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幾則從《極短篇小說辭典》中摘下來的辭條
曲辰(文藝評論家)
極短篇 名
1.一種體裁極為短小的小說,英語世界中普遍定義為一千個單字以下,中文則多以三千字為上限,日本則是將二十張稿紙(約八千字)視為標準。
2.容易被人視為最好寫的小說,但只是誤解,許多作者會把真正的價值押在最後一行,卻忘記了前面的鋪陳更為重要,沒有經過精準的統計,但有七成五以上的極短篇最後一段會只有一行到兩行話而已。
星新一 人名
1.(1926-1997)日本科幻小說家,以極短篇小說聞名於世,據稱一生寫了超過一千篇極短篇小說。
2.在日本,可以被視為極短篇小說的代名詞,任何一本極短篇小說的讚語或推薦中,多可看見星新一的名字與其幽魂纏繞其上。但另一方面,與華文世界中金庸之於武俠小說一樣,他的極高成就卻成為後人的極高障礙,以至於每次有新人挑戰這個領域,就有人會抬出星新一來與之比較。
3.小說往往排除所有獨特人名或地方的存在,特意創造出一種普世性的氛圍,並從中加入自己的獨到觀點。有趣的是,在他豐富的作品量中,往往有著衝突的價值觀與道德判斷,可以說是創造了一個自相矛盾的宇宙的人。
理科 名
1.相對於文科而存在的知識領域,包含了數學、物理、化學、地球科學、生物等學科。
2.在日本,以極短篇成名的作家比例極高為理科背景的人,星新一是東大農學部、田丸雅智是東大工學部畢業,但也有例外,阿刀田高就是早稻田大學法文系的學生。
3.科幻小說的一個重要核心就是透過陌生化的手法讓讀者相當程度的理解自身的處境,極短篇作者則是在有限的篇幅內只能經營出一個刺點,提醒讀者意識到這個世界的邊界所在,兩者在這種層次上有所共通,也分享了同樣的作者養成途徑,這大概就是極短篇作者多為理科出身有關的原因。
幻想 名
1.與寫實相對,偏向虛構的、無中生有的、捏造出來的想法。
2.極短篇小說的成功與否往往建立在作者如何誤導讀者不去注意真實性,而且從中引渡自己的想像力,創造出一個讀者可以接受的世界。但也因為篇幅關係,這個幻想需要有一定的共識基礎,好提供讀者接受一個概念,進而讓整篇小說在自己腦中長大,直到成為自己的一部分。
延伸辭:怪誕、荒唐、詭譎、不可置信、驚愕
田丸雅智 人名
1.(1987-)日本極短篇小說家,2011年在井上雅彥監修的《故事的光照秀》(物語のルミナリエ)上以〈櫻花〉出道,後來更靠著〈海酒〉得到了2012年「樹立社極短篇大賽」的最優秀獎,順利成為極短篇小說的當代最年輕知名作家。
2.作品風格主要受到江坂遊影響,而因為星新一曾稱江坂遊為「唯一的弟子」,故而也有人稱田丸雅智為星新一的徒孫,但事實上田丸跟星新一的相似性並沒有那麼多。
3.雖然是理科背景出身,但是文字帶有極強的抒情性,有時很樂意浪費篇幅在極短篇很少見到的景色描寫上,也因此創造出文章的詩意。加上他的想像力往往不是太石破天驚而更偏向精巧可愛一點,因此作品變得猶如螢火蟲一般精緻虛妄,不過偶爾會浮現出的殘酷,更帶有一點成人的惡作劇質地,可以說是讓讀者無法忘懷的極短篇作家。
海色之罈 書名
1.2014年由出版藝術社出版,是田丸雅智的第二本短篇小說集。
2.也是你即將要進入的瑰麗世界,書中有動人到幾乎令人掉淚的溫馨故事,也有荒唐卻讓人不禁回身思考自己處境的怪誕故事,透露我們的寂寞與面對美好的無能為力也所在多有。
3.你會喜歡的一本極短篇小說集。
推薦序
一次又一次賦予小說全新的風貌。在他那新奇的發想和華麗的技巧中,
有著鄉愁以及對這個世界的哀愁。
海,隨著地域與天候的相異,輝映出全然迥異的色彩;
罈,亦在不同的光影下,呈現出各富其趣的色澤。
相信每一位讀者都將在《海色之罈》裡,
驚喜地窺見別具魅力的每一篇,散發著無比燦爛的異彩奇光。
搞笑藝人團體peace成員/芥川獎獲獎作家 又吉直樹 推薦
海色之罈 後記
我是在海邊長大的。
故鄉在愛媛縣松山市,瀨戶內海沿岸的一個海港小鎮。
由於是雙薪家庭,父母常把我和弟弟託給開設船舶零件製造廠的爺爺奶奶代為照顧,讓我們在鐵工廠裡玩耍。
我印象深刻的其中一種遊戲是抓河豚。鐵工廠後面的岩壁上聚集了許多小河豚,我常拿網子撈起來放進保麗龍盒裡玩。不過,因為河豚一被抓到就會立刻鼓脹起來,那圓滾滾的模樣實在太可愛了,我總是捨不得把牠們放回海裡,就這樣把牠們留在工廠裡,自己回家去了。等到隔天早上來看,河豚當然已經一動也不動了。儘管如此,我記得自己還是像著了迷似的,一次又一次抓河豚起來玩。回想起來,實在很殘忍。但是能在那個時候學到了關於生命與自然的課題,對今天的我頗有裨益。聽爺爺說,近來海洋生態已經大不如前,工廠後面再也看不到河豚了。
我還記得那時候常有些喜歡釣魚的大叔會拉著兩輪拖車在漁村裡叫賣。爺爺的鐵工廠常有漁夫上門,有時候會特意留些活跳跳的蝦子或章魚,或是格外新鮮的鯛魚或鰤魚給奶奶。明知道等一下就要吃晚飯了,我和弟弟還是忍不住爭相搶食這些美味的魚鮮。
那一切都是想當年小鎮還相當熱鬧繁榮的事了(儘管這是屬於一個還不到三十歲的年輕小伙子的回憶)。
在作家江坂遊的作品當中,我最喜歡的是〈深藍色的琉璃珠〉(收錄於《鎖孔迷宮》一書)。故事描寫的是有個小販賣的琉璃珠十分奇妙,仔細窺看,每顆琉璃珠裡都可以看到一幕幕美麗的景致。我在一次機會中請教江坂老師關於這篇文章的創作動機,江坂老師只告訴我這句話:
「因為我很想把整個世界裝進琉璃珠裡。」
把整個世界裝進去。這句話點醒了我――原來,還有這樣的視角啊!剎那間,有股強烈的衝動驅使我也想把什麼東西裝進裡面。可是,我到底該把什麼裝進去呢?……
就在我這樣問自己的瞬間,答案已經擺在眼前了。
我要把海裝進去。我要把那個有爺爺奶奶、有爸爸媽媽的海港回憶,全部裝進濱海小鎮的故事裡。我精神奮昂,提筆就寫。
當時寫下來的文字,就是收錄在本書裡以海為題的這些作品。
「大海,很可怕哪!」
奶奶到現在依然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靠海吃飯的人,總是被迫見識到大海凶惡的一面。我想,唯有與海為伍的人,才會說出這樣的話。
相反地,我不太了解海的可怕。當然,理智上明白。只是海的遼闊和平穩,成為我心靈的依歸。這個想法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裡,直到那一天。
二○一一年三月,那一天,從根底推翻了我一直以來的認知。這裡不詳述那天發生的事了,但是電視傳來的畫面幾乎將我徹底擊垮。我終於親眼目睹到大海的可怕,並對自己過去的無知深感懊悔。
儘管如此,再三思索之後,我依然得出了這個結論。那就是大海,終究仍是人類心靈的依歸。不,或許我該說,我由衷希望大海是我們心靈的依歸。無論是上述哪一種,都無所謂。當我決定要寫一系列關於大海的作品時,已經認定這是個不可迴避的主題了。
這樣的想法傾注於收錄於本書的作品裡。當然,只有讀者才能判定我這樣的嘗試是否成功了。倘若這些文章能夠引起某些迴響,那就好了。
每當有人問起,寫極短篇的妙趣為何,我總是這樣回答:
透過這種方式,能夠將許多自己喜歡的事物以及珍貴的回憶,轉化為最理想的形式,告訴其他人。
這部《海色之罈》裝滿了許許多多我對大海的寶貴回憶。
不過,將這些文章集結成冊的階段,還只是屬於我自己的回憶;更重要的是下一個階段,也就是衷心期盼哪怕只有其中一則故事,能夠深深地敲進讀者的心坎裡。
盼望這本書能夠為各位的心靈帶來些許慰藉。而我,將闔上眼睛,由衷祈求上天賜福這片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