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這本書以少年錢穆在常州府中學堂的軼事作為引子,縷述錢穆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大和新亞書院等院校的關係,以及他晚年在台灣講學和往來港、台兩地的情況。《國史大綱》體大思精,《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卓識專深,其《秦漢史》亦為不可多得的斷代史著作,錢穆史學的規模已然具備;《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國思想史》和《中國史學名著》等,均屬大師小著,廣為人知,其歷史文化精神亦流露無遺。錢穆早期著作《國學概論》較為治史者所忽略,五十四冊的《錢賓四先生全集》如何讀起,著者為你一一道來,兼及當年新亞書院諸大師一時無兩的學術氣象。近年中國內地出版錢穆著作、傳記和有關專書日漸增加,益見錢穆史學的生命力及其傳播情形。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周佳榮
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士,廣島大學文科碩士,香港大學哲學博士。從事教學工作多年,致力推廣中國文化,曾任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系主任、當代中國研究所所長,現為近代史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林思齊東西學術交流研究所研究計劃統籌及歷史系兼任教授。已刊著作多種,包括《中國歷代史學名著快讀》、《人物中國歷史》、《中國醫學史辭典》、《明清小說:歷史與文學之間》、《言論界之驕子:梁啟超與新民叢報》、《從翰林到教育家:蔡元培及其事業》、《開明書店與五四新文化》等。
周佳榮
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士,廣島大學文科碩士,香港大學哲學博士。從事教學工作多年,致力推廣中國文化,曾任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系主任、當代中國研究所所長,現為近代史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林思齊東西學術交流研究所研究計劃統籌及歷史系兼任教授。已刊著作多種,包括《中國歷代史學名著快讀》、《人物中國歷史》、《中國醫學史辭典》、《明清小說:歷史與文學之間》、《言論界之驕子:梁啟超與新民叢報》、《從翰林到教育家:蔡元培及其事業》、《開明書店與五四新文化》等。
目錄
○○一 序
第一篇 從小學教師到北大教授──趁青春,結隊向前行
○○六 第一章 青少年時代:讀書和教學經驗
○二七 第二章 《國學概論》及《先秦諸子繫年》
○四四 第三章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導讀
第二篇 從西南聯大到香港新亞──十萬里上下四方,俯仰錦繡
○七○ 第四章 《國史大綱》及其時代
○八一 第五章 新亞時期的大師風範
○九九 第六章 別樹一幟的文化學著作
第三篇 從文化弘揚到國學傳承──廣大出胸襟,悠久見生成
一一四 第七章 《朱子新學案》及錢穆晚年學術活動
一一九 第八章 史學與文化、《論語》與孔子
一二八 第九章 《錢賓四先生全集》如何讀起
一五一 註 釋
一五六 附錄一 錢穆著作簡要說明
一六八 附錄二 錢穆生平簡略年表
一七六 參考書目舉要
第一篇 從小學教師到北大教授──趁青春,結隊向前行
○○六 第一章 青少年時代:讀書和教學經驗
○二七 第二章 《國學概論》及《先秦諸子繫年》
○四四 第三章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導讀
第二篇 從西南聯大到香港新亞──十萬里上下四方,俯仰錦繡
○七○ 第四章 《國史大綱》及其時代
○八一 第五章 新亞時期的大師風範
○九九 第六章 別樹一幟的文化學著作
第三篇 從文化弘揚到國學傳承──廣大出胸襟,悠久見生成
一一四 第七章 《朱子新學案》及錢穆晚年學術活動
一一九 第八章 史學與文化、《論語》與孔子
一二八 第九章 《錢賓四先生全集》如何讀起
一五一 註 釋
一五六 附錄一 錢穆著作簡要說明
一六八 附錄二 錢穆生平簡略年表
一七六 參考書目舉要
序
序
這本書的撰著,緣起於新亞研究所主辦「誠明講堂」,邀我於二○一六年九月至十月間,作「錢穆史學導論四講」。這並非容易處理的課題,一則錢穆先生著作宏富,貫串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文化;二則香港學界前輩眾多,我向來不在錢穆研究專家之列。由於盛情難卻,後來還是應承了,原因有三:首先,我畢業於新亞書院歷史系,錢穆先生的著作算是看過不少;其次,我有多位老師是錢門弟子,他們時常講述錢穆先生的事跡和見解;再者,錢穆先生晚年幾次來港,我都有機會藉領教益。距離雖然遠了一點,倒是認識得比較清晰的。
一九六九年我投考香港中文大學的時候,崇基學院、新亞書院、聯合書院都發信安排我去面試,結果我選了新亞書院歷史系,原因是入學時只需繳交一個月學費和一個月按金,當時我家境貧困,崇基學院和聯合書院都要繳交半年學費和一個月按金,我實在負擔不起。後來得悉這是錢穆先生定下來的德政,他說新亞書院以窮學生居多,逐個月交學費較適宜,至今我還心存感激。
三十多年來,我一直在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任教,包括中國歷史通論和專題、北宋史、明史、近三百年學術史、近代思想史和文化史等,涉獵稍廣。在大學講課較重視研究,不妨稱之為「院校史學」;與此同時,我常應邀到書店、博物館等公共場所演講,對象不同,較為注意深入淺出和引起聽眾對歷史文化的興趣,用梁啟超的說法,這叫做「民間史學」。其實院校史學與民間史學並無矛盾,只是內容程度和表達方法有異而已;把兩者結合起來,就接近「文化史學」了。我常樂此不倦,遊走於大專院校和文化場所之間,日子久了,似乎成為我自己的一套治史方式。我一直認為,研究歷史是很寂寞的工作,往往要關起門來或鑽進圖書館才做得專注,討論學問則宜開放,經常找些志同道合的人切磋;如果要把研究得來的學問知識傳揚開去,撰寫普及性質的著作是一個途徑,多在公共文化場所發表講話,也是史學工作者份內的事情。
本書編排,大致按照錢穆史學著作出版的先後次序,分為九章,從錢穆的少年時代講起,直至晚年為止,重點是在北京大學任教時期至來香港創辦新亞書院的經過,書名副題原擬定為「從北大到新亞」,後來覺得「兩岸三地傳承」較為貼切,更能凸顯錢穆史學的氣象。有一點必須指出,就是研究錢穆史學不但要看他的著作,還要把他的見解與近代中國時代變遷以及錢穆個人的文化活動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才可以較貼切地了解錢穆的治史精神。
如上所述,我對錢穆先生的認識,並非純粹的學術鑽研的結果,而是概括地把歷史文化與時代變遷綜合起來加以考察,但段落式的痕跡仍明顯可見。不揣謭陋,拋磚引玉,難免有很多未盡妥善之處,敬請專家學者見諒。
周佳榮 謹識
二○一七年四月十六日
這本書的撰著,緣起於新亞研究所主辦「誠明講堂」,邀我於二○一六年九月至十月間,作「錢穆史學導論四講」。這並非容易處理的課題,一則錢穆先生著作宏富,貫串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文化;二則香港學界前輩眾多,我向來不在錢穆研究專家之列。由於盛情難卻,後來還是應承了,原因有三:首先,我畢業於新亞書院歷史系,錢穆先生的著作算是看過不少;其次,我有多位老師是錢門弟子,他們時常講述錢穆先生的事跡和見解;再者,錢穆先生晚年幾次來港,我都有機會藉領教益。距離雖然遠了一點,倒是認識得比較清晰的。
一九六九年我投考香港中文大學的時候,崇基學院、新亞書院、聯合書院都發信安排我去面試,結果我選了新亞書院歷史系,原因是入學時只需繳交一個月學費和一個月按金,當時我家境貧困,崇基學院和聯合書院都要繳交半年學費和一個月按金,我實在負擔不起。後來得悉這是錢穆先生定下來的德政,他說新亞書院以窮學生居多,逐個月交學費較適宜,至今我還心存感激。
三十多年來,我一直在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任教,包括中國歷史通論和專題、北宋史、明史、近三百年學術史、近代思想史和文化史等,涉獵稍廣。在大學講課較重視研究,不妨稱之為「院校史學」;與此同時,我常應邀到書店、博物館等公共場所演講,對象不同,較為注意深入淺出和引起聽眾對歷史文化的興趣,用梁啟超的說法,這叫做「民間史學」。其實院校史學與民間史學並無矛盾,只是內容程度和表達方法有異而已;把兩者結合起來,就接近「文化史學」了。我常樂此不倦,遊走於大專院校和文化場所之間,日子久了,似乎成為我自己的一套治史方式。我一直認為,研究歷史是很寂寞的工作,往往要關起門來或鑽進圖書館才做得專注,討論學問則宜開放,經常找些志同道合的人切磋;如果要把研究得來的學問知識傳揚開去,撰寫普及性質的著作是一個途徑,多在公共文化場所發表講話,也是史學工作者份內的事情。
本書編排,大致按照錢穆史學著作出版的先後次序,分為九章,從錢穆的少年時代講起,直至晚年為止,重點是在北京大學任教時期至來香港創辦新亞書院的經過,書名副題原擬定為「從北大到新亞」,後來覺得「兩岸三地傳承」較為貼切,更能凸顯錢穆史學的氣象。有一點必須指出,就是研究錢穆史學不但要看他的著作,還要把他的見解與近代中國時代變遷以及錢穆個人的文化活動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才可以較貼切地了解錢穆的治史精神。
如上所述,我對錢穆先生的認識,並非純粹的學術鑽研的結果,而是概括地把歷史文化與時代變遷綜合起來加以考察,但段落式的痕跡仍明顯可見。不揣謭陋,拋磚引玉,難免有很多未盡妥善之處,敬請專家學者見諒。
周佳榮 謹識
二○一七年四月十六日
內容連載
第一篇 從小學教師到北大教授──趁青春,結隊向前行
錢穆(一八九五—一九九○年)是二十世紀中國著名歷史學家,十八歲時家貧輟學,矢志自修,擔任小學教師十年、中學教師八年,其間努力撰述,而以〈劉向歆父子年譜〉一文引起學界注意。三十七歲時起任教燕京大學、北京大學,並在清華大學兼課,備受學生歡迎。一九三五年出版《先秦諸子繫年》,一九三七年出版《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奠定了他在學界的地位,這兩本巨著的成就和影響是很深遠的。教學工作與學術研究齊頭並進,是錢穆人生的第一個階段。經過三十年的艱苦奮鬥,終於成為一個散發光芒的年輕歷史學家。
錢穆自少年時代開始,即廣泛閱讀中國古籍,尤愛唐宋韓柳及清代桐城派古文,其間漸趨於學術研究。壯年以後,乃集中於向史學領域發展。早期成績偏在考證工夫,中年起以通識性論著為重,涉獵範圍包括政治、地理、社會、經濟各方面,而學術思想一直為貫串歷代演變的主要脈絡。
錢穆生於清朝在甲午一役中戰敗、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之年,此後的中國,經歷了戊戌變法、八國聯軍之役,辛亥革命爆發,在民國建立後,復有軍閥混戰、北伐戰爭,至一九三○年代,更面臨日本一連串侵華舉動,與此同時是中國全民艱苦的抗日戰爭。
錢穆撰詞的《新亞校歌》第三段:「手空空,無一物,路遙遙,無止境。亂離中,流浪裏,餓我體膚勞我精。艱險我奮進,困乏我多情,千斤擔子兩肩挑,趁青春,結隊向前行。……」可以說是這個階段的寫照。
第一章 青少年時代:讀書和教學經驗
錢穆幼時在祖父和父親的熏陶下成長,小學及中學接受新式教育,其後輾轉在幾間中小學任教,長達十八年之久。他本着自學精神,不斷地堅持讀書治學,終於揚名學界,成為大學教授。錢穆讀書時,受到一位老師呂思勉的啟迪;任教中小學期間,梁啟超著作對他的影響很大。
錢穆(一八九五—一九九○年)是二十世紀中國著名歷史學家,十八歲時家貧輟學,矢志自修,擔任小學教師十年、中學教師八年,其間努力撰述,而以〈劉向歆父子年譜〉一文引起學界注意。三十七歲時起任教燕京大學、北京大學,並在清華大學兼課,備受學生歡迎。一九三五年出版《先秦諸子繫年》,一九三七年出版《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奠定了他在學界的地位,這兩本巨著的成就和影響是很深遠的。教學工作與學術研究齊頭並進,是錢穆人生的第一個階段。經過三十年的艱苦奮鬥,終於成為一個散發光芒的年輕歷史學家。
錢穆自少年時代開始,即廣泛閱讀中國古籍,尤愛唐宋韓柳及清代桐城派古文,其間漸趨於學術研究。壯年以後,乃集中於向史學領域發展。早期成績偏在考證工夫,中年起以通識性論著為重,涉獵範圍包括政治、地理、社會、經濟各方面,而學術思想一直為貫串歷代演變的主要脈絡。
錢穆生於清朝在甲午一役中戰敗、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之年,此後的中國,經歷了戊戌變法、八國聯軍之役,辛亥革命爆發,在民國建立後,復有軍閥混戰、北伐戰爭,至一九三○年代,更面臨日本一連串侵華舉動,與此同時是中國全民艱苦的抗日戰爭。
錢穆撰詞的《新亞校歌》第三段:「手空空,無一物,路遙遙,無止境。亂離中,流浪裏,餓我體膚勞我精。艱險我奮進,困乏我多情,千斤擔子兩肩挑,趁青春,結隊向前行。……」可以說是這個階段的寫照。
第一章 青少年時代:讀書和教學經驗
錢穆幼時在祖父和父親的熏陶下成長,小學及中學接受新式教育,其後輾轉在幾間中小學任教,長達十八年之久。他本着自學精神,不斷地堅持讀書治學,終於揚名學界,成為大學教授。錢穆讀書時,受到一位老師呂思勉的啟迪;任教中小學期間,梁啟超著作對他的影響很大。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電子書7折$280
-
新書72折$288
-
新書79折$316
-
新書79折$316
-
新書85折$340
-
新書9折$360
-
新書9折$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