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1930風車詩社的年代!
《日曜日式散步者》電影典藏版+《日曜日式散步者:風車詩社及其時代》限量套組重磅登場
★限量套組加贈【日曜日式散步者】精萃詩選明信片組(每組三張)
★選錄楊熾昌〈燃燒的頭髮〉、李張瑞〈咖啡廳的感情〉、 林修二〈在茶館〉三首詩作
《日曜日式散步者》電影典藏版
1930 年代,台灣在日本殖民統治近四十年後,進入了更穩定的同化階段。
於此一時期,台灣出現了最早引介超現實主義的文學詩人團體——風車詩社(Le Moulin)。
風車詩社反映了二十世紀從西方(尤其是法國)到日本,再傳遞至台灣的文化移動路徑,折射出西方現代主義進入亞洲之後,文藝創作者面對自身土地及回應世界的方式與態度。
現代主義文學的前衛浪潮,為年輕的台灣詩人帶來了什麼樣的衝擊?
異文化的接收究竟是一種純粹的想像,或是從紮根的土壤上所混合出的全新植種?
生活在殖民地上的現代文學創作者,透過詩觀的論述及文學創作,留下了什麼問題供後人反思?
《日曜日式散步者:風車詩社及其時代》
1933年日本統治下的台南,以楊熾昌為中心,糾合李張瑞、林修二、張良典、戶田房子、岸麗子、島元鐵平共同組成的風車詩社,在台灣文學史上是一個極特殊的存在。美學方面,他們首次在台灣引進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詩風,由於與同時代洋溢著抵抗精神的寫實主義文學主流大相逕庭,學者屢屢稱之為「失誤現象的見證」、「奇異花朵」、「異常為」、「孤岩的存在」,宛若台灣新文學的奇行種。
台灣經歷了1940年代戰爭時期的高壓、1945年終戰之後國民政府的屠殺與白色恐怖政治,再加上語言的斷絕、同人死亡及絕筆,這一股超現實主義的風終究沒能吹到戰後,直接影響下一個時代的現代主義運動,而是一度失落,埋藏在歷史的岩層裡,宛若一塊美麗的琥珀。至1970年代末,他們再度被發現時,依舊閃耀著永遠年輕1930年代的新精神。
《日曜日式散步者――風車詩社及其時代》試圖架一座橋,通往風車詩社、通往日治時期台灣、通往前衛藝術。
2015年,黃亞歷導演完成文學紀錄電影《日曜日式散步者》,首度將風車詩社的故事搬上大銀幕。電影完成後,他找來年輕世代的台灣文學研究者陳允元,共同策畫《日曜日式散步者─風車詩社及其時代》,試圖架一座橋,通往風車詩社、通往日治時期台灣、通往前衛藝術。它並不是風車詩社或台灣文學的入門手冊,不是艱澀的學術書、亦非紀錄電影的資料集。基本上,它是一本風車詩社的詩選,書裡的所有邀稿,都是詩的延伸與回響。
《日曜日式散步者──風車詩社及其時代》分為兩冊。第一冊《暝想的火災》聚焦在風車詩社文學,包括作品、導讀兩個部分。「在現實的傾斜上摩擦極光:風車詩社作品選」重新選刊風車同人作品,收錄了部分首次中譯出版的新史料。「閱讀的複數路徑」收錄「文學史透鏡:台灣.中國.日本」及「望遠與顯微」兩輯共十篇學者作家邀稿,皆為新稿,可說是2016年的現在對於風車詩作的最新回響。
第二冊《發自世界的電波》則重返風車詩社的時代。「連續拍擊高強度信號」與「時代形/聲」兩輯,透過歐洲‧日本前衛宣言與詩作的選刊,以及前衛美學在文學、電影、美術、攝影、聲音、音樂的交響共鳴,呈現一個殖民地台灣的現代主義者在全球性前衛美學思潮傳播的網絡中的視域所及。而六篇關於黃亞歷紀錄電影《日曜日式散步者》的回響,在這部拒絕說明與旁白敘事的電影的影像聲響之中,細細地尋找未說的話語、詩意的端倪。
這一套書從1933年集結的風車詩社的作品出發,終於對黃亞歷紀錄電影《日曜日式散步者》的回聲,不能不被視為一個不斷傳播、轉譯、影響、再創造的過程。而今年適逢年輕藝術家查拉(Tristan Tzara,1896-1963)在蘇黎世的「伏爾泰酒店」朗讀開啟達達運動的〈安替比林氏的宣言〉(Monsieur Antipyrine's
Manifesto)正滿100年,此書的出版,亦是對於前衛的回聲。
本商品內含:
《日曜日式散步者》電影藍光版1部
《日曜日式散步者》電影DVD版1部
《風車追憶》紀念專冊1本
《日曜日式散步者:風車詩社及其時代》共2冊
《日曜日式散步者》精萃詩選明信片組
光碟基本資訊:
類別:藍光/DVD
級別:保護級
區碼:A區/3區
螢幕比例:16:9
字幕:繁體中文、英文、日文
語言發音:日文、台語
影音格式:DTS7.1
共同推薦
王文興(文學家)
呂興昌(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教授)
李幼鸚鵡鵪鶉(影評人)
林木材(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策展人)
花亦芬(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
柳書琴(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孫松榮(電影學者)
郭力昕(影像評論者)
許鞍華(電影導演)
張小虹(臺灣大學外文系教授)
黃明川(電影導演)
焦元溥(樂評人)
聞天祥(影評人)
楊 翠(東華大學華文系副教授)
蔣伯欣(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助理教授)
龔卓軍(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