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論儒家哲學的三個大時代》是劉教授根據二零零五年擔任第十八屆錢賓四先生學術文化講座的三次講演撰寫而成。全書貫徹以當代新儒家的觀點來清理儒學的三期發展,即先秦、宋明與當代。細讀全書,當能認識到儒學中那天人貫通的宇宙情懷、宗教精神,如何在歷史的步步發展中形成、反省與善化。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劉述先
美國南伊利諾大學博士,曾任美國南伊利諾大學哲學系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講座教授兼系主任、香港科技大學包玉剛傑出訪問講座教授。現任東吳大學端大愷講座教授、台灣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政治大學講座教授。劉教授是公認的當代新儒家第三代的代表人物,著作等身,其研究致力於重新闡釋儒學的智慧及展示其現代相干性。已出版學術著作:《朱子哲學思想的發展與完成》、《黃宗羲心學的定位》、《儒家思想之現代闡釋論集》、《全球倫理與宗教對話》、Understanding Confucian Philosophy、Essentials of Contemporary Neo-Confucian Philosophy等。
劉述先
美國南伊利諾大學博士,曾任美國南伊利諾大學哲學系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講座教授兼系主任、香港科技大學包玉剛傑出訪問講座教授。現任東吳大學端大愷講座教授、台灣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政治大學講座教授。劉教授是公認的當代新儒家第三代的代表人物,著作等身,其研究致力於重新闡釋儒學的智慧及展示其現代相干性。已出版學術著作:《朱子哲學思想的發展與完成》、《黃宗羲心學的定位》、《儒家思想之現代闡釋論集》、《全球倫理與宗教對話》、Understanding Confucian Philosophy、Essentials of Contemporary Neo-Confucian Philosophy等。
目錄
錢賓四先生學術文化講座系列總序(金耀基) vii
傳統與現代的探索──迎劉述先教授來新亞書院講學(鄭宗義) xiii
引 言(劉述先) xxi
第一部分 先秦儒學 1
第二部分 宋(元)明儒學 71
第三部分 現代新儒學 185
附錄 論「迴環」的必要與重要性 251
後記 277
傳統與現代的探索──迎劉述先教授來新亞書院講學(鄭宗義) xiii
引 言(劉述先) xxi
第一部分 先秦儒學 1
第二部分 宋(元)明儒學 71
第三部分 現代新儒學 185
附錄 論「迴環」的必要與重要性 251
後記 277
序
引言 劉述先
這次能夠應邀回新亞來作「錢賓四先生學術文化講座」乃是我的殊榮。講座自1978年開始,遍邀海內外名家,如今到我來作講座,是新亞自己人,有機會回校園來再續前緣,特別有一份親切的感受。關於我和賓四先生在學術上的淵源,我在中大儒者會議發表的演講中已經有所表白,此處不贅。現在我只想說,在耀基兄任院長時,請賓四先生回來,是新亞繼續成長的一個重要契機,而講座的設立更是其中極關緊要的一個環節。1983年朱光潛先生應邀來作第五屆講座,老友睽隔數十年之後又得與賓四先生在香江重逢,是學術界難得的盛事。新亞在海內外學術的交流扮演了一個有前瞻性的特別角色是無可置疑的,我們得以躬逢其盛,也是與有榮焉!此後賓四先生經常有機會回新亞,記得有一年時維中秋,李杜兄帶我去拜謁先生,本來只打算稍作停留,以免老人勞累,不想先談朱熹,後來賓四先生又暢談他的《中庸》新解,就留下來便餐,還品嚐了月餅,欣賞了皎潔的月色而後賦歸。此後我經常參與弟子們在先生訪港時安排的歡宴。而我對賓四先生的敬仰還遠不只在他的學問,更在他為人的風格。那時韓國李退溪的後人要在台北成立退溪學會,專程到台北來敦請先生擔任台北分會的會長,但先生以不能在成立朱子學會之前先成立退溪學會為辭,頗展現了凜凜的風骨與一代大儒的氣象。當然就學術而言,我是學哲學的,視域有許多與賓四先生不同。但我一貫認為先生與狹義當代新儒家統緒的差別是儒學內部的分疏,頗類似宋代朱陸之異同,所異不掩其所同。特別是我們作為後輩的,謹遵賓四先生不立門戶之教,轉依多師。或者這次講座所講,可以作為我在這裏所說的一番話的見證罷!
中國文化的源遠流長,三皇五帝的傳說雖非史實,自漢代以來即長期為國人所接受,展示了某種思想的方向與規模,影響深遠。我的注意力集中在儒家哲學方面,牟宗三先生首先提出儒家哲學三個大時代(three epochs)的說法,由杜維明廣佈於天下,我的兩部英文著作對此論旨有更進一步的闡發,讀者可以參看:
Shu-hsien Liu,Understanding Confucian Philosophy: Classical and Sung-Ming(1998)
Shu-hsien Liu,Essentials of Contemporary Neo-Confucian Philosophy(2003)
這次能夠應邀回新亞來作「錢賓四先生學術文化講座」乃是我的殊榮。講座自1978年開始,遍邀海內外名家,如今到我來作講座,是新亞自己人,有機會回校園來再續前緣,特別有一份親切的感受。關於我和賓四先生在學術上的淵源,我在中大儒者會議發表的演講中已經有所表白,此處不贅。現在我只想說,在耀基兄任院長時,請賓四先生回來,是新亞繼續成長的一個重要契機,而講座的設立更是其中極關緊要的一個環節。1983年朱光潛先生應邀來作第五屆講座,老友睽隔數十年之後又得與賓四先生在香江重逢,是學術界難得的盛事。新亞在海內外學術的交流扮演了一個有前瞻性的特別角色是無可置疑的,我們得以躬逢其盛,也是與有榮焉!此後賓四先生經常有機會回新亞,記得有一年時維中秋,李杜兄帶我去拜謁先生,本來只打算稍作停留,以免老人勞累,不想先談朱熹,後來賓四先生又暢談他的《中庸》新解,就留下來便餐,還品嚐了月餅,欣賞了皎潔的月色而後賦歸。此後我經常參與弟子們在先生訪港時安排的歡宴。而我對賓四先生的敬仰還遠不只在他的學問,更在他為人的風格。那時韓國李退溪的後人要在台北成立退溪學會,專程到台北來敦請先生擔任台北分會的會長,但先生以不能在成立朱子學會之前先成立退溪學會為辭,頗展現了凜凜的風骨與一代大儒的氣象。當然就學術而言,我是學哲學的,視域有許多與賓四先生不同。但我一貫認為先生與狹義當代新儒家統緒的差別是儒學內部的分疏,頗類似宋代朱陸之異同,所異不掩其所同。特別是我們作為後輩的,謹遵賓四先生不立門戶之教,轉依多師。或者這次講座所講,可以作為我在這裏所說的一番話的見證罷!
中國文化的源遠流長,三皇五帝的傳說雖非史實,自漢代以來即長期為國人所接受,展示了某種思想的方向與規模,影響深遠。我的注意力集中在儒家哲學方面,牟宗三先生首先提出儒家哲學三個大時代(three epochs)的說法,由杜維明廣佈於天下,我的兩部英文著作對此論旨有更進一步的闡發,讀者可以參看:
Shu-hsien Liu,Understanding Confucian Philosophy: Classical and Sung-Ming(1998)
Shu-hsien Liu,Essentials of Contemporary Neo-Confucian Philosophy(2003)
內容連載
第一部分 先秦儒學
「儒家」(Confucianism)一詞歧義甚多。我提議分別開三個不同而互相關聯的面相來討論:精神的儒家(Spiritual Confucianism),政治化的儒家(Politicized Confucianism),與民間的儒家(Popular Confucianism)。1很自然地,我的注意力集中在儒家哲學精神的大傳統方面。牟宗三先生首先提出儒家哲學三個大時代的説法,2由杜維明廣佈於天下。3我也接受這一説法,但對先秦儒學、宋(元)明儒學、現代新儒學有我自己的詮釋與理解。我的兩部英文著作:Understanding Confucian Philosophy: Classical and Sung-Ming,Essentials of Contemporary Neo-Confucian Philosophy對此論旨已有進一步的闡發,讀者可以參看。4在中文方面,由於我隨時有論題,隨時寫論文,結集為論文集,雖然可以對不同的論題暢所欲言,諸文內容也可以互補,但畢竟缺乏一統觀,不免有憾。這次講座,正可以將之顯題化,彌補了這一缺陷。我是站在前輩的肩膀上往前探索。同時我謹遵賓四先生不立門戶之教,5除受益於牟先生與業師方東美先生之外,轉依多師,形成了我自己的見解,利用這一難得的機會表達出來。
我先由第一個大時代先秦儒學講起。中國上古有三皇五帝的傳説,6雖非信史,但長久流傳,深入人心,有無形的影響。國人自認炎黃世胄,仲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已經展示了中國文化傳統的特質。中國上古的聖王,雖受命於天,傳説中也不乏神蹟,但從不強調神秘的天啟。他們都是創造文化的英雄,而系譜一脈相傳,隱隱然凸顯出一個一元正統的秩序。一直要到西風東漸以後,傅斯年才有「殷人在東,周人在西」的説法。7對傳統來説,地域的差別並不重要,關鍵在於入主中原,繼承正統。堯舜的禪讓自不免含有理想化的成分。到三代(夏、商、周)的家天下,湯武弔民伐罪,由考古的發掘,證實了文字記載的正確,而進入了信史的領域。由紀元前844年開始,歷史記錄沒有間斷,委實令人驚嘆!8這一古老文明進入近代,飽經挫折,迄今仍展現活力,1993年6月14日的《時代》雜誌還以孔夫子做封面,更足令人驚異。在這一講我將嘗試揭示儒家哲學形成的精神淵源。
「儒家」(Confucianism)一詞歧義甚多。我提議分別開三個不同而互相關聯的面相來討論:精神的儒家(Spiritual Confucianism),政治化的儒家(Politicized Confucianism),與民間的儒家(Popular Confucianism)。1很自然地,我的注意力集中在儒家哲學精神的大傳統方面。牟宗三先生首先提出儒家哲學三個大時代的説法,2由杜維明廣佈於天下。3我也接受這一説法,但對先秦儒學、宋(元)明儒學、現代新儒學有我自己的詮釋與理解。我的兩部英文著作:Understanding Confucian Philosophy: Classical and Sung-Ming,Essentials of Contemporary Neo-Confucian Philosophy對此論旨已有進一步的闡發,讀者可以參看。4在中文方面,由於我隨時有論題,隨時寫論文,結集為論文集,雖然可以對不同的論題暢所欲言,諸文內容也可以互補,但畢竟缺乏一統觀,不免有憾。這次講座,正可以將之顯題化,彌補了這一缺陷。我是站在前輩的肩膀上往前探索。同時我謹遵賓四先生不立門戶之教,5除受益於牟先生與業師方東美先生之外,轉依多師,形成了我自己的見解,利用這一難得的機會表達出來。
我先由第一個大時代先秦儒學講起。中國上古有三皇五帝的傳説,6雖非信史,但長久流傳,深入人心,有無形的影響。國人自認炎黃世胄,仲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已經展示了中國文化傳統的特質。中國上古的聖王,雖受命於天,傳説中也不乏神蹟,但從不強調神秘的天啟。他們都是創造文化的英雄,而系譜一脈相傳,隱隱然凸顯出一個一元正統的秩序。一直要到西風東漸以後,傅斯年才有「殷人在東,周人在西」的説法。7對傳統來説,地域的差別並不重要,關鍵在於入主中原,繼承正統。堯舜的禪讓自不免含有理想化的成分。到三代(夏、商、周)的家天下,湯武弔民伐罪,由考古的發掘,證實了文字記載的正確,而進入了信史的領域。由紀元前844年開始,歷史記錄沒有間斷,委實令人驚嘆!8這一古老文明進入近代,飽經挫折,迄今仍展現活力,1993年6月14日的《時代》雜誌還以孔夫子做封面,更足令人驚異。在這一講我將嘗試揭示儒家哲學形成的精神淵源。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79折$375
-
新書85折$404
-
新書9折$428
-
新書9折$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