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產業的轉型與創新

臺灣產業的轉型與創新
定價:420
NT $ 262 ~ 468
  • 作者:林惠玲陳添枝
  • 出版社: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 出版日期:2016-06-06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3501549
  • ISBN13:9789863501541
  • 裝訂:平裝 / 420頁 / 25k正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臺灣ICT產業應該何去何從?
當產業發展面臨瓶頸,不明白瓶頸本質,無從找出解藥。
 
  本書透過集結國內學者的研究,
  試圖為產業的轉型與創新找出信服可行的對策。
 
  本書網羅海內外專研臺灣產業的經濟學者,精選出九篇論文,以全方位的視野,分析臺灣最重要的ICT產業,內容包含半導體、個人電腦、電子零組件產業的轉型及升級過程,以及上市公司的研發投資、專利策略、生物科技產業的創新成果等,並探討政府在創新、研發中所扮演的角色。期待透過本書的出版,能鼓勵更多學者投入臺灣經濟議題的研究,提供臺灣產業向前推進的動力。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朝元照雄

  日本九州產業大學經濟學部教授

佐藤幸人

  日本亞洲經濟研究所新領域研究中心長

陳添枝

  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顧瑩華

  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兼主任

楊書菲

  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林俊甫

  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助研究員

李宜

  國立清華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

張珮瑩

  杏輝醫藥集團研發中心總監秘書

陳忠榮

  國立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教授

徐志偉

  國立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碩士

楊志海

  國立中央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林惠玲

  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鄭秀玲

  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系及研究所教授

高曼蓉

  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

李文基

  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博士

陳信宏

  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兼國際所所長

溫蓓章

  中華經濟研究院國際所研究員
 
  (依篇名次序排列)
 
主編簡介
 
林惠玲

  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董事。曾任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臺灣金控董事、土地銀行董事。專長領域為計量經濟學、統計學、產業經濟學、創新經濟等。著有《現代統計學》、《產業經濟學》等多本教科書,與《家庭、社會支持與老人心理福祉》等專書。
 
陳添枝

  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曾任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行政院政務委員兼經濟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等。專長領域為國際貿易、經濟發展等,主要研究著作對臺灣經濟發展及對外投資的領域有貢獻;例如證明出口導向型的發展模式優於進口替代的模式、網路關係在對外投資的重要性等,為常被引用之文獻。
 

目錄

引言  產業的轉型與升級 (陳添枝、林惠玲)
 
壹  臺灣半導體產業的形成與發展——從發展經濟學的觀點(朝元照雄)
貳  從後進到先進的路徑——臺灣半導體產業的啟示(佐藤幸人)
參  模組化生產的陷阱——臺灣PC產業的困境(陳添枝、顧瑩華、楊書菲)
肆  臺商對外投資轉型、國際化與企業動態能力——以兩家消費性電子業臺商在中國大陸投資為個案(林俊甫)     
伍  研發投資與投資中國對廠商績效的影響——以臺灣電子業廠商為例 (李宜、張珮瑩)
陸  研發、授權支出與專利(陳忠榮、徐志偉)
柒  提升廠商研發能量——政府研發支持政策的分析(楊志海、林惠玲)
捌  政府政策對廠商研發成效的影響——以臺灣生技醫藥廠商為例(楊志海、林惠玲)
玖  需求導向創新、政府採購與臺灣產業轉型(陳信宏、溫蓓章)
 



  自2006年臺大執行「邁向頂尖大學計畫」以來,學校鼓勵本校教授撰寫SSCI 或SCI 論文,以提升學術水準,邁向世界頂尖大學。但就社會科學而言,若全力追求SSCI或SCI論文,而忽略了有關臺灣國家發展、政治、經濟、社會議題的深入與有系統的研究,實為美中不足。有鑑於此,本人於擔任社會科學院院長期間,除鼓勵SSCI或SCI論文的撰寫外,特別鼓勵本學院同仁進行臺灣本土議題的研究,除藉此讓本國及國際學者了解與重視臺灣的問題,並提高我國學者對臺灣研究的學術水準外,亦希望對我國國家發展與政策,提出建言。
 
  我們的構想是希望研究、出版有關臺灣議題的一系列專書。初期先出版「臺灣經濟議題」的專書。本人邀請陳添枝教授規劃、設計研究議題,並邀請國內、國際學者進行研究、撰寫論文。研究主題為「臺灣產業的轉型與升級」。本專書共有九篇論文,主要討論臺灣最重要的ICT產業,包括半導體產業、個人電腦、電子零組件產業的轉型級產業升級的過程、問題與作法。
 
  此外,亦討論上市公司的研發投資、專利等。另外,討論政府在創新、研發的角色與政策,再者,亦討論臺灣生物科技產業的發展與政策。希望本專書的出版能夠鼓勵學者對臺灣本土議題的深入研究,提供政策建議。更希望這是一個開始,希望後續能夠有一系列關於臺灣政治、社會、經濟議題的研究與出版。本書在出版前,為求論文的嚴謹,特別舉辦了研討會,邀請學者專家一齊討論,並進行匿名審查與修改。
 
  本專書的作者均為知名的產業經濟學家,他們都在期刊發表了許多相關的文章,因此本專書除具備嚴謹的學術水準外,亦融合了作者長期對臺灣產業的觀察與研究成果,值得讀者詳細研讀。當然,我們也希望,這本專書能夠提供政府決策的參考。最後感謝陳添枝教授的辛勞、論文作者的研究與撰寫,與負責處理行政事務的院辦同仁黃輝猛副理的協助。

林惠玲(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內容連載

參  模組化生產的陷阱——臺灣PC產業的困境(摘錄)
(陳添枝、顧瑩華、楊書菲)
 
臺灣PC產業的發展概況
 
全球的PC產業是一個典型的模組化生產系統,最早是由IBM所建構出來的(Dedrick and Kraemer, 1998)。儘管今天IBM在主架構中尚保有很多智慧財產權,但此模組化系統卻逐漸被Intel及Microsoft所把持。Intel及Microsoft掌握了系統中最關鍵的零組件,即微處理器及作業軟體,也分食了系統中大部分的利潤,讓它們有能力肩負起系統維護及升級的責任,也因此,這個系統被稱為Wintel系統。透過定期地推出新版的處理器及作業系統,Intel及Microsoft可以不斷創造消費者對電腦的需求,不僅促進整體產業的持續成長,也讓它們可以一直保有充裕的利潤。
 
這樣的系統,打造了一個細緻垂直分割的產業,系統內的廠商都只在一個特定領域中進行專業化生產。品牌廠將所有的製造流程全部委託由代工廠生產製造,而代工廠也只負責組裝,所有的零組件都是從市場上買來的。這樣的系統給臺灣PC製造廠商提供了代工的大好機會。它們從桌上型電腦代工開始,並慢慢跨足了筆記型電腦領域。模組化系統威力太過於強大,以致於原為筆記型電腦發明者的日本筆記型電腦製造商,也因為無法競爭,而不得不由整合性生產模式改採Wintel系統,並且委由臺灣廠商進行生產製造。到了2011年,連日本筆記型電腦領導品牌且有自行開發作業系統能力的NEC,也將其電腦部門賣給了中國的品牌聯想(Lenovo),PC市場規格從此定於一尊。
 
PC產業主要是由兩家零組件廠商,Intel及Microsoft,而非品牌廠,來主導整個模組化系統。Intel/Microsoft及品牌廠間的權力鬥爭,讓臺灣代工廠的地位越來越重要(Kawakami, 2013)。Intel/Microsoft藉由技術的分享來壯大代工廠,從而削弱品牌廠的議價能力。最後,代工廠從品牌廠手中接收了大部分產品開發的工作。儘管代工廠缺乏市場相關知識,但他們透過彙整不同品牌廠生產的相關資訊,亦可拼湊出七八分市場相關知識(Kawakami, 2013)。雖然品牌廠與代工廠共同進行產品開發,但最後是由代工廠,而非品牌廠負責整合所有的零組件,做出最終成品。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62
    $262
  2. 新書
    85
    $357
  3. 新書
    88
    $370
  4. 新書
    9
    $378
  5. 新書
    9
    $378
  6. 新書
    9
    $378
  7. 新書
    $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