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蒙啟程:中華幼學經典精選導讀

童蒙啟程:中華幼學經典精選導讀
定價:400
NT $ 316 ~ 360
  • 作者:周佳榮
  • 出版社:中華
  • 出版日期:2017-01-13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88420682
  • ISBN13:9789888420681
  • 裝訂:平裝 / 360頁 / 25k正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古時兒童教育的起跑線與智慧薈萃

  蒙學,古時又稱蒙館,是中國古代對兒童進行啟蒙教育的地方,重背誦,也重識字和品德教育。現代幼兒教育亦著重識字與德育,但死記硬背已不再是主流的學習方法,教師反而更著重訓練兒童的組織與表達能力。那麼,是否代表古代教材與教學方式已落伍過時,失去現世價值?

  本書作者有見坊間的兒童和青少年書籍多是外文著作的譯本,中文原著方面所見甚少,故特選18種已經退出教壇的中國古代「小兒書」,當中包括有「四大蒙書」之稱的《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詩歌啟蒙讀本《千字詩》,有助寫詩作文的典故彙集《蒙求》,有專為女子教育編寫的《女兒經》。本書載錄18種幼學經典的原文,並探討其內容特色及思想價值,作為介紹中國啟蒙名著的總綱,冀能提取傳統教材中符合現代教育理論的材料,讓今天的兒童教育與悠久的傳統文化接軌。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周佳榮


  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士,廣島大學文科碩士,香港大學哲學博士。從事教學工作多年,致力推廣中國文化,曾任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系主任、當代中國研究所所長,現為近代史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林思齊東西學術交流研究所研究計劃統籌及歷史系兼任教授。

  已刊著作多種,包括《中國歷代史學名著快讀》、《人物中國歷史》、《中國醫學史辭典》、《明清小說:歷史與文學之間》、《言論界之驕子:梁啟超與新民叢報》、《從翰林到教育家:蔡元培及其事業》、《開明書店與五四新文化》等。
 
 

目錄

序言
編著說明
總論:中國歷來的兒童教育和蒙學課本
 
識字教育類
《急就篇》:中國現存最早的識字課本
《千字文》:識字效率最高的蒙學課本
《百家姓》:收錄四百多個姓氏的教材
 
歷史掌故類
《蒙求》:介紹五百多個典故的啟蒙著作
《幼學故事瓊林》:講述成語和故事的蒙書
《龍文鞭影》:講述歷史和神話的蒙養故事
《五字鑒》:綜述中國歷代史事的啟蒙讀物
《二十四孝》:記載古代孝行的故事集
 
品德涵養類
《三字經》:歷來最受歡迎的蒙學經典
《女兒經》:古代女子教育的啟蒙讀物
《增廣賢文》:篇幅較大的啟蒙讀物
《弟子規》:少年兒童道德教育課本
 
詩歌聲律類
《神童詩》:兼備思想教育和文學修養的長詩
《小兒語》及《續小兒語》:採用通俗語言的新童謠
《千家詩》:兒童學習詩歌的啟蒙選本
《聲律啟蒙》:認識音韻格律的入門書
《笠翁對韻》:練習音韻格律的蒙學書
 
其他啟蒙教材及相關文獻著作簡介
附錄一:中國歷朝年代表
附錄二:明清兩代年號表
主要參考書目
 

序言
  
  中國教育在近代出現了巨大的變遷,古代教育與現代教育之間,形成一個斷層,以致古代一些優良的教育傳統被時代的洪流淹沒了。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如何建構中國新教育,舊時代的教育有什麼值得借鑑之處,是需要認真對待的。
  
  我這一代是在新式教育制度下成長的,小學時代讀的是國語、英文、算術、社會、常識等科目,與舊時的蒙學教育完全沾不上邊,沒有接觸過《千字文》、《百家姓》之類的啟蒙教材。只有《三字經》,因研習書法的緣故,抄寫過好幾遍;唐詩、宋詞之類的古典文學和四書五經,在中學國文課倒是讀過不少的。
  
  由於正規學校不強調背誦,現時一般小學生和中學生都對古典作品所知甚少;熟能生巧,其實好的作品能夠熟讀是有益處的。因此不少家長安排子女到補習學校,或參加課餘興趣活動,內容與閱讀古典著作有關,竟然成為新興的事物。去蕪存菁,以廣流傳,裨益學子,正是傳承文化的有效途徑之一。
  
  一直以來,我認為中文方面欠缺一些可供兒童和青少年閱讀的書籍,坊間所見,多是外文著作的譯本。近年計劃整理一下中國歷來的兒童讀物,包括啟蒙課本、修身教材、成語故事、人物傳記和兒童文學等,然後在這基礎上,編寫一套少年歷史叢書。這本《童蒙啟程:中華幼學經典精選導讀》,可以說是一個起步,現時坊間已有不少供兒童和青少年閱覽的新版啟蒙讀物,圖文並茂,甚為精美詳細,但一般側重注釋和語譯,對讀物本身的重要性和內容探討都不足夠,一般家長和教師亦未必能夠清楚掌握這方面的知識。
  
  本書旨在介紹各種主要蒙學讀物的編寫經過、主要內容、行文特色及其思想評價等,並載錄全部原文,這是一個創新形式的嘗試,可以對不同類型的蒙書加以比較,可以對歷代層累的讀本有全盤的領略,藉此對傳統教材作更深入的探討和反思。對象首先是教師,其次是家長,較高程度的學生也可以用作參考,尤其希望能夠引起一般讀者的興趣。由於篇幅所限,原文不加注釋,讀者如有需要,可按參考書目選用新編印的啟蒙讀物版本。換言之,本書是認識中國歷代啟蒙名著的總綱,是重新探討中國傳統教育的一個途徑,也是認識中國文化的一個起點。中國新教育必須與本身悠久的傳統文化接軌,歷代蒙學經典肯定是開啟傳統文化之門的一條鑰匙。
  
  周佳榮
  二〇一六年四月四日兒童節的晚上
 
編著說明
  

  1
  
  本書總論敘述中國古代蒙學課本的概況,包括識字課本、四大蒙書、人物典故、詩歌讀本和學習音律格律的蒙學書等,指出啟蒙教材在中國文化史和教育史上的重要性,為今日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和使用中國這些文化財產提供參考。
  
  2
  
  本書正文重點介紹十八種著名的蒙學課本,每種著作都包括「導讀」和1「原文」兩部分,使讀者有概括的認識,同時可以綜覽全文。原文均有標點,分篇分段,不加注釋,方便誦讀。如於原文中需要增添字句加以說明,則以〔〕號表示。其他蒙學教材及相關文獻著作,亦有簡明的介紹。
  
  3
  
  蒙學書版本眾多,互有出入,或加修訂,或作增刪,本書主要根據北京中華書局的「中華蒙學經典」、「中華經典名著」和「中華誦.經典誦讀行動讀本系列」,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的「學生國學啟蒙詞典系列叢書」,及上海三聯書店的「中國古典文化大系」等,並以相關書籍校對,務求表現各種蒙學課本的原貌。
  
  4
  
  讀者如要參閱香港出版的繁體字版蒙學課本,香港精英出版社的「兒童啟蒙經典」、小樹苗教育出版社的「國學啟蒙」、天地圖書有限公司的「傳統蒙學叢書」、星輝圖書有限公司的「星輝老土叢書」,及新雅文化事業公司的「六十分鐘學習古文」等出版物,都較容易入手。
  
總論
  
中國歷來的兒童教育和蒙學課本

  
  引言:童蒙教育
  
  中國社會在近代之前,對兒童進行啟蒙教育的學校叫做「蒙學」,亦稱「蒙館」,有小學、書館、私塾、家塾、義塾、義學、村學等名。兒童一般於八、九歲入學,自宋代以後,至元、明、清三代,已成學規;學習無固定年限,因應現實情況而定,並採用個別教學方式,注重背誦和練習。專家指出,四歲至十二歲是記憶力特強的人生階段,先背誦、後理解的教學法有其可取之處;而因材施教的形式,也符合現代教育理論,在學校制度普及之前,不失為教養子弟的有效途徑。
  
  古代專為教育兒童而編撰的蒙學課本,叫做「蒙養書」、「村書」或「小兒書」。主要作用在於識字讀書、訓練初步寫作能力,並且傳授各種基本知識。較早的蒙學課本多是字書,如《史籀篇》、《倉頡篇》、《急就篇》等;從北宋時起,就陸續出現一批分別以識字教育、道德教育、歷史故事、典章名物、詩歌詞韻為主的蒙學課本,最重要的是《三字經》、《百家姓》和《千字文》,有「三百千」之稱,加上教以做人處事規範的《弟子規》,就是「四大蒙書」。
  
  (一)識字課本
  
  《漢書.藝文志》收有小學十家,小學也就是蒙學,西周宣王太史所作的《史籀篇》,是最早見於著錄的蒙學課本。至秦代,李斯作《倉頡篇》,後與趙高的《爰歷篇》、胡母敬的《博學篇》在漢初合為一書;此外,又有西漢辭賦家司馬相如所作的《凡將篇》。這些都是古老的識字課本,其後皆已亡佚。《急就篇》流傳至今,不僅是語言學習與研究的寶貴資料,對於漢代的歷史文化知識,也起到保存作用。
  
  《史籀篇》全書為四言韻語,字體為當時的籀文(大篆)。後世蒙學字書如《倉頡篇》、《凡將篇》、《急就篇》,及《勸學篇》、《千字文》、《啟蒙記》等,都繼承了《史籀篇》簡短有韻的特點,俾初學者便於記誦。
  
  (二)四大蒙書
  
  《三字經》是古代兒童入學的第一本教科書,文字簡潔,內容豐富,書中列舉的人物事蹟亦有助於推行品德教育。例如孟母三遷、燕山教子、黃香溫席、孔融讓梨、孔子拜師、趙普勤學等,又如蘇洵晚學、梁灝晚成、文姬辨琴、劉晏正字等等,對現時兒童和青少年學習古代的優良傳統,有一定的幫助。
  
  教導兒童成長,除了識字學音、掌握知識外,更為重要的,是德育的教化和習慣的養成。對小孩進行良好的道德教育,《三字經》和《弟子規》是較有德育意義的。但近代國學家章太炎說《三字經》與《千字文》比較,有個不足,即「字有重覆,辭無藻采」,《千字文》是千字韻文之奇篇,「在文采上獨領蒙學讀物風騷,堪稱訓蒙長詩。」至於《百家姓》,則是敘述古代姓氏的重要啟蒙讀物。
  
  (三)人物典故
  
  中華民族重視歷史文化傳承,有眾多人物事蹟載錄於史書和詩文之中,這就是典故,時至今天仍然應用於日常生活中。《蒙求》收錄了五百多個典故,涉及上古至南北朝的名人軼事,既有助於寫詩作文,也可以作為涉獵經史子集的橋樑。「蒙求體」可以分為歷史、掌故、常識三大類,至明清時期發展為廣泛流行的《幼學故事瓊林》。此書以成語和故事為脈絡,是較為普及的啟蒙讀物。
  
  明代萬曆年間蕭良有撰寫的《蒙養故事》,至明末清初楊臣諍修改增訂而成《龍文鞭影》。此書採用說故事的方式,借事喻理,向兒童介紹古人奮發學習的感人事蹟,藉此培養做人的優秀品質。
  
  至於清代周希陶的《增廣賢文》,乃據無名氏的《昔時賢文》刪補而成,是篇幅較大的一部啟蒙讀物,內容涉及人際關係、處世哲學以及對讀書的看法等,全書將格言以韻文的方式排列在一起,是古代人們智慧的結晶。清代同治年間周希陶曾經對《增廣賢文》進行過重訂,世稱《重訂增廣》,調動了語句的排列位置,使其內容更具連貫性。金纓編《格言聯璧》,共六百多條,以類編次,成為收錄最多格言的蒙學教材。
  
  (四)詩歌讀本
  
  蒙學教材之中,還有一類詩歌讀本。《神童詩》是思想教育和文學修養兩者兼備的長詩,相傳原為三十四首,後經增補,有六十餘首;《千家詩》是兒童學習詩歌的啟蒙選本,薈萃了唐、宋、五代及明代名家的名篇,題材多樣,廣泛地反映了古代社會的現實。前者為宋代較有影響的蒙學書,後者自明清以來風行至今。
  
  仿《神童詩》體例而編撰的《續神童詩》,也曾流行一時;《千家詩》一開始就大受歡迎,以「千家詩」作為書名的,清代有《國朝千家詩》、《續千家詩》,民國時期有《醒世千家詩》,現代又有《嶺南千家詩》、《少兒現代千家詩》、《中國現代千家詩》等,蔚為大觀。
  
  (五)音韻格律
  
  學習音韻格律的蒙學書,以《聲律啟蒙》和《笠翁對韻》最為主要。二書都以上下平聲三十韻為目,每韻各有對文三則或四則,每則各有對語十對,熟讀這些句子就可以學做對聯和詩詞。《聲律啟蒙》的作者是清代康熙時的車萬育,《笠翁對韻》的作者據說是康熙時的李漁。
  
  此外,同類型的啟蒙書,還有明代司守謙撰《訓蒙駢句》、清代楊林蘭著《聲律發蒙》,以及不知名作者的《時古對類》等。
  
  (六)女子教材
  
  中國古代也有專為女子教育而編寫的啟蒙讀物,大約寫於明代的《女兒經》便是較普及的一種,以及由此演化而來的《改良女兒經》等,因為受到「男尊女卑」觀念的影響,書中對婦女提出一些規範式的表達,在今日已經不合適,但也有很多提示,在現代社會和日常生活中仍具教育作用。
  
  此外,女子蒙學教材有《女三字經》、《女千字文》等。至於明代王相編的《女四書》,包括《女誡》、《女論語》、《內訓》和《女範捷錄》,則是較高深的婦女讀物,正如《四書》、《五經》是蒙童成長後的進階讀本一樣。
  
  結語:文化傳承
  
  中國古代的啟蒙課本,名為「小學」,雖然是「小兒科」,但歷來都受到重視。編撰這些教材的作者,往往是那個時代的有識之士;一些未能斷定著者的課本,則是幾代文人日積月累編訂而成的用心之作。
  
  論者亦予指出,「因為是初學啟蒙用書,想必也擁有當時最多的讀者」,從而強調:「我們研究文化史,應當着眼全民族和各階層人民文化的演進,着眼以往各時各地社會上多數人的文化狀況。」
  
  啟蒙書籍不但用來教達官貴人的子弟,受過教育的平民百姓也都是讀同類著作而成長的。《新五代史》的〈劉岳傳〉中,就有這樣的記載:「《兔園冊》者,鄉校俚儒教田夫牧子之所誦也。」或謂《兔園冊》的編者是唐代虞世南,時至今日仍可得見其殘篇。南宋陸游《秋日郊居》詩第三首自注:「農子十月乃遣子弟入學,謂之冬學。所讀《雜字》、《百家姓》之類,謂之村書。」可見長樂老和陸放翁那樣的文人雅士,對這類通俗的小冊子是頗注意的,不至於如當代某些專家學者,對中小學課本、教材之類的書籍採取不屑一顧的態度。
  
  近代著名史學家周谷城強調,歷來的蒙學書不論是否為名家所撰,「也不一定只為村夫牧子誦讀,但當時普通人所受的教育,以及他們通過教育而形成的自然觀、神道觀、倫理觀、道德觀、價值觀、歷史觀,在這類書中,確實要比在專屬文人學士的書中,有着更加充份而鮮明的反映。」
  
  十九世紀中葉以後,新式學堂陸續出現,至二十世紀初,教育當局頒佈新學制。隨着時代變遷,蒙學書籍也就相繼退出教壇了。但應指出,早期編寫的小學課本仍然帶有傳統蒙書的色彩,白話文普及後,反而失去了原先的「文采」和「韻味」。時移世易,當大家不再視中國文化為進步障礙之時,中國人對國家民族恢復自信和重拾自尊之際,也就是我們開始思考兒童教育門徑和少年栽培涵養的時候了。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316
  2. 新書
    79
    $316
  3. 新書
    79
    $316
  4. 新書
    9
    $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