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學歷史博士,因熱愛音樂在一場大賽獲獎後成為一名專業歌唱家,擅長演唱舒伯特、舒曼、布瑞頓等作曲家的藝術歌曲。對歌曲獨到見解及纖細敏銳的詮釋,被英國《留聲機雜誌》譽為「令人難以忘懷的演出」,更是當代演唱《冬之旅》第一把交椅。 本書《Schubert’s Winter Journey: An Anatomy of an
Obsession》,被《經濟學人雜誌》入選為2015年度好書。
在這本書裡,我想把每一首歌都當成一個平台,以探索其源流;把作品放在歷史的脈絡中,但也在當代、在故紙堆裡尋索意料之外的新連結——文學、視覺、心理學、科學與政治。從音樂的角度來分析勢不可免,但這本書並不是有系統的《冬之旅》指南,這種書已經很多了。我沒有資格在這個音樂學的傳統下分析音樂——我沒在大學或音樂學院念過音樂——這對我有其不利之處,但說不定也是個方便之處。庫克(Nicholas
Cook)探討「在聽者的經驗與以理論術語描述或解釋之間的分歧」(出自他的精彩研究《音樂、想像與文化》(Music, Imagination and
Culture))。實驗證明,即使是受過專業訓練的音樂家聽到音樂的時候,也不見得會從技術的角度來分辨其形式;對大部分的我們來說,除非是刻意分析,否則我們對音樂的注意是時斷時續、甚至是漫不經心的,而不是一味側重理論——就算我們聽的是一首屬於偉大傳統、雄辯滔滔的曲子,例如一首貝多芬的交響曲或是巴哈的賦格曲。像《冬之旅》這樣結構零散的作品——共有二十四首歌曲,堪稱第一個、也是最偉大的概念專輯——其中會有一些不斷出現的模式或是和聲設計值得點出;但我的做法或許可稱之為「現象學模式」,追索聽者與表演者承載文化訊息的主觀軌跡,而不是為轉調、終止式或根音位置作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