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瑞德約夫.南森小傳
弗瑞德約夫.南森(Fridtjof
Nansen,一八六一至一九三○年),極地探險家、科學家、外交家、人道主義者,一八六一年十月十日生於挪威的福祿恩(Fröen),父親是一名富裕的律師,母親則為活力充沛的貴族婦人,因學習滑雪而震驚當時的上流社會。從童年起,南森便渴望從事戶外探險活動。他大膽、吃苦、自信,兩歲時就學會滑雪,並喜歡在鄰近奧斯陸的家宅附近山林探索。二十歲從克里斯提納大學(克里斯提納即今奧斯陸)動物系畢業後,南森搭上了捕海豹船「維京號」(Viking),前往格陵蘭;他日後並將這四個月的探險經驗出版成書,名為《在北極打獵與冒險》(Hunting
and Adventure in the Arctic,一九二五年)。一八八二到一八八八年,他在卑爾根的自然史博物館擔任動物學負責人。
一八八八年,南森帶領一支六人探險隊,完成首次橫跨格陵蘭冰帽的壯舉。在《首次橫越格陵蘭》(The First Crossing of Greenland,一八九○年)一書中,他記錄了他們如何藉由滑雪板和雪橇穿越那片冰雪荒漠。「他描述他們如何走過那片未知的大冰帽,至今仍為最引人入勝的探險故事。」《紐約時報》這樣刊載。他隨後又以同一次探險為主題,寫了另一本書《愛斯基摩生活》(Eskimo
Life,一八九三年),有趣而生動地記錄了他在格陵蘭西海岸哥特哈布(Godthaab)地方,與當地原住民共同生活了一個冬天的經過,極富人類學研究價值。回到挪威後,南森被指定為奧斯陸大學動物學典藏部門的負責人,但他就任不久,隨即著手策劃一場著名的北極探險行動。
一八九三年七月二十四日,南森和經過仔細挑選的探險隊員朝新西伯利亞群島(New Siberian
Islands)出發。他們所搭乘的「法蘭姆號」(Fram)是一艘經過特殊防壓設計的船艦,共有三層外殼,可被凍在北極附近的冰塊中,然後隨著洋流漂至北極點。在探險過程中,當南森發現船艦可能無法漂流到他所預期的目的地時,他轉而嘗試以皮筏和狗拉雪橇攻占北極點。一八九五年四月七日,南森與同儕強森抵達北緯八十六度十四分,打破了當時人類的北行紀錄。《極北之旅》一書正是他對這場為期三年的探險生活的真情記述。《紐約時報》寫道:「故事從南森口中吐出,令人益發理解,他們的確是維京人的後代。」他隨後將此行所得的科學研究成果,發表在《一八九三至一八九六年挪威北極探險》(The
Norwegian North Polar Expedition, 1893-1896,一九○○至一九○六年)上,並於《在北霧中》(In Northern Mists,一九一一年)翔實記載了整個北極探險的歷史。
從那之後,南森開始對初具雛形的海洋學愈來愈感興趣。一九○○年,他參與了「麥可.薩爾斯號」(Michael Sars)探險船的活動,該船是挪威政府籌資興建的一艘海洋探險船。南森同時發展出許多對海洋學具有根本影響的研究方法,並將他有關海洋探索的發現,記錄在《北極盆地海洋學》(The Oceanography of the North Polar
Basin,一九○二年)、《北極水域》(Northern Waters,一九○六年)和《挪威海》(The Norwegian Sea,一九○九年)等諸多先鋒性著作當中。
南森在國際上的高知名度,逐漸將他帶往公職及人道主義的方向發展。一九○五年,他成為解除挪威與瑞典合併運動的領導者,並隨即出任挪威獨立後的第一任駐英大使。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他率領挪威代表團出席國際聯盟,並主持了戰俘回歸作業。此外,他還負責監管聯合國的俄羅斯救援計畫,並為當時的國際難民催生了所謂的「南森護照」。一九二二年,因人道方面的努力,南森獲頒諾貝爾和平獎,而一九三一年在日內瓦成立、以繼續推行南森職志為宗旨的「南森國際難民辦公室」(Nansen
International Office for Refugee)也曾獲頒同一獎項。南森在政治方面的著述不少,包括《挪威和挪威與瑞典的合併》(Norway and the Union with Sweden,一九○五年)、《俄羅斯與和平》(Russia and Peace,一九二三年)、《亞美尼亞與近東》(Armenia and the Near
East,一九二八年)、《穿越高加索到伏爾加》(Through the Caucasus to the Volga,一九三一年)等。
南森對探險的熱愛,終身不移。除了出版《在挪威野外運動的日子》(Sporting Days in Wild Norway,一九二五年)和《探險及其他論文集》(Adventure and Other Papers,一九二七年)外,他也對以觀測北極氣象為目的的汽船之旅甚感興趣。他在一九二九年訪問美國時,曾以「北極為何再度呼喚我」(Why the Arctic Calls Me
Again)為題,發表演說。
南森於一九三○年五月十三日因為心臟病驟逝。《紐約時報》寫道:「一名人類最佳的友人,最無懼、慷慨、俠義的勇士,昨天在奧斯陸過世。」海軍少將理查.拜德(Richard E. Byrd)從地球另外一端提到:「所有探險者都將因南森之死而悲痛,他是所有探險家的導師,也是歷史上最富浪漫精神的人物之一。」
最近著手為他立傳的羅蘭.亨特福(Roland Huntford)寫道:「南森是從北國冷霧中升起的異數,現代歷史的塑造者。他是現代極地探險之父……他進入極地,以英雄之姿重生。他強有力地激勵人們追隨他而去。他打開了所謂極地探險的英雄時代。他的後繼者嘗試以他的形象塑造自己。阿蒙森(Roald Amundsen)、沙克爾頓(Ernest Shackleton)和史考特(Robert
Falcon Scott)等南極探險英雄,全都是他的傳人……他那跨領域的偉大成就,具體實現了文藝復興時期的『全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