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屍體一路向北。
我和爸爸不熟,但還是得替他找個像樣的安葬地點。
網路試讀好評不斷!
一個家庭的旅程,如何帶出整個肯亞的傷口,乃至於屬於全體人類的史詩。
法國攝影師皮耶接到父親的死亡通知,死者全身赤裸,衣物折疊整齊放在身邊,頭上套著大塑袋,法醫判定:毫無他殺嫌疑。
為了領取父親屍體,皮耶來到肯亞,這其實是他們父子倆第二次見面。聽說父親當年不遠千里來到非洲,只是想領走政府補助金、逃離西方社會,萬萬沒想到最後成為當地的英雄人物。
為了讓父親有個安葬地點,皮耶開始載著屍體在非洲大地上趴趴走。明明是大白天,沿途卻有亡靈在那兒自言自語,訴說非洲殖民、獨立、生存的故事。這些亡靈在這塊古老大地上看過無數生命的誕生與消逝,即便當皮耶的父親走向死亡的那一刻,祂們也同樣在一旁觀看。
對皮耶而言,父親的一切都是謎,一個60年代參與學運的大學生,怎麼會淪落到沒有白人願意踏足的肯亞貧民區?看似一無是處,卻成為英雄的父親,又為何赤身裸體死在國家公園一隅?
皮耶帶著父親屍體一路向北,在碎碎念的亡靈陪伴下,開往最終的安葬地點。但是當年彷彿遵從人類遷徙天性漫無目的來到肯亞的父親,其實根本不想就這麼簡單地被他埋掉……
作者奧德紀用幽默諷刺的筆法,以一對父子的奇異旅程為經線,近代非洲的遭遇為緯線,巧妙地透過非洲亡靈的喃喃自語,帶領我們觀看這段屬於肯亞、非洲,乃至於全體人類的傷痛與希望。這是一個我們與無數被抹殺的「其他人」所共有的故事。不論皮耶、父親或是非洲大地上的亡靈與居民,都是這場史詩中的主角,但同時也是彼此觀看的他者。
名人推薦
◎專業推薦(依姓氏筆劃排序)
邱大環(師範大學英語系副教授)
邱瑞鑾(翻譯家)
陳又津(小說作家)
劉光能(中央大學法文系前主任)
◎好評推薦
如同《純真博物館》一般連續細膩的篇章,比《微物之神》稍稍加速的故事推展,再加上《第五號屠宰場》的戲謔語調,奧德紀描繪出一幅當代的肯亞圖景,有獨立任性的母親、退役傷殘領微薄補助的父親、六八學運、建商圈地、貪腐的政府,還有拋棄工人的企業──這些我們再熟悉不過的場景,幾乎要讓人以為,奧德紀寫的不是肯亞,而是此時此刻的台灣。──小說家陳又津
透過皮耶眼中所見的肯亞,讓我們看見這個世界的瘋狂。我們看見世界的殘酷、不公不正,卻也看見點點人性綠洲,頑強地生長著愛與希望。像電影上映一幕幕交雜著詩情與辛酸,悲傷與荒謬的畫面。──Observateur《觀察家雜誌》
遠祖的聲音、鬼魂的話語帶領陪伴著他的旅程。這本成長小說,更像一首長篇史詩,讓我們聽見世界的聲音。這世界古老的歌吟,介於人與大自然間緊密且神祕的關係,悠悠縷縷,難捨難分。──Telerama《電視雜誌》
《我,們》簡短的篇章穿越時空,從一個家庭的故事,直到一幅當代非洲面對世界經濟的諷刺寫真,就像從圓心慢慢開展拉大,成為一個鳥瞰世界的全圖。難以捉摸、無法歸類的史戴凡這本小說展現的企圖野心,絕對不只是敘述一個故事而已。──Lire 《讀書雜誌》