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拾起絨毛兔的純真情誼
每個人的童年時光都曾擁有過一個愛不釋手的玩具,但我們往往記不得自己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不再需要玩具,甚至將它們丟棄了。《絨毛兔》說的正是這樣一個故事,關於一隻兔子玩偶如何在主人的疼愛之下,變成真實的兔子。表面上是充滿神奇幻想的兒童故事,但同時也闡述了人們離開童年的過程中伴隨而來的無奈。
《絨毛兔》最早出版於一九二二年,是英國知名作家瑪格利‧威廉斯(Margery Williams) 的首部兒童文學著作,也是她最為成功的作品。絨毛兔曾翻譯成數十種語言版本,故事裡那隻惹人憐愛的絨毛兔,雖然外表普普通通,卻因為主人的疼愛而讓它變得獨特、耀眼,並因此深受後世讀者喜愛,而瑪格利‧威廉斯筆下的動人故事情節更是歷久彌新,一再受到改編。
為孩子們寫故事的瑪格利‧威廉斯
瑪格利‧威廉斯出生於一八八一年倫敦的一個書香世家,瑪格利•威廉斯在父親的教養觀念之下度過一段有別於他人的童年時光,她父親認為孩子的教育主要來自於「閱讀」,所以在十歲以前,都不需要進入學校。不過在父親極度重視閱讀的家庭教育之下,她倒是從很小開始就耳濡目染,培養起對於閱讀和寫作的熱情。
瑪格利‧威廉斯後來僅接受過兩年的學校正規教育,她很快便立志要當一位作家。她十七歲時寫成了第一部成年人小說,不過這部作品還有她接下來的幾本書都沒有受到太大迴響,一直到寫給兒童的《絨毛兔》出版,才讓她聲名大噪。
瑪格利‧威廉斯曾說過:「為孩子們寫故事很容易,要寫出孩子們真正喜歡的故事卻很難。」她之所以開始寫作童書,一部分的原因是來自她的孩子,當她在家中看著孩子們玩耍或是和小動物相處時,對孩子的觀察以及自身的童年回憶,都成為她的靈感來源。於是她轉而投入童書創作,在這樣的轉變之下,瑪格利‧威廉斯才寫出她最為經典的作品《絨毛兔》,以孩童的眼光描述一個奇幻又讓人驚喜的世界。
《絨毛兔》中的愛、失去與真實
《絨毛兔》特別從絨毛布娃娃的視角切入,講述了小男孩在某年聖誕節收到一隻絨毛兔,不過他把玩沒多久就被其他禮物吸引,將絨毛兔扔到一旁了。然而外表毫不起眼的絨毛兔,內心卻十分渴望成為「真的」。成真是每個玩具心中至高無上的榮耀,可是要如何才能做到呢?故事中絨毛兔和皮革馬有一場相當有意思的談話,絨毛兔以為只要身上有了發條和機械機關就是真的了,但是皮革馬卻說,所謂的真實並不能光看外表,而是要看你有沒有被深深愛著。
對絨毛兔來說,相比身旁那些發條玩具,自己一點也不起眼,懷抱著想也不敢想的心情,絨毛兔卻在某一天開始成為小男孩最好的朋友,日日陪著他玩耍、散步、睡覺,在這過程中學到了何謂愛和失去,並且逐漸成長,成為真正的自己。
從幼年讀者的視角來看,這篇故事描述了男孩和絨毛兔之間的動人友誼;從成人讀者的視角來看,這篇故事藉由沒有生命的玩偶隱喻著世上每一個人,提醒了每個人都值得被愛,而且唯有在愛人和被愛的過程中,我們才能成為真正的人。
在瑪格利‧威廉斯的兒童文學作品中,其故事內容並非總是歡樂的情節,多數時候反而帶點憂傷的氛圍,也因而遭來批評。不過,瑪格利‧威廉斯始終堅持她的寫作風格,她認為透過痛苦和逆境,我們的心才能獲得更大的人性。就像《絨毛兔》的後半段,因為男孩染上了猩紅熱,不得不將沾滿病菌的絨毛兔丟棄,當絨毛兔孤伶伶和其他垃圾待在角落裡,對比先前的幸福時光,這時的狼狽模樣想必讓所有讀者都心疼不已。瑪格利‧威廉斯在這裡寫實地傳達出生命過程中必然經歷的「失去」,絨毛兔失去了主人,而主人也失去了他,雖然難受,卻是誰也無法避免的事情。但是,當熬過了痛苦的過程,說不定就會有美好的收穫,讀者在故事最後仍能感受到一個充滿希望的結局。
觸動心弦的經典故事
本書收錄七幅由英國著名插畫家威廉‧尼可森(William Nicholson) 繪製的原版插圖,讓讀者認識絨毛兔最早呈現在世人面前的形象,雖然外表樸素,卻像極了一隻會說話、有靈魂的兔子。
瑪格利‧威廉斯認為文學能夠滋養想像力,她曾說:「透過想像,孩子得以建立與周遭世界最重要的連結,學習寬容、憐憫、體諒以及對於萬物的愛。」她的創作基於對孩子的尊重,讓她能夠不落窠臼,創作出情感細膩、觸動心弦的故事。《絨毛兔》的故事因為深刻地貼近每個人的童年,才得以風靡世界數十年,也讓孩子開始去思考什麼是愛的價值。相信不論在什麼年紀閱讀這篇故事,都能感受到故事中的純真以及愛的純粹。本書的書後另附英文原文,《絨毛兔》的英文原典對小學生應該是太難了,但留待小讀者成為大人時,再中英對照閱讀,相信會另有一番滋味和體驗。
韋伯文化「兒童文學研究室」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