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03年初,我參加了一場推廣證券期貨新產品給積極交易者的網路交易會議。當時我已在資金管理行業服務了20多年。我加入OneChicago,是因為我相信這些產品,將可以提升我在股票現貨、期貨與選擇權市場交易的狀況。雖然多年來我一直迴避這些東西,但當我聽到約翰•卡特(John Carter)非常明確而周詳的說明之後,我不得不承認,「他說的一點也沒錯。」
約翰•卡特所談的並不只是證券期貨而已,他所陳述的是一套交易的心智架構與方法。我認為那是一套我可以明確進行考量的方法,所以我主動跑去找他,並向他自我介紹。我們談論了很多東西,包括他的方法如何被運用於證券期貨,還有關於成功交易是一段漫長的旅程、而不是目的等等的看法。卡特後來也成為OneChicago早期的支持者與交易者,這又再次說明了,他對於創新事物確實有很高的接受力。我們後來仍舊持續交換各種想法,如今我有幸被他邀請,為他的著作撰寫前言。
我個人是根據一個簡單的準則——我有沒有學到新東西?——來評判交易方面的書籍。本書不僅引進新概念,而且深具洞察力,也很容易閱讀。以交易相關的讀物來說,這稱得上是相當罕見的結合。另外,約翰強調,成功交易不仰賴單一方法,也沒有單一解答。事實上,他認為,交易者在能夠賺錢之前,都必須先充分瞭解自己的個性。交易者的每個決策——包括部位持有期間,乃至於每筆交易所承擔的風險程度——都可以反映出自身的偏好。所以,本書在討論方法之前,更強調處理的態度。
談到交易程序這個主題,這又是本書的一大亮點。不論你有多少市場經驗,總有些新方法可以提升既有程序的效力,我覺得這是相當有助益的。舉例來說,以一個股票指數期貨市場的積極參與者立場來說,約翰獨特的極端跳動讀數運用,是極具洞察力的。我可以自行決定是否要在交易中運用這種技巧,是否進行測試,甚至完全忽略。交易的美妙之處在於並非採用統一規格。約翰從不試圖把他的想法強加於他人。他只是單純地提出構想,做討論,然後展示。不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並非每筆交易都能成功,但結構所蘊含的機率性質顯示,只要持之以恆,交易就能獲得成功。這就是約翰不斷想要傳遞的根本資訊。不當的交易經常會發生;究竟該如何做出反應,這才是決定未來成功的關鍵。
本書想要強調的另一主張是,任何問題都沒有唯一的答案:某行情究竟應該做多或放空呢?兩者永遠都各有理由。市場會提供某些線索,但個人的交易風格需要補足其餘的部分。這也是為什麼約翰告訴我們如何使用每種工具(包括月線圖到1分鐘樞紐圖)的理由。一位專業交易者所考慮的價格波動與風險參數,應該不同於那些只在開盤前與收盤後觀察行情的人才對。
交易是一種相當耗費情緒的工作。我們不難把昨天的市況解釋得清楚完美。每週進行的交易者會說,「我如果能夠按照1分鐘走勢圖的指示行事,我就不會被套牢。」採用1分鐘走勢的盤中交易者則說,「我如果能夠相信週線樞紐點,我就不會被停損,而我也就將會是個大贏家。」約翰不玩這類的把戲。他將一套在智識上相當可靠的程序引用於交易中,對某種風險/報酬架構提出建議,然後再讓市場決定其餘的部分。記住,市場永遠是對的。問題總是出在分析與架構上,唯有此兩者才可能會發生錯誤。
本書特別強調成功交易者每次建立部位時都會做的事:少量交易、持續參與、讓時間成為盟友。連續虧損勢必會發生,但知道這種現象必定發生與懂得如何安然度過,則是兩樁全然不同的事。交易者要懂得如何分散在不同市場進行交易。某些結構能夠有效運作於某些市場,但隔一陣子就不再持續有效。其實市場並沒有變動,結構也沒有失敗:嘗試的機會愈多,成功的機率就愈高。但如果交易規模太大,在遭逢連續虧損之後,或許就沒能力繼續進行交易了。而約翰清楚告訴了我們,交易時該採用多大的單位規模。
我建議各位可以好好研究本書所推薦的市場清單,並且儘可能做好準備參與其中。通常我們都想要根據自己的偏好挑選某種市場結構,而本書所傳遞的訊息就是,結構是客觀的,可以協助我們消除持續進行中的情緒戰爭。假設某單一個股期貨在走勢圖上看起來很棒,但結構顯示應該賣出,此時你如果想要尋找藉口而不打算遵循交易訊號,那麼你或許根本就不該購買本書。但如果你已經厭倦自己總是「知道事情會發生,卻沒有因應之道」,在這樣的情況下,約翰•卡特的這本新書,應該就是可以讓你真正精通交易之道的一個起點。
彼得•布里希(Peter Borish)
OneChicago董事長
Paul Tudor Johns研究部門前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