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役:一九五○、六○年代台灣軍旅詩歌空間書寫

詩,役:一九五○、六○年代台灣軍旅詩歌空間書寫
定價:400
NT $ 255 ~ 360
  • 作者:劉志宏
  • 出版社:秀威經典
  • 出版日期:2017-05-26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9468632
  • ISBN13:9789869468633
  • 裝訂:平裝 / 328頁 / 25k正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台灣現代詩歌的研究一般多以「歷史」及「時間」為參照,「台灣意識」或「中國情結」往往佔據論述的篇幅,而忽略了美學與藝術真正的精神與價值。
    
  本書以「空間」概念切入,結合「詩歌」與「空間」分析,不僅只於獨立探索詩美學,也並非鑽研物理空間,而是透過鳥瞰式掃描和地毯式搜索,為僵化的歷史時間另闢一條新的思路。作者以一九五○、六○年代戰後現代詩軍旅詩人洛夫、瘂弦、商禽為考察對象,一方面由於三位詩人的作品在軍旅詩人中較精純與整齊,在現代詩的創作質量上也展現顯著的躍升,迄今對詩壇仍有一定的影響力;另一方面,他們的崛起與壯大應和著五、六○年代台灣文壇特有的發展景況。
  
  ●透過鳥瞰式的掃描,可知當時的環境氛圍與詩人所採取的創作策略密切相關:
  洛夫的「石室」是前線金門的碉堡,充滿死亡的氛圍,其空間越往下越壓縮狹小,幾至無可救贖的可能;瘂弦的「航行」意象充滿暗礁與險阻,人生常被比喻成死亡機率極高之「航行」。商禽的「自我監牢」與敞視建築,往往桎梏住肉身與靈魂,其所反映的是無所不在的箍制與監控。
  
  ●透過地毯式的搜索,由詩人創作技巧去探索他們創作的理念與美學技巧:
  洛夫以蒙太奇手法,呈現主體、客體易位與擺佈,雖然其詩常被歸類為超現實主義,然而由其存在的空間來看,反而能從其創作找到貼合點,發現詩人「遞降地窖式」的空間書寫。瘂弦透過「韻律式」的節奏與歌謠風,產生「地方芭蕾」的特性,在其劇戲性的表現風格中,可發覺他所拉出的類喜劇距離與張力。商禽善用變形的詩藝,長篇敘事地營造情境,詩中充滿著動物化的隱喻,打破了有限存在的藩籬、海峽空間的文化阻隔,以及親人與長輩的懷想距離,進而以無限、想像語言所蘊含的生命意義來破除對死亡的恐懼;詩人如「介殼蟲」一樣擅於「保護」及「防衛」,也與他創作的主題與材料如出一轍。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劉志宏


  筆名伍季,宜蘭蘇澳人,佛光大學文學博士畢業,現任逢甲大學國語文中心、國立虎尾科大及中國醫藥大學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以及文學廢五金出版社發行人兼總編輯。作品曾獲:時報文學獎、國家文學館博士論文獎助、文建會現代文學碩士論文獎助、國藝會出版獎助、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新詩獎、全球華文星雲佛教散文獎及台北市、鳳邑、玉山、大墩、雲林、夢花、桐花、台中縣、菊島、浯島、台中市、吳濁流、新北客家詩詞、後山、後生、竹塹、桃園、海洋、馬祖、乾坤詩刊、彭邦禎、耕莘等文學獎。作品散見報紙、文藝雜誌及個人網站「伍季文學廢五金行」。詩作〈籃球〉選入《九十一年年度詩選》(台灣詩學)、〈桂河大橋〉入選《閱讀與書寫》大學新詩教材選文、〈時間之鼠〉收入於《詩路2001年網路詩選》(河童),著有詩集《與鐵對話》、《痛苦已把門檻化為礦石》。目前正蘊釀散文《失肘港》誕生。
 

目錄

【推薦序】台灣現代詩壇的「詩學」已建構到哪兒?/陳鵬翔
【作者序】塵封書架裡的溫暖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二節 概念界定
第三節 文獻分析
第四節 美學定位
第五節 方法與架構
第六節 研究目的

第二章 白/灰地帶:五、六○年代三位詩人的空間與想像 鳥瞰
第一節 地窖式遞降的空間:洛夫的「石室」與死亡
第二節 船首神像的眼睛盲了:瘂弦的死亡航行與流動風險
第三節 商禽的禁錮意識
第四節 小結

第三章 洛夫的錯置創作與空間的關係
第一節 蒙太奇技法與詩學的並置關係
第二節 存在(生)、消亡(死)「並置」的意蘊
第三節 主客體倒置所呈現出來的外在環境疏離之景象
第四節 小結

第四章 瘂弦詩歌技巧與地方韻律的形式
第一節 瘂弦詩歌韻律所帶動的「地方芭蕾」特性
第二節 主體、身體、「戲劇性」肢體及「悲/喜劇」
第三節 遠遊、異域與想像
第四節 小結

第五章 商禽的散文式變形寓言與殼巢意象
第一節 變形、寓言與祖靈
第二節 門鎖住,或者勿將頭手伸出:商禽的屋窗
第三節 退縮與防衛:商禽的圓巢/介殼
第四節 小結

第六章 結論

附錄 洛夫、瘂弦、商禽所考察之詩歌
參考書目
 

作者序
  
塵封書架裡的溫暖

  
  這本書從洛夫的「石室」展開對空間乃至現代詩歌空間書寫之美學思索與探究,從思考的萌發、著手寫作到最後完成,整整花了三年多的時間,方覺不探究則已,一探究,則精氣神不斷被割裂、紛亂難理,如墮入無底深淵,又似身陷洛夫等人所圍佈成的「地窖」,箇中滋味,實在難以向外人道。
  
  初讀洛夫、瘂弦與商禽的詩,乃在青蒼少年時代,那時似懂非懂亦不求甚解,一種難以言喻的淡淡迷戀與迷惘;如今,回顧那段書寫的的日子,終日與其為伍,不斷在他們詩行中徘徊、遊蕩,時而搔首時而蹙眉,最後卻落得書硯「狼藉」,好幾回都在書桌前趴睡去,自己彷佛也成了他們詩中一個苦澀的身影。但是,這絕對是值得的,他們帶給我創作的養份,以及從研究中所得到的收穫,亦不是外人所能體會的!
  
  我生命也有個二個石室,一個是深盤心靈底處,連陽光也探觸不著,但卻令人卻甘之如飴;另一個我所感謝的起居「石室」,在我捶胸擊牆鬱悶時,能叩以輕輕的回聲,讓我知道還有「人」在陪伴!衷心感謝陳師鵬翔相當嚴謹又細心的指導,沒有您,這本書是永遠無法成形的。感謝楊松年老師的啟蒙與教誨,儘管後來您回新加坡沒有繼續完成論文初構的商討,卻讓我得到相當大的收穫與成長。對於李豐楙、蔡芳定、陳信元,以及陳煒舜老師們細心的評閱,並給予許多非常寶貴的意見,讓此拙論得以初露頭面,在此亦致上萬分的謝忱。謝謝中興大學校友室的林組長,是你讓我得以重回母校圖書館,就地取材更便捷地運用資源;更感謝秀威出版社願意將拙作付梓,讓它在塵封的書架裡,找到一些溫暖及依靠。最後,將這本書獻給天上的父親,我不會忘記和您臨終前的約定,我做到了,但願沒有辜負您的期望! 
 

內容連載

Mapped waters are more quiet than the land is,
Lending the land their waves’ own conformation:
And Norway’s hare runs south in agitation.
Profiles investigate the sea, where land is.
Are they assigned, or can the countries pick their colors?
―what suits the character or the native waters best.
Topography displays no favorites; North’s as near as West
More delicate than the historians’ are the map-makers’ colors.[1]
―By E. Bishop “The Map”
 
│一、空間的探討可以開拓詩學研究的新方向│
 
筆者非常喜歡,這首名為〈地圖〉的詩,它是美國當代著名女性作家伊莉莎白•碧許(Elizabeth Bishop,1911-1979)1934年除夕夜,一個人坐在格林威治村賃居的寓所地板,凝望著一張裱框的北大西洋地圖神遊而寫成的。她在實際地圖中,加入不同種類的人文地圖想像,像浪花層層推進,涵括了人類學、方誌學、植物學、性愛的,乃至觀光和家居生活……讀完讓人著迷傾心,讚嘆怎有人可以將物色觀察得如此細微、詩情寫得這麼跌宕有致,將地圖的空間妥貼綰進所佈設的人文空間裡與想像裡。她從地圖辨別的不只是空間的地理方位,透過想像,也深入了自己身體的想像世界,讓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實質地貌的風景與生態,也是知性地反省歷史學家和製輿者不同的人文與空間觀照。
 
地圖為現代人旅行的導覽,曾珍珍在導讀〈地圖〉這首詩時是這樣說的:
 
歷史學家總以特定的地理區域為考察中心,析論各樣人文活動在該區域的發展沿革,除了線性時間內的事件始末是重要的考量因素之外,各種權力的角逐也影響了歷史論述的取向。[2]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64
    $255
  2. 新書
    7
    $280
  3. 新書
    79
    $316
  4. 新書
    79
    $316
  5. 新書
    85
    $340
  6. 新書
    88
    $352
  7. 新書
    9
    $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