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理學自從在宋代正式形成以來,雖各時期有各時期的不同風貌和演變,但經歷宋、元、明、清各朝始終佔據各朝學術領域的主導地位。尤其,宋明二朝乃是理學的全盛期,包括文學在內的整個學術界幾乎都在理學的籠罩之下。
其實,明代理學的盛況並不亞於宋代,理學對包括文學在內的明代整個學術的影響也不減於宋代。不過,學界關於宋明理學家的文學理論方面,除了宋代部份已有較全面且深入的研究成果之外,明代部份則仍鮮有人問津。學界也較少對明代理學與文學的問題表示關注,即使有所關注,其關注多側重於理學對各種文學的諸般影響問題,且因受其關注點的限制,對明代理學家的文學理論批評則幾無論及。本書基於此,對一向不甚受學術界重視的明代理學家的文學理論進行了一番較為詳盡的探討。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安贊淳
一九六五年於韓國慶州出生。一九八八年韓國國立慶北大學中文系畢業。一九九二年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畢業,碩士論文題目《初唐史學家文論研究》。一九九九年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畢業,博士論文題目《明代理學家文學理論研究》。自一九九八年起於韓國國立慶北大學、又松大學等校授課。二○○二年起於永進專科大學任教至今。主要著作有:〈劉勰『言意』觀試論〉、〈明代理學家與文人論『情』、『真』〉、〈《文心雕龍》〈辨騷〉篇幾個問題之商榷〉、〈論皇甫湜、孫樵的顧問特色與晚唐古文之衰落〉、〈談唐宋『古文』之稱的緣起問題〉、〈李翱、皇甫湜文論特色之探討〉等篇。另外曾經參與《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之翻譯出版。譯有《朱熹文學研究》(與慶北大學李鴻鎮教授合譯)。
安贊淳
一九六五年於韓國慶州出生。一九八八年韓國國立慶北大學中文系畢業。一九九二年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畢業,碩士論文題目《初唐史學家文論研究》。一九九九年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畢業,博士論文題目《明代理學家文學理論研究》。自一九九八年起於韓國國立慶北大學、又松大學等校授課。二○○二年起於永進專科大學任教至今。主要著作有:〈劉勰『言意』觀試論〉、〈明代理學家與文人論『情』、『真』〉、〈《文心雕龍》〈辨騷〉篇幾個問題之商榷〉、〈論皇甫湜、孫樵的顧問特色與晚唐古文之衰落〉、〈談唐宋『古文』之稱的緣起問題〉、〈李翱、皇甫湜文論特色之探討〉等篇。另外曾經參與《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之翻譯出版。譯有《朱熹文學研究》(與慶北大學李鴻鎮教授合譯)。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旨趣 1
第二節 研究概況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方法與大綱 12
一 研究範圍與方法 12
二 研究大綱 14
第二章 明以前理學家文學理論 17
第一節 宋代程朱的文學理論 17
一 引言 17
二 文學否定論 19
第二節 元代許、郝、宋的文學理論 27
一 許衡(1209-1281) 28
二 郝經(1223-1275) 31
三 宋濂(1310-1381) 37
第三節 小結 44
第三章 明代理學家文學理論 47
第一節 初期諸家的文學理論 48
一 方孝孺(1357-1402) 48
二 曹端(1376-1434) 55
三 薛瑄(1389-1464) 59
四 吳與弼(1391-1469) 75
五 胡居仁(1434-1484) 79
第二節 中期陳、王的文學理論 91
一 陳獻章(1428-1500) 92
二 王守仁(1472-1529) 124
第三節 中晚期其他諸家的文學理論 146
一 羅欽順(1465-1547) 146
二 王艮(1483-1540) 151
三 聶豹(1487-1563) 153
四 鄒守益(1491-1562) 155
五 王畿(1498-1583) 159
第四節 末期諸家的文學理論 179
一 顧憲成(1550-1612) 179
二 高攀龍(1562-1626) 187
三 劉蕺山(1578-1645) 191
第五節 小結 195
第四章 影響與淵源 201
第一節 明代理學家與七子派 202
一 論「情」 204
二 論「復古」 212
第二節 理學與晚明文學思潮 218
一 王學、左派王學論「情」論「真」 221
二 晚明文人論「情」論「真」 223
第三節 傳統儒家與理學家的文學理論 228
一 孔子與理學家的文學理論 229
二 〈詩大序〉與理學家的文學理論 231
三 韓愈「古文」理論與理學家文學理論 232
第五章 結論 235
參考資料 241
第一節 研究旨趣 1
第二節 研究概況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方法與大綱 12
一 研究範圍與方法 12
二 研究大綱 14
第二章 明以前理學家文學理論 17
第一節 宋代程朱的文學理論 17
一 引言 17
二 文學否定論 19
第二節 元代許、郝、宋的文學理論 27
一 許衡(1209-1281) 28
二 郝經(1223-1275) 31
三 宋濂(1310-1381) 37
第三節 小結 44
第三章 明代理學家文學理論 47
第一節 初期諸家的文學理論 48
一 方孝孺(1357-1402) 48
二 曹端(1376-1434) 55
三 薛瑄(1389-1464) 59
四 吳與弼(1391-1469) 75
五 胡居仁(1434-1484) 79
第二節 中期陳、王的文學理論 91
一 陳獻章(1428-1500) 92
二 王守仁(1472-1529) 124
第三節 中晚期其他諸家的文學理論 146
一 羅欽順(1465-1547) 146
二 王艮(1483-1540) 151
三 聶豹(1487-1563) 153
四 鄒守益(1491-1562) 155
五 王畿(1498-1583) 159
第四節 末期諸家的文學理論 179
一 顧憲成(1550-1612) 179
二 高攀龍(1562-1626) 187
三 劉蕺山(1578-1645) 191
第五節 小結 195
第四章 影響與淵源 201
第一節 明代理學家與七子派 202
一 論「情」 204
二 論「復古」 212
第二節 理學與晚明文學思潮 218
一 王學、左派王學論「情」論「真」 221
二 晚明文人論「情」論「真」 223
第三節 傳統儒家與理學家的文學理論 228
一 孔子與理學家的文學理論 229
二 〈詩大序〉與理學家的文學理論 231
三 韓愈「古文」理論與理學家文學理論 232
第五章 結論 235
參考資料 241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79折$284
-
新書88折$317
-
新書9折$324
-
新書9折$324
-
新書9折$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