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國傾城的夢【限量作者親簽版】

傾國傾城的夢【限量作者親簽版】
定價:330
NT $ 297
  • 作者:李豪
  • 出版社:采實文化
  • 出版日期:2021-12-28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3:4710405004508
  • 裝訂:平裝 / 224頁 / 14.8 x 21 x 1.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新生代華文作家李豪──第三部詩集
夢是我們一起想像未來的可能
 
//
 
縱使徒勞
也沒有關係
一切無關乎得失
 
明明一個人也能獨活
走盡了上半輩子
也許就為了和你看一刻的煙火
 
//
 
  當世界已經足夠吵雜,李豪的詩與無數孤單心靈共振。 
  在前兩本詩集《自討苦吃的人》《瘦骨嶙峋的愛》,他以廢鬱詩人的形象深植於讀者心中。
 
  迎來第三部詩集《傾城傾國的夢》,
  「夢」說的是未來,未來不是虛幻的遠方,
  儘管懷抱著對夢的熱情從來不是容易的事。
  在這本詩集中,李豪從身邊小小的事出發,找尋陰影背後的意義,
  無論是關於情感、渴望、失落、理想,
  小事雖不起眼,卻會積累形成我們的模樣,
  看見內在的黑暗,匯聚起來,就變成了深刻的事。
 
  面對同樣的在乎、焦慮與煩憂,
  字裡行間,我們感受到人會進入不同的生命階段,
  成熟透過了視角微調,得以投射出從未想像過的未來。
  即使在一片廢墟之中,視線裡也能開出花朵。
 
  全書收錄六十首詩作,分為四輯。
  李豪的詩文總是帶著當代生活的隱喻。這一次,他所構築的場景,
  讓我們發現世界怎麼變寬廣,人如何變從容,夢又如何變成值得追求。
 
  「我想和你一起老去
  不如說更希望
  即使下秒我們就死去
  也覺得此生無憾」
  ──〈即使下秒我們就要死去〉
 
  「或許你從來沒有失眠
  你只是和這個社會規範的時鐘
  步調不同」
  ──〈失眠〉
 
  「縱使想躲,還是渴求
  偶然有誰與我對話
  偶然地,有一場雨
  不多不少
  來得正是時候
  而我已懂得珍惜」
  ──〈無語之地〉
 
  「我們若生如微塵
  飄在茫茫的風裡
  日積月累
  終究足以埋葬巨人」
  ──〈自由之心〉
 
  「一顆種子的宏願
  是甘於平凡
  也能綠成一片草地
 
  我們雖是小情小愛
  但我們,也是好情好愛。」
  ──〈小情小愛〉
 
名人推薦
 
  王聰威|作家
  凌性傑|作家
  ──共同推薦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李豪
 
  台灣人,三重長大。
  
  現專職文字工作,著有詩集:《自討苦吃的人》、《瘦骨嶙峋的愛》、《傾國傾城的夢》。文集:《剩下的盛夏只剩下了盛夏》、《厭世者求生指南》。
 
  Facebook: 李豪,說故事的人
  Instagram: @lh_storyteller
 

目錄

輯一●如夢
我想用簡單去愛你
非必要又美好的事
交換禮物
一年之末
美好
貓的眼睛
有一天你會被愛的
迷信
語言遊戲
是你的話
無用之愛
崇拜
即使下秒我們就要死去
凡所有相,皆為虛妄
 
輯二●如戲
魷魚遊戲
暈船症候群
告白
雙生火焰
我愛你
如果我們的語言是蘋果
拆字練習
合字練習
失寫症
色彩學
婚姻故事
難道只有我覺得
你還會看他的限時動態嗎
駱駝死了
沙漏
 
輯三●如家
雨一直在下
我想你
廢墟
忒伊亞
還是會想起
無語之地
同床
小丑
路就是一條直直的
回到過去
完美主義
城市的孩子
睡眠是一場小小的死亡
活著
21世紀我們拿什麼對抗虛無
 
輯四●如國
姑不而將的名
我這一生放縱不羈
小情小愛
失眠
革命者
殖民
2046
他們在刀鋒邊緣跳舞
自由之心
致宇宙的孤獨者
勝利者
和平島
百年追求
讓我為你推翻一個國家
 
後記
 

後記
 
我們拿什麼對抗虛無? 
 
  抱歉,這本詩集可能不是過去大家所熟悉的李豪(至少我自己這麼認為啦)。
 
  我正走在一條重新定義的道路上。去年投身於專職寫作後,有了一些時間可以閱讀與文學無關的書,也因為如此,開了眼界,看見從前未曾注意的細節,於是我開始整理起自己的人生。當我回顧從前,彷彿台上演出的是我,而台下觀眾也是我,儼然已將聚光燈從自己的身上移開,不再是唯一的悲劇角色,而是可以冷靜、旁觀地去審視一切造就我的脈絡。對於過去經歷的事產生了新的切入視角,自然也會以此去看待未來的劇情發展。
 
  其中角度最大,簡直是一百八十度翻轉我的思考觀點,就在於「語言哲學」這件事上,從維根斯坦、高達美(Hans-Georg Gadamer)到德希達(Jacques Derrida), 比如說星座、信仰、身分認同,本質上很有可能都只是語言的產物,而人們再去對號入座,甚至令我懷疑習以為常的「愛」是否也同為如此?「文本之外,別無他物」, 彷彿世界在我眼前展開了一個新的維度,然而走進去的同時,也象徵著與舊的、不合時宜的觀點衝突,當推翻成為必然,重新定義就成為了義務。
 
  「活著的意義」是什麼?「愛」是什麼?「詩」是什麼?這些之於我的定義都需要重新思考,正因為語言有極限,而它的極限到哪裡,我能夠探索的世界就到哪裡。這本詩集就是記錄了這段過程,有對過往認知的質疑,也有思辨、實驗新的可能性。
 
  當然,這一切並非如此順利,這一整年在創作上面臨了不小的低潮期,但真正難倒我的不是寫不出東西,大抵是希望創作不只是一再的自我重複,有野心想要跳出過往的窠臼,但拋下了包袱,一時之間卻還抓不到能夠攀爬的繩索,因此才顯得進退失依,難以下筆。
 
  這其實像極了我人生的縮影,在嘗試的路上,我常常知道什麼是自己不想要的, 卻又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關於未來的方向不過是隱隱約約好像有一個答案,於是總在一片迷霧中茫然,陷入自我質疑,這麼做是否有意義?
 
  韓國導演李滄東在宣傳電影《密陽》時於訪談中提到:「我並不是基督教徒, 也不會去教堂做禮拜禱告,如果問我有宗教嗎?我的回答是沒有。但是呢,美國有個機構進行過一項有關宗教的調查,他的問題並不是直接問你有沒有宗教,而是問你覺得人生中經歷的痛苦有意義嗎?如果回答有的話,那就被認為是有宗教性的人。」
 
  問我同樣的問題,我會說沒有,因為我知道意義也是人造的語言產物,科學和理性告訴我,活著的這個世界原即是無序的,是我們企圖詮釋它的意涵,令自己安身立命。只是,如果不試著賦予生命意義,就要墜入消極的虛無之中了。
 
  這幾年下來,我變得務實,立了個座右銘「Don’t make a wish. Make a plan.」,不把夢想看得太重,也是保護自己不至於絕望的一種方法。但久了發現,要是對未來沒有想像,日復一日的勞動就會變得荒謬且空虛。
 
  後來在阿德勒(Alfred Adler)的《自卑與超越》中讀到,二十世紀有位德國哲學家懷亨格(Hans Vaihinger)曾提出「『虛假』的心理學」,他主張:人類都是藉由現實不存在的虛假目標而生活著,雖在經驗上不可驗證,思想和行為卻深受影響。也就是說,人們做出的種種行為更多是出於對未來的想像,而不只是囿於過去的歷史,不見得是理性的,大半是由於潛意識中的某種理想型態。
 
  這個觀點彷彿將我從過於理性的困境中拉了上來,過去那些被我認定是虛假、不切實際的,終究需要創造出這些目標,才有辦法走入下一個階段,就像夢境一樣, 它沒有辦法影響現實世界,可是不睡著不做夢,卻也沒有辦法將日子過好。
 
  所以,重估一切價值,在生活中找回浪漫與熱情,但需要除魅,明知有粉紅泡泡,不可為而仍為之,這也是詩集名稱《傾國傾城的夢》的夢字來由。內容便以美好的憧憬及其現實的反面兩者並陳。
 
  至於「傾國傾城」,典出漢代李延年的〈佳人歌〉,中學時讀到便念念不忘, 遇見愛情,城池衛士皆能為之傾倒,然而縱使交出國家大業,也換不得佳人的良機。這不剛好就是一種狂戀般的浪漫嗎?再者,如果這佳人指涉不單是愛情,可能是夢想、自由、尊嚴,這剛好也是一種對生命的熱情,堅持不容交換的價值,於是這也切入了我在這本詩集的另一主題──「政治」。
 
  曾經我也是要依附理想而活的人,在血氣方剛的年華,是最壞也是最好,我和誰一同走上街頭,呼喊憤怒,在淒風苦雨中像主演自己的電影,不信真理喚不回。我們都說:「社會也許不會變好,但是你會。」後來這一兩年裡,看見香港、泰國、緬甸等各地青年,即使抱著傾國傾城的覺悟,也要奪回原本屬於他們的美好,這般革命者的浪漫與熱情,也是詩裡一再想要致敬的。
 
  最後,個人私心想以三部曲的概念,承襲前兩本詩集的命名規則,加上《自討苦吃的人》靈感取自電影、《瘦骨嶙峋的愛》則是音樂,這本恰好致敬張愛玲的小說《傾城之戀》。從一個人自身談到兩人關係,再擴及到一群人的社會與認同,終於走到這裡。
 
  《傾城之戀》書中有一句對白:「我們最怕的不是身處的環境怎樣,遇見的人多麼可恥,而是久而久之,我們已經無法將自己與他們界定開了。」
 
  願這本詩集的每一位讀者,都沒有成為過去的自己所討厭的那種人。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
    $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