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作者多年來評論與述介的文章,凡十九篇,分為三卷;既有對個別著名作家的剖析,兼備理論、情趣;也有中外文類、文學觀念、電影、繪畫的釐定與澄清,其中且有對文學藝術精神的探究,時而呈現對香港對歷史的關懷。文字優美凝練,筆調幽默、從容,處處可見卓識博聞。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何福仁
香港出生、成長。香港大學畢業。曾參與編輯《四季》,與朋友創辦《羅盤》詩刊、《大拇指周報》、《素葉文學》。著有詩集《龍的訪問》、《如果落向牛頓腦袋的不是蘋果》(獲第四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詩組首獎)、《飛行的禱告》;散文集《再生樹》、《書面旅遊》、《上帝的角度》、《那一隻生了厚繭的手》(獲二○一六年「第九屆香港書獎」);與西西對話集《時間的話題》(獲第四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文學評論組推薦獎)。另編撰《浮城1‧2‧3》、《議論文選讀》、《歷史的際會——先秦史傳散文新讀》。
何福仁
香港出生、成長。香港大學畢業。曾參與編輯《四季》,與朋友創辦《羅盤》詩刊、《大拇指周報》、《素葉文學》。著有詩集《龍的訪問》、《如果落向牛頓腦袋的不是蘋果》(獲第四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詩組首獎)、《飛行的禱告》;散文集《再生樹》、《書面旅遊》、《上帝的角度》、《那一隻生了厚繭的手》(獲二○一六年「第九屆香港書獎」);與西西對話集《時間的話題》(獲第四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文學評論組推薦獎)。另編撰《浮城1‧2‧3》、《議論文選讀》、《歷史的際會——先秦史傳散文新讀》。
目錄
卷一:閱讀西西
008 書寫的阿堅──讀《哀悼乳房》
014 《候鳥》:記憶一些西西
068 像她們這樣的兩個女子──析論〈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和〈感冒〉中的「我」
095 解讀《我的喬治亞》
卷二:談文說藝
146 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讀杜杜《另類食的藝術》
149 孤寂的真相──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一個遇難者的故事》
172 最受歧視的文體──散文的話題
180 形與神之論──散文的話題
193 博特羅:吹了氣的藝術
201 從稱象到稱煙
206 理念和現實之間──談電影《浮世戀曲》裏的兩種語言
217 他拍了一齣自己不懂得的電影──對陳果拍《我城》的回應
227 那些流失了的意識
卷三:詩與胡說
252 一首看的現代情詩
258 詩與雄辯
276 聞一多的〈也許〉並非寫女兒立瑛
286 悼亡的佚詩及其他
293 許多個香港
300 給鄭和
312 後記
008 書寫的阿堅──讀《哀悼乳房》
014 《候鳥》:記憶一些西西
068 像她們這樣的兩個女子──析論〈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和〈感冒〉中的「我」
095 解讀《我的喬治亞》
卷二:談文說藝
146 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讀杜杜《另類食的藝術》
149 孤寂的真相──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一個遇難者的故事》
172 最受歧視的文體──散文的話題
180 形與神之論──散文的話題
193 博特羅:吹了氣的藝術
201 從稱象到稱煙
206 理念和現實之間──談電影《浮世戀曲》裏的兩種語言
217 他拍了一齣自己不懂得的電影──對陳果拍《我城》的回應
227 那些流失了的意識
卷三:詩與胡說
252 一首看的現代情詩
258 詩與雄辯
276 聞一多的〈也許〉並非寫女兒立瑛
286 悼亡的佚詩及其他
293 許多個香港
300 給鄭和
312 後記
內容連載
1
西西,原名張彥,原籍廣東中山,一九三七年十月生於上海浦東。1初名張燕,因祖父認為燕子長大後離家不顧,意頭不好,乃轉燕音為彥。西西在一首詩〈家族樹〉中自言外祖母的外祖母,原籍西班牙,所以皮膚黝黑,長着女巫式折曲鼻樑,而母親的膚色輪廓就是那樣。她沒有折曲的鼻樑,並不太像她的母親,反而她的大妹,成年後愈長愈像。不過西西遺傳了黝黑的皮膚,童年時,鄰居當她是印度人,長大後,她到中東旅行,披上面紗,露出大眼睛,貝都因人(Bedouin)沒當她是外人。中學時,洋老師派她演出莎劇《威尼斯商人》,演甚麼角色?那個猶太商人。
這一陣,朋友叫我一塊玉。我說,呵,我可有個一塊「玉」的故事:讀中學的時候,班主任有一天把我叫去,另外還有其他班的同學,說是讓我們演個戲,慶祝校慶。戲目是《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亞作品。全班同學,只我一人入選,回到班上,我很神氣,老師是英國人,找我演戲,自以為是由於英文比別人強。
角色派下來,原來找我演糟老頭子猶太商人,硬要割切小伙子一塊肉。我人很瘦,又天生黑炭一般,扮糟老頭子根本不用化妝。戲演過後,同學都叫我一塊肉。一塊肉和一塊玉,粵語同音。
我從小就是黑炭,母親自稱黑牡丹,我自認一塊炭。一塊炭也有故事:母親上街,一出門坐上三輪車,我就在車後追趕,當然追不上,一面哭一面自己走回家。好心的過路人看見了,就說:小妹妹,我帶你回家去吧。那人領我過馬路,一直帶我到家對面的印度會去,誤以為我是印度娃娃。
──《花木欄‧一塊炭》
這是西西式的自嘲,那位猶太借貸商Shylock在莎劇中絕非閒角。最初一家人居住在公共租界虹口區的同孚路(今石門一路)。西西出生後兩年,一九三九年上海淪為「孤島」,日軍尚未侵佔歐美租界。一九四一年,日軍偷襲珍珠港,迅即佔領整個上海。為了逃避戰亂,西西隨父母遷往浙江金華蘭溪市上徐村,寄住二姑母家。當時四歲,年紀太小,對之前同孚路的舊居並沒有印象。後來,她聽說那是上海石庫門兩層建築的樓上,從樓上的梯級下來,通向一條露天的吊橋,橋道的另一端是一間小房間,叫「亭子間」。
西西,原名張彥,原籍廣東中山,一九三七年十月生於上海浦東。1初名張燕,因祖父認為燕子長大後離家不顧,意頭不好,乃轉燕音為彥。西西在一首詩〈家族樹〉中自言外祖母的外祖母,原籍西班牙,所以皮膚黝黑,長着女巫式折曲鼻樑,而母親的膚色輪廓就是那樣。她沒有折曲的鼻樑,並不太像她的母親,反而她的大妹,成年後愈長愈像。不過西西遺傳了黝黑的皮膚,童年時,鄰居當她是印度人,長大後,她到中東旅行,披上面紗,露出大眼睛,貝都因人(Bedouin)沒當她是外人。中學時,洋老師派她演出莎劇《威尼斯商人》,演甚麼角色?那個猶太商人。
這一陣,朋友叫我一塊玉。我說,呵,我可有個一塊「玉」的故事:讀中學的時候,班主任有一天把我叫去,另外還有其他班的同學,說是讓我們演個戲,慶祝校慶。戲目是《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亞作品。全班同學,只我一人入選,回到班上,我很神氣,老師是英國人,找我演戲,自以為是由於英文比別人強。
角色派下來,原來找我演糟老頭子猶太商人,硬要割切小伙子一塊肉。我人很瘦,又天生黑炭一般,扮糟老頭子根本不用化妝。戲演過後,同學都叫我一塊肉。一塊肉和一塊玉,粵語同音。
我從小就是黑炭,母親自稱黑牡丹,我自認一塊炭。一塊炭也有故事:母親上街,一出門坐上三輪車,我就在車後追趕,當然追不上,一面哭一面自己走回家。好心的過路人看見了,就說:小妹妹,我帶你回家去吧。那人領我過馬路,一直帶我到家對面的印度會去,誤以為我是印度娃娃。
──《花木欄‧一塊炭》
這是西西式的自嘲,那位猶太借貸商Shylock在莎劇中絕非閒角。最初一家人居住在公共租界虹口區的同孚路(今石門一路)。西西出生後兩年,一九三九年上海淪為「孤島」,日軍尚未侵佔歐美租界。一九四一年,日軍偷襲珍珠港,迅即佔領整個上海。為了逃避戰亂,西西隨父母遷往浙江金華蘭溪市上徐村,寄住二姑母家。當時四歲,年紀太小,對之前同孚路的舊居並沒有印象。後來,她聽說那是上海石庫門兩層建築的樓上,從樓上的梯級下來,通向一條露天的吊橋,橋道的另一端是一間小房間,叫「亭子間」。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二手書43折$190
-
二手書48折$210
-
新書6折$264
-
新書78折$343
-
新書79折$348
-
新書88折$387
-
新書9折$396
-
新書9折$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