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脫的智慧

解脫的智慧
定價:250
NT $ 175 ~ 332
  • 作者:周慶華
  • 出版社:華志文化
  • 出版日期:2017-11-07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5636921
  • ISBN13:9789865636920
  • 裝訂:平裝 / 256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解脫是因為有繫縛,而繫縛要靠自我終極的去縛擔負,在歷事中折衝成長,最後才能得著實質的解脫。

  當代人都在渴望尋求自在解脫,但在精神浩瀚的領域中,以常人一己能力難以理出自己的智慧方法與修持途徑。因此,希望讀者從本書中體悟到適度學習的答案,打開了一扇生命智慧之窗。

  我們在面對或應付事物時也有如爭鬥的苦況,自然就不妨據此而研思超卓的法則,既能有成就來自我安慰,又能減少人生的損耗,不啻是經驗可珍且餘情可感,而此去一路風光,再美好也不過。這總說是生命的解脫,而解脫則需要智慧。

  解脫是一種無繫縛狀態。而人不論是像佛那樣生死俱泯,還是成就仁聖美名或逍遙盛稱後放下,或是如神一般救治世界後隱去,不啻都處在那狀態中,這樣的人生也可以說已了無遺憾。但它需要相應的智慧,才能逐漸趨入。

  這種智慧,必須蘊蓄自對人情世事的通透練達,而能有效的自我超升後,實質的解脫才有機會朗現。至於解脫後還要再解脫,所需的智慧則更屬高檔。這些資源,是本書率先提供的,取用參鏡的人一旦上手了,前途就會一片光明。

本書特色

  蘊蓄生命相關的智慧,才會看見前面的坦途。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周慶華


  文學博士,曾任臺東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現已退休。
  出版有《佛學新視野》、《走訪哲學後花園》、《文化治療》,《後宗教學》、《死亡學》、《靈異學》、《後佛學》、《生態災難與靈療》、《身體權力學》、《反全球化的新語境》、《新時代的宗教》等六十多種。
 
 

目錄

序言

第一篇:誰綁住你
1.解脫的前提
2.去縛還需繫縛人
3.繫縛人的衍化
4.終極的困境
5.脫困需要智慧

第二篇:解脫是怎麼一回事
1.無繫縛狀態
2.痛苦煩惱的總消除
3.在境中起作用
4.沒有最後的極境
5.直到生死了結

第三篇:解脫的智慧從那裏來
1.智慧的特徵
2.稟靈時就局部內具
3.自我強學和歷事促發
4.關鍵處有外力協助
5.不斷調適精進

第四篇:不同文化系統的解脫進路
1.現存三大文化系統
2.創造觀型文化重在成神
3.緣起觀型文化為了體證佛
4.氣化觀型文化歸結於依仁合道
5.終極關懷的現時意義較量

第五篇:相關智慧發用在那些地方
1.應時切事
2.包山包海無所不可
3.列一張清單
4.從檢核中突進
5.錯失可以從新出發

第六篇:終極的了生脫死如何可能
1.問題的起點
2.真正的終極難以想像
3.相對終極的可能性
4.生的有意義和死的有價值
5.自我負責到底

第七篇:克服死亡的憂慮
1.一般憂慮死亡的狀況
2.樂觀的人又在反諷死亡毋須憂慮
3.遺忘和轉移是最便捷方法
4.靈性修行可以長久撐持
5.最好靠意義治療再向上一路

第八篇:消除靈異妨生的恐懼
1.靈異的存在
2.會妨生的靈異舉隅
3.相敬兩安和無求自高
4.修鍊以便護體
5.杜絕終究在練才全身

第九篇:怎樣因應功名的引誘
1.未了義
2.功名和才藝的分際
3.有權力的陷阱
4.變調難和
5.必要時放它過去

第十篇:對待錢財的方式
1.最低需求
2.多了的弊病
3.施捨終非菩提道
4.社會福利還有別的辦法
5.清貧且高貴的過活

第十一篇:愛欲的煩惱如何了卻
1.愛欲是生物本能
2.制約在社會和經濟學定律
3.纏綿悱惻到幾時
4.被愛欲捆綁的後果
5.了卻的途徑

第十二篇:解開親情的困局
1.世人都在迷親情
2.親情的糾葛
3.經常縹緲有如雲霓
4.放不下的仍得自行擔去
5.不再執著才能解脫

第十三篇:另類塵世急迫感的應對
1.緣何急迫
2.中西不同調
3.西式的塵世急迫感
4.相關急迫感的後遺症
5.應對在淡化原罪觀

第十四篇:撥除靈療的迷霧
1.從靈異到靈療
2.靈療的系統差別
3.靈療和權力的糾纏
4.療效的問題
5.迷霧終須掃除

第十五篇:搬開全球化的絆腳石
1.地球在發燒
2.騎虎難下和盲目跟隨
3.能趨疲前的掙扎
4.解脫的全面障礙化
5.搬開絆腳石的最近期待

第十六篇:生態災難是最新的解除對象
1.人定勝天狂想曲
2.後遺症頻傳的警訊
3.靈界可能的介入仲裁
4.亡羊補牢不如源頭禁絕
5.遠離災難好解脫

第十七篇:知識增加時的態度
1.有知和無知的差異
2.分辨那一系的知識大有關係
3.知識增加的可能狀態
4.用知識傲人的盲點
5.轉解脫的關鍵

第十八篇:倫理道德的跨世承擔
1.直通解脫路
2.重點在跨世承擔
3.不能跨世承擔的後果
4.修正的新取向
5.零負嘗試

第十九篇:昇華美感為解脫生命的另一蘄向
1.美感也要來軋一腳
2.真善美比一比
3.藝術和文學化的人生
4.底定於意象和事件的技藝
5.從昇華美感到生命解脫

第二十篇:解脫後的解脫智慧
1.回看解脫路
2.解脫了還要解脫
3.無盡期的原因
4.想像解脫再解脫的樣貌
5.增上智慧
 
 

序言

  威爾斯民間流傳一則故事,說有交戰中的兩個國王下著棋,而他們的軍隊就在附近廝殺。每當某個國王吃掉一個子,信使就來通知另一個國王他失去了一員大將或一支精銳部隊。最後當某個國王「將死」對方,渾身是血的信使搖搖晃晃走來向敗北的國王稟報:「我軍大敗潰退,陛下已經失去了您的王國!」

  這個故事所以奇特,在於它蘊涵著心電感應、神靈通使和戰爭遊戲化等創意訊息,而為其他文本所罕見。故事本身固然是略帶荒誕性質,但我們也不必追問那是如何可能的;反倒要為它所顯現「當場無硝煙」的生死對奕,致上幾分敬意,畢竟它已超出一般世事經營的太多。

  就是因為有這類高明的決戰典範在列,所以我們在面對或應付事物時也有如爭鬥的苦況,自然就不妨據此而研思超卓的法則,既能有成就來自我安慰,又能減少人生的損耗,不啻是經驗可珍且餘情可感,而此去一路風光,再美好也不過。這總說是生命的解脫,而解脫則需要智慧。

  對於解脫智慧的生成,不敢說沒有命定成分。但如果要把它全然歸諸命定,那麼人的主體潛能和力學奮進等現象就會無處掛搭,想必不是常理所能容受。好比范縝跟南齊竟陵王子良辯論因果所說的「人之生,譬如一樹花,同發一枝,俱一開蒂。隨風而墜,自有拂簾幌,墜於茵席之上;自有關籬牆,落於糞溷之側。墜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糞溷者,下官是也。貴賤雖復殊途,因果竟在何處」,這表面是在反世俗因果論,實際卻是自己又製造了另一種因果論,命定觀依然濃厚。這種命定觀,一方面否定現世機遇晉身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見棄了他世形勢翻轉的運會,都不算是好說詞。因此,講解脫,就得一併肯定我們能够蘊蓄相關的智慧,才會看見前面的坦途。

  從解脫計慮到實質解脫的歷程,在通達上遲速不一。識見佳的人,很快就能上路往前直奔;相對的,識見不佳的人,只好一再的等待而延誤契機。當中的關鍵,就在於自己能否分辨所要解脫的屬性,以及如何置身於眼前的環境和怎樣發用各種先備的經驗等,這些在在都會考驗著一個人是否有機緣走上解脫路。

  有個故事說,一天黃昏,澳洲某處海灘,有位老先生拄著拐杖在散步,遇見一名小女孩。他看到她不斷撿起沙灘上的東西往海裏扔,不禁好奇地問;「小妹妹,你在打水漂嗎?」小女孩回答;「不是,我發現沙灘上有好多海星,擔心明天一早太陽出來,牠們會被曬死,所以把牠們送回海裏。」這位老人聽後,笑笑的說:「你別傻了。這條海岸有多長,海星有多少,憑你一個人怎麼可能救活所有的海星?」但小女孩並沒有理會,她又撿起一隻海星拋入海中,然後說:「我知道我不可能救活所有的海星,但我知道當我撿起這一隻海星丟進海裏的時候,我已經改變了牠的命運。」這很受一些熱中世道者的喜愛,將它引來鼓勵大家要向那名小女孩一樣當個社會的發光體。但我們看小女孩的行為卻有很多疑點:首先,海星爬上海灘,只是為了透氣,等漲潮牠們就會返回海底,根本不必為牠們的生死憂慮。其次,隨意撿起海星向海裏擲去,這不但剝奪牠們漫步遊逛的樂趣,還可能嚴重摔傷牠們。再次,當事人做了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卻自以為功德無量,倘若推擴開來大家紛紛稟此習性到處干涉世事,那麼所會橫遭強迫改變卻又頹敗不可收拾的情況一定不少。這都原是以一己私意輕易壞事的結果,豈能將它奉為圭臬而勤加仿效?

  其實,這正是西方創造觀型文化所蘊不當成神解脫的演出縮影,渾然不知這世上還有東方緣起觀型文化所見體證佛和氣化觀型文化所見依仁合道的解脫形態,它們都不務此過度涉入或干預世道,比較可以緩和人間的衝突和對萬物的暴力支配。而這在當今全世界一體西化的畸形混亂關卡,更有待予以召喚來重整出發,以挽救生態和人命的危機。

  此外,還有連帶的解脫智慧得隨著探取研練。它所分布要應驗的,包括克服死亡的憂慮、消除靈異仿生的恐懼、因應功名的引誘、善於對待錢財、了卻愛欲的煩惱、解開親情的困局、應對另類塵世急迫感、撥除靈療的迷霧、搬開全球化的絆腳石、解除最新的生態災難、有效應付知識的增加、跨世承擔倫理道德、昇華美感為解脫生命另一蘄向和熟悉解脫後還要再解脫等。這樣揉融勤快的行去,最後不著實解脫也很難。

  我以一個困知勉行且略有心得者的身分,前包後夾的發踪細論相關解脫智慧的課題,用意也無非想看到紛亂如麻的世事能因大家的努力,匯集成果而逐漸使它秩序化;同時對於個別人的安身立命,也因有高格自理能耐而日漸昇華美化。因此,書的篇幅雖然不算長到可以再多統括一些旁衍的隱微課題,但關係生命解脫所該具有的智慧大體上已盡力備列了,無妨同好可以就近汲引參鏡,以便有利於自己人生的開展。
 
周慶華
 

內容連載

第一篇:誰綁住你
 
有沙彌道信,年始十四,來禮師(僧璨)曰:「願和尚慈悲,乞與解脫法門。」
 
師曰:「誰縛汝?」曰:「無人縛。」曰:「何更求解脫乎?」信於言下大
 
悟。」(道原纂《景德傳燈錄》卷三)
 
1.解脫的前提
 
我們可以想像,一個人受到了脅迫或身陷險境,他一定會有逃離的念頭;而把一個人捆綁或投入牢籠,也可以確信他的脫困欲望會更為強烈,這些可能的狀況也就是前面那個求解縛故事的由來。
 
雖然如此,解縛在禪師那裏卻被當成是自惹的:自己繫縛自己,然後跑去求人解縛,矛盾不言可喻。因此,當他一反問,對方突然領悟原因所在,也就自動解除了困惑。而依此類推,當你問「如何是淨土」或「如何是涅槃」,禪師就會答以「誰垢汝」或「誰將生死與汝」,從而把一切迷亂歸諸問者一心的作用。但我們看,情況並不是可以這樣一概而論。
 
比如說,我們會生病、要為三餐勞碌、亟想出人頭地,甚至忙於應付天災地變人禍等,這種種身心的折騰和煎熬,倘若硬要說都是自己惹來的,那也很好辦,我們只要念頭一轉,痛苦煩惱就會消失於無形。但實情卻不是這麼簡單,我們的確要深陷在網罟中,不斷地嘗受各種凌礫波折,沒那麼容易單憑去除意念就化解得了。再說你可以全然無感無應,保持自我不迎不將的生命形態,但那是得由別人為你擔待才能够的,痛苦煩惱都是家人或友朋在承受,這世間一樣會有無窮盡的困縛存在。
 
不過,話說回來,凡事自己有辦法調適得宜,再多的痛苦煩惱都可以排解,不然也會減到最低程度。這麼一來,解脫一事仍然要回到自我的心理能動上。於是這裏就有了一個雙前提式的邏輯:解脫是因為有繫縛,而繫縛要靠自我終極的去縛擔負,在歷事中折衝成長,最後才能得著實質的解脫。
 
2.去縛還需繫縛人
 
在這種情況下,提出「誰綁住你」的問題後所攸關解脫的思維就是:綁住你的可能是別人,也可能是自己;而不論如何,別人都無法幫你解脫,因為前者你已先有被別人綁住的條件,而後者實際綁住你的是自己,繫縛終究得回返來自我鬆綁。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
    $175
  2. 新書
    79
    $198
  3. 新書
    79
    $198
  4. 新書
    79
    $198
  5. 新書
    85
    $213
  6. 新書
    9
    $225
  7. 新書
    $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