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能燒一手好菜,才是真美食家─推薦《[實踐]小說教室》 胡衍南
不少教授在大學裡開小說寫作課,更多作家在校園外指導小說寫作,然而就我所知,其中多數人並不認為創作是可「教」可「學」的。我們一旦非得開課或演講,往往就是帶頭賞析作品,總以為只要多閱讀,並且讀出一點意思,假以時日自然能寫出一篇(篇)好小說來。
在賞析作品之外,我們也根據自己或別人的經驗,多少談一點誰適合寫小說、敘述與描寫、角色人物和結構布局、純文學或通俗文學……這一類的原則、理論或趨勢。但是心裡其實清楚,寫作這檔事只能心領神會,眼前的學生(學員)寫不出或寫不好小說沒關係,至少這個社會能因而多幾個讀者,如此則足矣!
沒想到作為同行的根本昌夫,竟然可以用一顆更熱切的心、最明白易懂的陳述,告訴讀者「把小說理解為『什麼都可以』也無妨」,所以「寫小說絕對不難」。其次提醒讀者,一旦意識到有「難以壓抑的想法」,覺得自己「過剩或欠缺了什麼」,人人都可以寫小說。他甚至不在意純文學和通俗小說的界線,因為兩者同樣需要故事和哲學,只不過「故事或哲學所佔的比例並不一樣」而已。
根本昌夫把小說寫作變得自由、具體、簡單,態度可以選擇是神聖的或世俗的,關乎個人技藝的開篇、謀局、架構、寓意乃至文風也都可以一步步演練成熟——只差沒有宣稱「小說寫作是全民運動」!
至於為什麼要寫小說?其中的魅力是什麼?他引用職棒選手桑田真澄的教球理念,為指導小說寫作提供新的理由:
不需要每個想寫小說的人都成為職業作家。重要的是,自己親自動手、讓心自由翱翔,試看看寫小說。這麼一來,就會愈寫愈覺得有趣,閱讀的時候也能更加深刻地品味小說。
不僅如此,對事物的看法、想法也會更具深度,就連「活著」這件事本身也會變得更加充滿喜悅。
老實說,至少我自己吧,並沒有經常強調—會寫小說可以讓我們更容易領略經典、並且讓一己的生命更加豐富。至少,沒有根本昌夫那麼理直氣壯。
很多人都看過周星馳的電影《食神》,因此一定記得唐牛質疑史提芬‧周的那句話:「你算什麼食神!你懂不懂燒菜啊?你會不會拿剷子、會不會拿刀啊?」能燒一手好菜的人,才能當食神。同理,懂得寫小說的人,才能讀出小說的好,才能活出生命的價值。
根本昌夫的《[實踐]小說教室》,除了解決大部分關於小說寫作的困惑,也提供他賞析日文小說名著的路徑,更重要的是,他給了所有人關於寫作的「本格」信念。
(本文作者為臺灣師大全球華文寫作中心主任)
推薦序
小說夢起飛吧! 喜菡
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小說夢。夢如紙鳶飛在廣闊的天空,遇見風雨,可能斷線,可能失了方向。而拉扯小說夢,需要方法,需要足以讓夢飛揚的技巧與力道。
什麼人適合寫小說?小說家也是普通人,或者是拎著菜籃上市場買菜的家庭主婦;或者是邊趕公車邊啃土司的上班族;或者是憂心明日青春痘往哪個方向迸裂的學生。無論你是誰,無論你的年齡大小,社經地位高低,當你「想寫了」,小說夢就有了雛形。所以,生活隨筆是小說;臉書的囁囁嚅嚅是小說;子夜驚醒的夢境是小說。拿捏好「想寫的」和「寫下的」距離,貼近讀者耳邊說一個高潮迭起的故事是「通俗小說」;給讀者多一點哲學思考是「純文學小說」,你與讀者靠得多近多遠,就決定你的高度及深度。
然而,單有「熱情」與「幹勁」是不足的,如何倚靠小說成為實業家,正是這本書要告訴你的。
「優於別人的感受力」、「懂得慢慢思考」是小說家的先決條件。如何穩健的一步步踏出小說路,如何在眾目睽睽下展演你的繁華與精彩,書中一項項告訴你。包含小說敘述的節奏脈絡與觀點角度;如何由日常生活、社會現實、以及幻想的現實中尋覓題材;長短篇如何經營;如何掌握生活中的「發展性危機」與「狀況性危機」成為小說;如何規劃如何起頭;如何建立吸引人的標題;作者根本昌夫甚至不藏私的提供寫作班的批閱內容。全書文筆淺顯,卻能緊握重點,毫無虛言。
除了以上,帶領讀書會多年的喜菡最感受惠的,當屬「小說的讀法」單元。包含日本名小說家小川洋子《博士熱愛的算式》、山本周五郎《城中之霜》、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不侷限「通俗小說」或「純文學小說」,作者皆能掌握細微,充分說明閱讀入門及深讀的方法。
至於文學獎的攻掠,雖然針對日本當地獎項,但台日文學獎文化近似,本地讀者依舊能由其中領略概況。
一般指導小說創作的書,經常將創作寫得高不可攀,讀完全套書,依然摸不著頭緒,在原地打轉。本書的好,在於「務實」,不唱高調,不硬扣學理,反而因此親民近民,值得推薦。
(本文作者為有荷文學雜誌發行人)
推薦序
寫小說──替上班族人生開放一些可能 葉揚
我的第一篇小說,是在出差的時候,坐在飯店的空浴缸裡寫出來的。獨自一個人出差,有時候會莫名怕鬼,所以我窩在浴室裡,寫關於阿媽的事。那個時候,我其實沒有想過自己會得獎、會出書,我只是像這本書的作者說的那樣,寫一個存在在那裡很久的,只有我才寫得出來的故事。
我是一個興趣很少的人。
不會烹飪,不喜歡運動,只要是圓的東西通通都不會玩,不知道什麼是作畫,跳起舞來簡直跟講笑話沒有兩樣。只有小說能讓我在日子裡覺得快樂,我經常迷戀一個作家,會花上幾個月把他所有出版過的書看完,我很感謝願意一直寫著小說的人,感謝他們替我上班族的人生,開放一些可能。
我其實是那樣學習寫小說的,把可能性寫進去,把平常生活中非常忍耐才沒有流下眼淚來的東西、把不能輕易承認的事實瀟灑地放出來。我記得自己的第一篇小說得了文學獎,我跑去跟爸媽說,他們雙雙站起來,露出這種事情到底是怎麼發生的表情。有個論壇裡的網友,花了不小的篇幅,講了一些工整性文學性這類的辭彙,一直罵我的小說,我很厚臉皮地把這些評論都拋到腦後,就像書中說的那樣,以自己的腦筋,自己的話語慢慢思索,從而獲得進步,後來有某些時候,有人會說他喜歡我的文章,害我小人得志地又寫個不停。
我之所以會推薦這本書,給想要寫小說的人,是因為作者根本昌夫知道身為初級小說家心裡會冒出來的大部份問題:成為小說家需要具備什麼條件?我適合當小說家嗎?要寫長篇還是短篇?主角要用第幾人稱?告訴別人自己在寫小說是不是很丟臉?
這一段日子裡,我試過幾種文體與創作,但小說最讓我感到自由,在小說裡,我可以裸奔卻不被看到,我把想說的話,用平常沒有辦法解套的模式,放到角色的舌尖上,我閉上眼睛,就把討厭的人寫成一隻綠色的鳥,頭頂沒有毛。
出了幾本書以後,我開始認識一些作家,在茫茫書海中,我明白自己是個不起眼的作者,也體會到當小說家要維持家計的困難。作者根本昌夫說:「吃過苦的作家實力堅強。」這句話有效地起了作用,我告訴自己,只要可以寫出更好看的情節,故事本身就會成功,我就像是一隻骨瘦如柴的小狗,等著主人拎著食物回來,那盼望是一條臍帶,連接著我與小說裡的每個我。
歡迎你到小說教室來,這裡的老師人很好,同學也不錯。
(本文作者為作家、時報文學獎短篇小說組首獎得主)
推薦序
讀寫小說──這世界從以前就一直暗示著……謝承志
十九歲那年,我有過一次難忘的聽講經驗。
那是一場大學專題講座,一位演講者、一支麥克風,在舞台上述說自己的文學與生活。當時,又因為實驗劇場的黑幕氛圍,彷彿小說開頭的第一句話,使聽眾一瞬間就能進入故事的世界。我永遠記得,台上的他說演俱佳,一段「不良少年的成長故事」,如小說般的情節曲折,若不是生活真過得那麼精采,便是講者誇大其詞。
重要的是,他時不時能抓住聽眾的目光,國台語交錯、真假音聲線演繹,那些幽默口吻下的字句背後,盡是人生領會過的哲理。
他就是黃春明,無論小說、電影,還是繪本,都可看其創作或改編的蹤跡。
黃春明是台灣國寶級文學大師,著作《兒子的大玩偶》、《看海的日子》、《莎喲娜啦再見》等重要臺灣鄉土小說眾所周知。閱讀他的作品,不僅能讓自己思索「我是誰」、還能懷有「同理心」,甚至當年因為讀到他的一句話,「大人的世界沒希望了,孩子是我們創造未來的材料,如何對待小孩子就決定我們的未來。」影響良深,而讓我踏入教育這條路。
寫小說與成為小說家需具備的條件?
近日讀完《[實踐]小說教室》之後,整理了幾項成為小說家的條件,除了擁有基本的「幹勁」與「熱情」之外,還得擁有「大量閱讀小說」、「掌握小說語言」、「觀察感受生活」的能力。
不要看到以上這些條件,就嚇得不敢寫小說了,容我再舉一例。從事寫作超過三十餘年的村上春樹,在新作《身為職業小說家》中,提及「小說,每個人都可以寫」,便如同作者根本昌夫在本書所說,「不同於別人,自己只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自己」,光這樣就足以具備寫小說的門檻了。
不論村上春樹或是根本昌夫說的話,在小說創作這條路上,重要的是培養「觀察的習慣」和「盡量去思考」。然而仔細一想,這能力不也適用於人生的各領域、各階段嗎?因此若是從不讀小說和寫小說的人的角度來閱讀根本昌夫這本書,並不會有所隔閡,也能在其中領略看世界的方法。因為閱讀方法無所侷限,我們皆能以不同的角度在一本書裡,解讀出不同的面貌;每個人藉著同樣一本書,也能各自擁有不同的收穫。
將小說教室搬到紙上
作者根本昌夫身為文藝叢書編輯,發掘過多位新手作家與閱讀過多部文學投稿作品,除了不吝於分享成為小說家、如何寫小說、讀小說的方法之外,也將他指導的「小說寫作班」,如何點評學生作品的過程,詳細描述於書中。他並深度剖析日本小說《博士熱愛的算式》、《城中之霜》、《海邊的卡夫卡》、《欠踹的背影》、《這樣不是太可憐了嗎?》、《阿楠與大黑》其中的架構、鋪排,及多重面貌。
我常在寫作課上與學生們分享,在閱讀面向中,應該為「雜食性閱讀」。如純文學作家需閱讀通俗小說,了解該小說的故事性;通俗小說作家需閱讀純文學作品,領會該作品的哲學性、技術性。普遍來說,我的學生對大眾文學較感興趣,但我並不會阻止他們閱讀,畢竟我常說:「大眾文學沒什麼不好,而是當你的閱讀面向若只偏向它,那就真的不好了。」我所認為的閱讀,是每個讀者都能從這個世界感興趣開始,進而展開閱讀一本書的旅程。
世界,無論如何都需要小說!
這世界從以前就一直暗示著,每當我們讀小說,為何有些情節竟活生生地於現實生活中上演?其實那就是因為,不論是讀小說、寫小說,透過它,我們能夠看見自我、發現生命的價值,並且理解複雜的人際關係。即便是讀一隻貓的故事,牠也會和我們一樣擁有相仿的人生風景。
《[實踐]小說教室》是一本關於寫小說、讀小說的方法書,想要走小說家這條路,藉此不斷反覆的作業,真切領會「假作真時真亦假」,功力自會無形提升。倘若像我這樣不寫小說的讀者,透過這本書,也可學會如何選擇小說、品讀小說,深度探訪其境界,不再是看熱鬧而已;而你也有機會透過這本書,從一個湊熱鬧的讀者,變成一個發掘世界的寫作者。
儘管買書的人少了,但我深信讀書的人永遠都在。最後希望本書帶給讀者的,不光是學習,而是能夠展開一個屬於自我的新世界。
(本書作者為文藝推廣人、教育工作者、繪本演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