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簡介
智悲翻譯中心
智悲翻譯中心是由喇榮五明佛學院索達吉堪布發起,海內外諸多佛子共同參與、自願發心的一個翻譯機構。
索達吉堪布本人,長期致力於將藏傳佛教的智慧寶藏翻譯成漢語,利益中文背景的眾生。從上世紀六○年代開始,物質科技發達的西方人,前仆後繼地來到靈修智慧深廣的東方,找尋精神文化的豐厚財產。到近年,禪修經驗豐富的僧侶們配合心理學研究,其研究成果和佛教所提倡的「眾生平等」等前衛理念,無一不鼓舞著西方世界每一個追求自由的人們。
智悲翻譯中心分中譯英和英譯中兩個部門,透過中文至英文的翻譯,將索達吉堪布翻譯、著述的藏傳佛教的智慧寶藏,呈現到渴求精神文明的西方人面前;同時,也經由英文至中文的翻譯,將西方證成佛教的實證,帶回古老的東方大地。
目錄
序 007
本書緣起 011
智悲翻譯中心簡介 012
一、對話
1. 解開佛教與科學的密鑰 014
2. 探索信仰與理性的界限 026
3. 打開真理之門 053
二、佛教與物理學
1. 佛教與量子物理學:東西方對話的貢獻 074
2. 第二次量子革命 092
三、佛教與心理學
1. 觀測心中的太空 104
2. 正念情緒療法的基本原理探究 121
3. 積極心理學與佛法的慈悲之道 130
四、佛教與經濟學
1. 可持續發展的佛教經濟學透視 136
2. 佛教和可持續發展:自足適度生活的科學 150
五、佛教與倫理學
1. 佛教倫理:佛陀反對用動物祭祀 162
2. 野生物種保護倫理學說--超越人與自然二元論 167
3. 佛教倫理的人類價值 186
六、佛教與環保
1. 未來的痛 尚未開始 192
2. 大乘佛教與環境倫理學:唯識教義之透視 198
七、社會快訊
1. 為富不仁:越有錢,越缺乏同情心 214
2. 佈施的學問:為何佈施讓人心情愉快? 218
3. 寧靜以致遠 230
後記 235
本書緣起 011
智悲翻譯中心簡介 012
一、對話
1. 解開佛教與科學的密鑰 014
2. 探索信仰與理性的界限 026
3. 打開真理之門 053
二、佛教與物理學
1. 佛教與量子物理學:東西方對話的貢獻 074
2. 第二次量子革命 092
三、佛教與心理學
1. 觀測心中的太空 104
2. 正念情緒療法的基本原理探究 121
3. 積極心理學與佛法的慈悲之道 130
四、佛教與經濟學
1. 可持續發展的佛教經濟學透視 136
2. 佛教和可持續發展:自足適度生活的科學 150
五、佛教與倫理學
1. 佛教倫理:佛陀反對用動物祭祀 162
2. 野生物種保護倫理學說--超越人與自然二元論 167
3. 佛教倫理的人類價值 186
六、佛教與環保
1. 未來的痛 尚未開始 192
2. 大乘佛教與環境倫理學:唯識教義之透視 198
七、社會快訊
1. 為富不仁:越有錢,越缺乏同情心 214
2. 佈施的學問:為何佈施讓人心情愉快? 218
3. 寧靜以致遠 230
後記 235
序
本書緣起
《說文解字》言,「科」者,「從禾從斗,斗者量也」。「學」者,「覺悟也」。「科」、「學」連起來的意思是透過觀察、測量達到覺悟。在現代泛指西方舶來的解釋自然真理的各種學說。
從懷疑中醒來的覺悟者,我們稱為佛陀。兩千五百年前,印度的王子喬達摩‧悉達多為眾生宣講了覺醒的教言,這些真知的智慧,並未因時間的流逝而消散,反而利用現代科技,跨越鴻溝,震醒了西方--科學發達,佛教新興的國度。截至2012年,已經有超過八千名前沿科學家們投入科學與佛教的研究。
本書是智悲翻譯中心花費了大量的精力,翻譯的國外各個科研領域,對佛教的最新研究成果的論文和演講等內容,很好地闡述了佛教對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有著怎樣的幫助和借鑒作用。
西方科學界對於佛學的實證研究,讓智識分子們重新認識和思考佛教。西方科學對於佛教的實證研究,加強了我們對於佛學的重新認識。佛教是迷信嗎?科學家們怎麼看待佛教?什麼是意識和物質?哪個更為重要?宇宙的運行是指向一個目標嗎?人類的最終定位是什麼?本書讓我們重新認識自己的內心世界,並重新思考佛教!
《說文解字》言,「科」者,「從禾從斗,斗者量也」。「學」者,「覺悟也」。「科」、「學」連起來的意思是透過觀察、測量達到覺悟。在現代泛指西方舶來的解釋自然真理的各種學說。
從懷疑中醒來的覺悟者,我們稱為佛陀。兩千五百年前,印度的王子喬達摩‧悉達多為眾生宣講了覺醒的教言,這些真知的智慧,並未因時間的流逝而消散,反而利用現代科技,跨越鴻溝,震醒了西方--科學發達,佛教新興的國度。截至2012年,已經有超過八千名前沿科學家們投入科學與佛教的研究。
本書是智悲翻譯中心花費了大量的精力,翻譯的國外各個科研領域,對佛教的最新研究成果的論文和演講等內容,很好地闡述了佛教對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有著怎樣的幫助和借鑒作用。
西方科學界對於佛學的實證研究,讓智識分子們重新認識和思考佛教。西方科學對於佛教的實證研究,加強了我們對於佛學的重新認識。佛教是迷信嗎?科學家們怎麼看待佛教?什麼是意識和物質?哪個更為重要?宇宙的運行是指向一個目標嗎?人類的最終定位是什麼?本書讓我們重新認識自己的內心世界,並重新思考佛教!
內容連載
一、對話
一個人若意識到,
器情世界中所展示出的人類欲望、
目標和不可思議的秩序都微不足道時,
他會將個人生活中的痛苦視為一種牢獄,
並希望將萬物作為唯一有意義的整體來體驗。 --愛因斯坦《我的世界觀》
More About Buddhism & Science
1. 解開佛教與科學的密鑰
www.religiondispatches.org
「宗教快訊」匯譯
1. 佛經的作用
在某種程度上,佛教的理念甚至打開了猶太教徒、基督教徒的頭腦。在佛教中,依靠經驗和推理多於經文。一位學習傳統佛教的佛教徒說,當遇到一些知識或觀點與自己的信仰不合時,他會首先以證據或推理驗證,若驗證通過,則會接受新知識。同理,如果現代科學提供了可靠的證據,證明佛教中某些觀點是錯誤的,那麼他也會接受現代科學。這一觀點在非佛教徒看來,似乎是佛教內部的一個革命性突破,但對於佛教徒自身,這是很正常的事。
在很多時候,佛教徒對待佛經的方式,並不像亞伯拉罕諸教教徒之於《聖經》、《舊約》或《可蘭經》。佛經並不是不可置疑的上帝話語,也不是只能藉由信心而接受的物質或精神宣言。相反,佛經指示了超於普通感官和認知的不可言說之實相。
儘管有人相信經文皆指示實相,但這種單純的「相信」,並沒有特殊的意義和價值。佛教的修持不僅僅基於對佛經的忠誠信心,而更在於修行者本身對於經文所描述之實相的親身體驗。通往佛陀的道路,是建立在實證而非信仰的基礎上。
佛經中有時候會描述物質世界,但旨在輔助內心的修持。例如,早期巴利經文描述世界由地水火風四大元素組成,遠不同於現代科學的認知。也許我們會產生疑問,憑藉那個時代的「科學」,早期的佛教徒如何能夠理解周遭的物質世界?然而,相信物質由四大組成永遠不會成為修道的關鍵,況且這與現代物理或地質學沒有任何直接相違之處。也許很多人會自動「更新」古老的經文,而使之與現代地質學相合,但我們所試圖理解或證悟的本質,並不取決於信仰四大元素或者原子、電子。
一個人若意識到,
器情世界中所展示出的人類欲望、
目標和不可思議的秩序都微不足道時,
他會將個人生活中的痛苦視為一種牢獄,
並希望將萬物作為唯一有意義的整體來體驗。 --愛因斯坦《我的世界觀》
More About Buddhism & Science
1. 解開佛教與科學的密鑰
www.religiondispatches.org
「宗教快訊」匯譯
1. 佛經的作用
在某種程度上,佛教的理念甚至打開了猶太教徒、基督教徒的頭腦。在佛教中,依靠經驗和推理多於經文。一位學習傳統佛教的佛教徒說,當遇到一些知識或觀點與自己的信仰不合時,他會首先以證據或推理驗證,若驗證通過,則會接受新知識。同理,如果現代科學提供了可靠的證據,證明佛教中某些觀點是錯誤的,那麼他也會接受現代科學。這一觀點在非佛教徒看來,似乎是佛教內部的一個革命性突破,但對於佛教徒自身,這是很正常的事。
在很多時候,佛教徒對待佛經的方式,並不像亞伯拉罕諸教教徒之於《聖經》、《舊約》或《可蘭經》。佛經並不是不可置疑的上帝話語,也不是只能藉由信心而接受的物質或精神宣言。相反,佛經指示了超於普通感官和認知的不可言說之實相。
儘管有人相信經文皆指示實相,但這種單純的「相信」,並沒有特殊的意義和價值。佛教的修持不僅僅基於對佛經的忠誠信心,而更在於修行者本身對於經文所描述之實相的親身體驗。通往佛陀的道路,是建立在實證而非信仰的基礎上。
佛經中有時候會描述物質世界,但旨在輔助內心的修持。例如,早期巴利經文描述世界由地水火風四大元素組成,遠不同於現代科學的認知。也許我們會產生疑問,憑藉那個時代的「科學」,早期的佛教徒如何能夠理解周遭的物質世界?然而,相信物質由四大組成永遠不會成為修道的關鍵,況且這與現代物理或地質學沒有任何直接相違之處。也許很多人會自動「更新」古老的經文,而使之與現代地質學相合,但我們所試圖理解或證悟的本質,並不取決於信仰四大元素或者原子、電子。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79折$221
-
新書79折$221
-
新書79折$221
-
新書88折$246
-
新書9折$252
-
新書9折$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