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國際關係史:理論與史實的視角(1949-1991)

台灣國際關係史:理論與史實的視角(1949-1991)
定價:340
NT $ 180 ~ 306
  • 作者:周湘華董致麟蔡欣容
  • 出版社:新銳文創
  • 出版日期:2017-05-05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5716941
  • ISBN13:9789865716943
  • 裝訂:平裝 / 386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強國建構下的台海關係,
台灣如何謀求出路,
成為最重要的外交課題!

The History of Taiwa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兩岸前景混沌不明!層層剖析撲朔迷離的美、中、台三角關係,梳理台灣國際關係發展走向!

  韓戰建構起東亞冷戰體系,台灣成為美國圍堵共產陣營的要角,但越戰挫敗後,美國的亞太戰略轉為拉攏中國以制衡蘇聯,無疑影響了敏感的美中台三邊關係。

  本書從國民黨政府遷台開始,敘述台灣國際關係的變化。從美蘇冷戰開始之後,因為韓戰的爆發,台灣安全與美國冷戰戰略連結,美國負擔起台海和平的責任。但到了七○年代,東西冷戰格局出現微妙的變化,中共國力崛起,台灣在聯合國內的國際地位受到挑戰。而直至八○年代兩岸關係和緩,台灣國際關係出現了全新的面貌。本書從國際關係理論出發,輔以五○至八○年代不同的國際關係實例,結合理論與實務,梳理出台灣國際關係發展的走向。

本書特色

  ★從東亞冷戰到韓戰,再從台海危機到越戰,層層剖析背後錯綜複雜的台灣國際關係!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周湘華


  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淡江大學推廣教育中心主任、華語中心主任、淡江大學未來所兼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五○年代中美關係、台灣對外關係史及國際關係理論。

董致麟

  中國文化大學中山與中國大陸研究所博士,現為澳門理工學院公共行政課程客座講師、中國文化大學兼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澳門研究、冷戰史、國際關係理論。

蔡欣容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博士候選人,主要研究方向為戰略理論、國家安全、國際關係理論。
 
 

目錄

序言/周湘華、董致麟、蔡欣容

第一章 東亞冷戰的緣起:權力平衡與聯盟理論
 第一節 理論與歷史
 第二節 二次大戰後國際關係的轉型
 第三節 消失的緩衝國:威脅平衡的抉擇
 第四節 台海中立化的肇始:台灣地位未定論
 第五節 小結:韓戰與台灣地位的關聯

第二章 韓戰與台灣:現實主義下的兩極體系
 第一節 理論與歷史
 第二節 蘇聯東亞政策的轉變
 第三節 美國東亞政策的轉變
 第四節 東亞冷戰的確立與台灣的機會
 第五節 小結:韓戰對台灣的影響

第三章 50年代台海危機:決策與危機管理理論
 第一節 理論與歷史
 第二節 台海中立化政策的開啟
 第三節 第一次台海危機的歷程
 第四節 第二次台海危機的歷程
 第五節 小結:危機管理的評估

第四章 越戰與東亞:體系理論與鬆弛兩極系統
 第一節 理論與歷史
 第二節 美國介入越戰的思維
 第三節 越戰對美國東亞政策的影響
 第四節 東亞冷戰體系的鬆動
 第五節  小結:越戰加速了體系變遷與國家外交政策的轉型

第五章 中美關係正常化:戰略三角下的小國外交
 第一節 理論與歷史
 第二節 尼克森的中國政策
 第三節 中美關係正常化與台灣退出聯合國
 第四節 建交公報與台灣關係法
 第五節 小結:一法三公報下台海體制的確立

第六章 兩岸關係的緩解與僵持:功能主義觀點
 第一節 理論與歷史
 第二節 中共的對台政策
 第三節 台灣的大陸政策
 第四節 兩岸整合之分析
 第五節 台海飛彈危機與兩岸關係的轉折
 第六節 小結:解嚴後的兩岸關係
 
 

序言

  作者從歷史學習入手,慢慢走向國際關係領域,正好於十幾年前開設台灣對外關係史,探查坊間書籍,發現儘管前人巨著已立,但是結合歷史與國際關係理論的書籍仍然闕如,故不揣簡陋,與學弟妹董致麟、蔡欣容貿然嘗試,歷經十餘年的修改與偷懶,遲遲無法定稿,實在汗顏。

  在蘊釀寫作的過程中,波折是難免的。雖然我們對於負責撰寫的章節已有一定程度的熟悉,但要將理論與歷史結合表述,使一般的學生容易閱讀,這是一種挑戰。為此,本書經過了許多次的修改與校正,希望能以順暢、簡潔的敘述方式呈現。但必須誠實的說,這本書還有許多不足之處,除了作者們本身的學養外,忙碌的工作也使得作者們必須割愛部分章節與主題。

  本書在規劃之時,希望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為始,搭配國際政治的轉型與台灣在東亞政治結構的角色為核心,設定一個時程搭配一個適合的理論來加以說明論述。當然理論與史實的結合是一個重大工程,我們努力建構但疏漏仍多,但是對於有興趣入門的研究者,不失為新的學習嘗試。本書的第一、二章由董致麟博士主筆,第三、五章由本人(周湘華)主筆,第四、六章由蔡欣容博士候選人主筆,期間第一章、第六章本人建議修改較多,其餘各章節由本人與董致麟博士潤稿多次,最後還是在董致麟博士的協助與敦促之下,終於付梓。

  本書的完成,感謝共同作者們的努力,我們除了感謝也有些許的成就感。如今付梓,希望能夠得到學術界的師長、前輩以及廣大的讀者們的不吝指正。
 
周湘華、董致麟、蔡欣容 謹誌
 

內容連載

第一章 東亞冷戰的緣起:權力平衡與聯盟理論

【摘要】

從國際關係的發展以及歷史上重要事件的發展過程介紹權力平衡與聯盟理論的發展,以及東亞冷戰的起源。首先,從二次大戰後的國際關係,說明為何美國與蘇聯會從戰時並肩作戰的盟友變成戰後水火不容的敵人,追究其原因便與權力平衡有關,而雙方為了取得有利於己的權力平衡,便透過組建兩極陣營的方式,鞏固自己的權力。其次,從國共的內戰分析東亞冷戰的起源,美蘇兩國原先對中國的統治權誰屬並無意見,只求這個統治者能夠採取親自己的態度。隨著中共在國共內戰中的獲勝,東亞的權力平衡有利於蘇聯,美國便只能試圖在海上圍堵蘇聯,因此台灣的地位便被突顯出來。第三,台灣的地位原先在美國的心中並非如此重要,只要中國的統治者不成為蘇聯的附庸,美國對台灣的歸屬並無意見。但隨著中共的行為越來越傾向蘇聯,美國開始對中共產生了質疑,因此也將台灣地位未定論作為若日後中共威脅台灣,而國民政府無力阻擋時的一個保險。只是在韓戰爆發前美國對中共的認知並未定型,無法確定中共是否真為蘇聯的附庸,而在台灣的國民政府也強力反對台灣地位未定論,因此台灣地位未定這個議題也並沒有真正形成美國的具體政策。

【第一節 理論與歷史】

本章希望從東亞的國際關係史上來觀察傳統現實主義者的核心理論:權力平衡與聯盟理論。這兩個理論對東亞冷戰史的解釋與發展其實具備良好的解釋力。從歷史面來看,二次大戰後美國與蘇聯為何會從戰時並肩作戰的盟友變成戰後水火不容的敵人?是聯盟喪失了共同的敵人而瓦解?還是權力平衡的必然性造成了兩極體系?其次,在權力灰色地帶,國家的談判、試探與強制行動是一種恢復傳統勢力的正常作為,還是改變現狀的挑戰者?最後,權力平衡下的緩衝國消失了,權力平衡的重組如何恢復穩定?聯盟是不得不的選擇嗎?這是本文欲解決的問題。此外,聯盟理論與權力平衡恰巧可以解釋美蘇冷戰在東亞的形成過程,由於二次大戰改變了東亞權力的格局,美蘇雙方都在尋求一個有利於己的新權力架構,因而聯盟便成為美蘇兩國為達成此目的的方法。因此,本章在分析的過程中,先探討權力平衡以及聯盟理論的意涵,之後再用理論來分析美蘇冷戰的形成,最終得到權力平衡與聯盟理論對冷戰形成的歷史擁有良好的解釋力的結論。......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53
    $180
  2. 新書
    7
    $238
  3. 新書
    79
    $269
  4. 新書
    79
    $269
  5. 新書
    85
    $289
  6. 新書
    88
    $299
  7. 新書
    9
    $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