兒討愛,囉唆是想表達愛,但是女兒沒看懂。女兒覺得爸爸只會擔心她,爸爸不懂她已經會保護自己,爸爸也沒看懂。我於是在父女對話邊旁白,把他們之間的愛找出來。我在女兒面前跟先生說:「女兒想要你陪她出門」。先生果真轉身穿戴整齊要陪女兒出門;女兒也穿上外套遮住雙臂;女兒訝異於爸爸這愛的行動,歡喜出門去,還買回來一盒蛋糕。隔天,我談起這件事,先生說他沒想到女兒竟會說要他陪,他很喜歡這種感覺,先生覺得很多孩子可能不高興只會回答「算了,那就不要出門了」。其實女兒沒說要爸爸陪,但是在先生的下意識裡有著當時的畫面,以為是女兒說的。而女兒更高興爸爸原來不是只會囉唆,還會願意陪她。
我這個旁觀者只是看懂了「討愛」,凡是討愛背面,就是因為「值得被愛」。女兒值得被爸爸愛,所以爸爸不光是囉唆數落,而是想爭取在女兒心中有個愛的位置,因此爸爸討愛;爸爸值得被愛,女兒不是不聽爸爸管,而是想爭取爸爸心中有個愛的位置。所以「討愛」背面就是「值得被愛」,如果看得見討愛,一定也就認定自己的「值得被愛」,如此輕鬆地就把愛找了出來。所以,讓我們一起閱讀這本書吧,我想慢慢說,我們一起做練習,然後一起把愛找出來。希望閱讀這本書,我們大家都能討愛不勒索,讓討愛成為一種有價值的相愛力量。
內容連載
閱前篇
溫飽、溫暖、回應、交流、愛
自一九三○年代開始,心理學界大致相信生理需求是人類行為的動機,所以嬰兒是因為飢餓、口渴的生理需求,才需要依賴母親,而且所有的心理需求,都需要在生理需求滿足的基礎之上。但是二次大戰以後,一九四○年代開始,參與戰爭的國家產生了許多殘缺的家庭,有很多收容孤兒的機構。這些機構開始被研究者造訪,而其中心理學家最想研究這些被社會剝奪家庭的孩子,他們的生存與生活現象。國家社會正待重建,物質資源貧乏,那時候的機構大部分都很貧窮,一個人照顧八至十二個孩子,照顧者跟孩子之間也無法有什麼互動。一般六個月大的嬰兒,身體有更大的活動自由,可以開始許多肢體活動,開始與人交流。結果這些在孤兒院的六個月大一點的嬰兒,他們很少哭、很少發出喃喃聲音、身體姿勢僵硬,有人抱時,無法有順應的姿勢,感覺對於環境裡的人沒有太大興趣。並且住越久的孩子,越有情感創傷,很沒有安全的情感連結,因為他們的討愛是挫折的,他們已經有了絕對的絕望。這樣的二次大戰後背景,已經喚起心理學家重新思維,互動與交流對生命來說,是個重要而不可忽視的關鍵。到了一九五○年代,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的動物心理學教授哈洛(Harlow)則認為小孩對母親的依戀,不只是因為母親的餵養,因此從一九五七年到一九六三年間,承接一九四○年代的思維,作了一系列的實驗,他以將近三百隻的恆河猴為實驗對象,因為恆河猴比起以往常常用來作為實驗對象的老鼠或者鴿子,是更接近人類的靈長類。哈洛將恆河猴分成好多組的研究,他想瞭解生物需求與生存原則的真實狀況。
我之所以選擇哈洛的實驗研究發現,是因為我覺得回頭檢視這一段科學文明,雖然他的研究實驗不符合人道精神令人詬病,然而他的發現卻有著超越時代的深刻意義,喚醒我們重新檢視我們對於「愛」的認知與體悟。現在人類進入二十一世紀,科技帶來的方便,絕對不是以往人類所能想像的;然而,也有一些弊病,例如人類原來最需要擔心,名列第一名的竟然是跟自己攻擊自己有關,令醫學上束手無策的憂鬱症,這表示人類在「愛自己」這件事情上生病了;並且,世界各地也此起彼落的發生了許多恐怖攻擊,兇殺攻擊事件,這表示人類在「愛別人」這件事情上也生病了。
溫飽、溫暖、回應、交流、愛
自一九三○年代開始,心理學界大致相信生理需求是人類行為的動機,所以嬰兒是因為飢餓、口渴的生理需求,才需要依賴母親,而且所有的心理需求,都需要在生理需求滿足的基礎之上。但是二次大戰以後,一九四○年代開始,參與戰爭的國家產生了許多殘缺的家庭,有很多收容孤兒的機構。這些機構開始被研究者造訪,而其中心理學家最想研究這些被社會剝奪家庭的孩子,他們的生存與生活現象。國家社會正待重建,物質資源貧乏,那時候的機構大部分都很貧窮,一個人照顧八至十二個孩子,照顧者跟孩子之間也無法有什麼互動。一般六個月大的嬰兒,身體有更大的活動自由,可以開始許多肢體活動,開始與人交流。結果這些在孤兒院的六個月大一點的嬰兒,他們很少哭、很少發出喃喃聲音、身體姿勢僵硬,有人抱時,無法有順應的姿勢,感覺對於環境裡的人沒有太大興趣。並且住越久的孩子,越有情感創傷,很沒有安全的情感連結,因為他們的討愛是挫折的,他們已經有了絕對的絕望。這樣的二次大戰後背景,已經喚起心理學家重新思維,互動與交流對生命來說,是個重要而不可忽視的關鍵。到了一九五○年代,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的動物心理學教授哈洛(Harlow)則認為小孩對母親的依戀,不只是因為母親的餵養,因此從一九五七年到一九六三年間,承接一九四○年代的思維,作了一系列的實驗,他以將近三百隻的恆河猴為實驗對象,因為恆河猴比起以往常常用來作為實驗對象的老鼠或者鴿子,是更接近人類的靈長類。哈洛將恆河猴分成好多組的研究,他想瞭解生物需求與生存原則的真實狀況。
我之所以選擇哈洛的實驗研究發現,是因為我覺得回頭檢視這一段科學文明,雖然他的研究實驗不符合人道精神令人詬病,然而他的發現卻有著超越時代的深刻意義,喚醒我們重新檢視我們對於「愛」的認知與體悟。現在人類進入二十一世紀,科技帶來的方便,絕對不是以往人類所能想像的;然而,也有一些弊病,例如人類原來最需要擔心,名列第一名的竟然是跟自己攻擊自己有關,令醫學上束手無策的憂鬱症,這表示人類在「愛自己」這件事情上生病了;並且,世界各地也此起彼落的發生了許多恐怖攻擊,兇殺攻擊事件,這表示人類在「愛別人」這件事情上也生病了。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66折$238
-
新書71折$255
-
新書79折$284
-
新書79折$284
-
新書79折$285
-
新書79折$285
-
新書85折$306
-
新書88折$317
-
新書9折$324
-
新書$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