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本書是《讀史觀世》的續集,由“觀世”到“觀勢”,因為歷史大勢更清楚了。取這個“勢”字,受兩個人影響,一個是故友曹仁超,他2007年的作品就名為《論勢》,他的名言是:“有智慧不如趁勢”;另一位是在六月車禍去世的前駐法大使吳建民,他勸國人“不再向內看,而看世界大勢”。過去五百年,中國是明清兩朝,“寸板不許下海”,既不准南下,亦不准西出。海上絲路自鄭和之後被封,陸上絲路亦被廢棄,直到21世紀的“中國夢”,才有“一帶一路”再出現。這也是國際大勢所逼出來的,美日聯盟遏制中國崛起,太平洋是出不去了,下南海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如何衝出馬六甲海峽和印度洋,是這盤國際大棋局的戰略考量。中巴、中緬兩條走廊極重要,在陸路經中亞到中東歐,比到南歐北歐更重要。而另一路伊斯蘭走廊,經中東到北非和整個非洲,更是21世紀不可忽略之處。這就是“勢”。
本書從講中國和歐洲五百年歷史開始,但更注重近二百年的歷史,由1820年至2020年這二百年,已經發生甚麼,和將發生甚麼的大勢,大家心中必要有個數。無知所以無畏,無知亦會無感,不認為“一帶”會對自己有影響,日後會後悔莫及。歐洲人過去五百年,只知戰爭和革命,列強之間因競爭主義和利己主義打了四百多年,直到二戰後才覺悟:世界大勢是和平和發展,還欠了合作這一環。所以歐盟起來了,歐元出現了,這都是合作的表現。但民主制度講求“正反相爭”,所以又出現了“疑歐派”,各國都有,以不在歐陸本土的英國為甚,乃有“脫歐公投”出現。是不是又要再競爭和戰爭呢?
二戰歷史遺留下來的是中東伊斯蘭問題,作為世界老大的美國,既不懂伊斯蘭語言,亦不懂伊斯蘭文化,更欠了歷史感,發動了“阿拉伯之春”,推進美式民主,結果一塌糊塗。問題解決不了,便要放棄,改為經營亞洲,乃有所謂“重返亞太”戰略。但油價暴漲後,俄羅斯又復蘇了。北約東擴,變成北約和俄羅斯對峙。俄羅斯收復克里米亞,挑戰了北約,世界不會有寧日,但和平仍是主調。
歐洲殖民主義的歷史遭了報應,宗主國接受了當年殖民地的移民,這些人分享了歐洲人的福利,令他們有苦難言。但21世紀又來了難民問題,比移民更難辦。全世界都有精英和平民關係相背這一現象,又形成了1%和99%的矛盾。歐洲人在1885年殖民達到頂峰,無人看到六十年後的荒涼。
不能再有戰爭,是最大的教訓,歐洲人學到了,日本人拒絕承認,美國人還在發世界老大的美夢,但世界不再等了。“一帶一路”、亞投行、金磚銀行、上合組織銀行……紛紛崛起,世界金融亦不再由華爾街獨霸。亞洲金融中心崛起,是世界大勢,香港、新加坡、上海在2050年是如何,端看如何趁大勢。
張建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