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五年的中國,國難當頭,風雨如晦。堅守理想的中國報人,在槍炮戰火裏蘸血為文,留下新聞史上一篇篇絕響。
二〇〇五年,仍然堅守理想的中國報人——「非典型傳媒人」錢鋼,有了一個他獨具個性的創意──每一週同步閱讀六十年前的舊報,並隨時寫下他的「非典型札記」。他在報章開闢的「舊聞記者」專欄,受到香港和內地讀者的歡迎。這是「舊聞專欄」的一個結集,五十篇短文,各附舊報原件,生動有味。對傳媒人士,它也是重要卻不沉重的「另類新聞史」。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錢鋼
中國大陸報告文學作家和記者,現為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中國傳媒研究計劃主任。1979年起從事專業新聞工作,曾任解放軍報記者、解放軍報記者處負責人。1989年後,參與創辦中國減災報(任執行編委)、《三聯生活週刊》(任執行主編)、中央電視台《新聞調查》欄目(任總策劃)。1998年至2001年任南方週末報常務副主編,主持筆政。出版於1986年的《唐山大地震》,被翻譯成英文、日文、韓文、法文(部分章節),是美國和香港若干大學的新聞寫作課參考教材。
錢鋼
中國大陸報告文學作家和記者,現為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中國傳媒研究計劃主任。1979年起從事專業新聞工作,曾任解放軍報記者、解放軍報記者處負責人。1989年後,參與創辦中國減災報(任執行編委)、《三聯生活週刊》(任執行主編)、中央電視台《新聞調查》欄目(任總策劃)。1998年至2001年任南方週末報常務副主編,主持筆政。出版於1986年的《唐山大地震》,被翻譯成英文、日文、韓文、法文(部分章節),是美國和香港若干大學的新聞寫作課參考教材。
目錄
樞紐年
請你們饒了國家吧!
恭賀從軍同志結婚之囍
主席要你們博採輿論
雞年‧雙蒸‧昭和通
二月裏來秧歌鬧
知識界大簽名
「倀傳媒」
硫磺島之「玉碎總指揮官」
請原諒我隱去了他的名字
歡迎你來,把血肉脫盡
歡迎新聞自由!送別新聞自由……
向愛讀諸君聲明
陣亡者:總統羅斯福
「哈哈!」——新聞競猜的舊聞
希特勒逝世耶
給吉普小姐們!
國共分手備忘錄(上)
國共分手備忘錄(下)
舌戰林語堂
有關諾貝爾獎的烏龍新聞
中共大會上的傳奇日本人
夜泳渡海返長洲
賣韭·贖書·尋找琴弓
可以唱的報紙
「六參政員訪延安」事件
走向刑場的路,幾多彎?
「雪恥」香煙 「九一八」香皂
「自殺基地」士官筆記
港督磯谷廉介其人
如果是達文西發明了原子彈
香港:太陽旗下的最後七天
日本投降了!
從左傾鬥士到漢奸總編
報導密蘇里受降的中國記者
香港淪陷之報章記錄
港督府,當年今日
回眸「重慶談判」
從今天起新聞言論自由了!
莫失盡人心!
黨味很重的《台灣新生報》
新四軍戰士阿善之死
六十年前賣甚麼書?
六十年前賣甚麼藥?
美國大兵在上海
民主是哪樣?
毛澤東寧願去美國
《沁園春·雪》唱和風波
又見聖誕,又見聖誕
靠左走,靠右走
請你們饒了國家吧!
恭賀從軍同志結婚之囍
主席要你們博採輿論
雞年‧雙蒸‧昭和通
二月裏來秧歌鬧
知識界大簽名
「倀傳媒」
硫磺島之「玉碎總指揮官」
請原諒我隱去了他的名字
歡迎你來,把血肉脫盡
歡迎新聞自由!送別新聞自由……
向愛讀諸君聲明
陣亡者:總統羅斯福
「哈哈!」——新聞競猜的舊聞
希特勒逝世耶
給吉普小姐們!
國共分手備忘錄(上)
國共分手備忘錄(下)
舌戰林語堂
有關諾貝爾獎的烏龍新聞
中共大會上的傳奇日本人
夜泳渡海返長洲
賣韭·贖書·尋找琴弓
可以唱的報紙
「六參政員訪延安」事件
走向刑場的路,幾多彎?
「雪恥」香煙 「九一八」香皂
「自殺基地」士官筆記
港督磯谷廉介其人
如果是達文西發明了原子彈
香港:太陽旗下的最後七天
日本投降了!
從左傾鬥士到漢奸總編
報導密蘇里受降的中國記者
香港淪陷之報章記錄
港督府,當年今日
回眸「重慶談判」
從今天起新聞言論自由了!
莫失盡人心!
黨味很重的《台灣新生報》
新四軍戰士阿善之死
六十年前賣甚麼書?
六十年前賣甚麼藥?
美國大兵在上海
民主是哪樣?
毛澤東寧願去美國
《沁園春·雪》唱和風波
又見聖誕,又見聖誕
靠左走,靠右走
序
自序
這樣的奢侈,從前沒有,日後難再。二〇〇五年,我有機會讀了一年舊報,閱讀整整六十年前,即一九四五年的華文報紙,而且與當年的時序大致同步。爆竹聲裏,我在看當時香港、上海、重慶的年節情景;聖曲飄飄時,我在看那年天津、香港的聖誕市況。八月,自然看的是美國投擲原子彈和日本宣佈投降。
不用說今天的人很少有這樣的機會,就是在當年,也幾乎不會有人,可能同時讀到國民黨、共產黨、日本佔領者和漢奸所辦的各類報紙。
許多晨昏,我在那個寧靜的房間裏享受我的好奇和尋尋覓覓。那個房間,永遠那麼乾冷;常常,我需要套上毛衣,有時還戴上圍巾。它必須是這樣:這是香港大學圖書館的特藏部,數以萬計的縮微膠卷——舊報、舊雜誌、文獻檔案——收藏於此;恆溫,恆濕。
在《南方周末》和香港《明報》,我開設了「舊聞記者」專欄,每週刊出一篇讀報筆記。專欄的開篇語寫道:「這種閱讀,是看新聞史著作所無法替代的。那些泛黃的紙頁上,沉睡着多少歷史細節,塵封着多少故事,還有多少彼情彼境下真實的生活感覺。」「六十年前此時,殘酷的大戰已近尾聲,風雨如晦,雞鳴不已,中國正站在走向民主自由還是獨裁專制的十字路口,從這一時間點往前走,一齣齣大戲將輪番上演……」
昔人舊事從未消逝,歷史只是在我們的身邊熟睡着。當膠片機輕聲響起,一切都活靈靈重現了:六十年前,中國人怎麼過年?怎樣訂婚和結婚?他們看甚麼書?吃甚麼藥?唱甚麼歌?怎樣出門行路?他們在戰火中度過了甚麼樣的辛酸日子?他們為甚麼互相爭鬥,不共戴天?那時的不同營壘怎麼看待美國總統羅斯福、怎樣看待德國總統希特勒的死訊?那時的中國人,怎樣看待美國人?那時的青年,怎麼鬧學運爭民主?曾經的「民主鬥士」,為甚麼變成為虎作倀的「漢奸報紙」總編、為殺人者進呈讚美詩?一位深受歡迎的流行音樂作曲家,怎麼會為敵寇譜寫歌頌自殺式飛機的《神鷲歌》?那時的「我們」——那些文以載道的報人們,怎樣蘸血為文、不屈不撓地追求言論自由?
我是中國報人,一如台灣資深傳媒人王健壯的自況,我也是個「回也不改其志」的舊式作風的報人。舊,是說我直到今日,還對媒體是「社會公器」深信不疑,還對中國歷史上的「文人論政」和「書生辦報」心嚮往之,還咬定傳媒是不可褻玩之物。在歷史面前,傳媒人無法掩飾自己的人格。前輩們逐日留下了他們的白紙黑字;對後人,我們也一樣。
「舊聞記者」(「二〇〇五看一九四五」)的專欄文章結集於此。文中,「六十年前」這一用語比比皆是。我願保留舊報閱讀和筆記寫作時的感覺,希望沒有給在不同年份讀到這本小冊子的讀者帶來不便。畢竟「一個甲子」這概念太有意味了。
這也是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中國傳媒研究計劃的一個小型研究項目。支持這樣的「非典型傳媒研究」,需要寬闊的視野。因之,我對中心總監陳婉瑩教授,懷有深深的感激。同時感激主持《明報》副刊的馬家輝博士和我的兩位責任編輯:《明報》盧小瓏女士、《南方周末》劉小磊先生。
這樣的奢侈,從前沒有,日後難再。二〇〇五年,我有機會讀了一年舊報,閱讀整整六十年前,即一九四五年的華文報紙,而且與當年的時序大致同步。爆竹聲裏,我在看當時香港、上海、重慶的年節情景;聖曲飄飄時,我在看那年天津、香港的聖誕市況。八月,自然看的是美國投擲原子彈和日本宣佈投降。
不用說今天的人很少有這樣的機會,就是在當年,也幾乎不會有人,可能同時讀到國民黨、共產黨、日本佔領者和漢奸所辦的各類報紙。
許多晨昏,我在那個寧靜的房間裏享受我的好奇和尋尋覓覓。那個房間,永遠那麼乾冷;常常,我需要套上毛衣,有時還戴上圍巾。它必須是這樣:這是香港大學圖書館的特藏部,數以萬計的縮微膠卷——舊報、舊雜誌、文獻檔案——收藏於此;恆溫,恆濕。
在《南方周末》和香港《明報》,我開設了「舊聞記者」專欄,每週刊出一篇讀報筆記。專欄的開篇語寫道:「這種閱讀,是看新聞史著作所無法替代的。那些泛黃的紙頁上,沉睡着多少歷史細節,塵封着多少故事,還有多少彼情彼境下真實的生活感覺。」「六十年前此時,殘酷的大戰已近尾聲,風雨如晦,雞鳴不已,中國正站在走向民主自由還是獨裁專制的十字路口,從這一時間點往前走,一齣齣大戲將輪番上演……」
昔人舊事從未消逝,歷史只是在我們的身邊熟睡着。當膠片機輕聲響起,一切都活靈靈重現了:六十年前,中國人怎麼過年?怎樣訂婚和結婚?他們看甚麼書?吃甚麼藥?唱甚麼歌?怎樣出門行路?他們在戰火中度過了甚麼樣的辛酸日子?他們為甚麼互相爭鬥,不共戴天?那時的不同營壘怎麼看待美國總統羅斯福、怎樣看待德國總統希特勒的死訊?那時的中國人,怎樣看待美國人?那時的青年,怎麼鬧學運爭民主?曾經的「民主鬥士」,為甚麼變成為虎作倀的「漢奸報紙」總編、為殺人者進呈讚美詩?一位深受歡迎的流行音樂作曲家,怎麼會為敵寇譜寫歌頌自殺式飛機的《神鷲歌》?那時的「我們」——那些文以載道的報人們,怎樣蘸血為文、不屈不撓地追求言論自由?
我是中國報人,一如台灣資深傳媒人王健壯的自況,我也是個「回也不改其志」的舊式作風的報人。舊,是說我直到今日,還對媒體是「社會公器」深信不疑,還對中國歷史上的「文人論政」和「書生辦報」心嚮往之,還咬定傳媒是不可褻玩之物。在歷史面前,傳媒人無法掩飾自己的人格。前輩們逐日留下了他們的白紙黑字;對後人,我們也一樣。
「舊聞記者」(「二〇〇五看一九四五」)的專欄文章結集於此。文中,「六十年前」這一用語比比皆是。我願保留舊報閱讀和筆記寫作時的感覺,希望沒有給在不同年份讀到這本小冊子的讀者帶來不便。畢竟「一個甲子」這概念太有意味了。
這也是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中國傳媒研究計劃的一個小型研究項目。支持這樣的「非典型傳媒研究」,需要寬闊的視野。因之,我對中心總監陳婉瑩教授,懷有深深的感激。同時感激主持《明報》副刊的馬家輝博士和我的兩位責任編輯:《明報》盧小瓏女士、《南方周末》劉小磊先生。
錢鋼
寫於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
二〇〇六年一月十八日
寫於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
二〇〇六年一月十八日
內容連載
樞紐年
六十年前的那個元旦,上海人從《申報》上讀到希特勒「德國永不投降」和日本天皇「今日戰局益愈危急,實為億兆一心,傾舉全力擊滅敵人之秋」等講話時,大概會想,苦難快到盡頭了。反法西斯同盟國正節節勝利,對德國和日本,新年鐘聲卻不啻是一陣緊似一陣的喪鐘。
中共主辦的重慶《新華日報》,一九四五年一月一日的頭條新聞是毛澤東的演說《一九四五年的任務》。同一版上,刊登了中央社的消息《全國各地慶祝元旦 蔣主席對軍民發表廣播演講》。
重慶《大公報》突出處理了蔣介石的獻歲演講,大標題是「蔣主席元旦昭告軍民 安危勝敗樞紐今年」,副標題是「充實戰力確立信心爭取勝利 召開國民大會不待軍事結束」。各節小標題透露出蔣介石正面臨扭轉軍事和政治頹勢的雙重壓力:「今年的努力方向 軍事第一」,「提早實施憲政 在抗戰中完成建國」,「對同胞的要求 人人知恥人人負責」。文中還特別加了一個提要題:「軍事着重整軍建軍 徹底動員人力物力,接受去年教訓改革缺點弱點 地主富戶更要輸財輸粟自效」。土財主們聽到這話會心驚肉跳。
那天延安《解放日報》發表新年獻辭《爭取勝利早日實現》,重申毛澤東新年演說提出的「建立民主的聯合政府」的口號。認為如果不驅逐政府中的失敗主義法西斯主義分子及貪官污吏、土豪劣紳,而代之以代表人民意志與力量、能夠領導中國走向勝利和自由的新人物,那麼,日寇繼續深入是無法阻止的,更談不上配合盟國在遠東戰場上的海陸攻勢。
這和《大公報》的元旦社評《今年應為新生之年!》有相近之意。《大公報》說的「大實話」是有人不愛聽的:「就全局看來,的確勝利紛紛,但勝利卻不在我們這一角;的確反攻處處,除緬北與滇西外,而反攻大致也不在我們的戰場。」它歷數中國的軍事失敗、政治腐敗和經濟蕭條,認為去年的經歷,實在不能不令人愧怵萬分。借着讚許蔣介石「實施憲政」的允諾,社評說:「國家是大家的,國家屬於人民全體,所以政治建設的根本還得是——伸民權,行民主,任何黨派不得自私!」
六十年前的那個元旦,上海人從《申報》上讀到希特勒「德國永不投降」和日本天皇「今日戰局益愈危急,實為億兆一心,傾舉全力擊滅敵人之秋」等講話時,大概會想,苦難快到盡頭了。反法西斯同盟國正節節勝利,對德國和日本,新年鐘聲卻不啻是一陣緊似一陣的喪鐘。
中共主辦的重慶《新華日報》,一九四五年一月一日的頭條新聞是毛澤東的演說《一九四五年的任務》。同一版上,刊登了中央社的消息《全國各地慶祝元旦 蔣主席對軍民發表廣播演講》。
重慶《大公報》突出處理了蔣介石的獻歲演講,大標題是「蔣主席元旦昭告軍民 安危勝敗樞紐今年」,副標題是「充實戰力確立信心爭取勝利 召開國民大會不待軍事結束」。各節小標題透露出蔣介石正面臨扭轉軍事和政治頹勢的雙重壓力:「今年的努力方向 軍事第一」,「提早實施憲政 在抗戰中完成建國」,「對同胞的要求 人人知恥人人負責」。文中還特別加了一個提要題:「軍事着重整軍建軍 徹底動員人力物力,接受去年教訓改革缺點弱點 地主富戶更要輸財輸粟自效」。土財主們聽到這話會心驚肉跳。
那天延安《解放日報》發表新年獻辭《爭取勝利早日實現》,重申毛澤東新年演說提出的「建立民主的聯合政府」的口號。認為如果不驅逐政府中的失敗主義法西斯主義分子及貪官污吏、土豪劣紳,而代之以代表人民意志與力量、能夠領導中國走向勝利和自由的新人物,那麼,日寇繼續深入是無法阻止的,更談不上配合盟國在遠東戰場上的海陸攻勢。
這和《大公報》的元旦社評《今年應為新生之年!》有相近之意。《大公報》說的「大實話」是有人不愛聽的:「就全局看來,的確勝利紛紛,但勝利卻不在我們這一角;的確反攻處處,除緬北與滇西外,而反攻大致也不在我們的戰場。」它歷數中國的軍事失敗、政治腐敗和經濟蕭條,認為去年的經歷,實在不能不令人愧怵萬分。借着讚許蔣介石「實施憲政」的允諾,社評說:「國家是大家的,國家屬於人民全體,所以政治建設的根本還得是——伸民權,行民主,任何黨派不得自私!」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79折$316
-
新書79折$316
-
新書79折$316
-
新書85折$340
-
新書9折$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